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茹
(云南農業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中國農產品加工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中國農洽會”)自1998 年落戶駐馬店市以來,已發展成為5A 級“國字號”展會。由中國農洽會帶來的加工業和產業園,促進了駐馬店市發展不斷加快。利用現有的展會機會,把握經濟合作機會,積極推進國內農產品發展。響應現代化建設,在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篤定前進的關鍵時刻,積極發展產業。通過積極推進駐馬店地區區域經濟合作、建立區域產業機制、培育產業集群等途徑,實現駐馬店市經濟振興與發展。
自1998—2021 年以來,中國農洽會在展會影響力方面取得巨大進步,主要表現為展會規模越來越大,展會的形式也在不斷突破創新,展會涉及內容也越來越多。中國農洽會已經發展成為具有風標型意義的加工性展會,更是為世界農產品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近幾年,許多組織和國家都積極參會,例如東歐、拉美國家等。隨著展會的大力發展,聯合國糧農組織也積極參與到展會中來。在中國農洽會的大力興辦下,國際影響力和口碑也在不斷提高。駐馬店市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在“十四五”恢宏開局,借助展會平臺,利用地區優勢不斷發展經濟,并大力發展建設。發展項目建設,促進了農產品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經濟結構,有效推動了當地經濟進步。在農業農村部和當地政府政策支持下,中國農洽會成功成為了“國字號”的盛會。
河南省人口眾多,作為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擁有強大的人力資源、豐富的礦產資源與農業資源,是全國農產品的主要產區,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地理位置上,駐馬店市處于平原,位居“天中之地”,交通便利,有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支持。其中,京廣鐵路和京廣深港高速鐵路貫穿駐馬店市幾大產業園區所在區(縣),兩大鐵路大動脈為當地農產品發展、交流及運輸等提供了很大便利。
作為全國前五的農業產量大省,河南省是全國農業產量及糧食轉化加工大省,氣候與土地資源同樣適合農作物生長。河南省是小麥第一大省,為國家及河南省糧食產量貢獻了力量。在“十四五”時期,河南將持續推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著力打造小麥、生豬等十大優勢特色產業鏈,未來也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自中國農洽會在駐馬店市開展以來20 多年,駐馬店市在傳統農業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產業創新,發展了如機械、藥品、電子等支柱產業。河南省作為人口大省,也為各類加工支柱產業發展提供了人力與物力資源的強大支持。
中國農洽會已連續24 次在駐馬店市舉辦。從1998 年的“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會”到現在的“中國農產品加工投資貿易洽談會”,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包括工業合同和農產品談判、農產品評估、農產品和優質農產品展覽、優質農產品發布、農產品展覽和農產品國際交流等,為國內外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交流搭建了強有力的平臺。
目前,中國農洽會不僅創辦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展區”與“全國農產品加工產品展示區”,更是針對“國際農產品加工產品展區”創辦了“歐美館”“一帶一路館”“東盟館”“港澳臺館”等多個國際特色展會館。海外商客達1 000 多家,有5 000 多家企業和3 萬多名參與者參與12 000 個重點項目和7 000 多億元合同資金,為國內及世界農產品加工行業提供信息流通、貿易往來、合作的重要平臺。中國農洽會已經發展為國內農產品加工最高層次水平的展會,也是國際加工領域的風向會議。
中國農洽會由農業農村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駐馬店市人民政府承辦。為了推動當地產業高速發展,駐馬店市以開放的思想面向社會,重視人才引進與培養,大力實施“人才強市”策略。駐馬店政府以積極的態度、優質的環境歡迎項目與人才加入,提供良好的創業平臺與發展空間。為人才提供機會,鼓勵各界人才在當地進行創新發展,并為人才提供發展空間,吸引更多人才入駐,為當地建設助力。河南省政府也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健全人才引進機制。堅持不懈引進各地人才,堅持以用為本培養人才,堅持愛才惜才,堅持優化環境完善政策服務人才,堅持革故鼎新成就人才。
中國農產品加工投資貿易洽談會自舉辦以來,不斷擴大規模與形式,引進了許多企業入駐,成為了當地人口口相傳的“農洽會”“東西合作會”,是每年9 月當地的盛大活動。
在近幾年的發展里,中國農產品加工投資貿易洽談會更是抓住國家東西部合作示范區機遇,緊跟國家政策要求,大力發展農業合作,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積極開展東西部合作形式的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沿海開發產業轉移,創新了多項項目,引進大量資金、人才和技術。中國農洽會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先后與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交流,對國內外許多知名企業品牌進行合作,引進了食品加工業如徐福記等多個企業投資落戶。
中國農洽會由曾經的“馬路市場”、農產品加工小作坊躍升為如今的5A 級“國字號”展會。駐馬店不斷創新展會模式,改進過去中國農產品加工投資貿易洽談會展會的單一直銷模式,創新展會模式。在技術、交流、合作、科研、創新、加工、政策等方面都提供了服務平臺,按照高標準、高要求發展,努力做到“全國一流,世界領先”。
中國農洽會積極向國際化發展,如今成為多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加工廠,創造了一批中國現代化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工產業園區已經有多家省市級企業以及多家龍頭企業,在2021 年簽署了94 個新項目,簽約了600 多億元的投資合同,簽約領域涉及節能環保、智能制造、網絡科技及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將為駐馬店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之前的小作坊發展至今,已經不斷有一個接一個的重大項目落實,在中國現代農產品發展中有著引領的作用。經過二十多年的歷練與經驗,駐馬店市承辦的中國農洽會也更加國際化、現代化,涉及內容也越來越多,組織規模不斷擴大。
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成功落戶于駐馬店,是農洽會多年成功舉辦結出的一項豐碩成果。駐馬店市目前已經興建了100 多個產業園區,駐馬店市各加工園區有著完善的配套設施、健全的服務體系、優越的營商環境等,在未來發展里有著強大的機遇。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及駐馬店市委、市政府也對該農業產業園區寄予厚望,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園區,引進符合園區發展的高質量項目。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農業園將會培養龍頭企業,打造農業產業鏈,創造適合時代發展的農產園,融合農、文、旅,推動農產園的發展更加國際化。
中國農洽會與產業園結合后,必將為中國農產品的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力量,為中國農產品加工與發展提供更大的平臺。中國農洽會的“動”為農業的貿易、交流、研討等環節提供了平臺,產業園的“靜”為中國農產品輸送力量,產業園區對研究技術、培育產品、輸送成果創造了有力支持。農洽會的“動”與產業園的“靜”相輔相成,動靜結合,推動中國農產品行業進一步交流合作,也促進了駐馬店市經濟進一步發展。
中國農洽會的成果不僅實現初步經濟的發展,也不斷推陳出新,緊跟時代與社會步伐。隨著農洽會帶來的工業園區增加,駐馬店市各地區的農產品加工業也在逐步發展,工業園區周邊形成了一批相對成熟的農業科技力量。借助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際駐馬店農業科技園區、星創天地項目等多個園區項目,推動了農產品技術發展,對成果和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加工園區不斷創新發展,產業優化升級,創建的一體化生產鏈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龍頭企業。在產業科技成果的影響下,許多龍頭企業、知名企業紛紛加入駐馬店市加工園區進行產業布局。
2018 年舉辦的第21 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投資貿易洽談會上,駐馬店市緊密結合脫貧攻堅要求,增設貧困地區加工產品與扶貧成果。對農業農村部確定的扶貧開發地區和云南、貴州、新疆等28 個貧困地區陸續給予扶持,積極引導貧困地區利用當地農產品優勢,發展當地優質產業。優先考慮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產品,免費供應食物、安排生活、提供展覽場地,幫助建造展會場所,并盡可能為貧困地區提供服務。中國農洽會深化農業品牌形象,在提高農業質量和農業供給結構改革等方面緊密結合脫貧攻堅開展研討交流。在該屆大會上對貧困縣農加工產品的項目簽約了近700 億元項目,其中重點項目達到了173 個,現場項目簽約有18 個,金額達到了121.7 億元,全力助力貧困地區。
駐馬店市農村人口老齡化嚴重。之前青年勞動力大多選擇外出打工,只在過年過節才會偶爾回去看望父母,并未想過在當地工作。由于當地就業機會少,大學畢業生也不愿意返鄉工作。隨著中國農洽會的日益成功,多家知名企業入駐加工園區,駐馬店年產值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業也逐漸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在當地的關聯度不斷提高,行業涉及面廣,覆蓋機械、電子、藥品、糧油加工、食品加工等各行業,加工行業逐漸成為當地重要的民生企業。各縣(區)的加工園區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緩解了技術人才外流嚴重的問題。
駐馬店市對城市發展也更加嚴格,在展會的影響下,不斷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對城區進行改造,建設城區已經是20 年前城區面積的約6 倍。駐馬店市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省級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在園區及城區建設上也在不斷發展,借助當地的紅色文化發展了旅游業,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農洽會每年吸引數萬名客商和許多境內外知名企業,駐馬店市不斷加強對城市形象管理,對創文創衛都起到了幫助的作用,有效提升了當地的美譽度,也營造了重商、親商的濃厚氛圍。大規模的活動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加,提高了城市就業率。產業園區相繼在各縣(區)建立,大大緩解了當地的就業壓力。
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是駐馬店市成功舉辦中國農洽會的最大優勢,而展會的順利舉辦為農產品產業優化升級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駐馬店市針對各縣(區)的特色產業發展產業集群,拓寬產業鏈,調整傳統種植業結構。位于泌陽縣的南下牛產業園就是駐馬店市養殖業加工優化升級的優秀范例,該產業園引進新技術,學習新方法,發展為集技術研發、生產養殖、加工包裝、冷鏈運輸、多渠道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集群,打破傳統養殖業的產業結構,創造更高的產業價值。泌陽花菇是國內最具競爭力和品牌價值的食用菌加工龍頭企業,產業園區也在集中種植、開發、加工、出售等一體的生產線,制作出速食瓶裝的“香菇醬”。在保證公司利益的同時,維護種植農戶的利益,創造多樣價值。上蔡縣的奶牛生態觀光產業集群里也加入了乳品加工基地,優化產業結構,獲取更大利益。隨著農產品加工企業的逐步發展,產業園區加工集群也在不斷優化興起,與研發基地的聯合,拓寬了產業渠道,優化了產業結構。
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在網絡帶貨的大背景下,第23 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展“云會展”“線上農貨大集”“云洽談室”“直播帶貨”等互聯網云平臺,開展了消費扶貧直播帶貨區。當地扶貧干部牽頭利用抖音等網絡平臺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農產品直播,組織所在縣(區)“網紅”進行網絡帶貨。會前通過篩選確定了150 種左右優秀產品,邀請了擁有10 萬以上粉絲量的網絡紅人,利用網紅的人氣拉動農產品直播銷量,短短2 h 內觀看人數達600 多萬人次。
傳統農業模式影響著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經濟的發展必須繼承傳統農業的優勢,并不斷發展創新,引進新技術、新產業。駐馬店市借助中國農洽會展會平臺,促進了傳統農業模式改造,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了產業集群。開放合作的展會發展在提高駐馬店經濟基礎的同時,也增加了城市魅力,為未來發展增添了無限潛力。當地政府不斷加大對駐馬店市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借助于中國農洽會的交流平臺,創造產業園基地,發展農業產業鏈,促成一體化產業經濟體系,將農產品加工業、食品加工、機械加工、技術科研、商品物流等產業做大做強。鼓勵對當地農民創業,減少勞動力大量向外輸出,做大做強加工業。增加對農民技術的培訓,長期、持久地在城鄉基礎設施、產業集聚區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方面實施一系列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