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軍|北京市八一學校
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主題,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感悟。2022年7月,我的教育實踐研討會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舉行,這是教育創新、學校發展賦予我的機遇,讓我能夠帶著新的感悟去升華和沉淀教育思想。2017年3月,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辦的“品質教育思想”研討會上,專家的點評還猶在耳畔:“一個校長的品質,決定了一所學校的品質。一所學校的品質決定了學生的品質,學生的品質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品質。”時隔5年有余,我的教育主張已經從“品質教育”走向“品質擔當”,實現了蛻變升級。在我看來,教育的價值是把一個認知懵懂、心智不成熟的兒童,培養成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價值判斷、有明確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有豐厚學識和解決問題技能的棟梁之材。我們對教育的思考、設計和實施,就是為了達成這種成長與升華。

品質教育的擔當,是我們在不斷追問教育立場和態度、拷問教育真諦與初心、探問教育目的與責任的求索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思想體系。這里面有八一老校長、老教師對我的培養,有朝夕相處、志同道合的八一同事的支持,有國內外學習深造帶給我的收獲,也有海淀教育豐厚文化的浸潤。品質教育的擔當,就是把根扎在學校、扎在教育、扎在學生,用自己的雙手托起品質學生、品質教師、品質學校的發展,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品質社會、品質國家、品質人類的責任。
首先是我們的教育情懷。這是一顆光芒四射的“紅五星”,以“為黨育人”的教育使命為核心,統領五位一體的理念框架,共同回答“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教育命題。
秉持“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我們在落實全人教育方面,一是站在每個學生發展的角度,通過提供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的課程和活動,塑造學生的完全人格。二是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從學校走出去時,都有自己的成長和收獲。學校不只培養精英,還要普惠所有學生,我們的所有教育行為都遵循從精品到普及的原則。
永葆“紅色基因”的教育本色。紅色是八一學校永遠的本色,是不能丟掉的根與魂。學校繼承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滋養塑造新時代少年的紅色氣質,讓學生在追尋領袖足跡、探訪元帥故里、緬懷革命先輩、瞻仰革命圣地中,接受精神洗禮,熔鑄紅色精神,當好紅色傳人。我們希望紅色基因能夠成為八一學子永不褪去的本色。
樹立“科技報國”的教育理想。八一學校擁有理科優勢、創新基因、“勇于擔當”的價值觀,我們和部隊、軍工等單位合作共建,與航空航天類大學合作,擁有國防航天類企業資源和小衛星項目的研究基礎,地處高科技氛圍濃郁的地域,這些促成了八一學校特色教育方向的選擇。我們堅持需求導向,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為國家培養航天科技方面的基礎人才,辦一所以航天科技教育為特色的學校,將對創辦科技高中意義的理解上升到服務祖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層面上。
遵循“經世致用”的教育理論。一要“務當世之務”,培養學生的務實精神。二要“任時代之任”,培養學生的擔當精神。三要“新學問之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四要“行致用之行”,培養學生的篤行精神。
恪守“品質文化”的教育主張。學校以“品質”為辦學統領,促進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在追求品性、超越質量中達成品質。學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設計、教育行為都為塑造學生卓越的品質而服務。我們認為,品質的達成歸結于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其次是我們的教育觀點。這是一座“金字塔”,以“教育觀”為頂點,以“人才觀”和“學生觀”為支點,以“校長觀”“教師觀”和“學校觀”為基點,用責任詮釋擔當,用準繩踐行責任,用力量握住準繩、托舉責任,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頂層思想。

“金字塔”結構的教育觀點
教育觀: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在八一學校,一切工作都圍繞學生發展來部署,由此形成了“十大育人理念”:紅色文化感化學生、優勢專業發展學生、活動內涵立足學生、綜合實踐成就學生、高端資源支持學生、師生關系浸染學生、展示舞臺留給學生、生態教育影響學生、整體環境服務學生、優質教育普惠學生。
人才觀:有目標并善于達成目標。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表明:一個人有沒有人生目標和理想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成就水平。因此,教育者應以目標驅動為核心,盡早喚起學生確立明確目標的覺醒意識,幫助學生逐漸具備善于達成目標的務實態度、堅毅品格、合作精神等。我們希望八一學子既有人生藍圖,又有“將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如此才能成就品質人生。
學生觀:給學生價值判斷和選擇的機會。我們一貫主張讓學生自主發展,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方向,而把達成的路徑交給他們自己去探索。青少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在自我發現、調整、改善中,實現思想意識由自在到自為、由自發到自覺的轉變,有利于他們走好一生的路。
校長觀:做戰略領導者和平衡管理者。作為校長,首先要有“戰略管理思想”。在具體實施中,要善于全面調動資源,根據內外環境變化進行動態調整,用戰略藝術推動工作走向預期結果。在項目推進中適度提供一些“腳手架”,讓教師們掌握努力工作的方法。其次要有“平衡管理思想”。在我看來,真正的管理是控制過程。校長承受著很大壓力,能不能守住教育底線,讓各種不利因素化為最小乃至無形,需要足夠的管理智慧。在推進教育改革中,校長既要有先行先試、敢闖敢干的勇氣,也要有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心機”;既要有只爭朝夕、銳意進取的擔當,也要有審時度勢、靜水深流的功夫。
教師觀:成為具有引路人素養的“大先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我以為,“大先生”應有的樣子是:站在錘煉品格的角度,心有溫度、具有大情懷,身有修為、具有大風范;站在學習知識的角度,腹有經綸、具有大學問,眼觀八方、具有大視野;站在創新思維的角度,頭有思想、具有大智慧,手有章法、具有大功力;站在奉獻祖國的角度,胸有國家、具有大格局,肩有重任、具有大作為。
學校觀:讓八一精神永遠傳承。“思想領先、艱苦奮斗、高度負責、嚴格要求”的八一精神最初提煉于1987年,此后,一代代校長接過八一精神的薪火,弦歌不輟;一批批教師留下八一精神的腳印,身體力行。可以說,八一精神是推動學校走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明天的精神支柱。
“品質擔當”的教育實踐體現在“品質八一”“品質人生”“品質事業”三位一體的格局中。其中,“品質八一”的擔當,是從管理者的視角,對學校改革發展的擔當?!捌焚|人生”的擔當,是對學生生涯發展的擔當?!捌焚|事業”的擔當,是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擔當。
從管理者視角,講“品質八一”的擔當。擔任八一校長以來的12年里,我推動了大大小小近90個項目,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加固“四梁八柱”。將駕馭、使用和應用頂層設計作為開展工作的重要方式,將發展需要和現實能力、長遠目標和近期工作統籌考慮,聚焦文化、戰略和管理三大要素,把思想建設擺在首位,以文化立心鑄魂,把特色發展引向深入,以戰略取勢明道,把組織變革置于關鍵位置,以管理提質增效,發揮頂層設計重要先手棋的作用。
為學生終身發展,講“品質人生”的擔當?!捌焚|人生”學生發展實踐系統,首先,是以學生發展為主線,樹立終身育人的理念,關注學生生涯發展,這樣我們所做的事情才不會功利化。其次,這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體現為課程的全面與個性化設置,學習方式的變革與學習關系的重構,育人的組織空間建設與資源平臺搭建。
“品質人生”學生發展實踐系統形似一個“七層塔”,第一層為“一個生涯規劃”,第二層為“兩種課程結構”,第三層為“三大特色教育”,第四層為“四根發展支柱”,第五層為“五種學習方式”,第六層為“六個組織空間”,第七層為“七類學習資源”,它們共同肩負著為學生“品質人生”奠基的使命。
輻射帶動,講“品質事業”的擔當。“品質事業”的擔當,是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理想召喚,秉持一顆對人民、對社會、對國家、對黨擔責盡責的事業心,推動教育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辦出氣派。“品質事業”的擔當,其核心就是去思考如何對學生12年的基礎教育負責,如何為國家輸送急需的戰略型人力資源,如何旗幟鮮明地培養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成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時代新人。
教育幫扶第一步:開啟尋根之旅。“吃水不忘挖井人”,八一學校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啟了尋根之旅,對口幫扶城南莊八一希望小學和向陽莊八一小學。之后不斷擴大幫扶范圍,推出“五地六校東風行動”,并與學校發源地保定市高新區共同成立八一學校保定分校。
教育幫扶第二步:成立紅色聯盟。我們在“八地十二校足跡活動”的基礎上成立了“八一學校紅色教育協作體”。協作體中,有紅色文化積淀和軍隊背景的學校,也有處于老少邊窮地區的學校,搭建這個平臺就是為了傳承紅色基因,共享教育資源,推動教育均衡。
教育幫扶第三步:聚焦航天科技。為了回應習近平總書記的期望,兌現“品質擔當”的承諾,八一學校在市區兩級領導的啟發和指導下提出:到2035年,將八一學校建成一流科技高中,把國防科技作為學校特色化辦學的方向。2017年4月23日,學校牽頭成立了“中國航天科技教育聯盟”,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科技教育改革模式與途徑。
教育幫扶第四步:從“輸血”到“造血”。除了以聯盟方式實現教育均衡和優質發展以外,八一學校還做了大量支教扶貧和手拉手對口幫扶工作,如加大援疆援藏的力度,支教甘肅、青海玉樹、內蒙古敖漢旗等薄弱地區,與狼牙山、丹江口市丁家營鎮、張家口市赤城縣白草鎮等地的學校開展手拉手活動。2021年開始,八一學校逐步實現教育幫扶的升級,完成教育事業在精準扶貧與振興中的有效銜接。紅色聯盟不僅僅圍繞傳承紅色基因開展活動,同時引入航天科技教育,提高聯盟的學術水平。
八一學校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理應以教育幫扶和教育振興為己任,以實現教育均衡和優質發展為目標,勇擔輻射引領的重任。近幾年來,我們熱心接待前來參觀訪問的國內外教育界團隊,同時在全國各地各種教育會議上發言、講座,在各級刊物上發表教育管理文章,所做這些都是希望讓具有推廣價值的教育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學校。
校長是學校發展的引領者和建設者,不能把平臺當成能力,而是要用能力做好平臺,隱于平臺背后,讓師生成為“風景”。黨之所向、國之所需、民之所盼,為吾輩之責。我將帶領學校全體教職工,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己任,繼續專心致力于品質教育、品質八一、品質人才和品質事業,以品質之心辦教育,用家國情懷顯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