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曉慧,劉 將
(1.青島理工大學 管理工程系,山東 青島 266033;2.青島理工大學 土木與建筑工程系,山東 青島 266033)
目前,建筑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難題,建筑業改革發展需要大量的創新人才,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筑類院校加大人才培養改革和課程教學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綜合了管理學、施工技術及經濟學等多個專業領域知識,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現行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不能完全滿足現代工程項目管理新發展需求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需要我們根據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深入課程教學研究和實踐,更新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手段方法,改進教學評價等方面,迎合社會發展和課程教學需求。
1.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難以滿足的問題
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是工程管理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一般開設在大三,是建造師職業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多數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不同學生個性化發展對課程需求有較大區別,如何因材施教解決不同學生考研、就業等需求是課程教學面臨的困難。
2.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困難的問題
課程國家教學標準,知識點繁多且零碎,課時少,教學難度大,僅僅依靠課堂講授很難系統全面地介紹全部知識內容。另外課程實踐條件有限,很難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實踐環節多以學生觀看實際現場視頻,撰寫小論文,問題討論等方式開展,學生對實際現場問題的處理缺乏實踐機會和鍛煉,使得實踐效果較差,不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
3.學生參與度低不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問題
實際工程問題復雜需要多學科知識解決,學生缺乏實踐經驗,難以身臨其境的體驗工程情景,不利于主動參與和交流。這種學習環境導致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參與度不高,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作為大三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經驗,渴望有更多的實踐機會。當代大學生熱衷信息化技術和移動終端使用,具備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能力,對實踐性強的任務積極性高,樂于動手操作,調查統計數據如圖1 所示。

圖1 學生學習方式喜愛度和參與度分析圖
基于OBE 的教學理念,采用混合式教學,重新分配線上線下教學內容和學時,融入BIM 技術,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合作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學創新理念及思路如圖2 所示。

圖2 創新理念及思路圖
根據工程項目管理崗位能力培養需求,確定課程培養目標,制定學生學習目標,再根據學習效果反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計劃,分配線上線下教學內容,根據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針對學生不同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和實踐。采用問題導向,啟發學生思考,實際業務場景應用與理論學習穿插。針對教學重難點引入BIM 技術,輔助學生理解和實踐,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將業務知識與思政融合教學,啟發學生。通過翻轉課堂,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案例教學探索解決方案,培養學生的職業自豪感和使命感。改革考評標準,全過程記錄學生成績,反饋評價,不斷優化教學實施過程。
針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進行教學模式改革,變傳統線下教學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重新制定教學計劃,將基本理論分為48 個教學知識點,錄制視頻投放課程平臺供學生線上學習,滿足學生對理論學習深度的需求。針對反饋,線下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問題,通過小組協作開展合作學習,培養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小組展示、互評,教師點評,總結提升。通過翻轉課堂,小組準備課程模塊任務對應的工程實例進行分享,教師點評,進行組間打分,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
課程教學內容融合BIM 技術按模塊重組,從理論到技能再到問題解決,層層深入。例如在學習進度管理時,傳統講授網絡圖的繪制方式,比較抽象,繪制錯誤學生不易發現,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我們引入廣聯達斑馬進度計劃軟件和BIM5D 軟件。借助軟件學生可以快速完成進度計劃的繪制和工期的計算,然后可以通過BIM5D 軟件進行施工模擬,自己檢查邏輯關系繪制是否存在問題,解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增強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對接了企業業務能力需求。教學過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在業務知識學習的同時,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注重德育培養。具體教學內容創新和思政融入見表1。

表1 教學內容創新及思政融入
為解決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教學活動組織注重循序漸進,如圖3 所示。課前為解決學生理論學習深度問題,充分利用國家精品課程、教師自制微課和工程案例視頻,以及軟件操作視頻等在線學習資源發布線上學習任務,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答疑解惑,提升學生的理解深度,形成學情反饋,制定教學策略。

圖3 教學活動實施過程
課中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采用雨課堂等實時互動工具,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問題和效果,形成反饋,針對問題不斷改進。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幫助解決不同模塊主題學習需要,比如學習施工現場平面布置方法時,通過案例視頻導入啟發學生思考實際工程現場布置哪些內容,根據學生反饋,教師講授總結布置內容。針對具體工程項目現場布置方法,通過任務驅動,小組討論、仿真模擬,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針對小組方案展示,進行組間互評,教師點評,形成評測。針對重難點問題采用講授法傳遞知識,通過翻轉課堂讓學生選擇模塊進行課上匯報,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后,通過項目管理沙盤模擬實驗和建筑工程崗位模擬演練系統,幫助學生了解施工現場管理情境和問題,理論聯系實踐,解決不能去現場學習的困難,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充分利用實習基地的實踐條件,分批次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將理論學習與現場實踐有機結合。另外,鼓勵課程學生參與教師研究項目,理實結合,進一步增強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為解決學生互動和參與度低的問題,改革考核方式,注重科學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加大過程性考核。重新分配考核組成內容及比例,平日成績占50%,期末占50%。平日考核包括課堂表現成績10%(課上作業40%+課堂互動40%+案例分享20%)、出勤成績5%(根據智慧教學工具統計出勤得分)、實驗成績20%(實驗出勤20%+實驗表現20%+實驗報告成績60%)和在線學習成績15%(在線平臺視頻學習時長60%+在線討論20%+單元測試20%)
經過教學創新改革,近5 年課程平均分從76.92 提高到81.43 并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水平也不斷增強,每年有七八十名學生獲得課程相關學科競賽省級及以上獎勵,多名學生發表了相關學術論文,累計近20名學生獲批了省級及以上創新創業項目,課程評教成績也不斷提升。針對部分學生反饋課程知識零碎,不易掌握問題,團隊成員及時研討,通過每次課前向學生提供思維導圖的方法,幫助學生梳理課程知識,進一步改進了實施效果。
在國家大力提倡培養創新人才的時刻,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豐富和完善了工程項目管理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內容,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到模塊化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對培養建筑業創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