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學 2.西北工業大學 宋超清 孫薇 俞琳,2
在對特定文化設計因子的提取與運用方面,陳香等利用感性工學以及統計學獲得皮影特征設計因子,并運用滿意度分析提取皮影文化設計因子[1];宋曉薇等提出通過形狀文法和層次分析法提取蒙古族服飾文化因子并通過實例進行驗證[2]。對于昆曲旦角角色設計因子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劉可新等對昆曲旦角角色的妝面、服飾和道具進行研究分析,并結合文化衍生品的相關設計原則,確定昆曲旦角角色的設計元素并應用到實際設計之中[3]。綜上所述,針對昆曲旦角角色設計因子的提取以及其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文章采用形狀文法和層次分析法提取昆曲旦角角色設計因子,選取其代表性的設計因子進行解碼重組并應用到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
文化創意產品是設計師對文化內涵理解之后,從一些原生性的藝術品中所包含的元素及功能進行創意解讀與分解到重構,凸顯使用、裝飾、欣賞價值的一種藝術衍生品,其體現了一種文化傳承的理念,同時起著深化人們文化認同的重要作用[4]。文化創意產品是產品功能、文化內涵以及民族精神等諸多要素的綜合,是產品文化價值、使用價值、審美價值和精神價值的集中體現。
文章以昆曲旦角角色作為研究對象,從顯性因子和隱性因子兩方面分析研究昆曲旦角角色設計因子并運用于設計中。顯性因子即通過人的五官直觀感受到的外顯因子,如形態、色彩等因子通過直接的物質載體來表達出文化的視覺表象;隱性因子即內隱因子,指隱藏在物質載體背后對視覺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支配作用的深層文化因素,如語義因子等。通過對昆曲文化的調研和探析,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昆曲旦角角色設計因子,使用層次分析法將昆曲旦角角色的設計因子分為形態因子、色彩因子以及語義因子,并建立昆曲旦角角色層次結構模型,見圖1。

圖1 昆曲旦角角色層次結構模型
3.2.1 形態因子提取
為了精準獲得昆曲旦角角色的形態元素,文章采用形狀文法來進行設計形態的提取分析,從而延續昆曲旦角角色的造型特色和精神內涵。
文章主要選取老旦、正旦、四旦、五旦和六旦為主要研究對象。旦行家門不同,服飾和形態也有不同,對于形態因子的提取及應用有重要的意義。
昆曲旦角角色形態因子基因圖譜見表1。選取不同昆曲旦角角色代表人物作為形態研究樣本,通過形態因子原型進行輪廓特征線提取,從而進行形態分析并得到形態因子。通過主要特征線來表現昆曲旦角角色的形態特征,并形成因子圖譜。

表1 昆曲旦角角色的形態因子基因圖譜
3.2.2 色彩因子提取
色彩是最直觀的顯性因子。昆曲誕生于江南地區,江南的文化與民俗同昆曲和昆曲服飾之間緊密相連,昆曲服飾也彰顯了江南的韻味和審美。觀眾能夠輕易地依照昆曲服飾顏色來判定出角色的身份、年齡及性格等,正是基于該觀念社會性的“集體習得”[5]。昆曲服飾的底色分為上五色和下五色,再加上為輔的“雜色”以及金、銀等“光澤色”,就構成了昆曲服裝的色彩體系,昆曲服飾色彩的程式性是中國冠服文化及色彩文化的集中反映[6]。昆曲服飾顏色明度高,所有人物服飾或多或少會通過白色調和呼應,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如老旦的服飾色彩體現了老婦人和藹慈祥但又不失端莊穩重的氣質;正旦的服飾色彩與其人物角色的命運息息相關;閨門旦(五旦)的服飾色彩體現了妙齡少女活潑靈動的氣息,同時又展現了其柔軟內斂及大氣的一面等。昆曲淡雅的色彩成為了昆曲文化典型的視覺符號,有極強的視覺辨識度。筆者對昆曲旦角角色代表人物服飾色彩進行了采集、分類和篩選,最終提取出代表性的色彩因子,見表2。

表2 昆曲旦角角色的色彩因子基因圖譜
3.2.3 語義因子提取
昆曲發展歷史久遠,飽含深厚的雅文化,無論形態、色彩還是服飾等都處處體現了江南氣息。昆曲旦角角色的語義因子包括各個家門整體的形象特征、舞臺表演意境、各個家門中代表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旦角角色給人們帶來的感性認知。昆曲旦角角色中的非可視化的感性語義因子、歷史文化因子、地方因子以及性格特征因子可以通過可視化的手段來表達,以此來提高產品的認知度和產品自身的附加價值,以及能更深層次地普及和推廣昆曲文化。根據分析結果可知昆曲旦角角色整體具有端莊大方、淡雅精致的特征,因此語義因子提取見表3。

表3 昆曲旦角角色的語義因子基因圖譜
篩選昆曲旦角角色的設計因子是通過把具有相似特征的樣本進行歸納分類的方法來獲得的,通過對樣本分類分析有利于找到同類樣本的共性,并將昆曲旦角角色的形態、色彩和語義因子看作設計應用中最具代表性的因子進行分析,具體分析過程見表1、表2、表3。
昆曲旦角角色的設計因子層次分析是讓參與測試的人員依據上級因素的重要性,在所提供的同一層級的兩個文化設計因子之間做出重要性定位,并構建出二者比較評價指標判斷矩陣。以評價昆曲旦角角色的形態因子相對重要性為例,采用表1中提取的老旦形態因子C11和正旦形態因子C12設計昆曲旦角角色形態因子重要性評價表見圖2。假設有文化因子Ai和文化因子Aj,則文化因子Ai于文化因子Aj比較后的代表含義見表4。

圖2 昆曲旦角角色設計因子重要性評價表

表4 比較設計因子判斷矩陣比例標度的含義
參與測試人員是由十一名對昆曲旦角角色有著較為深刻了解的人員組成,通過層次分析法計算獲得最終的數據,最終計算結果見表5。

表5 昆曲旦角角色設計因子層次分析結果
通過層次分析法最終結果顯示,各設計因子判斷矩陣的檢驗系數均小于0.1,證明本次對昆曲旦角角色設計因子的重要性排序測試結果全部通過了一致性檢驗。上述設計因子類別及設計因子重要性排序依次為:昆曲旦角角色形態類>昆曲旦角角色色彩類>昆曲旦角角色語義類,從排序結果可知,昆曲旦角角色形態類設計因子最為重要,昆曲旦角角色色彩類設計因子次之,昆曲旦角角色語義類設計因子較不重要。昆曲旦角形態類設計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依次為:C12、C14、C11、C15以及C13,說明在昆曲旦角角色形態設計因子中C12較為重要。昆曲旦角角色色彩類設計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依次為:C24、C21、C25、C23以及C22,說明在昆曲旦角角色色彩設計因子中C24較為重要。昆曲旦角角色語義類的設計因子重要性排序依次為:C34、C35、C31、C32以 及C33,說明在昆曲旦角角色語義設計因子中C34較為重要。根據上述昆曲旦角角色設計因子層次分析結果,提取用戶滿意度較高的排序前三的昆曲旦角角色設計因子,構建系統模型,見圖3。

圖3 昆曲旦角角色設計因子系統模型
產品設計構思的過程是通過對產品形態、結構、色彩、材質、功能、內涵等方面的不斷設計完善的過程[7]。通過對產品創新設計構思,將昆曲旦角角色設計因子系統模型應用到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實踐中。在書簽設計中,在滿足產品功能性的前提下,書簽產品造型選取正旦形態因子C12、五旦形態因子C14和老旦形態因子C11作為輪廓線條,用以體現昆曲旦角角色的典雅端莊和俏皮可愛,書簽產品造型簡約大方,將昆曲旦角角色秀麗大氣的形象描繪得惟妙惟肖,采用金屬作為書簽的材料,表面進行噴漆處理,使產品在感官上更加貼合設計原型,產品既有江南雅文化之意的同時又將書簽的線條表現得流動順暢,猶如一位優雅的旦角在紙上翩翩起舞,散發著昆曲的韻味;提取色彩因子C24、色彩因子C21和色彩因子C25作為最直觀的顯性因子,將特征色彩因子進行處理,采用漸變的效果使昆曲旦角角色的特征得到更好的提升;語義因子C34、語義因子C35和語義因子C31通過與產品形態、色彩和材質的融合,展現了昆曲旦角角色活潑靚麗、聰慧優雅的氣質。通過應用昆曲旦角角色設計因子提取方法和設計實踐研究,設計原型、因子解碼及提取與設計實物對照關系見圖4,最終形成的書簽設計效果圖見圖5。

圖4 設計原型、因子解碼及提取與設計實物對照關系

圖5 書簽產品效果圖
文章通過提取昆曲旦角角色的形態因子、色彩因子和語義因子,構建了昆曲旦角角色設計因子系統模型,并將其運用到具體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實踐中進行驗證,通過設計師將昆曲旦角角色中隱性因子和顯性因子進行解碼和轉換處理,能夠將昆曲旦角角色中的審美特征、文化價值以及民族精神等更好地傳遞給大眾,為昆曲文化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提供新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