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寶|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弘德學校
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標志社會文明進步,關乎國家民族未來。體教融合成為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做題,是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需求,也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追求。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弘德學校以體教融合為切入點,撬動學校管理創新、教育理念革新、教育方式嬗新。
學校把握新發展階段,聚焦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讓運動文化成為學校減負提質的金質名片。
深化體教融合綜合改革。學校構建體育九年一貫大教研體系,貫通小初體育課程,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積極探索優化競技體育、體育與文化課綜合培養路徑,形成頗具特色的“弘德運動模式”。
優化體育專業師資隊伍。學校發揚“先行先試”新區精神,激勵更多專業人才走上體育教學崗位,打造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每年劃出一定名額用于招聘體育教師,配足配齊體育專職教師。支持體育教師、教練崗位雙向交流,派出體育教師到高校、專業機構參加培訓。加強與專業俱樂部的合作,聘用優秀退役運動員。邀請體育競技運動學校專業教練入校參與學校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為學生提供專項運動技能培訓服務。
確保體育課程內涵質量。學校拓寬體育課程領域,完善小初一體化的學校體育教學體系。學校嚴格落實體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一天一節開齊開足體育課,確保每天一小時大課間陽光體育運動,提高學生體育與健康素養。學校構建“弘德樹人,生本成長”體育特色校本課程,發揮本校專業師資優勢,系統開發開設空手道、跳繩、足球、“少年中國說”健美手操等多種體育特色課程,豐富體育課后服務模式內容。學校聘請青島市空手道隊主教練開設空手道課程,校隊獲得青島市第五屆運動會空手道比賽冠軍。學校的跳繩校本課程把基礎跳繩、競技跳繩、花樣跳繩融入律動體操,設立跳繩節,布置跳繩家庭作業,組織開展親子跳繩,創編《本草綱目》等花樣跳繩視頻36條。
完善體育成長教育模式。學校深入推動運動項目進校園,做到人人有拿得出手的體育項目、班班有獨具特色的體育活動、各項目有強大的運動員隊伍。學校按照“教會”“勤練”“常賽”思路,聚焦“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體育教育模式,讓每位學生掌握1~2項體育技能;構建“班級競賽—級部聯賽—選拔輪賽”體系,定期舉辦拔河、跑操等系列比賽;組織天天鍛煉、周周活動、月月比賽,學生在陽光運動中建設陽光心態。每天大課間和課后服務時間,學生踏著音樂的節拍,自由跳繩、五星跳繩、六十人搖繩跳,盡情展示花樣跳法。更有綠茵場上足球在腳下突奔飛傳,操場上羽毛球快似飛箭,體育館乒乓球如流星,空手道館喝呼聲震天,崇尚體育運動的校園文化逐漸形成。
改革學生體育發展評價。學校強化“健康第一”理念,打好學生成長評價“組合拳”,為不同年級設置不同的體育達標標準,將體育運動成績納入小學一二年級“弘德小達人”無紙筆考試評價體系,列入“陽光少年”評選必要條件,作為先進班集體、三好學生評選重要內容,并計入學生體質監測重要項目指標。
通過打好體教融合“組合拳”,實現體育和教育在價值、功能和目的上充分融合,有力推動全面育人。
實現學校教育高質量內涵發展。“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通過體教深度融合,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充分發揮以體育智、以體育心的獨特功能,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促進青少年學生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推動學校教育全面育人,讓學生擁有不一樣的躍動人生,實現“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位一體教育體育改革目標,為學校實現特色發展、品質立校、精致化管理彎道超車創造了無限可能。
破解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窘境。學校與競技體育運動學校共建聯辦,一方面,體校教練到學校選才、指導日常體育教學和訓練,為有潛質的同學提供更多訓練和比賽機會,為優秀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提供更廣泛的基礎。另一方面,學校優質教育資源補齊體校文化教育短板,打消學生和家長的后顧之憂。此外,培養對象在學校、體校、社會青少年俱樂部有序良性流轉,形成了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的重要陣地。
提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才支撐。體教融合作為有效破解“小胖墩”“小眼鏡”難題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為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為民生幸福作出積極的教育貢獻。
提升新區新時期高質量發展品位。青島西海岸新區致力以融合創新引領提升城市成長力,而體教融合利于組織更豐富賽事活動,促進青少年更廣泛參與,展現一個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化新區形象。例如,“天繩健”花樣跳繩項目在新區首屆全民運動會上精彩亮相,學校被評為區全民運動會教育體育系統突出貢獻單位。
豐富中國特色的體育新內涵。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立足當下,青少年身心健康問題尤為關鍵;放眼未來,青少年健康成長在很大程度上預示著未來我國的競爭潛力,青少年只有鍛煉和塑造強健的體魄,才能為個人成長和幸福生活提供堅強支撐,為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打下堅實基礎。
體教融合的重要使命之一,是把競技人才的培養融入國民教育體系。新時期深化體教融合,推進競技體校和國民教育學校優勢互補,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仍然有待深入探索。
一是要建立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心。相關體校要在突出體校專業特色和完成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任務的同時,配備復合型教練員團隊,加強與普通中小學校的場地設施、教學服務、師資力量共建共辦,更好提高青少年運動員文化教育水平。
二是要打通學生專業成長升學通道。教育部門應研究制定體育特長學生的評價、升學保障等政策,健全對口升學“一條龍”人才體系,解決體育人才升學斷檔問題,為體育特長學生發展解除后顧之憂。
三是要健全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相關部門要推動學校體育競賽與專業化青少年競賽體系有機銜接,打造以學校體育為基礎、體校為主陣地、社會青少年俱樂部為補充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新格局。
四是要開展普及性群眾體育競賽。相關部門要按照“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的原則,整合學校比賽、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賽事,構建“校內競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為一體的跨學段、跨區域體育賽事體系,訓在平常、練在日常、賽在經常,深度融合,打造完整的校園體育競賽體系和體育后備人才上升通道。
我們要深入挖掘體教融合的價值功能和文化內涵,充分認識體育在青少年成長中從強健體格到塑造人格的多元價值,將運動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讓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煥發新活力,打造高質量有特色的體育現代化的樣本,為推動教育強國、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