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暉|蘭州華僑教育集團
教、學、評是課堂變革的核心,蘭州華僑教育集團歷經十幾年的打造和建構,幾經迭代,終于生成了5D3H4Y的課堂模型。
5D3H4Y是一個著眼于教、學、評三位一體建設的課堂模型。其中,5D是“五大”,即大單元、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務、大讀寫,觀照的是教師的備課、研課和上課。要改變教學方式,就需要對教材進行大單元的重構、大概念的提煉、大情境的創設、大任務的設置和大讀寫的輸入和輸出。3H是“三會”,觀照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即會自主、會合作、會探究,這是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學生必備的學習方式。4Y是“四有”,觀照的是課堂評價。課堂的模型是多元的、開放的、統整的,所以我們的評價追求大道至簡,即有趣、有法、有度和有用。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出臺,進一步為我們明確了課改方向,更為5D3H4Y課堂模型的推廣和普及提供了高位的理論依據和扎實的行動指南。
大單元是5D的統領,大單元教學是大視野下的大整合,它必然帶來大目標、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務、大活動、大課時、大遷移、大作業、大評價等系統化、結構化的整合和融通。
大單元的“大”,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就是內容的大整合。其中,橫向整合可以把相關或相近的內容整合在一起;縱向整合強調學段的銜接,我們倡導的大中小幼的思政課貫通,就是一種縱向的大單元學習;跨學科整合,就是把其他學科的資源整合到該學科中,以提高其趣味性和厚重性,使學科教學資源集約化。
大單元的“大”還體現在課時設置、學習方式、學習資源、學習環境方面。大單元教學可以有大小課時,小到課前三分鐘,大到全天或半天的大課時;不只有課堂教學,還有大主題活動;不只有課內學習,更有課外拓展。
由此可見,大單元教學是把學科教學從“小單元”中解放出來,以更大的視野、更高的層面,建構新的教學系統,“以適應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深刻變化和人才培養面臨的新挑戰,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大單元之所以可以做到內容的大整合,是因為它有自己的底層邏輯,那就是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落實在大單元教學里就形成了大概念,抓住了大概念就是抓住了核心要素。
如何去找尋大概念?專家們提供了幾條路徑,包括從課程標準、學科核心素養、專家思維、概念派生中去找,或者從目標導向、生活價值、學習難點和評價標準中去找。
我們提取的大概念必須具備包容性、本質性和抽象性三大特點。比如,在道法課上,我們講《公民的權利和公民的義務》這個單元,權利和義務是概念,但它不是大概念。大單元的大概念就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相統一的,二者不可分離。這個大概念就足夠大,把權利和義務聯系并組織到一起,同時它是一對最基礎的法律關系,具有本質性。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應用到所有的現實情境中,具有遷移性。這就是典型的大概念。
大概念不只是學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概念,更是學習者對接真實生活的有意義的知識。教師掌握了大概念,就可以避免碎片化的、淺層次的教學,可以有效指導學生的學習遷移;學生掌握了大概念,就等于掌握了連接學校教育和真實世界的橋梁,就能實現深度學習,就能學以致用。
知識本身具有情境性,它的產生、理解與應用都離不開具體的情境。新課標也強調,要從學科邏輯走向生活邏輯。因此,將學習置于教師創設的大情境中,對促進學生靈活運用與遷移知識有重要作用。

創設大情境就是要選擇擬真的、貼近學生的、有代表性的、指向核心素養的情境。比如,老師把英語課變成一個跳蚤市場,讓學生在純英語環境中完成分工協作、溝通策劃、吆喝售賣、討價還價、競賽比拼的全過程。物理課學習浮力時,老師帶學生去水池邊,用模擬實驗來探究“鋼鐵制成的輪船為什么能浮在水上”。在這樣特定的情境中,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到抽象理論學習的全過程,從而激發學習動機、強化知識的理解、提升知識的遷移與靈活運用的能力。
新課程方案專門提出“要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性。加強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充分發揮實踐的獨特育人功能,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加強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優化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式與路徑,推進工程與技術實踐,積極探索新技術背景下學習環境與方式的變革”。
以學定教,學以致用,是我們設計大任務的原則;“大情境+大項目”是我們設計大任務的方式。我們學校的大任務主要體現在研究性學習和項目化作業上。比如,生物課的大任務是探究“南瓜的一生”,數學課的大任務是“我是家庭理財小幫手”,音樂課的大任務是研究敦煌壁畫中的中國古典樂器。德育處“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的大任務共由8個小任務構成,包括學習、運動、年俗、勞動、賀歲、美育、安全、科技等方面,春意滿滿,妙趣橫生,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們愛上學習、愛上作業。
大讀寫既是起點又是歸宿,既是生長的基石,又是發展的融合;既面向教師,也面向學生,更是師生融合的。大讀寫分三個層次。一是語文和英語學科的大讀大寫。二是指所有學科都要有學科閱讀和學科寫作,只有廣泛涉獵,才能厚積薄發;只有學會寫作,師生的學術性、研究性和專業性才能得以提高。三是朱永新提出的大讀寫理念,即共讀共寫共生活。通過共讀與共寫,傳承中華文明,將班級、學校、家庭、社區凝聚起來,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價值追求,從而不斷創造新的更美好的未來。
這一點正踐行了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使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5D3H4Y的課堂模型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是主要的學習方式。我們通過學習方式的創新與變革,讓學生真正成為想學、能學、會學、合作學、探究學、創新學和終身學習的學習者。
有趣,就是課堂要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樂趣,要趣味盎然、意趣無窮,要充滿游戲感、體驗性,要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悟、做中創,寓教于樂,樂此不疲。有法,即做好學習方式的變革和各種創新學習方法的運用,讓學生愛學、會學、能學、堅持學、創新學、終身學。有度,即學習有深度、視野有高度、思維有廣度、訓練有梯度、評價有尺度、交流有溫度、收獲有效度,讓學習系統化、深入化。有用,即學以致用、用以致學,讓學習對接生活、貫通世界、打通未來。
可以說,5D3H4Y課堂模型是從更大的視野、更高的層面,以更加精華、更有價值的學科內容,以更對接生活、更模擬真實的課堂情境,以更專家化的思維和更專家式的研究方式,以及更廣泛的閱讀和交互,聚焦核心素養,引領學生走入深度學習、開啟高階思維,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鍛造實踐精神和創新品質,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偉業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