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陵
(湖南省農林工業勘察設計研究總院,湖南 長沙 410000)
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深入落實,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顯著增強。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在調節氣候、提高空氣質量等方面具有較大作用。然而,森林資源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一旦出現火災事故,不但會明顯降低森林覆蓋率,還會嚴重破壞森林結構與生態多樣性。為保護生態環境,需高度重視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因此,要持續優化森林資源保護理念和模式,高效防范與應對森林火災,提升森林資源的保護成效。
森林資源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一種資源,其既可以滿足人們對木材等物資的需求,又具備一系列的生態功能,如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等。同時,森林資源哺育著各種飛禽走獸,是保障生物多樣化的基礎。森林資源雖然具有可再生性,但是林木生長周期較長,如果人們無節制地開采和利用,將會對森林資源造成嚴重破壞,導致森林資源的再生性與系統的穩定性得不到保證。人們只有依據森林生態系統自身規律,科學開發與利用森林資源,才能夠維護森林資源結構功能的穩定性。此外,近年來雖然人們的森林資源保護意識顯著提升,但受城市化、工業化快速發展的影響,生態建設空間進一步被擠壓,導致森林資源保護依然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因此,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三分造、七分管”是林業工作的重要特征,只有科學管護與撫育現有森林,才可保證森林質量及固碳能力得到提升。在森林撫育管理過程中,要將幼齡林及中齡林作為撫育重點,此階段林木具有較快的生長速度,撫育管理成效直接影響未來的林分質量。通過撫育管理工作的科學實施,可使林木生長速度得到加快,森林經營水平得到提升,進而將森林的多種效益充分發揮出來。因此,工作人員要積極改造低效林,大力創新森林撫育經營技術,制訂可操作性強的經營管理方案,將補植、封育、調整、復壯等一系列技術手段綜合運用起來,使林分結構得到優化,使林木蓄積量、固碳增匯能力得到提高。
病蟲害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森林資源質量,不但減緩林木生長速度,降低林木質量與產量,甚至還會導致林木出現枯死情況。因此,要切實貫徹預防為主的防治理念,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完善的病蟲害監測預報體系,從源頭防控病蟲害。森林病蟲害雖然具備突發性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規律。通過建立健全病蟲害監測、預報及防控體系,深入開發和應用早期預防技術,可使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例如,可依托現代遙感技術對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進行準確預測和監測,構建病蟲害基礎空間數據庫等。同時,要進一步創新病蟲害防治技術,增加研發投入,研發具有良好防治效果與較小污染的生物藥劑,以提升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效率,減輕對林業生態環境的污染。重點防治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白粉病等常見病蟲害,遏制林業有害生物頻發態勢。此外,要加強對病蟲害防治技術骨干的培育工作,構建系統長效培訓機制,定期培訓現有的林業工作人員,著重講解各類林業病蟲害的識別方法、防治要點,構建一支高水平、專業化的森林病蟲害防治隊伍。
森林資源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較多方面的內容,單單依靠政府職能部門的力量難以保證森林資源保護效果。因此,要通過宣傳教育工作的深入實施,將各類社會主體引入進來,營造全員重視、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在具體實踐中,可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各類傳播媒介,廣泛宣傳保護森林資源的必要性,引導人們參與森林資源保護,共同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就現階段而言,部分人員缺乏良好的生態環保意識,依然可能做出一些破壞森林生態系統的不良行為,如亂砍濫伐、野外用火等。面對這種情況,要加大對森林資源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升廣大民眾的法律意識。
森林火災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會嚴重威脅森林生態系統安全,阻礙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近些年,全球氣溫升高態勢較為明顯,經常出現一些極端天氣,導致森林火災頻發。面對這種情況,要進一步完善森林防火管理機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森林火災事故的發生概率。
森林火災危害較大。為提高森林防火管理成效,需完善森林防火責任制。在具體實踐中,可從這些方面著手。第一,優化層級管理模式。組織縣、鄉、村三級相關責任人分別簽訂防火責任書,明確各層級的職責范圍。落實林區網格化管理機制,貫徹屬地管理原則,落實森林各單位、崗位人員的防火責任,對各個參與者的職責進行明確,保證林區保護無死角。全面監管林內林緣區域,從源頭上消除人為的火災隱患。第二,完善防火工作制度。要對政府相關部門森林防火責任考評制度進行完善,全面考核森林防火宣傳、責任制落實、野外火源管理等森林火災控制措施的實施成效,強化監督制約作用。在干部考核過程中,需加強年度考核與日常考核,依據考核結果給予干部相應的獎勵或處罰,促使干部職工履行防火工作職責的熱情得到全面提升。第三,進一步完善護林員管理制度。護林員的人員基數較大,常年在林區生活和工作,管理起來較為困難。面對這種情況,相關職能部門要優化管理辦法,規范護林員的選聘與管理,對護林員的森林防火職責進行明確,切實落實基層防范工作。
第一,科學培訓行政管理人員。森林防火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管理人員的能力素養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相關部門需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工作人員培訓機制,定期組織以森林防火為主題的培訓活動,向森林防火人員傳授先進的防火工作理念及技術方法。在培訓過程中,可將專題授課、案例教學等多元化方式綜合運用起來,促使森林防火指揮員的火災預防、指揮協調等綜合能力得到提高。第二,重視撲火人員技能培訓。面對日益嚴峻與復雜的森林防火形勢,只有不斷提升撲火隊員的素質和能力,方可高效應對森林火災事故。因此,要構建日?;募寄芘嘤枡C制,由森林防火專家等人員培訓指導一線撲火隊員,詳細講解林火發生原理、撲救技術、緊急避險方法等內容。第三,定期組織森林火災實戰應急演練活動。在演練過程中全方位考核隊員的操作技能及現場判斷能力,幫助防火隊員熟練掌握各類撲火機具的使用方法,科學規范地應用撲救技術。
預防為主是森林防火管理的根本原則,要求嚴格排查火險隱患,促使林火災害發生率得到降低,避免出現森林火災事故。第一,加強火源管理。要將“嚴、實”等要求貫徹于火源管理實踐中。相關部門需結合采用“疏、導、堵”等策略,建立火源管控長效機制,切實提高森林火災的防范成效。在具體實踐中,要嚴格管控野外用火,禁止林區及周邊農事用火、野炊等野外用火行為。特別是在高溫的夏季,更要做好野外用火的管控工作。要加強火源進山管理,將森林防火檢查站設置于重點林區、林區主要道路口,仔細檢查入山的人員與車輛,截留人員攜帶的火種,同步開展防火安全教育活動,促使火災隱患得到根本性消除。進入森林火災高發期,需增加重點林區、重點林段的森林防火巡護人員,并將巡山責任分解落實到個人,保證巡護無死角。第二,加強群防群控。為提升森林火災防范成效,需將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建設起來,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保護作用。在具體實踐中,一方面要特別重視交界區域的防火工作,構建常態化的聯防會議制度,聯合推進森林防火工作落實。另一方面,要鼓勵各行政村制訂森林防火村規民約,成立森林防火群防群治組織,引導人們主動落實相應的防火規定。針對林區周邊的村莊,可安排火情監測人員監測林區火災隱患。第三,落實燒除計劃。現階段,林區中存在著較多的可燃物,導致森林火災發生風險顯著增大。面對這種情況,要有計劃地燒除林區可燃物,促使森林火災的發生與蔓延得到有效控制。工作人員應準確把握燒除的時機,有計劃地燒除林區可燃植被,不僅可以降低森林火災發生率,還可有效控制森林病蟲害的發生。
大力建設防火基礎設施,可促使森林防火管理成效得到進一步提升。第一,加強林火監測體系建設。通過開展林火監測工作,能夠提前發現火災隱患及火情,減少森林火災造成的損失。一方面,完善巡護機制。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結合林區實際情況,對地面巡護路線進行科學設計,由護林員全面監測林區火情,促使地面巡邏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地面巡護的基礎上,要適當增加瞭望臺以擴大監測范圍。在設置瞭望臺時,需保證防護區域無死角,以便全面監測被保護區域。另一方面,構建視頻監控系統。要將紅外探測、智能煙火識別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綜合運用起來,科學建設林火視頻監控系統,24 h不間斷地監測林區情況。基于林火視頻監控系統的支持,既可以及早發現林火隱患,又能動態跟蹤監測林火蔓延情況。第二,加強防火阻隔工程建設。森林防火阻隔工程將預防為主的理念充分體現出來,可對森林火災的蔓延進行有效控制。其中,森林防火道路建設是阻隔工程的重要組成。防火道路既可以對林火進行阻斷,又可以滿足森林火災撲救中的運輸需求。在建設森林防火道路時,要將原有的公路路網充分利用起來,避免出現重復修建情況,以節約資源。
目前,一些民眾缺乏良好的森林防火意識,不僅不能深度參與森林防火管理,還可能出現一些容易誘發森林火災的不良行為,如野外用火等。面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力度,構建宣傳教育網格。同時,不斷豐富森林防火宣傳手段與形式,將標語、墻報、廣播、電視等綜合運用起來,促使全民的愛林護林意識得到提升。第一,加強日常性宣傳。只有經常、廣泛、深入地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方可保證宣傳效果。因此,要積極拓展防火宣傳載體和形式,構建日常防火宣傳機制,幫助廣大民眾意識到森林防火的必要性。例如,可將森林防火宣傳牌設置于重點林區,利用流動宣傳車對森林防火方面的政策進行宣傳,或聯合電視臺制作森林防火專題節目等,構建全方位的防火宣傳體系。第二,加強集中性宣傳。在森林火災容易發生的時間段和區域,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例如,可將防火宣傳哨卡設置于林區重要路口,或在清明節前等由工作人員深入林區居民點開展面對面宣傳等,促使廣大居民的森林防火意識得到切實提升。
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成效,直接影響現代林業可持續發展,關系到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落實。因此,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從森林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防火管理等諸多角度著手,不斷提高森林資源保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