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朦
(信陽農林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改革開放之后,農村剩余勞動力為尋求發展到城市務工,當前大城市的繁榮發展離不開這批勞動者的貢獻。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部分發達地區能提供給外出務工農民工的工作崗位將達到極限,農民工去城鎮就業難度加大。
一方面,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挫傷了企業的經營效益,企業裁員人數和企業破產數量增加,城鎮失業率上漲,就業壓力增大。另一方面,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各地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惠民政策,支持鄉村復興,鄉村經濟的發展緩解了當地就業壓力,創業環境也進一步得到改善,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和創業。
截至2020 年,我國各類返鄉創業人數已經高達1 010 萬人,與2019 年相比增加了19%。返鄉創業人員的增加帶動了當地就業,2020 年返鄉創業人員提供了近3 700 萬個崗位,解決了鄉村近3 700 萬人口的就業問題。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鄉村逐漸形成了以返鄉農民創業促發展、帶就業的新局面,鄉村新型人口紅利正處于形成階段,返鄉創業農民工開始成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文章以信陽返鄉農民工為研究主題,探討信陽農民工返鄉創業面臨的困境,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
賈可(2016)通過研究發現,與農民工家鄉相比,城市消費水平更高,城市生產成本遠超家鄉生活的成本;務工單位變動頻繁、工作單位難以穩定、待遇差等因素都會促使農民工產生返鄉意愿并付之于行動。謝勇和周潤希(2017)通過調研得出,家庭規模是影響農民工是否返鄉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規模越大的農民工外出務工想法越小,家庭人口多意味著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承擔著家庭重任,不僅需要照顧老人,還需要養育子女,各種因素導致其不得不返鄉就業照顧家庭。徐翰(2018)研究發現,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技術密集型產業快速發展,一些早期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已經開始轉型,技術的更新換代使得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降低,城市對勞動力需求的減少使外出農民工返鄉。通過對已有文獻進行分析整理發現,農民工返鄉創業不僅受到外部因素影響,也受到內部因素的影響。
農民工的鄉愁是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內部因素之一。農民工遠離家鄉去往經濟發達的地區就業主要是為了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條件,賺更多的錢為老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外出務工人員可能一年都無法回家,對親人的思念和對家鄉的向往對他們的情緒產生影響。尤其是受我國傳統文化影響,“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外出就業的農民工有著深深的鄉愁。離家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家鄉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在家鄉能取得和外出務工一樣的收益,很多農民工就會選擇回到家鄉。尤其是年長的農民工對家鄉的思念更加強烈,在城市缺乏歸屬感促使他們返鄉創業,為鄉村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擁有專業技能和資源屬于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內部因素之一。農民工遠離家鄉外出務工多年,通常會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其受教育水平更高,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更明確。在外出務工過程中,他們不僅重視工資待遇,還重視對自己能力的提高。農民工通過多年工作積累經驗,學習并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這種情況下他們已不滿足于為他人工作,而是選擇創業。城市創業成本過高,因此他們通常會選擇返鄉創業。他們具備一定的資源和專業技術能力,在政策的扶持下,創業成功率會極大提升。
城市就業壓力的上升促使農民工返鄉就業。尤其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城市中企業、工廠的經濟效益降低。企業和工廠為了生存發展,會采取裁員、降薪等措施降低成本。還有部分企業和工廠直接宣布破產,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服裝服飾企業、玩具生產企業等,這些企業破產前都招聘了大量農民工。企業裁員、破產,使城市提供的崗位減少,就業壓力上升。農民工就業的競爭優勢本就處于中下水平,就業難度的上升使農民工返鄉創業,出現農民工返鄉熱潮。
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是影響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因素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許多行業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由于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企業對招聘人員的需求有所變動。東南部沿海地區一直都是農民工外出打工的首選地域,這些地區早期是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帶動經濟發展。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內陸轉移,沿海地區現有企業主要是技術密集型企業,更重視員工的綜合素質,對員工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農民工不符合該類企業的用人標準,導致從內陸到沿海地區就業的農民工選擇回鄉就業。加上政府對創業的大力支持,很多返鄉農民工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不論是在城市創業還是在鄉村創業,要想成功離不開早期資金的投入。通過對信陽周邊鄉村的調研發現,83%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存在資金短缺的情況。創業早期需要投入的資金總額較多,返鄉農民工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其開展創業活動,如雇傭員工、租賃廠房等。
雖然農民工通過外出打工積累了一部分資金,但由于其工作的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工資水平一般,難以積累創業所需的全部資金,信陽農民工返鄉創業常陷入資金不足的困境。部分農民工選擇向親友借錢來緩解資金短缺的壓力,但是大多數親友借錢的數額無法使農民工完全擺脫這一困境。有些農民工想到了銀行貸款,這種方式利率低、安全性高,但是銀行貸款的要求較高,很多農民工難以滿足貸款條件,無法達到從銀行貸款的目的。即便從銀行成功貸款,受到銀行貸款的限制,其貸款額度難以滿足資金需求。
信陽當地的茶產品比較出名。很多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持下發展鄉村特色產品,開辦了茶葉公司。為了創業,某農民工已經投入了近千萬資金,建成了266.67 hm有機茶種植示范園。該農民工想通過抵押土地向銀行貸款,但是由于其土地性質不能作為抵押憑證,銀行沒有同意該農民工抵押貸款申請。資金無法及時到賬制約了該農民工企業的發展,導致企業難以做大做強,甚至會影響公司的生存。
除此之外,信陽現有的融資渠道較少,并且由于大部分返鄉農民工創業規模較小、還款能力弱、抵押物匱乏等,導致愿意向農民工提供貸款的渠道進一步減少,針對返鄉農民工的金融產品更為少見。貸款額度和貸款渠道的雙重制約,直接影響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欲望,降低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成功率。
通過對信陽周邊縣、鄉的走訪發現,大部分返鄉創業農民工創業方向與自己外出務工的工作關聯性不強。調查走訪的農民工之前大多從事保安、家政、外賣等技術要求較低的工作,以往工作積累的經驗難以運用到當前創業活動中。尤其是“80 后”的新生代農民工,他們未能像自己父輩一樣從事農業相關工作,農業方面的知識較為匱乏,受農村文化的影響較弱,他們對于選擇從事農業相關的創業活動沒有顯著的優勢。雖然這些農民工受到了現代信息資訊的沖擊,但其未能掌握先進的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并且在創業初期未能進行市場調查,未合理篩選創業項目,也沒有合理規劃創業項目的后期活動,因此常常在生產、宣傳、出售等方面出現問題,創業項目的成功率大幅下降。
除此之外,走訪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創業項目選擇十分相似,同質化問題嚴重,返鄉農民工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成功率,而創業失敗會極大挫傷其創業的熱情,再創業的可能性較小。
部分返鄉農民工認識到自身的創業知識不足以支撐其成功創業,但沒有規范性、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對其進行創業指導。即便找到相關創業培訓機構,其提供的培訓內容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無法滿足農民工的創業需求。政府需要重視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需求,為其提供合適的培訓渠道。
首先,信陽針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可以給予一定的創業資金扶持,針對不同的創業項目給予不同的優惠政策。如果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涉及鄉村旅游或生態種植等方面,不僅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也能美化當地的環境,減少環境污染。針對這些項目,政府可以有針對性地提供創業優惠政策,例如稅收減免。如果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涉及高新技術產業或新興產業等技術水平較高的行業,當創業項目有所突破或有創新產品時,政府可以針對性地提供創新獎勵。同時,政府可以為返鄉創業農民工一次性提供補貼,其他各項福利政策從頒布當日起就向社會公眾公開,宣傳到位,使每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了解家鄉扶持其創業的相關政策,激發其創業激情。
其次,政府需要幫助農民工解決貸款難的問題,降低貸款難度,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資金匱乏的問題。政府可以專項出資成立針對返鄉農民工的創業資金,使銀行降低對返鄉農民工貸款的條件,提高貸款的額度。農民工在創業過程中應當及時還款,優化信用記錄,提高銀行信用度,如果農民工還款出現問題將提高其貸款門檻。針對缺乏抵押物品但又想成功申請貸款的農民工,可以降低貸款門檻或為其提供其他貸款渠道,解決農民工創業的資金問題。
再次,針對農民工返鄉創業貸款渠道匱乏和針對性金融產品較少的問題,政府從農民工創業融資角度出發,推動農村信用社、民間小額信貸、民營銀行等推出針對返鄉創業農民工的貸款產品,以滿足農民工資金需求為主要目的,提供符合他們需要的金融產品,豐富其貸款渠道,滿足農民工資金需求。例如通過農村合作基金、民營銀行等進行融資,確保融資渠道多元化。應借助鄉村振興戰略這一發展機遇,通過推動農民工返鄉創業來帶動鄉村復興。
信陽農村返鄉創業人員受教育程度較低,學習能力弱于城市創業人員,雖然其在外出務工過程中受到城市文化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眼界,但總體還是難以達到城市創業人員的水平。很多時候農民返鄉人員的創業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思考具體創業的項目和細節,缺乏合理規劃。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農民工創業項目很容易受到重挫,走向失敗。部分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已經意識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他們迫切希望通過相關創業培訓來提升思想、開闊眼界以及提高創業能力,避免創業項目走向失敗。
政府應針對返鄉農民工培訓的需求,有目的地引進相關培訓機構,對農民工進行培訓,為不同的創業項目提供不同的培訓方案。對于和農業緊密相關的創業項目,可以側重培養農業知識,重視提高農民工市場調研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梢远ㄆ陂_展講座,邀請當地創業有成的農民工分享創業經驗,幫助其他創業人士。返鄉農民工可以通過學習成功創業人士的經驗,將這些經驗與自己的創業項目相結合,運用到日后經營中,提高創業成功率。政府可以與當地知名企業合作,定期組織返鄉創業農民工去企業參觀,激發其創業激情。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已經成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點。各地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建設美麗新農村。農民工帶著外出務工積累的資金和技能返鄉創業,對促進家鄉發展、鄉村振興有著重要意義。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成功率不高,如何提高其創業成功率是當前學者研究的重點。文章以信陽為例,通過調研發現農民工返鄉創業存在的困境,并針對性提出相應的對策。資金匱乏、融資困難、農民工創業能力不強等因素都影響著農民工創業的成功率。政府應加大對農民工的創業幫扶力度,幫助農民工創業項目實現圓滿成功,使農民工在提高自身收入的基礎上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從而為家鄉發展貢獻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