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乾
(北京市大興區木材檢查站,北京 102600)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和貿易活動的頻繁往來,外來入侵的林業有害生物種類不斷增多,我國林業有害生物跨區域擴散蔓延呈上升趨勢,局部區域性危害呈加重趨勢。目前,北京市實施的二輪“百萬畝平原生態林”建設工程已近尾聲。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由于苗木需求量大、質量高,當地苗木供應量不足,因而大量外調苗木。但大量外調苗木增加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風險,導致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形勢嚴峻。面對新形勢,分析基層林業植物檢疫工作存在的問題,研究有效的應對策略十分必要。同時,林業植物檢疫工作是一項全局性、戰略性的基礎工作,在平原生態林建設中有效實施林業植物檢疫策略,可以有效防止檢疫性、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入侵、傳播蔓延,保障林業生態建設成果。
我國幅員遼闊,生態環境復雜,生物物種豐富,但這容易造成外來林業有害生物成功入侵。外來有害生物一旦擴散、蔓延,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性極大,用于防控其擴散蔓延的費用極高,且徹底根除非常困難。例如,在北京市兩輪“百萬畝平原生態林”造林工程建設中,大興區平原生態林建設面積達2.13萬hm,主要分布在全區各鎮,在建設過程中外調苗木數量較大,在多個鄉鎮新造林地塊檢疫檢查中發現了9種林業有害生物傳入,同時全部做了防治除害處理。目前,大興區正在實施第二輪“百萬畝平原生態林”造林工程,由于當地苗木供應不能滿足需求,大量外調苗木增加了林業有害生物傳入風險,防控形勢嚴峻。
近年來,由于頻繁的貿易往來及綠化事業的快速發展,外來有害生物呈高發、頻發趨勢。大興區先后監測發現白蠟窄吉丁(Fairmaire)、云斑天牛(Chevrolat)等多種檢疫性、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風險持續增加,對大興區綠化成果構成了嚴重威脅。據統計,2012年以來,在大興區平原造林工程外調苗木中檢疫到外來林業有害生物9種,包括國家級、市級檢疫對象、全國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在外調苗木檢疫復檢工作中,查出疫情的頻次和種類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一旦傳播擴散,極難徹底滅疫,對大興區乃至北京市平原生態林中的楊樹、國槐、白蠟樹等構成直接威脅,同時嚴重威脅北京市平原造林成果。
植物檢疫對象具有復合性,既包括對林業植物危險性有害生物的管理,也包括對危險性有害生物載體——林木、林木產品、包裝材料和運輸工具等應檢物品流通的管理,還包括對與林業植物檢疫有關的人(即受林業植物檢疫法規規定和限制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管理。因此,林業植物檢疫實際上是一個涉及生物、社會、經濟、法律和技術等多領域復雜的系統工程。而在當前形勢下,基層林業植物檢疫出現了諸多問題,需要檢疫部門加強研究,提出策略加以解決。
近年來,作為林業植物檢疫管理對象的部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對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傳播蔓延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林業植物檢疫意識缺乏,尤其是對一些重要的國家級檢疫對象認識不到位。這些國家級檢疫對象事關國際貿易壁壘、經貿糾紛,事關林業生態安全、資源安全及重要風景名勝區生態環境保護。在新形勢下,基層部分領導干部和企業對開展檢疫工作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不到位,認為檢不檢不重要。部分購苗單位及個人在調進或調出苗木時,為了圖方便,仍不主動按《植物檢疫條例》規定進行報檢,隨意進行苗木調動,逃檢漏檢現象常有發生,造成國家級、市級補充檢疫對象傳入。以上這些違規現象的發生從側面說明了檢疫部門宣傳工作覆蓋面不廣,檢疫法律法規普及度不高,作為管理對象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對檢疫流程了解不足。
檢疫行政處罰是一種行政手段,開展行政處罰是為了提高公眾遵守植物檢疫法律法規的自覺性,維護植物檢疫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目前,開展林業植物檢疫處罰尚有一定困難,主要體現如下。一是執法人員存在畏難情緒。行政處罰文書繁多,制作文書案卷技術性強,案卷評查嚴格,一線檢疫人員尚未真正掌握詢問筆錄等行政處罰文書的制作技巧。二是部分領導干部存在畏難情緒。因行政處罰而申請行政復議或上訴的案件,即使違法事實清楚、處罰尺度準確,但只要處罰案卷中有一點兒疏漏,行政處罰機關即敗訴,所以,檢疫部門被告后敗訴風險大、責任大。
對進入大興區的應施檢疫的林業植物及其產品進行檢疫復檢,尤其是對綠化苗木進行檢疫復檢,是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平原地區造林等重大綠化工程大量從外省、市調入苗木,疫情傳入隱患及傳播風險較大。為確保重點工程苗木品質,檢疫部門及有關管理部門每年組織一次聯合檢查,真正起到“把住源頭檢疫關”的作用,每年均發現多起疫情,銷毀或退回染疫嚴重的苗木,使苗木品質有保障。但個別地區平原造林工程主管部門不重視或不支持檢疫工作,或者沒有將檢疫工作視作平原造林工程的一個環節加強管理,檢疫部門無法或不便開展正常的檢疫復檢工作,給平原造林工程質量甚至林業生態安全帶來重大隱患。
林業植物檢疫是植物檢疫的一部分,植物檢疫的法規《植物檢疫條例》是國務院1983年制定頒布、1992年修訂的。《植物檢疫條例》自頒布、實施以來,對保護我國的農林業生產安全、國土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及防止危險性有害生物擴展蔓延發揮了重要作用。北京市開展林業植物檢疫所依據的法規和規范包括《植物檢疫條例》《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北京市林業植物檢疫辦法》《北京市綠化條例》等。但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相關法規的一些內容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林業生產、生態安全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需要,需要有關部門進行完善。
林業植物檢疫相關標準由國家權威部門制定,此類標準的實施有助于規范林業植物檢疫工作的開展。但現階段,人們對標準的認知與標準本應發揮的重要作用仍有較大的差距,導致標準的制定和使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現象。例如,有關有害生物松材線蟲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近20項,在實際工作中能得到充分應用的不到1/2,標準的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林業植物檢疫涵蓋多領域、多學科知識,具體實施時需要現場檢疫、實驗室檢驗與現場檢疫相結合。但當前相關人員開展林業植物檢疫工作時,現場檢疫方法落后,仍在使用目視檢疫方法,技術比較熟練的森檢員多憑借經驗開展檢疫工作,沒有與時俱進地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同時,該行業缺乏更多的先進科學技術,導致檢測效率低下。例如,目前實施的調運檢疫檢驗缺乏快速檢驗技術,特別是對林業植物及產品攜帶的隱蔽性強、癥狀不明顯的林業有害生物,難以進行有效檢疫。雖然除害處理技術已獲得大量研究成果,但是在除害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短板,如集中除害處理場地的布控、熏蒸設備、藥劑安全存放場所等沒有普及,由于有害生物種類、處理環境等因素復雜多變,現有的除害處理設備已無法發揮及時、高效的除害作用。
為了使社會公眾深入、全面了解檢疫工作,必須在宣傳上下功夫。首先,應充分利用當今發達的網絡、新媒體工具,將植物檢疫知識尤其是其重大意義,以宣傳片、知識問答等多種方式對社會公眾進行宣傳,使檢疫管理對象自覺遵守檢疫法律法規。同時,各級檢疫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森檢員的管理,使其在檢疫執法時嚴格按照規范、標準辦理檢疫證書,嚴格執行檢疫證書管理制度,對違法違規者采取零容忍態度,一經發現,堅決查處。另外,要充分利用電視臺、報刊、新媒體等,強化林業植物檢疫國家標準在行業內的宣傳推廣,提高相關國家標準的應用水平。
第一,基層林業植物檢疫部門應積極采取多種方式向社會公眾宣傳林業植物檢疫法律法規,同時促使各級政府充分認識檢疫執法在防止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傳入、擴散蔓延等方面的重要保障作用,以取得社會各界的支持和理解,從而助力檢疫執法工作的開展。
第二,通過各種專業培訓,包括培訓《北京市林業植物檢疫辦法解讀》及《林業植物檢疫執法人員行為規范》,不斷提高檢疫人員的業務能力。例如,大興區林業植物檢疫部門每年根據檢疫人員現狀,舉辦區級專、兼職林業植物檢疫員培訓,通過培訓林業植物檢疫基礎知識、檢疫程序、疫情識別等相關內容,提高檢疫執法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業務能力,使檢疫執法人員盡快掌握開展行政處罰相關業務知識,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努力塑造一支專業技術過硬、執法能力強的檢疫隊伍。
第三,基層林業植物檢疫部門應加強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繼續堅持政府主導、屬地管理的原則,切實提升自身檢疫執法和疫情查處能力。目前,基層林業植物檢疫執法人員少。因此,應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如通過組建聯合林業執法大隊實行聯合執法,提高林業植物檢疫執法效率,高效防止外來有害生物的入侵和擴散蔓延。
基層林業植物檢疫部門應嚴格按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要求,建立健全檢疫追溯體系,加強疫情源頭管理,對林業植物及其產品的來源、去向進行全程監督,實現對有害生物人為傳播危害源頭及其責任的溯源。例如,按照北京市林業保護站要求,2018年以來大興區重點開展了林業植物檢疫標簽制作應用、檢疫數字檔案建立、檢疫追溯信息系統建設等工作,逐步實現了生產、加工、運輸及使用等全過程的跟蹤管理。今后,基層林業植物檢疫部門需定期、系統地開展外來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建立外來林業有害生物信息庫,并加強長期維護與信息更新,掌握管理對象的溯源信息,以便加強開展檢疫復檢工作。
一是在基層檢疫中加大對重點造林工程檢疫復檢力度,充分發揮檢疫追溯軟件的作用。通過在重點造林工程懸掛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電子標簽,實現國內調運植物的可靠標記,堵塞檢疫漏洞。檢疫部門需重點追溯實施調運檢疫時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查處違章調運時是否依法處理,是否依法使用《植物檢疫證書》,檢疫員檢疫執法時是否有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等行為。同時,追溯來自松材線蟲、紅脂大小蠹等檢疫性和危險性病蟲疫情發生區的松木檢查情況,以及調運進京苗木或木材檢疫復檢情況。進行現場檢疫復檢時,如果發現非檢疫性、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危害的植物及其產品,應督促并指導生產單位、個人限期除治;如果發現檢疫性、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嚴格按照《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及《北京市林業植物檢疫辦法》實施處理、處罰。對于有證調運的,簽發《檢疫處理通知單》,并及時進行處置,防止疫情擴散蔓延;對無證調運的給予處罰,不得以任何理由虛開、補開《植物檢疫證書》和《產地檢疫 合格證》。
二是基層木材檢查站要切實擔負起責任,增加檢疫檢查抽查頻次。在檢疫追溯軟件中設計木材運輸版塊,開發苗木木材有害生物快速識別軟件,通過懸掛標簽等攔截違規調運的疫木及其制品,防止疫情傳播擴散,真正做到關口前移。同時,其應加強與種苗機構、質監機構及監理公司的協作,加強相鄰區之間的協同執法,開展多部門間的造林工程使用苗木情況聯合檢查,形成區域性的聯防聯檢機制。
從國家層面來看,對目前實施的《植物檢疫條例》《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應從加大處罰力度、增加檢疫執法經費等方面進行完善,以便各級檢疫執法部門高效開展檢疫工作。
基層林業植物檢疫部門要加強對林業植物檢疫相關國家標準的推廣應用,把標準化工作貫穿于林業植物檢疫管理全過程,運用標準化手段規范自身管理,探索并提高相關標準的應用水平,提高林業植物檢疫工作水平和質量。同時,基層林業部門應建立檢疫標準數據庫,便于森檢員能快捷查找、使用相應標準,并制定標準應用考核制度,提升相關標準在林業植物檢疫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為保證檢疫工作順利、高效開展,縣(區)級檢疫部門應設置林業植物檢疫實驗室和檢驗室,配備先進的通信設備、電子顯微鏡、檢疫除害熏蒸處理設備等。同時,縣(區)級檢疫部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建立覆蓋全縣(區)的疫情監測預警網,進一步提升疫情監測預警科技含量及快速檢測技術水平。對檢疫性、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實行全方位的疫情普查和監測,逐步形成區、街道、社區三級疫情監測預警網。為提升疫情監測預警的科技含量,一方面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手機、互聯網等收集、發布林木有害生物疫情監測數據,實現林業有害生物監測信息的快速報送、實時分析與動態管理;另一方面可利用林業病蟲害監測管理系統軟件和3S技術,搭建預測預報網絡信息接收、信息處理和信息發布平臺,為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和領導的宏觀決策提供依據。
此外,有關部門應組織力量加快研發外來檢疫性林業有害生物快速檢測技術。基層檢疫部門則應積極引進外來檢疫性林業有害生物快速檢測技術,第一時間發現當地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及時采取應急處置措施,防止其擴散蔓延。
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系統,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生態建設目標。為實現這一生態建設目標,林業保護是關鍵、重要的手段。當前,我國林業植物檢疫面臨新形勢,即經濟全球化加速和貿易活動的頻繁往來,加之外來入侵的林業有害生物種類不斷增多,對林業生態環境構成了嚴重威脅。針對基層林業植物檢疫中出現的管理對象對檢疫認識不到位、檢疫處罰有難度、檢疫復檢有阻力、相關法律法規滯后等問題,需采用加強林業植物檢疫宣傳、提高林業植物檢疫執法能力、實施檢疫追溯制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升疫情監測預警科技含量及快速檢測技術水平等措施,以提高林業植物檢疫人員工作成效,保護林木資源生態安全,保護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