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何義穩|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教育局
近年來,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因地制宜,精準規劃,廣泛挖掘區域特色資源,著力構建勞動教育體系,積極開展勞動教育活動,6萬余名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身體、磨煉意志,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勞動中快樂成長。

鄖西縣構建并完善了“以班隊會課為基礎,以勞動課為陣地,以各學科課程為補充”的多層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增加了節假日勞動實踐作業;建立了一支涵蓋班主任、科任教師、勞技專家等在內的專兼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做到勞動教育全員、全學科覆蓋;以鄉鎮為單位定期開展勞動教育課程集體備課工作,組織收集優秀課程設計方案、課件及相關資料,形成勞動教育課程資源包,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目前,鄖西縣150所學校均落實每周1課時的勞動課程、每周2—3小時的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勞動實踐要求。
與此同時,鄖西各校利用課后服務時間,依托青少年宮豐富的教育資源,開設了剪紙、編程、3D打印等勞動教育特色社團,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動手動腦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競賽活動,每年累計舉行“內務整理”“蛋糕DIY”“包餃子”等勞動教育主題實踐活動2000余次;鄖西縣108所設有勞動教育基地的中小學、幼兒園遴選勞動特色項目,積極打造“一校一品”,現已有20多所成為縣級勞動教育實踐特色學校。此外,鄖西縣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教育基地于2022年3月被湖北省教育廳確定為“湖北省第一批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鄖西縣從自理、家務、技能三個維度,為一至六年級學生分別設置了10個勞動技能項目,形成小學階段的60個勞動技能清單,每年分年級組織勞動考級,從勞動技能清單中任選3—5個項目進行測評,使學生小學畢業時60個項目勞動技能“全過關”,實現勞動任務序列化。
2022年5月以來,鄖西縣持續開展“一份特別的勞動作業”實踐活動,學生們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從事家務勞動,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同時體會勞動的價值。學生們在作文中寫道:“原來家長們每天幫我們做了這么多事情,真是辛苦呀!”“父母比我想象中的還要辛苦?!薄拔乙院笠喽鄮透改缸黾覄铡!薄@樣的實踐活動,比空洞的說教更有效。
鄖西是湖北解放第一縣,有著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各校結合革命詩詞、革命文化,積極開展“紅色文化”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夾河鎮梅家河小學積極打造“農耕文化”,建立了別具一格的“農耕文化博物館”;觀音鎮五頂坪完全小學以“開心農場”為主題,將校內外勞動基地果蔬種植與繪畫寫生、科學觀察相結合,實現跨學科學習。
鄖西縣還將職業教育與縣域經濟發展對接,常年組織學生在北谷源農業專業合作社、澗池鄉大泥河生態農業觀光園、鄖西縣精誠汽配有限公司等實訓基地進行實操,在實踐中提升勞動技能,為鄉村振興培養大量帶“泥土味”的優秀人才,學生多次在省市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好成績。
同時,鄖西縣土門鎮、觀音鎮等鄉鎮種植的牡丹、草莓,為當地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土門鎮中心小學充分利用靠近牡丹園的地理優勢,每年組織學生到牡丹園參加鋤草、花卉知識普及等活動,在勞動中感受牡丹產業帶給家鄉的變化。
鄖西縣還通過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五一勞動節等開展主題勞動教育課程和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引領他們創造多姿多彩的學生生涯。此外,學校還把勞動教育排進課表,形成“一校一清單、一校一特色”,培養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新時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