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軍:
通過你的留言看得出來,你對這次競聘非常重視,也非常有信心,本以為主管職位志在必得但卻事與愿違,不但如此,自己的“下屬”也是身邊的同事卻摘走了這個職位,想想確實是一件很尷尬的事,令人很苦惱。
說實在的,我非常理解你,也感同身受,因為我曾經也有過像你一樣的經歷,也是一次痛徹心扉的記憶。但就是這次經歷讓我悟出了很多的道理,明白了很多的事情,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改進的方向,如今的我已經再次“反超”成為了他的領導。
那時和你一樣,在競聘中我落聘了,而我曾經的同事卻成為了我的頂頭上司。心情也像你一樣非常失落,情緒降到了最低點。盡管這樣,但自己還是在最短時間內將狀態調整好,投入到工作中去,因為通往成功的路上本來就是布滿了荊棘。
失敗乃成功之母。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我時刻擺正自己的位置,虛心向他請教學習,努力補足自己的短板,同時與同事領導處好關系。領導也對我刮目相看,不斷給我鼓勵與信心,在他的幫助下,次年競聘成功。
所以說,一次競聘不成功并不代表今后競聘不成功,一定要相信自己。當然,這絕不能成為自暴自棄的理由,更不能成為胡作非為的借口,反向應該更能激發你向上的斗志,朝著自己更好更高的目標去奮斗、去努力。
在這個過程中,你也要好好反思自己,總結經驗教訓。首先要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只有清晰認識自己,接下來才能更好地“對癥下藥”,改正不足,努力把短板變長板,把劣勢變優勢。
其次,要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正所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不是圣人,工作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也難免會產生誤會和失誤,但只要我們客觀面對,積極地去改正,相信你的缺口就會慢慢變圓。
第三,要認識到自我的問題。克己復禮。這次競聘被淘汰,肯定說明你在哪一方面還是存在問題的,還是有令領導和同事們不滿意的地方,特別是這個問題影響到了你的進步,所以看到問題所在,找到問題癥結,按照正確的方式方法去解開,那么問題將不再是問題。
以上算是談了幾點對此次競聘的認識,僅是個人的看法,如果說的不對請忽略。同時,作為老師也談幾點自己的觀點,僅供參考:
一是認準人生的目標與價值。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既然目標已定,那就不要灰心和氣餒,更不能帶著負面情緒對待今后的工作和同事。正所謂,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二是找準工作的方式與方法。如果選擇的“路子”不對,那就會南轅北轍,跑偏了方向,距離成功越來越遠。做人也是一樣,同樣的一件事,有的人就會巧妙處理好與同事朋友的關系,反而有的人就會得罪人。所以,你要在方式方法方面多下功夫,努力把做人做事做“圓滿”,那你一定會贏得大家更多的褒獎與贊譽。
三是保持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楊絳在《100歲感言》中說:“我們曾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是應該先追求命運的波瀾,然后才讓自己淡定與從容,還是應該先讓自己淡定與從容,然后再去追求命運的波瀾?毫無疑問,后者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