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陽,高雅娟,陳帥印,胡東生
(鄭州大學 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鄭州 450001)
醫學文獻是醫學研究成果呈現的主要方式。研究設計、統計分析和結果報告的準確性及完整性是醫學文獻科學性和規范性的重要體現,也是Meta 分析等文獻再利用的重要參考。然而,無論是國際醫學期刊或者中文醫學期刊目前均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例如研究設計不合理、統計分析方法誤用及研究結果報告不規范等。掌握醫學文獻評價的思路和要點,養成科學閱讀醫學文獻的習慣有助于醫學專業學生了解國內外醫學研究的前沿及發展動態,也為今后進行規范化報告醫學相關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醫學文獻根據研究類型主要分為系統綜述或Meta分析、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橫斷面研究和病例系列研究等[1]。結合已發表的醫學文獻案例,指導學生運用國際通用的醫學研究報告規范進行評價的案例教學法是目前醫學文獻評價課程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雖然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發現案例文獻中存在的問題,但缺乏對學生發散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從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缺乏興趣,課后不能很好地梳理總結所學內容,教學效果一般[2]。此外,在傳統案例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僅注重醫學文獻閱讀的方法,并沒有強調對醫學文獻本身科學價值的評價方法,使得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文獻中傳達的研究成果,缺乏對醫學研究方法及思路的客觀評價,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及創新性思維。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發現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目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3]。案例教學法聯合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就是將傳統案例教學法和問題探究式教學法相結合,在解決課堂問題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诖耍狙芯坎捎冒咐虒W法聯合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對某大學預防醫學本科生醫學文獻評價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探索,以期提高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研究的教學對象為某大學2017 級預防醫學專業4 個小班的本科生。將教學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 個小班,其中試驗組共64 人,對照組共63 人。
試驗組采用案例教學法聯合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具體內容如下:首先,在課程開始前1~2 周將教學案例、文獻質量評價量表等課堂學習資料提前發放給學生,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前進行討論,發現并記錄問題,鼓勵學生主動查找相關參考資料。由組長收集學生問題報告給授課教師,授課教師根據學生問題制定出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課堂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結合實際研究案例,緊扣重要知識點及學生問題,對學習內容及應用進行生動講解。對照組則采用傳統案例教學法,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案例與大綱內容進行知識點的講解。
研究內容包括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教學效果評價,采用無記名問卷調查方法,在課程講授后,獲得學生對于課程教學方式及效果的評價,包括是否滿意上課方式、是否熟練掌握教學知識點、是否能夠學以致用、是否提升學習主動性、是否促進創新能力及是否提升團隊協作能力。第二,理論及案例分析成績評價,采用無記名問卷調查方法,在課程講授后,獲得學生關于理論及案例分析測試成績。理論測試包含10 道單項選擇題,滿分50 分。案例分析測試包含3 道問答題,滿分50 分??偝煽?理論測試成績+案例分析測試成績。此外,由于醫學文獻評價在本科生畢業設計研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在課程結束后至學生完成畢業設計研究前,采用無記名問卷調查方式收集學生對醫學文獻評價學時滿意度評價,探索性地分析目前醫學文獻評價課程學時設置是否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
本研究教學效果評價各項指標均為分類變量,采用率的方式報告數據,采用χ2檢驗的方法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對于各項教學效果評價的差異。本研究理論及案例分析成績評價指標均為定量變量,采用均數±標準差的方式報告數據,采用t 檢驗的方法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理論及案例分析測試成績的差異。應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雙側檢驗,檢驗水準為0.05,即P<0.05 則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授課結束后,共發放127 份教學效果評價問卷,收回127 份。表1 結果顯示,其中93.75%的試驗組學生滿意案例教學法聯合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85.71%的對照組學生滿意案例教學法,但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135)。試驗組學生認為熟練掌握教學知識點的比例(95.31%)顯著高于對照組(84.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8)。95.31%的試驗組學生認為學習主動性得到提升,僅82.54%的對照組學生認為學習主動性得到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學生認為創新能力得到促進的構成比(92.19%)顯著高于對照組(79.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雖然試驗組學生認為能夠學以致用和提升團隊協作能力的比例高于均對照組,但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表2 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理論知識測試平均成績(±標準差)為43.91(±4.2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平均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3)。試驗組學生案例分析測試平均成績(±標準差)為45.13(±1.5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平均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總的平均成績(±標準差)分別為89.03(±4.95)和84.83(±7.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表2 學生課后測試成績的比較
表3 結果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認為醫學文獻評價學時設置過少的比例分別為70.3%和63.5%,認為學時設置適中的比例分別為25.0%和28.6%,認為學時設置過多的比例為4.7%和7.9%。雖然兩組之間構成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636),但超過60%的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認為學時設置過少,提示大部分學生對目前醫學文獻評價課程學時設置不滿意。

表3 學生對醫學文獻評價學時滿意度比較
醫學文獻是醫學專業學生獲得醫學領域相關知識和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徑。醫學文獻閱讀和評價是循證醫學的基礎,也是實現轉化醫學必不可少的方法。一篇醫學文獻的研究報告中不僅包含了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同時展示了研究人員運用的醫學科研研究方法,包括研究設計、資料收集和數據的統計分析等。只有充分掌握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及相關知識背景,才能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體會醫學文獻傳達的內容,因此,對于醫學文獻閱讀和評價課程的教學方法僅通過傳統的知識點解讀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探索新的、有助于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新方法。
醫學文獻閱讀與評價的注意事項有很多,例如研究的假設是什么?研究方法是什么,是否合理?研究的統計分析方法及結果解讀是否科學?研究結果是否能夠得出相應的研究結論?只有正確理解上述內容的評價方法才能提高醫學文獻閱讀質量及效率。目前醫學文獻評價更多的應用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及科研工作,對于本科生要求不高。但是在循證醫學飛速發展的環境下,加強針對本科生的相關技能提高有助于盡早培養其科學思維,對于醫學生今后從事醫學相關研究幫助很大。在目前高校本科階段醫學文獻評價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現代教學法,首創于20 世紀,哈佛大學法學院在法律教育中開始使用,哈佛大學醫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也在醫學教育中結合病例進行教學,隨后該方法被推廣至其他各學科的專業教學中[4]。案例教學法在教學時通過結合具體的案例,使知識點更加形象,但通過以往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案例教學法僅針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效果,但在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發現學習內容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主動思考如何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問題探究式教學法能夠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提高課堂效率。問題探究式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彌補了不足之處,相輔相成。通過具體的案例引出問題,結合問題引出科學知識,活躍學生的思維模式,使學生既能獨立思考,又能合作探索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的學習模式,兩者有效融合應用于教學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效果[5]。因此本研究在案例教學法的基礎上,結合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對聯合教學的教學效果進行了探索。該年級學生在此次調查前均學習過相同老師授課的、同等學時及學分的醫學文獻閱讀課程,為本次醫學文獻評價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在醫學文獻評價課程教學結束后,對教學效果進行了調查,發現采用案例教學法聯合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可以更加熟練掌握教學知識點(95.31%),并顯著提升了學習主動性、促進了創新能力。黃向業等[6]將基于問題導向的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骨科臨床教學中,結果顯示采用該教學法的實驗組同學對教學的滿意度(98.82%)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對于教學效果的認同度均高于對照組。吳曉婷等[7]將在婦科實習的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案例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案例教學法,結果提示實驗組對于教學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而且在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臨床思維分析能力等綜合能力方面得分也高于對照組。上述兩項研究的結論與本研究結論類似,均提示案例教學法聯合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激發學習的主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本研究在課程結束后,對學生理論成績及案例分析測試成績進行統計及比較,發現試驗組學生理論知識測試成績、案例分析測試成績和總成績平均值(±標準差)(89.03±4.95)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符雅屏等[8]將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聯合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康復科護理帶教中,結果顯示實驗組(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聯合案例教學法)的理論考核成績和實際操作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傳統教學法)。葉新春[9]在神經內科的臨床教學中探索問題式教學與案例教學法聯合的應用效果,結果發現觀察組(采用問題教學法聯合案例教學法)學生的各項成績及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采用問題教學法)學生。曹芍等[10]校開展了案例教學法聯合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效果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的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成績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上述三項研究的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與本研究雖有所不同,但均提示聯合教學模式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成績,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此外,考慮到醫學文獻評價課程通常在本科臨近畢業階段開設,輔助學生完成畢業設計,為今后從事相關科研活動打造堅實的基礎。但該門課程的學時設置普遍為4 個學時,是否能夠滿足學生需求還需要進行調查。因此,本研究中還對醫學文獻評價學時設置學生滿意度進行了評價,雖然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之間構成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但超過60%的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認為學時設置過少,提示大部分學生對目前醫學文獻評價課程學時設置不滿意。建議今后對于該課程學時進行適當增加,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通過本次教改活動我們發現,與傳統案例教學法相比,案例教學法聯合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顯著提高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測試及案例分析測試成績,提示本次案例教學法聯合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改革計劃取得較好的預期效果。與此同時,經過課堂實踐,我們也發現了這種教學方法仍然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例如,課前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研究興趣自主選擇需要閱讀和評價的醫學文獻,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學習興趣。一部分學生認為醫學文獻閱讀和評價課程應適當增加學時,通過小組討論和文獻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培養學術思維鍛煉解決實際科研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本次的案例教學法聯合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受到學生喜愛,接受程度高,教學效果良好。在今后的醫學文獻閱讀與評價課程教學實踐中,將逐步修改并完善這種教學模式,以期提升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及創新能力,為將來從事醫學研究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