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展智 華小龍/江蘇省無錫市農業農村局
徐國彬/江蘇省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江蘇省無錫市以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全力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規范化和標準化,全市已完成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股權量化、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等改革任務,共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966家。全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有利于建設更加開放、更加高效、更高水平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無錫市出臺《關于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全面啟動建立縣、鎮兩級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明確機構職能、交易品種范圍、分級管理標準、交易方式程序等內容。堅持政府主導,堅持為農服務宗旨,堅持公益性原則,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和運行費用由財政承擔,在流轉交易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實現產權價值最大化。目前全市已全面建立統一聯網、上下聯動、功能完備、高效實用、規范有序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
抓好頂層設計,落實責任部門,健全領導和推進機制,成立縣級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體系建設協調推進小組、鎮級“三資”監管辦公室,健全各級產權交易管理、審核、操作工作隊伍,廣泛宣傳、強化服務、精心指導,為農村產權交易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注重配套制度供給,創新工作思路,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資產流轉交易行為,降低流轉交易中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等方面的風險隱患。印發《關于建立農村集體資產流轉交易預核機制的實施辦法(試行)》和《關于加強農村集體資產流轉交易管理的實施意見(試行)》,保障了無錫市農村產權交易工作實現精細化、精準化管理。
在監管信息化背景下,按照“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平臺、統一監督管理”的模式,著力打造無錫市“三資”監管平臺農村產權交易事前審批模塊,并與省產權交易平臺數據實現互聯互通,完成對全市農村產權交易業務申請、審批、交易、公開等流程和環節無死角監管,進一步強化事前、事后監督,杜絕場外交易和暗箱操作。升級“三資”監管平臺重點打造地塊信息采集模塊,利用地塊“三資”數據打破“數據孤島”,實現全市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網格化、精細化管理,將地塊信息與產權交易合同數據、農村集體資產數據相互匹配關聯,最終實現閉環監管。
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全面建立,開辟交易信息發布新渠道,通過公開報名、平等競價等流程,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價格競爭、撮合交易功能,提高交易完成率、溢價率,激發農村產權交易活力,實現村集體和農民增收、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截至2022年6月底,無錫市各級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在省產權交易平臺上累計完成各類農村產權交易80095宗,成交總金額104.73億元;全市農村產權交易總宗數和總金額均呈現連年上升趨勢。
無錫市盤活農村土地,積極推動各地結合集體低效用地騰退、“散亂污”企業整治、土地復墾等工作,實施零星、閑置土地向規劃控制區集中、低效用地向高效用地轉換,集約化、規模化利用存量土地資源,提升農村資源流轉效率、擴大交易范圍,增加了村集體有效收入。如無錫市濱湖區闔閭社區,把分散租賃給小企業和農民個人、產出效能較低的集體土地逐一收回,整合成近千畝的“大地塊”,通過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進行公開招投標,吸引了總投資超10億元的小南灣鄉創綜合體落地闔閭。該項目將為社區提供200余個工作崗位,成為無錫又一個鄉村農旅休閑體驗的重要景區。
無錫市在農村產權交易的業務申請、審批、交易、公開等流程基礎上,通過三務公開“戶戶通”平臺,運用有線電視、手機APP等向村民公開所有產權交易的合同信息,切實保障群眾知情權和監督權,真正實現產權交易全流程公開透明。從源頭上杜絕私下交易,侵害集體權利等行為,既加強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提高了基層干部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又融洽了干群關系,促進鄉風更加文明。
依托江蘇省農村產權交易信息服務平臺,構建無錫市農村產權交易管理信息庫,豐富農村產權交易品種,惠山區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項目、濱湖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轉讓項目相繼成功交易。為規范農村宅基地及農房使用權流轉行為,促進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和集約化利用,無錫市在惠山區進行省閑置宅基地(農房)線上交易試點,第一批選取3個村落實試點方案,由點及面,計劃通過1年的時間實現線上交易。
無錫市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盡管取得顯著成效,但仍存在管理機制與隊伍建設不完善等問題,應繼續加強長效管理、人才保障等措施,進一步建好、用好、管好農村產權交易市場。
推動配套制度落實,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方案。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流轉交易具體環節的監管力度,適時對政策制度進行修改和完善,充分發揮制度保障作用。強化無錫市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應用,利用地塊信息采集系統,按照統一數據標準,全面補充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數據信息,實現農村集體“三資”網格化、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推廣使用農村產權線上交易功能,不斷提高線上交易比例,優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門檻,以高水平市場服務、低風險發展前景吸引各方主體和資本積極參與農村產權交易,確保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實現應有價值。
加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人才供給勢在必行,一方面優化管理人員結構,給予縣、鎮兩級產權交易機構專人編制,調配充實人員,加強隊伍建設;另一方面根據不同崗位、不同階段工作需求,廣泛開展業務知識、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市場現有工作人員辦事效率,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探索引入財會、法律、資產評估等中介服務組織以及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和融資擔保公司,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提供專業化服務。利用社會化專業服務協助農村集體資產實現規范化、專業化運營管理,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運營管理能力,有利于拓展集體經濟發展空間,以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高效運轉激發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基于無錫市“三資”監管平臺功能模塊和數據中心,探索區塊鏈技術應用,將資產資源數據與合同數據、財務數據進行關聯,利用區塊鏈技術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一致性,實現資產資源全鏈路管控、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時,利用區塊鏈技術為監管部門提供事中監管權限,實時查看所有的鏈上信息,提高監管效率,有效進行風險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