文王輝 黃慧鳳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高職院校“三全育人”中心理育人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心理育人在人文關懷、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和疫情時期心理康復等方面,不斷彰顯其社會功能。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高職院?!叭恕眻猿钟伺c育心相結合,心理育人為“三全育人”補充了重要的方法,在培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育人對“三全育人”的促進作用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要準確把握國家關于心理育人的政策要求,以培育時代新人為目標,加強心理育人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開展,筑牢“三全育人”的心理基礎,并將心理育人融入“三全育人”,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心理育人符合新時代高職院校“三全育人”的規律,結合運用心理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方法,為高職院?!叭恕钡睦碚撗芯刻峁┬乱曇?,深化“三全育人”理論體系;為高職院?!叭恕碧峁┬睦碛说睦碚撝С?,有助于進一步創新高職院校“三全育人”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有助于豐富和發展高職院校“三全育人”教育理論,滿足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需要;有助于增強高職院?!叭恕钡膶嵭?,心理育人以人為本的理念剛好補充“三全育人”過程中的方式和心理因素的缺失,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更具有針對性,彌補并推動學生心理層面的全面發展,最終實現高職院校“三全育人”培養人才的目標。
心理育人是以育人為目的,從心理層面對教育對象進行積極引導,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三全育人”與心理育人層面不同,重心不同,理論基礎不同,但都服務于教育的根本目標,育人的根本目的。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共同承擔高職院校的時代使命。心理與思想都是精神世界的內容,心理活動先于思想產生,是思想產生的基本前提,思想高于心理,心理育人通過思想對心理發揮作用。心理育人與“三全育人”對應心理與思想的育人活動,心理與思想的活動規律具有相通性,心理育人與“三全育人”的活動規律具有相通性,心理育人與“三全育人”追求的心理態度和健康人格也具有相通性。心理育人既是“三全育人”的內容,也是“三全育人”的一種方法,心理育人重視高職院校學生心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構建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心理育人不以灌輸和教導為常用育人手段,而以學生為中心,心理育人增強“三全育人”的親和力,擴大育人的效果。
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在政策推動和實踐檢驗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諸多因素的作用下,心理育人在很多方面暴露了一些問題。
二者的關系未能達成共識。有的學者認為,心理育人與“三全育人”相互獨立,是兩個不同的學科;有的學者認為,心理育人屬于“三全育人”的范疇,是“三全育人”系統的構成要素;還有的學者認為,“三全育人”和心理育人是互存互補的關系。
二者在融合中存在著問題。心理育人“思政化”,心理育人的執行者主要是思政工作者,教育內容中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偏多,混淆了思政育人和心理育人,心理育人的教育方法廣泛地采用“三全育人”傳統的理論說教和課堂教育,影響心理育人效果。
心理育人主張平等,以學生為本,但在實際教學中,這些理念常被忽視,思政育人的理念常被借用,心理育人工作者并沒有察覺,各職能部門的心理育人意識相對欠缺。
1.心理育人的隊伍不夠健全
全員育人要求全校各部門教職工,學生家庭成員,乃至社會人員共同參與育人工作。但當前學校各部門各司各職,欠缺心理育人意識,心理育人參與性不強,心理育人工作隊伍范圍縮小。心理育人隊伍的建設存在不足,專業隊伍人員偏少,心理專業教師缺少思政育人經驗,思政工作者缺少心理專業知識,不熟悉心理育人的方法。
2.心理育人的對象不夠積極
學生對心理育人的認識存在偏差,把心理育人與心理疾病混同,忽視了心理育人的重要性,對心理育人缺乏主動性。心理育人延伸了“三全育人”課堂教育的意識傾向,重教化輕服務,使學生對心理育人的興趣降低。心理育人的短期模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忽視了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同時擁有獨立的個體意識和地位,育人才是“三全育人”的目的。所以,心理育人長期模式需要提高學生追求的人生境界,啟迪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全程育人要求心理育人貫穿學生高職的全部時間。目前,大多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課程、心理篩查和心理關注主要集中在大一階段,頂崗實習和假期的心理育人更為欠缺。
高職院校心理育人過程中,心理教育泛化,將教育的重心和問題集中在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忽視了“三全育人”的育人本質,導致育人效果不佳。心理育人過程中,要重視人文關懷,從學生身邊的各類困擾和問題著手,一邊協助解決一邊摸索規律。
“三全育人”傳統的課堂教育和大水漫灌式的宣講,缺乏針對性,學生沒有現實體會和共鳴,育人的吸引力有限。心理育人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及變化,借鑒“三全育人”和心理學專業的教育方法和育人手段,根據實際情況找到合適的辦法。隨著新型傳播方式和媒體的涌現,以及互聯網的普及乃至信息革命的到來,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必須融入發展潮流,做好預判和提前布局,傳統的教育手段亟須改變,嶄新的信息平臺和教育手段亟待開拓,心理育人將趁著信息革命的浪潮而飛躍,開辟“三全育人”的新局面。
全方位育人要求心理育人貫穿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各領域,融入學生成長的各環節。當前,部分高職院校沒有意識到全方位心理育人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影響了心理育人與校園事務的有效融合,在文化、管理、服務等方面未能有效發揮育人功能,在課堂、科研、教育資源開發、校園文化建設、學生活動、學生組織建設與管理、困難學生資助等各方面和各環節未能穿插心理育人,未能建立健全心理育人體系。部分高職院校在信息收集與反饋方面滯后,未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收集與反饋機制,心理信息收集常常滯后,心理評價機制不完善,信息結果準確度、科學性與客觀性還需要提高,影響高職院校心理育人的規律探索和活動開展。高職院校應該整合相關部門,協調行動,共同努力,形成全域立體化教育環體和全方位的心理育人機制和模式。
經濟全球化、市場化、信息網絡化沖擊著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和價值判斷。信息網絡改變了學生原有的信息獲取和思想交流的方式,同時,信息網絡的開放性和虛擬性增加了高職院校教師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變化的難度,影響了高職院校心理育人的有效進行,使得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之路更加崎嶇和顛簸。高職院校心理育人的難題在更新、難度在增加。
結合時代背景,心理育人教師需要定期調查獲取學生的心理和思想變化,充分把握學生整體心理狀況,進而按照類別細分,厘清某一類學生的思想特點,最終以學生個體為主體,加強人文關懷,構建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開展密切有效的交流溝通,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根據個體差異尋找合理的方式進行引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校各部門人員和學生需要提高心理育人的意識,明確高職院校心理育人的基本原則,有效貫徹“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并構建危機防控體系和預警機制,最大程度地減少心理危機的產生。
高職院校應該建立結構合理的心理育人隊伍,加強心理育人隊伍建設,推進心理育人隊伍專業化發展,這樣可以提升全員協同開展心理育人的合力。
1.專職教師要有效發揮主導作用
專職教師需要建立培訓制度,不僅要發揮心理專業教師的專業優勢,還要提高他們的“三全育人”素養,可以成立心理專業教師心理育人團隊,共同學習掌握“三全育人”的觀點和方法,同時交流分享幫扶和引導學生的案例和思考,不斷提升心理育人能力,提高心理育人的專業水平。學校應該疏通心理育人教師晉升渠道,制定一系列政策,以促進專職教師的培養和發展。
2.輔導員要有效發揮骨干作用
輔導員作為心理育人主力,高職院校需要搭建輔導員成長的培養計劃和系統化的輔導員心理培訓體系,尤其要加強心理育人案例培訓,提高輔導員的心理育人能力,并設立心理輔導員。學校要系統梳理、兼并和排解輔導員的工作任務,降低工作壓力,使輔導員擁有更多時間投入到“三全育人”的一線工作中,與學生進行及時高效的溝通,將心理育人貫穿于日常教育,落實到每一名學生。
3.高職院校各部門人員發揮輔助作用
高職院校需要將教學、科研、管理、服務、資助等部門的人員整合,將心理育人寓于各部門工作,各部門人員結合本職工作發揮心理育人的作用,各部門教職員工要加強心理育人意識,并主動開展心理育人活動。學校還要繼而建立長效機制,營造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高職院校需要梳理學生在校期間心理育人的過程銜接,探索學生成長的不同階段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育人,并將各階段的心理育人合理過渡,最終實現在學生成長的各階段開展心理育人。此外,學校還可以進而全面探索適合學生不同階段心理發展的心理育人理念和方式,以及心理育人在假期和頂崗實習期間如何銜接和開展。
構建高職院校心理育人的教育內容。心理育人的教育內容要圍繞學生的實際需求,將育人融入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教育內容,使教育內容更加貼近學生,增強育人效果。按照學生的年級和年齡,把握不同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尋找最適合的內容進行教育,實現心理育人內容的多樣化。具體到某一名學生,必須根據個人的情況特點,采用相應的教育內容,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育人。
優化高職院校心理育人的教育方法。可以嘗試采用激勵法、滲透法、互動法等。學習和創新一批心理育人方法,通過教育評價來衡量心理育人方法的效果,高職院校心理育人的教育評價方式要多樣化,評價內容要多維化,評價主體要多元化。
結合信息網絡技術,高職院校要將心理育人的實踐活動在網上開展,擴大活動的參與人數,優化并創新實踐活動形式。
高職院校需要融合“三全育人”的工作方法,建立院系、學校部門、課堂、班級、宿舍、家庭等的“三全育人”心理監測體系,建立多方支持與聯動機制,將心理育人貫穿到學生在校期間的全過程,最好能夠發動廣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心理監測,主動報送,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做好師生互動,夯實“三全育人”中的心理育人的基礎,促進心理育人的視線伴隨學生在校的全程。最大程度地發揮“三全育人”心理監測體系參與人員的智慧,建立科學的評價載體,把心理信息轉化為數據信息并接入大數據系統,設立心理檔案庫,保存利用檔案數據,將全程監控的信息和大數據分析的結果相結合,篩選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并全程重點關注,整理心理危機處理步驟,完善心理危機處置的工作預案,更好地開展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服務高職院校育人工作。
推進高職院校心理育人與管理服務、校園文化的有機聯動。將心理育人有機地融合入管理服務、校園文化,推進管理服務、校園文化的內涵建設,促進校園自然景觀與人文文化交相輝映,讓學校的精神和校訓點亮校園每一個角落,引導學生養成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
經營好、建設好網絡育人陣地。線上采用大數據+“三全育人”的育人模式,要整合高職院校各部門的數據,構建心理育人的統一大數據系統。此外,還要建立數據處理和分析解讀的心理育人隊伍,這支隊伍可以將網絡中的數據轉換為現實中的案例,集聚教育資源,挖掘隱性信息;線下充分發揮全員育人的師資力量與專業優勢,利用好朋輩群體的積極作用,構建高職院校心理育人線上線下聯動一體,數據案例對應結合的體系。
完善心理育人網絡交流平臺建設。優化心理育人網絡交流平臺,實現高職院校的所有師生個體之間能夠實現及時的提醒和溝通,豐富心理育人網絡平臺信息,分享整合心理育人平臺的內容,將“三全育人”的價值導向融入平臺建設,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