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暢
在高職教育中,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是顯而易見的,如何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獨特的教育價值是值得學校以及教師開展相應的研究的。當代學生生長在國家經濟、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時期,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這是革命前輩憑借勤勞的雙手為人們積累下的堅實的物質基礎。然而隨著社會形態、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大學生普遍存在著不愿勞動、拒絕勞動的消極思想,這種現象的出現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目標的實現造成嚴重的阻礙。高職院校在開展勞動教育時與高職思政教育進行結合,可以有效幫助當代大學生提高思想覺悟的同時能夠自覺抵御錯誤觀念的侵害,從而建立正確的、終身的勞動觀念。
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涵蓋了學生勞動思想教育、技能培養、實踐鍛煉三大方面,主要以提高大學生的勞動素養為目的。高職勞動思想教育是讓學生學習勞動相關的知識,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勞動觀念,養成熱愛勞動的優秀品德,以此來指導學生的勞動行為。高職院校的勞動技能培養是讓學生對勞動生產技術進行學習,并具備能夠綜合應用勞動生產的知識、技術、技巧以及能力。高職院校勞動實踐鍛煉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與勞動相關的社會實踐中,并從勞動實踐中獲得直接經驗,讓學生在良好的勞動體驗中逐漸養成勞動的習慣,進而提高其參與勞動實踐的能力。
勞動教育重在勞動實踐,結合勞動理論積極為學生創造勞動實踐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塑造學生的勞動品質,促進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同時引導學生能積極參與到勞動當中,磨煉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意志。思政教育主要是對學生的思想觀念教育,給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人生觀,同時促進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質。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教學目標具有高度一致性,促進兩者相結合有助于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
當下的高職院校教育理念以學生專業技能教育為中心,造成了廣大師生對勞動教育認知不足、重視度不夠,這嚴重影響著高職學生的勞動素養的提升。再加上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者的勞動教育理念與新時代的勞動教育需求不相符,加大了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難度,致使勞動教育開展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首先,高職院校在教學中缺乏系統、完整的課程體系,導致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開展缺乏連貫性,這種“間歇式”的勞動教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勞動教育的需求。其次,高職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融合性不夠高,缺乏延伸性,所以高職勞動教育成長空間比較狹小。第三,高職勞動教育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在沒有雄厚的師資作為保障的前提下,高職勞動教育的開展很難收獲預期的教育效果。
當代的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備受社會、家庭的保護,以至于部分大學生缺少堅韌不拔、艱苦奮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將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深度結合,可以讓大學生意識到是勞動創造了物質世界,創造了人文價值,是勞動對人們的精神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能夠讓學生了解我國人民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憑借腳踏實、頑強拼搏的做事態度和意志品質用勞動創造出奇跡的過程,如此形式展開勞動教育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篤實力行做事態度。
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將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能夠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修養。其具體體現在可以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得到思想的開悟和轉變,讓學生通過思想政治的學習進一步促進良好品德的內化,從而促進大學生修養的提升。
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目標以及思政課教育效果的實現,都需要有系統、完整的且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課程體系作為保障。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在開展中缺乏健全的、科學地理論做支撐,思政課程在開展中缺乏有效的實踐路徑,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以思政教育革新、完善勞動教育的理論,同時也助于拓寬思政課程的實踐路徑,增強思政課的教育效果。
(1)優化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勞動教育是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要做到持續、深化,而不僅僅依靠節日活動、校園活動來實現教育目標。當代大學生在勞動意識、勞動技能以及勞動實踐方面尚且需要進一步塑造,建構完整的勞動教育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時將思想政治理念與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進行深度融合,制定明確的勞動教育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目標。在具體的教育目標下,勞動教育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有指向性,可有效避免勞動教育出現形式主義。
(2)改革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教學方式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開展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勞動教育中的效果。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時,可以根據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興趣點等,采用豐富多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將教育知識理論、思政教育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通過親身勞動體驗來建立正確的、科學的、有自己獨特見解的勞動觀,使教育理念深入學生的認知中,進而影響學生的行為方式。情境教學是創新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勞動活動情境,設定相關的角色或者營造一定的勞動場景,讓學生進入到角色扮演中或進入到某種心理狀態,進而與場景中的人或環境產生互動,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其心理機能可得到有效開發,做到自主吸收并領會教學內容。在這種多樣化、有創意的教學方式下,可以有效促進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進行有機融合,促進勞動教育的升級,以達到預期甚至超預期的教育效果。
(3)完善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教學考核和評價機制
我國的勞動教育在發展的歷程中具有鮮明的“服務性”的特點,尤其為我國政治經濟的發展提供著持續的、全面的服務。但在實際的勞動教育開展中,其自身沒有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缺乏具體的考核標準。在高職院校教育中,勞動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大學生思想建設,完善大學生的人格品質,這些很難用具體化的指標去考核,這也給高職勞動教育考核以及評價制度的制定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使得高職勞動教育得不到有效、具體的反饋。在完善考核和評價制度時,首先要提升勞動教育在高職院校教育中的地位,將勞動教育課程設置為必修課程,從而引起教師與學生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其次在制定勞動教育考核制度時要堅持雙向評價原則,做到思想素質與實踐能力多方位評價,讓教師對勞動教育的開展效果有客觀、全面的認識,以便讓教師及時調整實際教學內容,使勞動教育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最后,教師要在考核內容、考核時間等方面制定全面、合理的考核細則。考核內容要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基準,并延伸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有助于學生勞動習慣的養成。教師還應縮短勞動教育考核周期,增加考核的頻率,以便對學生進行勞動思想滲透,從而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意志品質和團結合作的思想觀念。
(1)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校園輿論平臺
無論是社會輿論還是校園輿論都具有顯著的價值觀導向作用,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高職院校中營造勞動教育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校園輿論環境。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使用工具,也是當代大學生最主要的溝通媒介。教師可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建立校園輿論平臺,借助網絡平臺為學生營造篤實力行、艱苦奮斗、團結協作、愛國愛家的校園輿論氛圍,促使大學生能夠接受并認可這樣的價值觀,進一步促進勞動教育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建立校園輿論平臺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播放勞動模范的一些典型勞動事跡,讓學生通過這種真實發生的事跡自然而然的接受正確勞動價值觀的熏陶,對學生思想的塑造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另外,現在大學生主要通過微信、抖音、小紅書等網絡新媒體來進行溝通和獲取信息,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此途徑大力宣傳勞動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輕松愉快的方式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這對于充分發揮勞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然,網絡的使用利弊共存,我們在發揮其有利的一面時,也要意識到其具有負面的影響,同時要加強對網絡的監管,避免金錢至上、不勞而獲等消極觀念在網絡上泛濫,侵蝕大學生的思想,阻礙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建立。
(2)重視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
校園中的環境創設對大學生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可借助創設校園人文環境,呈現我國勤勞、愛國的傳統美德的故事或者畫面,為學生展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在院校人員集中的區域打造勞動教育文化墻,讓學生在這樣的校園環境中受到心靈的洗禮,并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進而更好地推動勞動教育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時,學校還可以舉辦相應的勞動教育活動,采用文藝表演、朗誦等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勞動教育形式,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有著重要的意義。
(1)重視家庭勞動教育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礎作用
在現代生活環境下,部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有輕視勞動教育的傾向,這些家長把學習放在首位,認為讓子女學習文化知識才是最主要的,勞動教育可有可無,這樣的錯誤觀念也影響著學生的勞動觀念。因此在高職院校勞動教育中,要重視家庭勞動教育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礎作用。家長首先要積極轉變對勞動教育的觀念,意識到勞動教育對孩子的全面發展的意義和作用,進而引起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對勞動教育的重視,重視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能力。隨著家庭勞動教育觀念的轉變,大學生的思想覺悟也會隨之提升,也更有助于促進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相結合,拓寬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
(2)提高大學生參與勞動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育人功能的有機結合是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個人的共同付出和參與的,讓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勞動實踐中,能夠讓大學生由內而外地接受勞動教育。高職院校可通過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和自我反思能力,使其深刻領悟參與勞動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學生具備了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后,相應的也會提高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家庭、學校、社會等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當學生具備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后就會更加享受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會降低排斥勞動的心理,轉而自覺參與到勞動實踐之中。
(3)打造多元化的師資隊伍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思政課實踐育人模式的開展需要具備一支綜合素質較高并且對勞動教育有深厚造詣的師資隊伍。但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同時對勞動教育的師資培訓重視度不夠,也缺乏系統的理論體系,這些都阻礙著勞動教育與思政課程的育人功能的發揮。在新時代背景下,學校要注重對具備勞動法學、勞動經濟學、社會工作等一系列學科背景的教師進行重點培訓,為高校的勞動教育提供師資保障,推動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學科的建設。同時還要注重與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程教師進行密切配合,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滿足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需求。雙師型教師能夠兼顧思政課程的教學以及對勞動實踐的指導,促進思政課程理論與勞動實踐無縫銜接,能夠促進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學校可打造一批社會兼職型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如邀請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感動中國的勞動模范、工匠藝人等進校園,通過講述真實的勞動事跡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為勞動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的開展定好情感基調,更好地促進勞動教育的順利開展。同時也為學生打造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與社會緊密接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發展的趨勢,進而有利于高職院校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新型勞動人才。在多元化的師資隊伍建設中,可為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結合育人的有效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進一步促進學生勞動素養以及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
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對學生勞動意識思想的提高、勞動操作技能和勞動實踐能力的提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將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的開展中依然存在著對勞動教育認知不足、勞動教育實施的保障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院校就要從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再到教學評價來完善勞動教育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教育體系。與此同時,院校要營造勞動教育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園環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建校園輿論平臺并重視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營造正確的勞動輿論導向,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促進勞動教育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作用,提高學生勞動思想覺悟。除此之外,教師要豐富勞動教育中發揮思政課教育功能的途徑,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職能,讓學生在家長的榜樣作用下樹立正確的勞動教育觀,進而調動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在學校、家庭的配合下,有力促進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共同育人模式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