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金穎 何映月 諸暨市中醫院

18歲的小王(化名)正在讀高三,近期感覺胃口不好,總有腹脹、反酸、打嗝等癥狀,而且上腹部時有不適,小王的媽媽李阿姨(化名)也沒當回事,只是去藥店買了點胃藥給小王吃,吃了一段時間后,癥狀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大便成了黑色。這下,李阿姨慌了,連忙帶著小王到醫院檢查,胃鏡檢查結果讓全家人感到震驚,竟然是胃癌!
胃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我國居民發病率占全世界的42%左右,患者人數占所有腫瘤人數的1/4之多,其中占男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
“小王小小年紀,就患上了胃癌,這與他飲食不規律是有一定關系的。早餐不吃,午餐湊合,晚餐放開吃,常吃夜宵等,而且喜歡吃刺激性食物,他的這些習慣都是傷胃‘殺手’。”醫生說,近年來患胃癌人數呈上升和年輕化趨勢,很多年輕的胃癌患者都有一些“特殊”的飲食愛好,如愛吃麻辣燙、燒烤、高鹽、加工類食品或長期飲酒等,這些都是胃癌危險的誘因。
胃癌的發生盡管十分隱蔽,但還是可以在早期發現一些蛛絲馬跡。那么,究竟哪些是胃癌的報警信號呢?
胃癌早期一般有以下五大常見癥狀:
●上腹部飽脹不適:有一種說不清的模糊狀悶脹感,常無明顯誘因,尤其在安靜時,癥狀尤為明顯。
●上腹部疼痛:開始為間歇性隱痛,逐步發展為持久且不易緩解,即使緩解之后也會很快出現。隨著病情加重,這種疼痛感會越來越強烈。
●食欲不振、反酸或明顯消瘦:出現不明原因的食欲減退,有時伴反酸、噯氣、消化不良等癥狀,或常感全身乏力,體重逐漸下降,2~3月內可下降3~5斤。
●出現黑便:胃癌患者在早期的時候可能會有黑便現象,出現類似情況需要盡快就醫。
●原有慢性胃病的疼痛規律發生改變:如以前空腹痛或進食后痛的規律性明顯,近期規律性消失或原有治療有效的藥物失效。
醫生提醒:如果出現以上癥狀,應盡早到醫院就診,稍不留心,就會鑄成大錯,延誤發現和治療。而進行胃鏡檢查是排除胃部惡性疾病最直觀最有價值的檢查。尤其是年齡在40歲以上,胃癌高危人群每年需進行一次胃鏡篩查。
而且現在的胃鏡檢查已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痛苦,大多數人都可接受。另外,患者也可要求在全麻下做無痛胃鏡,當你睡了一覺后,胃鏡就做好了,根本就不用害怕。
年齡≥40歲,且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任意一條者:
●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一級親屬患有胃癌病史。
●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多進食蔬菜、水果,少鹽飲食,少進食紅肉尤其是加工肉類,避免腌制食品,不暴飲暴食;吃東西的時候不要吃得太快,也不要吃得太燙,注意飲食規律。
●根治幽門螺桿菌,特別是高危人群需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少喝酒,少抽煙,最好是戒煙戒酒。
●積極鍛煉身體,通過運動來提高自身免疫力。
●保持健康體重。
任何胃部不適都可能是身體在報警,一定要及時就診,勿把小病拖成大病,別以為年輕就不容易得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