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萌
高職院校學生工會在黨領導下全面發展,是教職工自愿組成的群眾組織,全面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是當前高校工會發展的主要責任。由此,在當前新形勢的發展下,高校工會需要全面堅持以教職工為本,積極創新維權工作的發展機制,并且科學全面的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需要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深化源頭的維權;促進教職工表彰大會的完善,實現民主管理制度的全面發展;創建多樣化的文體活動,全面維護教職工的精神文化權益,從而實現維權制度的全面發展。
工會十三大明確提出突出工會維護職能的重要意義,《工會法》明確規定:“工會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維護職工的合法權長治久安,確保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克服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密切聯系職工群眾,為職工說話辦事,真正發揮工會作為黨和政府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如何履行維護職能,首先必須正確處理好“兩個維護”的關系。高校的利益與職工的利益并不矛盾,而是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的。首先,維護企業的利益是工會維護職工利益的根本前提,其次維護過程中,與高校形成了對立面,這樣從根本上發生了“維護”錯位,高校利益受損,也使職工利益落空。三是工會的維護職能沒有放在重要位置,工會干部的維權意識淡薄,對高校和職工的利益表現得漠不關心,使工會職能的主次發生了錯位。
在現階段的發展中,需要科學、合理的實施高校工會管理工作,進而為廣大的教職工創建適宜的發展與學習環境,實現綜合素質水平的全面發展。在當前“互聯網+”時代發展下,信息技術在全面的發展,需要高校工會管理工作全面積極的創新,迎合當前時代發展,合理的運用計算機技術,在進行管理模式創新的同時,需要多方位提升工作人員的管理以及創新能力,實現實踐工作的正常與有序的發展?!豆ā樊斨腥娴闹赋觯诂F階段高校工會的發展期間,可以將其劃分為四個層面,主要就是調動、維護、教育以及建設,為了可以全面提高當前高校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保證為廣大的教職工人員創建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創建更為適宜的學習平臺,發展創新意識。
在互聯網時代發展的背景下,高校工會工作的開展為避免出現單一的管理模式,要結合高校實際發展的特點以及教職工的訴求,積極創新與優化多樣化的管理形式,并且還可以創建多種內容和主體的網絡會議機制,在未優化之前,較多的工會人員經常會因為時間沖突,難以參與到真正的會議當中,如此就為相關工作的開展帶來了難度。但互聯網會議可以更好解決這一問題,保證工會人員可以隨時隨地參與到會議當中,即使會議已經完成,也可以回放來了解相關的會議內容。不僅如此,高校還需要合理運用互聯網這一工具,創建更為有效的溝通平臺,并且在該平臺舉辦各種社團活動,強化工會人員之間的交流,促進整體工會團隊的凝聚力得到提升。例如可以設計定期的時間舉行網上的工會探究,并且將探究結果在網上進行公示,由此不僅可以減少時間,并且還可以保證工會會議的如期舉行。
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是當前保證職工行使管理經濟以及管理社會事務的根本權利,是當前社會主義在民主政治發展中的實際需求。職代會是當前高校在實際發展中履行民主管理權力的根本機構,是實現維護職能發展的根本途徑。工會組織需要積極落實民主管理制度,全面開展廠務公開、民主監督的工作,實現高校重大決策依照職工代表大會以及廠務質詢的形式,聽從職工的意見,提交職代會審議,尤其是針對涉及到職工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需要保證面向職工公開,依照制定的相關程序來表決,只有在表決之后才可以執行。積極參與績效工資的改革,規范民主的發展程度,嚴格依照相關規程,保證職工在制度落實期間的知情權、參與權與表決權。需要深化工會與行政聯席會議的制度,強化信息的交流與溝通,全面落實政府主管部分、工會以及高校代表組織研究的勞務關系的發展渠道,落實實際訴求的發展。依照工會維權工作發展的根本需求,在勞動就業、勞動衛生以及民主政治等方面深化協商發展的力度,針對有關職工自身利益的內容與項目,需要盡可能的在集體中呈現,保證集體可以更加充分的代表與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需要將勞動保護措施在生產中的各個崗位落實,開展多樣化形式的安全生產監督活動,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問題,做到防患于未然。將職工的勞動安全放在首位,全面做好事情的調查與整理的工作,協調好基層組織的作用,主動幫助黨組織與行政處理好在生活中以及工作中面臨的矛盾問題,做好疏導工作,認真負責,滿腔熱血的投入到工作中,全面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
高校工會維權工作突破困境,需要實現理念的發展。當前各個高校分配創建了工會網站、QQ群、微信群,還創建了微信公眾號,利用互聯網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但是在實際高校工會維權工作中,互聯網只是工具以及手段,單方面的起到了輔助作用,對于實際運行和管理模式的影響并不大,針對運行和管理模式的整體思維與結構的改變也并不明顯,難以實現互聯網思維的形成?;ヂ摼W思維需要尊重互聯網的特點以及基本要求,實現互聯網運用從一種輔助效率的手段逐漸面向整個結構流程上的創新,需要結合互聯網自身的運作規律,實現工作流程的整合,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以及社會當中的資源,在不同領域、不同層級之間,實現深度的跨越發展,構建出符合網絡精神的模式。由此高校工會干部需要創建“網狀傳播、用戶本位、互動分享、虛擬聚集、極致、便捷、簡約、平臺整合”的互聯網思維。簡單來說,高校工會干部需要轉變傳統的機關作風,以服務者的角度出發,深化對教職工維權的意識,提升維權能力,保證教職工生活實際了解教職工的維權訴求。
實現送溫暖形式是當前工會工作的根本形式。不能讓一戶特困職工家庭過不去。需要全面落實送溫暖的工程,創建困難幫扶的發展機制。在動態的管理中需要堅持落實“第一知情人”,創建“三聯系”的制度;在網絡化幫困上做好“第一協調人”,實現行政與工會之間的橫向聯系;在預警分析期間,需要成為“第一反映人”,實現信息化的反饋制度,積極面向黨政組織反映,及時與下級工會保持正確與緊密的聯系;使幫困工作面向動態化、網絡化與制度化的發展渠道,實現多個維護權益機制的有效整合。在利益格局多方位發展的背景下,不同職工群眾也有著不同的利益需要,因此實現工會個性化維權十分關鍵。在創建個性化維權統籌機制的發展中,需要完善人們的潛在發展需求,做好不同形式的維權實際需求。需要在物質幫困的基礎上,實現對精神的幫困。將自己發展成為特困職工的貼心人,實現有效的情感溝通,將精神安撫作為調味劑,給予特困職工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幫助,更為關鍵是實現人格上的平等發展。需掌握困難職工的實際情況,科學創建幫扶救助的內容,深化幫扶長效發展機制的構建,創建合理的幫扶服務站,從而為職工帶來更多便利的服務。高校還可以創建“暖冬送溫暖”與“兩節慰問”的活動,全面實現多方位的幫扶機制。高校需要做好工會信訪工作,實現信訪工作的制度化發展,學會傾聽職工的訴求,做好勞動關系預警機制,完善利益的協調發展,保證職工隊伍可以更加穩定。
總而言之,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體制下,工會組織作為勞動關系以及經濟管理矛盾的產物,職工自身的利益代表者與維護者的身份更加明確,作用也在全面的提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需要高等院校進行全面的創新深化,積極做好維權工作,全面發揮維權的職能,這是當前的全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