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長宏 浙江綠城利普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提出了風量大于10000m3/h風系統單位風量的耗功率Ws有最大值的限制,Ws是風輸配系統的主要節能指標,也是綠色建筑、節能評審中的必查項目。設計中往往是先根據適應場景、風速和經驗進行道設計、水力計算、選定風機或空調機組,再復核Ws是否滿足,不滿足則再進行優化調整,有時反復多次,延長了設計周期。因此需進一步具體分析Ws構成要素,探求更方便的計算式和分析方法。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第4.3.22條提出了
式中 Ws—風道系統單位風量的耗功率,W/(m3/h) ; P—空調機組余壓或通風系統風機風壓,Pa;ηCD—電機傳動效率(%),取0.855;ηF—風機效率(%),按設計圖標注的效率選擇。
如果風機的風壓根據計算系統壓力損失上附加10%,式(1)可變為:
式中 ρ—空氣密度,kg/m3;ζ—局部阻力系數;ν—風速,m/s; Pd—風道動壓,Pa; Wsζ取決于空氣密度、風機效率和風速,或者是動壓和風機效率;Wsζ能直觀的表征局部阻力系數對Ws的影響程度,即局部阻力系數每變化一個單位對Ws影響多少。
定義單位風量沿程阻力耗功率為
式中 pm—風道比摩阻,Pa/m;L—風道長度,m;Wsm取決于風機效率、風道長度、風道斷面尺寸、風道內壁粗糙度、風速。
這樣Ws就分拆為沿程阻力部分和局部阻力兩部分,方便判斷如何達到Ws規定值。
根據式(3)~(6)可以在給定的常用暖通風道進行計算、分析和探討。
計算條件:①風速:文獻表6.6.3規定常用的合理風速;②風道長度L=100m;③WS=0.27W/(m3/h) 能滿足GB50189-2015中除新風系統外的規定值;④其余同式(5)。
計算目的:①分析符合節能要求常見的通風空調系統中,WS的摩擦阻力部分Wsm與局部阻力部分ζWsζ的占比;②在給定系統中,分析符合節能要求的最大局部阻力系數ζmax便于提前系統規劃,避免再系統設計、計算、風機選型完成后再計算WS,以防止反復調整,以加快設計進度;③探討系統阻力損失的規律,尋求系統設計的方法。常用風道WS分析詳見表1。
單位風量沿程阻力耗功率Wsm=0.012~0.104W/(m3/h),在Ws的占比不大(4%~38%)時,同比摩阻pm規律相同,風速越大,斷面越小,管道越長,Wsm占比越大。
單位風量單位局部阻力系數耗功率為Wsζ=0.005~0.033W/(m3/h),Wsζ只是風速v或動壓Pd正相關,與風道斷面無關。
ζWsζ是Ws的局部阻力部分,為ζWsζ=0.166~0.258W/(m3/h),Wsζ是風速v或動壓Pd、及局部阻力系數ζ的乘積;在Ws的占比大(62%~96%)時,與Wsm為相反的關系,即風速越大,斷面越小,允許的ζWsζ占比越小。
在滿足Ws的前提下,ζmax=5.0~48.8,其變化規律與ζWsζ相同,即風速越大,斷面越小,ζmax越小。所以高風速、小斷面、長距離的系統中要特別減小ζ,才能滿足Ws;即使滿足節能,也應合理減少局部阻力系數。
風道系統的設計可按下列步驟:①規劃最不利風道路徑;②根據適用場景選取風速;③根據風速、風量概算風道斷面;④根據步驟③查比摩阻求總沿程阻力損失;⑤根據表1查取最大局部阻力系數ζmax;⑥根據ζmax優化局部阻力構件。
表1 常用風道WS分析表
因為局部阻力占比大,且調整更容易。例如,增大彎頭彎曲半徑或增加導流葉片、采用阻力更小的消聲器等減小局部阻力,比增大管段的斷面尺寸減小其沿程阻力更經濟有效。
Ws有三個基本要素組成:沿程阻力、局部阻力和風機效率;其沿程阻力部分為;其局部阻力部分為。
常用的風道系統中,局部阻力占比較沿程阻力大;風速越大,局部阻力占比越大;優化局部阻力部件,減小局部阻力來減小系統的阻力損失更加經濟有效;但是要關注長距離、小斷面、粗糙內壁風道系統的沿程阻力。
按本文設計方法,可以加快設計進度,減少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