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敏 沈 煒 梁春輝 吳璇玲 常智慧
(1.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7;2.廣東中施龍泰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507)
休閑觀光農業是一種融合一二三產業,兼顧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促進工農、城鄉融合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目前,我國正處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時期,而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對于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正在大力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升級行動,通過籌辦豐收節、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組織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介活動等方式來推動休閑觀光農業快速發展。增城區作為廣東省廣州市最大的農業生產基地,農業資源豐富,休閑觀光農業也呈現較好的發展趨勢。但目前,其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何進行改進并謀求進一步發展值得思考。
增城區是廣州市的市轄區,位于廣東省中東部,已于2021年入選首批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是全國著名的荔枝之鄉、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該區生態環境優美,農業資源豐富,生產有增城荔枝、增城絲苗米、增城遲菜心、增城烏欖等“增城十寶”優質農產品,擁有白水寨國家4A級景區和增城畫廊等眾多3A級景點。截至2021年底,增城區擁有5個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累計認定的省級“菜籃子”生產基地14家、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9家、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加工企業4家,建設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個、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5個。增城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穗莞深港交通的重要節點,建成集高鐵、城際輕軌、地鐵等于一體的廣州東部交通樞紐。增城區立足農業、生態等資源優勢,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探索三產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極大地推動了當地農業、農村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
增城區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抓住建設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契機,大力實施園區帶動戰略。截至2021年底,增城區建有廣州市增城區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廣州市增城區特色水果現代農業產業園、增城遲菜心現代農業產業園、廣州市幸福田園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增城仙進奉荔枝現代農業產業園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主要開展絲苗米、遲菜心、特色蔬菜水果、荔枝等優質農產品生產。各產業園多以當地農業龍頭企業為建設主體,聯合省內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為當地種植戶提供良種及技術支持,帶動周邊農戶融入產業發展,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精細化和科技化生產,并帶動當地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同時,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增城區努力探索“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旅游+營銷”全產業鏈開發模式,將荔枝、絲苗米、蔬菜等傳統產業發展與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農產品加工產業等緊密結合起來,走出一條都市農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在此總體發展思路上,增城區打造了一批極具特色的休閑觀光農業項目,如蔬果采摘園、稻菜景觀帶、農耕體驗、蔬果標準化種植示范園和農耕文化博覽園等。以廣州市增城區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例,其以增城絲苗米種植為核心產業,在發展好主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在園區內設置機械化示范區、源種文化區、絲苗米農業公園等項目,同時還拓展出絲苗米加工、5G智慧稻場、絲苗米商貿園和絲苗米文化博覽館等項目,大幅延長了產業鏈,讓整個產業園真正實現產業興旺,促進其多元化、可持續發展。
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近年來廣州市將培育現代農業公園作為推進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農業公園區別于普通的市民公園,是依托農業資源、自然景觀等發展而來的,集農業生產、生態、休閑、觀光、教育、研學和科普等多種功能于一體。農業公園的開發為市民休閑觀光提供了更多場所,同時盤活了一些閑置的農業資源,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截至2020年底,廣州市已累計培育省級農業公園5家、市級農業公園111家,進一步拓展了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有效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其中,增城區建設有省級農業公園1家、市級農業公園30家。農業公園已成為增城區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當前,增城區已打造出一批特色優質的觀光農業項目,如七彩澳游世界、大浦圍農業公園等。這些項目集農業體驗、休閑度假、研學研農、教育科普、農業創意和田園綜合體等于一體,深受市民的喜愛。
近年來,國家十分重視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民宿作為休閑觀光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多地特別是在經濟較為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已呈現出遍地開花的發展局勢。為規范和推動民宿的發展,增城區政府以民宿建設為基點,整合生態、農業旅游資源,于2014年啟動了“萬家旅舍”項目,一直堅持市場主導、企業運作、品牌化運營,努力打造“增城萬家旅舍”優質民宿品牌。經過數年的發展,“萬家旅舍”現已成為國內知名的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品牌,也成為民宿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樣板。此外,增城區還基于此項目成功打造了一批精品民宿,如小樓鎮柒舍里精品民宿、覓心文旅精品民宿、正果畬族溪田笑養生度假酒店和派潭鎮花溪于舍等?!叭f家旅舍”項目的實施盤活了農村家庭閑置的住房資源,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帶動了休閑觀光農業產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增城區依托荔枝、絲苗米、遲菜心等特色農產品,積極組織開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申報、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等相關工作。經過多年的打造,截至2021年底,增城區已擁有增城絲苗米、增城荔枝、增城掛綠、派潭涼粉草和增城菜心5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擁有增城菜心、增城絲苗米、增城荔枝、增城掛綠、增城桂味、增城糯米糍、派潭涼粉草和增城烏欖8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這些產品和商標是增城區的重要資源和名片,也是打造農業文化品牌和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重要基礎。增城區政府對這些區域資源進行整合,全方位打造本土特色農業品牌,如每年舉辦荔枝文化旅游節、遲菜心美食節等相關農業活動,以提高農副產品文化內涵及產品附加值,推進農特產品向旅游購物商品的轉變。近年來,增城區以農特產品為抓手,豐富了旅游體驗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區域內整體旅游消費,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當地休閑度假,拉動了全區餐飲、住宿、購物和娛樂等消費需求,同時提高了當地農業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雖然增城區休閑觀光農業資源豐富,發展勢頭高漲,但在發展中仍存在諸多困難與不足。
發展觀光農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尤為重要。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增城區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斷推進,農村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但仍存在一定的短板。首先,總體旅游配套設施建設仍未跟上,如游客中心、停車場、衛生間等設施不足,難以滿足大量增長的游客需求。其次,交通設施仍有待完善。當前,游客進入增城區部分景區可選擇的交通方式仍比較單一,公共交通設施不足,且部分景區存在進出不便問題。
增城區部分觀光農業項目進行建設之前,投資者或村民并沒有進行科學系統的市場調研和項目規劃,而是對現有的農田、果園等進行自行開發,存在一定的隨意性,由此導致部分觀光項目同質化嚴重,相當一部分農業園開發類型單一、模式相近、層次不高、內涵不足。例如,早期大量開發的水果采摘園、農家樂等項目,對產業鏈的延伸明顯不夠,缺乏特色及競爭力,導致客源不足,也難以應對季節、市場變化等因素對其造成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各地方政府對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相關部門也發布了一系列的強農惠農措施,為農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也為農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增城區也發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增城區推動集體農業用地流轉補助獎勵辦法》《增城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扶持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但是,針對休閑觀光農業經營管理的相關政策仍存在不足,且政府投入的資金較少,導致休閑觀光農業發展速度較為緩慢。
隨著農業農村的快速發展、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結構在不斷演變,從傳統的小農戶到現今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加入,讓農業發展更具活力。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具有相應的引領、組織和服務等功能,可帶動普通小農戶共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成農業新業態發展。但目前增城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休閑觀光農業領域的參與度還遠遠不夠,小農戶分散經營的情況仍比較嚴重,現代化經營體系還未形成,影響產業發展。
增城區特色農產品豐富,也打造了一些本土農業品牌,創造了一定經濟效益。但要想吸引廣大旅游者,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除了不斷挖掘產業特色與內涵外,還要進一步提高品牌意識,加大對產品的宣傳和推介力度,創新宣傳推介手段,從而提高產品或項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目前,增城區大部分觀光農業項目在宣傳方面的投入較少,宣傳力度不足,且形式和內容比較老舊、渠道單一,導致宣傳效果不佳。因此,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產品和項目并不多,直接影響其發展規模和效益,從而遏制了品牌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增城區缺乏權威的公共宣傳推介平臺,沒有整合旅游資源進行多角度、全方位、高密度的宣傳推介。
政府在優化農業布局和調整產業結構上一直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休閑觀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然離不開政府的合理引導和大力扶持。政府應在休閑觀光農業項目的前期規劃、市場引導、政策扶持、監督管理等方面給予適度支持,使得相應項目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說,政府要做好以下5方面的工作:第一,制訂休閑觀光農業整體發展規劃,建立資源開發與保護并重的長效機制;第二,完善落實休閑觀光農業相關政策法規,確保產業積極、健康發展;第三,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拓寬休閑觀光農業產業的融資渠道,助力形成多元化融資體系;第四,搭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互聯網宣傳平臺,做好休閑觀光農業項目的推介和管理工作,整合區域內的優質資源,打造全區系列精品項目;第五,建立人才智庫,為休閑觀光農業項目做好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為項目的規劃、經營管理、種養技術、宣傳營銷等提供專業指導。
目前,增城區鄉村人居環境正在逐步提升,為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環境基礎。為了有效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增城區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尤其要加強鄉村道路設施及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如建設充足的停車場、休憩椅、公廁及醫療、消防應急設施等;第二,加強園區內污水處理及垃圾處理,營造優質的生態環境,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體驗;第三,加快5G網絡布局和商用,力爭實現全區園區5G通信網絡全覆蓋,保證信息傳遞的實時性。
目前,增城區以荔枝、絲苗米、遲菜心等特色農產品的生產作為主產業,已成功建立起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接下來應在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的過程中,以點帶面,帶動相應區域及行業的發展,深入挖掘主產業的延伸價值,把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緊密聯系起來,挖掘特色農產品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增加其附加值。增城區還可依托傳統特色農產品的優勢,合理調整產業結構,融合一二三產業,以重點打造全產業鏈式的特色旅游產品,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精品觀光農業項目和精品旅游路線。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中堅力量,也是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開路先鋒”。休閑觀光農業作為一種新業態,生產經營者應具備較高的素質及資源整合能力,并且了解和熟悉農業相關政策法規,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產業發展,實現產業興旺、鄉村振興。在產業引才過程中,政府一方面要出臺相關人才支持政策,鼓勵家庭農場主、農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加入,促進各主體分工協作、競爭發展、優勢互補;另一方面要加大產業人才培育力度,創新培育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現有農民進行多樣化培訓,著力培養一批新型職業農民服務于農業和農村發展。
觀光農業是隨著經濟發展和旅游消費市場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其為人們觀光旅游、休閑健身、欣賞田園風光、享受農家樂趣等提供了新的空間場所。為了有效促進觀光農業項目發展,增城區要加強對其包裝和宣傳。第一,合理利用當前的主流媒體進行宣傳,盡可能建立觀光農業項目的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等,并定期對平臺內容進行更新。第二,政府部門也要搭建權威平臺,宣傳和推介區域內優質的休閑觀光農業項目。例如,廣州市農業農村局開發了“廣州農園”微信小程序,對廣州市的農業公園等進行了整合,方便了市民查閱,同時為這些農業公園提供了一個權威的宣傳平臺。第三,優化宣傳方式,對項目進行多模式宣傳。例如,農業農村局、旅游局等可根據項目特點舉辦各類農產品豐收節、博覽會等,提高當地農業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