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榮霞
(武城縣老城鎮財政農經服務中心,山東 德州 253304)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人居環境直接影響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整治農村人居環境,能夠保證人民群眾生活幸福,不斷優化生態環境,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具體來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義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020 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一直是黨中央十分關注的問題,妥善地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建設農村宜居環境直接影響到居民的幸福感。地方政府應該根據中央關于鄉村振興的要求,重視對人居環境的治理,改善農村地區的落后面,提高農民的幸福指數,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基礎。
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國家更重視農村地區的綠色發展。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過程中,加大對農村污染問題的治理,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有助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要求建設美麗鄉村,為人們提供宜居的生態環境,因此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非常重要。在此過程中需要解決農村地區的飲水問題和水污染問題,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為廣大農民群眾創造宜居的生態環境,為建設美麗鄉村奠定基礎。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農村人民的經濟收入得到明顯提升,開始由原來的解決溫飽問題轉變為追求精神文化建設發展,更加關注居住環境和食品安全。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治理工作能夠滿足農村居民對生產和生活的新需求,并且能夠解決當前存在的矛盾。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農村人居環境的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進步,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和生活垃圾問題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國農村地區地域遼闊,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存在明顯差異,有的地區農村人居環境的治理效果比較好,但是有些地區的治理效果不佳,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從目前的調查結果來看,我國污染來源廣泛,其中生活污染占據18%左右,養殖污染占據10%左右,農業污染占比明顯下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有些農村地區沒有制訂完善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計劃,導致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不到位,污染源的處理設施配置不健全,很難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直接影響整治工作的生態效益,還會危害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
我國農村地區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和污染情況存在差異,在制訂治理方案的過程中,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并且要解決整治工作的同質化問題。有些地區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導致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治理和生活污水治理不完善。沒有制訂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治理效果的有效性。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工作能夠為農村地區的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但是有些基層工作人員沒有認識到農村居民的主體地位,沒有制訂完善的整治目標,存在急功近利和不切實際的整治現象,沒有結合地區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的整治方案,導致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沒有滿足當地村民的實際需求,降低了村民的滿意度。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具有復雜性和艱巨性特點,并且涉及的內容較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同時還要有專業的整治基礎設施和輔助的團隊支持。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我國有些地區沒有設置專項整治資金,增加了整治難度,導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效果不理想。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有些基層政府不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雖然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基層政府并沒有積極響應和付諸行動,整治工作比較緩慢。
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機制不完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人居環境整治設施機制缺失。第二,不重視對整治工作的監督和管理。第三,農民參與機制缺失。由于受到傳統生活習慣和觀念的影響,有些農民沒有認識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導致政府的工作很難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治工作的效果。農民應該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主體,但是許多農民沒有參與其中,影響了人居環境的整治效果。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存在對整治質量監管不到位問題,這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因素造成。第一,各級部門職能不明確,很難對農村環境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第二,我國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人員比較少,也沒有建立完善的農村人居環境監測和管理體系。
針對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存在的問題,應該借鑒各地區的優秀經驗,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創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模式,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建立美麗鄉村奠定基礎。
3.1.1 開展宣傳教育
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加大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宣傳力度,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和報紙等媒體模式,或利用宣傳橫幅或者公告欄等方式宣傳環境保護,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的治理中,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感和認同感,使其明確認識到農村人居環境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認識到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工作對鄉村發展的重要性,不斷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3.1.2 樹立典型發揮示范模范帶頭作用
可以定期組織、發動黨員干部或者志愿者開展衛生大掃除活動,起到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此外,定期舉辦衛生模范戶和環保標兵的培訓活動,加大宣傳力度,拓展宣傳途徑,通過公示欄等方式對優秀的整治工作進行表彰和公示,曝光破壞鄉村環境的行為,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3.2.1 建立宏觀的管理制度
加大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治理力度,需要有科學的規劃制度建設。通過制度建設能夠強化管理職能、提高執行能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應該從全局出發,在考慮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前提條件下,制訂有效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計劃,在整治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和尊重自然的原則,確保規劃和制度的長期性和有效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制度應該涵蓋各方面內容,將一些先進的經驗做法進行制度化規范。此外,還要建立健全的督導檢查制度,將整治工作納入整體考核體制中,保證整治工作的有效落實。
3.2.2 規劃特色的整治方案
正確解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規劃特色的整治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整治效率。第一,可以結合地區的地理條件種植適合生長的鄉土樹種,并且安裝好排水裝置,避免雨水聚集影響治理的效果和村民的正常出行。第二,公共服務建設。加大市政工程的建設力度,為農村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務。加大對環境的保護力度,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體系,通過制度的約束加大對生活垃圾的處理力度,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3.3.1 加大資金的保障力度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地方政府部門應該加大財政支持,設立專項工作資金,并且合理安排和規劃資金的用處,加大對環境整治方面資金的投入力度,尤其重視對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和公共服務的改善,最大程度為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提供保障。確保資金能夠專款專用,最大程度支持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工作。鼓勵社會資金注入到環境治理中,或者發動村民參與到捐贈集資活動中,對資金的明細進行及時公示,讓村民感受到參與其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效果。
3.3.2 加強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應該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力度。為此,要建立有效的人才交流平臺,重視和高校以及重點院所的合作,重視對環境治理人才的培養,使其能夠了解治理工作的內容和成果,并且能夠有效轉化為實際的社會生產力,推動現代農村的發展。另外,國家應該出臺一系列人才優惠政策,為治理人才提供創業的場所和資源配套設施,加大對人才的引進力度,并且給予適當的獎金支持,為人才的建設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確保鄉村振興以及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3.3.3 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配套的建設力度
我國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重視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加大治理力度。重視對凈水設備的改進,保證農村地區的飲水安全;重視對電網工程的改造,保證供電的安全和質量;重視對垃圾處理設備的配置和完善,真正改善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和衛生環境。通過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適宜的生活環境。
農民是鄉村振興以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受益者,加大對人居環境的建設力度需要農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應動員廣大農民群眾參與到環境整治中,樹立主人翁意識,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另外,重視對群眾舉報反饋機制的建設,例如完善網絡反饋平臺。及時反饋信息能夠降低公眾的監督難度,讓農民群眾更愿意參與其中貢獻力量。
針對當前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不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減少環境污染源,建設良好的人居環境。在新能源開發方面,農村建設工作者應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大力開發太陽能和風能等新型能源,減少能源的浪費和損耗。例如農村地區投入大量生物質節能爐,使用農作物秸稈為燃料,該項舉措不僅可以減少焚燒農作物秸稈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降低了成本,有很好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重視對農村地區沼氣的建設,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將人畜糞便作為生產沼氣的原料,減少生活垃圾的排放,產出更多的沼氣資源。產出的沼液可以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肥料,避免人畜糞便隨意堆放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有些地區利用太陽能進行垃圾處理,通過太陽能滅殺細菌,減少生活垃圾,減少環境污染問題。
在新技術方面,利用科技發展經濟,保證農業生產效益的提升,推動農業生產綠色化發展。重視對先進數字化技術的引進,通過先進數字化技術加強對農業發展中農作物生長情況的監測,幫助農民更好地進行農業生產,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可以利用先進的灌溉技術,例如噴灌技術和滴灌技術,從而減少水資源浪費,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為了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質量,應該將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應用到農村環境的整治工作中,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在具體整治過程中,應該推動地區循環經濟的發展,采用無害化技術處理農村地區的環境污染問題,減少對農村地區人居環境的影響,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統籌規劃特色的整治方案。第一,建筑整治。在農村建筑改造過程中,事先做好評估工作,加強對建筑的保護,采取有效、妥善的保護措施,防止有價值的建筑被破壞。第二,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條件下做好當地公共區域的綠化工作,重視對各項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提高整治效果。
為了加強農村地區環境的治理工作,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改善和治理農村人居環境的相關措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顯著進步。但是從當前的整治工作來看,有些農村地區的整治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環境治理意識薄弱、農民的參與性不高、整治資金投入不足、整治方案不科學等。為了確保鄉村振興工作的順利開展,應該加大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力度,增強農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引導農民參與其中,重視資金的投入,不斷完善規劃設計,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探索新型整治模式,從整體上提升農村地區的環境質量,為農民提供適宜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