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琴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職業技能大賽是由教育部、行業企業等相關社會團體為舉辦主體,以各職業院校的師生為參賽主體,圍繞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技能訓練標準開展的群眾性教育類競賽活動,著重考察參賽者的操作技能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自2008年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至今,我國職業技能大賽已成功舉辦14屆。2021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圍繞國家戰略發展需求以及新興產業發展需求,高職組共設賽項62項,賽區27個,大賽逐漸朝著規范化與制度化方向邁進,對提升學生技能水平、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發揮著引導及示范作用。作為職業教育向社會展示的舞臺,大賽的價值取向對職業教育轉變發展方式是一種導向;作為國家級教學成果的交流平臺,大賽的競賽宗旨對于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是一種引領。
職業技能競賽導向功能,是指技能競賽具有能夠引導參與者朝著競賽目標前進的功效和能力。這是由技能競賽目標和標準的方向性決定的。職業技能大賽導向功能體現在對職業教育活動的調節與改進上,各級職業院校透過職業技能大賽的競賽內容、競賽設備、競賽目標等相關設定,探知當前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最新需求的風向標,在競賽的引領下,及時更新與改善學校自身辦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而進一步提升學校為社會供給所需人才的能力與水平。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技能大賽的重要參賽主體,在參賽過程中對職業院校、教師以及學生等催生了重要的導向功能,最終達到為我國經濟發展培養一批高素質的職業技能勞動者的教育目標。
職業技能大賽規模之大,影響之廣,已發展成為各職業院校展示教學能力與水平的交流平臺,深入影響著高職院校的教學與管理工作,引領學校發展的各方面,對學校的辦學水平發揮著重要的導向功能。大賽的賽項設定、目標及規則制定、競賽設備器材的選擇等,都體現了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以及當前新技術新工藝的最新前景。高職院校對照職業技能大賽的相關設定,根據自身的辦學狀況,對于教學觀念、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師資隊伍、實訓設備等及時做出調整,在競賽引導下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培養出一批服務地方經濟、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同時,對高職院校來說,在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能夠提升學校的知名度,使其獲得更多數量充足的優質生源,從而提升學校的人才總體培養質量。
職業技能大賽是各職業院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展示平臺,是衡量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重要方式。自首屆職業技能大賽舉辦以來,職業院校師生的參賽熱情逐年高漲,參賽人數逐年攀升,競賽影響力逐年擴大。2021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共推出102個賽項,參賽選手多達7000余人。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大賽獎項對于學生在校期間評獎評優具有重要幫助,是廣大學生積極參賽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賽獎項是對學生技能水平、專業知識及心理素質的充分認可,獲獎選手作為競賽的優勝者,在就業擇業時技能大賽的獲獎經歷也會成為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市場中勝出的重要優勢。在競賽獎項的設定及利益的引導下,高職院校的學生不斷增強自身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培養自身綜合素質,積極投身到職業技能大賽中。
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直接關系到學校的辦學水平與長遠發展,而職業技能大賽對于教師教學能力與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導向性。職業技能大賽是考察學生專業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對指導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考驗。指導教師的能力與水平直接關系到對學生知識的講解與技能的傳授,關系到學生在職業技能大賽中的表現。因此,學生要想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理想成績,就需要專業知識及實踐技能雙雙過硬的教師為其提供指導,并且教師指導的學生在技能大賽中取得的成績,也能夠為教師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提供便利。這也使得技能大賽引領高職院校的教師愿意積極參與技能大賽,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與專業水平。從某種程度上說,職業技能大賽已發展成為促進教師夯實理論知識、提升操作技能的一大強勁動力。
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企業對勞動者的能力與水平的要求進一步提升。高職教育肩負著為社會供給勞動者的使命,主要目標是培養一批適應生產、管理、建設、服務一線的高技能人才。職業技能大賽舉辦的主要目的在于強調實踐技能的重要性,引導學校強化技能教學,培養技能型人才。然而相對于我國普通本科院校發展而言,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歷史相對較短,發展不夠成熟,在辦學理念上存在普遍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適應企業生產的實際需要,使得學校在人才培養上出現偏差;另一方面,競賽的豐厚獎項使得部分高職院校出現“為賽而賽”的功利化現象,高職院校會擇選出精英選手參賽,為其配備優秀的指導教師和實訓設備,出現“精英教育”的現象,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違背了教育公平和大賽“面向人人”的初衷。因此,對高職院校來說,要在大賽的引領下轉變學校辦學理念,及時瞄準市場對于人才的最新發展需求,注重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并理性看待競賽結果,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參賽,促進競賽活動與日常教學相融合,形成“以賽促教”的良好局面。
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是提升學校辦學吸引力的關鍵所在,也是學校長遠發展的生命力所在。大賽對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具有導向作用,職業技能大賽的賽項內容設置以及競賽設備的選擇,是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密切相關并經過嚴格的選擇與論證的,2021年職業技能大賽的高職組競賽項目就多達62項。同時,競賽主辦方還會根據實際情況逐年更新與調整,大賽主辦方提出2022年大賽的賽項要面向信息技術、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補齊食品醫藥、新聞傳播、公安司法、水利四個大類??梢?,職業技能競賽的賽項設定充分體現了當前我國產業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以及市場對于技能人才的最新需求。因此,高職院校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與市場洞察力,充分對照競賽的賽項設置與學校自身的專業設定,以技能大賽競賽項目為指引,以技能大賽的競賽標準為依據,根據國家及學校所在地產業發展現狀,牢牢把握當地市場發展需求,與時俱進,優化學校專業設置,摒棄與當今社會發展相脫節的落后專業,及時增添勞動力市場發展所需的新專業,進一步完善學校特色專業,明確學校辦學方向和發展定位,及時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所需的技能勞動者。
職業技能大賽不僅能夠引領高職院校優化專業布局,而且對教學內容的更新也起到導向作用。高職院校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定直接影響著高職教學目標的實現。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競賽內容,是經過學校征集、專家以及技術帶頭人的充分論證才設定的;技能競賽所體現出的職業標準、專業內容、職業衛生、安全環保、節能降耗、質量意識、企業文化、團隊合作和創新意識培養等職業要素與高職學生應該養成的職業素養是高度一致的。大賽通過模擬企業真實工作情境,考察學生的技能水平、專業知識、心理素質等綜合職業能力,體現了實踐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及難點。因此,職業技能大賽的競賽內容應成為高職院校教學內容設定的重要標準之一,這也是在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渠道。高職院校應積極促進教學內容與競賽項目相契合,將競賽的試題內容、技能操作標準、競賽評價標準等作為教學內容更新與改進的重要參考,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內容,及時增添行業發展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適應新時代以及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同時,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自身辦學主體作用,積極與行業、協會、企業等開展合作,讓更多社會群體參與到教學內容的開發中,根據地方資源狀況、產業布局以及學校優勢開發地方性和特色化的教學內容,打造學校的教學特色,并且注重能力本位,著重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切實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增強學校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能力與水平。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障,是實現專業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良好的教學方法對提升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以及學校的辦學質量至關重要。而技能大賽強調學生技能水平以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考察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與技能大賽的本質目標是一致的,均是提升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吸收技能大賽的理念,轉變學校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啟發教學,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勢,廣泛采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團隊匯報等方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良好習慣,培養創新精神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同時,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積極與優秀企業開展合作,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條件,為教學工作提供真實的企業工作場景,以項目教學為基礎,圍繞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開展案例教學,以工作崗位所需的技能為標準開展教學。積極倡導院部根據專業特色開展各類專業技能競賽,促進教學與競賽相融合,以此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大賽的參賽選手均是經過層層篩選,來自各省份的優秀師生,技能大賽在考察學生水平的同時,也是對教師專業能力的考察,要想在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需要指導教師與學生團體的密切配合??梢哉f,大賽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專業水平的平臺,還為指導教師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相互學習的平臺,從而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能力與水平。職業技能大賽是對學生知識、技能、心理素質等的綜合考量。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師要加快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采用項目教學法,以生產中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注重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升學?!半p師型”教師的數量及質量,嚴格把控教師準入,定期對教師開展技能培訓與考核。依托學校的實訓基地,引導專業教師進入企業實習或掛職鍛煉,熟悉專業發展的最新動態與產業發展的前沿,掌握行業最新標準,精通時代先進技術,夯實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操作水平,進一步提升教師指導學生的能力與水平。并與企業一線杰出技工開展合作,聘請企業技工授課教學、開辦講座,提升學校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升級。
職業技能大賽的賽項來自企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考察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實訓基地是實踐教學的主要場所,在技能大賽的導向作用下,各高職院校已認識到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大部分配有實訓基地,但存在實訓基地管理不規范、使用效率不高、實訓設備落后等現象,高職院校要從完善校內與校外實訓基地兩個方面入手,提升實訓基地的服務功能。對校內實訓基地,要加大資金投入,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及時添置并更新實訓設備,建立健全實訓基地建設、維護與管理制度,加強對實訓基地的管理,提升校內實訓基地的利用率。對依托企業生產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高職院校要積極與企業開展合作,積極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努力拓展學生實習渠道與崗位,從而使實訓基地滿足技能競賽訓練需求及日常教學需求,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增強職業認知,提升職業技能,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