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春林/文
當前我國高校不斷深入全面發展,但是在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培養方面卻不夠理想,盡管素質教育進一步推進,但是在大學生的文學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方面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這對其全面素質的提升會有很大程度的負面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高校和教師等相關方面高度重視文學教育和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并采取更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動兩者充分融合,進而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本文有針對性地分析大學生人文精神教育現狀以及在文學教育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實施策略等相關內容。
在新時代背景下,針對大學生來說,在對其進行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使其充分掌握相對應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也要確保其具備應有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這樣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為其身心健康茁壯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撐。在高校文學教育過程中也要高度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使學生通過文學教育和文學的學習,掌握文學中所包含的深層次的人文精神,以此為大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增強提供必要的支撐。同時也確保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成為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據此,有必要針對高校文學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現狀以及人文精神培養策略等內容進行剖析。
在高校文學教育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其中十分關鍵的內容,要通過文學教育的有效強化,對文學資源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利用,進而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循序漸進,落實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確保學生和高校都能夠充分認識到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在實際的教育環節引導學生全身心的融入進來,這樣才能促進其人文精神和綜合素質的增強。然而,在當前的文學教育中,對于人文精神教育來說,往往存在一定的問題或者不足,現狀并不盡如人意,具體來說,相關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經濟價值觀對人文精神培養有一定的限制。在當前的高校文學教育過程中,對于人文精神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往往存在很多方面的限制因素或者阻礙,其中市場經濟價值觀的錯誤導向或者負面因素,導致學生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方面往往趨向于功利化,金錢化,自私化,這樣的價值導向使學生的人文精神不能得到充分的梳理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素養的培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和阻礙,由此導致學生在人文精神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缺失,這對于文學教育的發展和人文精神的培養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2)文學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相關課程設置不夠科學合理。在文學教育中,針對人文精神教育方面的課程和相對應的比例往往都比較小,并沒有得到高度的重視和科學合理的安排,由此導致學生對于人文精神的相關內容往往缺乏足夠的重視程度,對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深入的認知,因此導致整體的人文教育成效無法得到顯著提升。除此之外,學校方面也不夠重視,因此教師上課沒有熱情,學生缺乏足夠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內容方面,形式比較陳舊、內容不夠豐富,缺乏時效性和針對性,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因此導致大學生的人文教育不夠均衡,缺乏足夠的人文素養教育效能和價值,甚至某些學生在人文精神方面處于缺失的狀態,這對于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會造成嚴重阻礙。
(3)高校缺乏濃厚的人文氣息。在高校文學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過程中,往往缺乏足夠的人文氣息,在教育文化建設方面往往更加關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相對應的人文活動和人文閱讀等相關內容并沒有得到良好的推廣和普及,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認知,由此導致傳統文化無法得到良好的傳承與弘揚,這對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和文學教育效果的增強都會造成嚴重限制。
(4)學生人文精神缺失,導致心理素質不高。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往往遇到不同程度的問題和困難,但是在人文精神缺失的背景下,導致學生往往無法堅定意志,不具備堅定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使心理素質往往不能得到顯著提高。在逆境中不能良好地生存和發展,遇到困難不能迎難而上,這樣的情況對于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都會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有某些極端行為,這樣的情況都體現出高校人文精神培養缺失等相關方面的問題。
在高校的文學教育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人文精神培養的相關內容,并且接受教的融入,同時在實際的文學教育過程中要樹立科學合理的教育觀,在確保學生得到文學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基礎之上,要充分引導學生更加關注人文精神的相關內容,對于市場價值觀教育觀等進行足夠的優化和完善,通過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使學生進一步有效突破功利主義的學習和認知傾向,樹立正確的三觀,通過文學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有效培養,確保學生成為高素質的人才,在人文精神、科學文化知識和文學內涵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進而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在高校的文學教育過程中,要著重針對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和有針對性的設計,除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等相關內容之外,也要進一步有效融入與人文精神培養相關聯的課程內容,并且進一步加大比例,可以有效作為公共必修課、選修課等內容,進而有效推進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同時,在人文精神培養過程中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確保學生相關專業知識技能掌握的基礎之上,有效通過文學,哲學,心理學等相關方面的課程,教育內容使學生的精神世界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使其知識面得到開闊,進而更利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為其人文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增強奠定基礎。除此之外,高校文學教育教師也要突破傳統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弊端,轉變和創新教育方式,要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主觀能動性,使其更有興趣融入到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中來。同時在相對應的人文精神培養和引導的工作是學生更深入理解和認知,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內化成自身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這對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和文學教育質量的提升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過程中,要進一步強化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水平,這樣才能為文學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有效培養提供必要的外部環境。通過校園文化,人文精神學習和培養氛圍的營造,這樣可以使學生們在文學教育課堂中更深入地領會相對應的人文精神和素質教育的相關內容。例如,在實際的校園文化創建過程中,可以有效舉辦多種類型的演講比賽,閱讀比賽,征文比賽,或者詩歌朗誦比賽等,使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和鍛煉,使文學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得到更充分體現,進而通過更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文學教育的熏陶,使學生的上進心、自信心和人文素養得到進一步的強化,促進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在自我才華得到充分展現的同時,也可以更有效地融入到豐富多彩的、具備人文情懷的校園建設過程中來,在面對困難和壓力的時候可以勇敢解決問題,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也有著巨大的助力。
對學生人文精神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要注重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培養和強化,特別是在當前時代下,大學生極有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或者心理障礙等。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文學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有效強化,進一步融入心理學方面的相關內容,同時打造相對應的心理咨詢室,或者心理學領域的相關專家學者等,對于大學生進行相對應的引導和指正,進一步體現出文學教育的深切的人文關懷和思想內涵,讓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心理健康得到進一步的強化,這樣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心理素質。在面對困難或險境時,可以擁有強大的內心,在自身的意志品質不斷加強的基礎之上,實現自我健全完善的發展。
通過上文的剖析,我們能夠充分看出,在當前的高校文學教育和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或者不足。針對這類情況而言,要探究問題的根源,然后在實踐的過程中切實地應對和處理,進而推動高校文學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工作取得應有的成效,使兩者更充分地融合,進而為學生實現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增強奠定基礎。■
引用
[1] 張玲麗.中醫院校文學教育的價值探討與現狀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8(31):72-75.
[2] 陳媛.高校學生人文素質現狀及培養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4):163-164.
[3] 李芳菲.高校文學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9(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