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措毛,娘格才讓,格拉措,多杰仁青,才讓南加
(西藏藏醫藥大學,西藏 拉薩 850000)
喜馬拉雅紫茉莉是紫茉莉科的植物喜馬拉雅紫茉莉Mirabilis himalaica(Edgew.)Heim.的干燥根[1-3],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藏文名為“巴朱”,常用別名為“阿秀更扎”,是傳統藏藥組合“五根”之一。最早記載于藏醫學經典著作《月王藥診》,用于治療腎臟疾病。藏醫藥中其藥物主要功效為溫腎、生肌、利尿、排石、干“黃水”[4],《四部醫典》中治下半身寒性疾病、黃水病[5],《晶珠本草》中治痞塊、培根病[6],《藍琉璃》中治下身“隆”病、浮腫,引黃水、破腎結石[7]。該藥用藥歷史久遠,系藏醫常用五大根散及石榴日輪丸、二十五味鬼臼丸、巴桑酥油丸等藏成藥的主要藥物之一。《衛生部藥品標準·藏藥(第一冊)》《青海省藏藥材標準》等均有收錄。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喜馬拉雅紫茉莉的主要化學成分為黃酮類、皂苷類、生物堿類、魚藤酮類、三萜類、甾體類、不飽和脂肪酸等成分,其活性成分為胡蘆巴堿、Boeravinone E等[8-10],具有抗菌、抗腫瘤的作用[11],還具有揮發油β-細辛醚,存在藥理活性[12]。喜馬拉雅紫茉莉主要分布于西藏東部、四川和喜馬拉雅山脈等地,其野生資源逐漸減少,是Ⅰ級瀕危藏藥材之一[13],2006年人工馴化栽培成功并成為首例人工栽培成功的藏藥材[14]。目前,國內外研究主要針對喜馬拉雅紫茉莉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資源調查和人工種植等方面,對其在藏藥方中的配伍規律及理論功效研究較少。傳統藏醫藥典籍對該藥物的功效及性味記載較繁雜、寬泛,使其優勢病種不明確。筆者通過系統整理《藏醫藥經典文獻集成》[15]涉及的藏藥方書籍和《藏藥方劑大全》[16],應用數據挖掘手段研究其配伍規律、核心藥物組合,并采用關聯規則算法對與其配伍的藥物進行歸類,為臨床應用科學化、制劑研發創新化提供參考依據。
1.1 藥方收集與篩選 收集整理《藏醫藥經典文獻集成》[15]和《藏藥方劑大全》[16]中含有喜馬拉雅紫茉莉(“巴朱”“阿秀更扎”)和組合藥“五根”(喜馬拉雅紫茉莉、蒺藜、黃精、天門冬、西藏凹乳芹)為配伍藥物的藥方,排除配伍藥物記錄不全及不詳、功效缺少、配伍重復的藥方。
1.2 藥方規范與錄入 以《四部醫典》[5]、《晶珠本草》[6]、《衛生部藥品標準·藏藥(第一冊)》[4]、《藏藥常用配方學》[17]等文獻為標準,對數據“1.1”項下藥方所涉藏藥名稱及主治疾病進行統一規范化處理,如:“桃兒七”稱為“鬼臼”,“天冬”稱為“天門冬”,“熱制或冷制寒水石”稱為“寒水石”,“沙棘膏”稱為“沙棘”。將相關數據錄入到Microsoft Excel 2019中。
1.3 統計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對含有喜馬拉雅紫茉莉藥方的配伍藥物、主治疾病、藥味等進行統計整理,運用中醫傳承計算平臺(TCMICS 3.0)統計分析高頻數藥物及核心藥物組合、主治疾病頻數及藥物“味性化味”規律;通過FP-tree算法對含有喜馬拉雅紫茉莉藥方的各味藏藥之間進行關聯規則分析,分別設置不同的支持度來分析主治疾病藥方配伍規律。
2.1 藥物頻數分析 篩選后得含有藏藥喜馬拉雅紫茉莉的藥方129首,并對其配伍藥物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共涉及297味藥物,與喜馬拉雅紫茉莉配伍使用頻數≥15的藏藥33味,頻數≥30的藏藥10味。(見表1)其中,喜馬拉雅紫茉莉和蒺藜(73/129)、黃精(72/129)、天門冬(58/129)、西藏凹乳芹(54/129)藥物聯用頻數最高,符合藏醫藥經典文獻記載五大根散組合配伍規律。五大根散始載于《四部醫典》,是治療寒性腎病、調節三因、滋補強身藥方的基礎方[5],常與溫腎、滋補、祛寒、利尿類藥物聯用,如訶子、白豆蔻、蓽茇等,還與性涼清熱的藥物如紅花聯用,體現了溫中有涼的配伍規律。

表1 常與喜馬拉雅紫茉莉配伍使用的藥物頻數分析(頻數≥15)
2.2 藥物“味性化味”頻數分析《四部醫典》《晶珠本草》等文獻的129首藥方中頻數≥3的藏藥有112味,對112味藏藥進行六味、三化味、藥性統計分析。結果顯示,藥味以甘、苦、辛為主,體現了甘苦辛合用的配方規律;藥物在“三胃火”作用下形成三化味,統計得出藥方中苦化味居多,其次為甘化味;藥物藥性以鈍、軟、涼、溫、熱、重、潤為主,體現了藏醫涼溫兼用的用藥規律。(見圖1~2)

圖1 含喜馬拉雅紫茉莉藥方的藥物六味、三化味頻數分布

圖2 含喜馬拉雅紫茉莉藥方的藥物藥性頻數分布
2.3 主治疾病頻數統計 依據《四部醫典》[5]的疾病分類標準,對129首藥方的主治疾病進行規范統一。如:婦科的血癥、“隆”癥、陰道炎、子宮病等歸為婦科病;“隆”型腎病、腎癆、腎虛腰痛等歸為寒性腎病;利尿、通尿、尿閉等歸為寒性尿閉。結果顯示,129首藥方治療130種疾病,其中頻數較高的為婦科、寒性腎病、黃水病等8種疾病。分析發現,喜馬拉雅紫茉莉的主治與寒性疾病相關,在與其他藥物組合形成藥方后多用于婦科病治療。(見圖3)

圖3 含喜馬拉雅紫茉莉藥方的藥物主治疾病頻數分布(頻數≥4)
2.4 含喜馬拉雅紫茉莉藥方的藥物關聯規則與用藥規律分析 對含喜馬拉雅紫茉莉的藥方中與其配伍的297味不同藏藥,應用FP-tree算法進行關聯規則分析,將置信度最小設為0.9,支持度最小設為30%,得到常用核心藥物組合頻數≥30的共33項,其中11項2味藥物組合,15項3味藥物組合,5項4味藥物組合,2項5味藥物組合。(見表2)按不同支持度構建核心藥物組合網絡圖分析發現,喜馬拉雅紫茉莉常與調節“隆”、滋補、祛寒、溫腎、利尿等藥物聯用,如白豆蔻、訶子、硇砂、蓽茇等。(見圖4)5味核心藥物組合(蒺藜,黃精,天門冬,西藏凹乳芹→喜馬拉雅紫茉莉)是構成五大根散的基礎方。喜馬拉雅紫茉莉以臣藥形式調和諸藥,使調節“隆”、滋補祛寒、溫腎的作用增強。

圖4 含喜馬拉雅紫茉莉藥方的核心藥物組合網絡圖

表2 含喜馬拉雅紫茉莉藥方中高頻數藥物關聯規則分析(支持度≥30%,置信度≥0.9)
2.5 含喜馬拉雅紫茉莉藥方主治疾病的用藥規律分析129首藥方治療疾病130種,其中頻數較高為婦科病、寒性腎病、黃水病。以該3種疾病為例,分析藏藥配伍規律。

續表2:
2.5.1 婦科病 藏醫臨床認為婦科疾病主要分為“查擦”與“隆嚓”兩種[5],所有婦科疾病主要病因為“隆”紊亂引起,治療關鍵是調節“隆”。應用FP-tree算法進行關聯規則分析,將置信度最小設為0.9,支持度分別設為8%、10%、15%的條件下觀察,發現在支持度為10%的關系圖中含喜馬拉雅紫茉莉藥方治療婦科病的藥物關聯性較為明顯,藥物包括喜馬拉雅紫茉莉與鬼臼、硇砂、沙棘、訶子,與蒺藜、黃精、白豆蔻,與紫草茸、茜草等藥物組合。(見圖5)

圖5 含喜馬拉雅紫茉莉的治療婦科疾病典型藥方的藥物組合網絡圖
2.5.2 寒性腎病《貢珠臨床札記》中記載腎病分7種,其中“隆”型腎病、腎癆等是常見腎病[18]。藏醫中所有寒性腎病的癥狀都與“隆”有關,《四部醫典》曰:“隆依于腰腎,處于身體的下部。”[19]臨床上腎病癥狀都與“隆”相關。應用FP-tree算法進行關聯規則分析,置信度最小設為0.9,支持度分別設為8%、10%、15%的條件下觀察,發現在支持度為15%的關系圖中含喜馬拉雅紫茉莉藥方治療寒性腎病的藥物關聯性很明顯,藥物包括喜馬拉雅紫茉莉與蒺藜、西藏凹乳芹、黃精、天門冬的藥物組合。(見圖6)

圖6 含喜馬拉雅紫茉莉的治療寒性腎病典型藥方的藥物組合網絡圖
2.5.3 黃水病 藏醫臨床按疾病種類將黃水病分為白、黑兩種[5],其中白者是由培根引起,黑者是赤巴引起。但黑、白兩種紊亂的罪魁禍首為“隆”。因此,藏醫治療黃水病主要為調節“隆”。應用FP-tree算法進行關聯規則分析,將置信度最小設為0.9,支持度分別設為6%、8%、10%的條件下觀察,發現在支持度為8%的關系圖中含喜馬拉雅紫茉莉藥方治療黃水病的藥物關聯性較為明顯,藥物包括喜馬拉雅紫茉莉與蒺藜、西藏凹乳芹、黃精、天門冬,與寬筋藤、訶子等藥物組合。(見圖7)

圖7 含喜馬拉雅紫茉莉的治療黃水病典型藥方的藥物組合網絡圖
筆者基于《藏醫藥文獻集成》和《藏藥方劑大全》,通過中醫傳承計算平臺(TCMICS 3.0)進行數據挖掘從多角度統計分析,得出含喜馬拉雅紫茉莉的藥方129首,與之配伍使用藥物297味,藥味以甘、苦、辛味為主,化味以苦化味居多,其次為甘化味,藥物藥性涼、溫相均。據藏藥味性化味理論,喜馬拉雅紫茉莉具有的苦、甘、辛味,主要治療“隆”的輕、寒、糙。化味的苦化味和甘化味同樣調節“隆”。涼溫藥性均衡,使調節“隆”的同時保護機體器官而達到生理功能的平衡。在藥方中置信度、頻數與支持度均高的藥物藥性多為溫,具有治療寒性疾病的作用,其中紅花為涼性藥物可清熱,訶子為性平藥物可調和諸藥,體現了藏醫溫中有涼的用藥規律。可知藏藥藥方中的“味性化味”配伍理論在開發新藥和臨床用藥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顯示,應用FP-tree算法進行關聯規則分析,支持度最小設為30%,置信度最小設為0.9條件下,置信度、頻數均高的藥對為蒺藜→喜馬拉雅紫茉莉,黃精→喜馬拉雅紫茉莉,天門冬→喜馬拉雅紫茉莉,白豆蔻→喜馬拉雅紫茉莉,西藏凹乳芹→喜馬拉雅紫茉莉,可知喜馬拉雅紫茉莉可與滋補、溫腎、利尿、祛寒等藥物聯用。4味藥物組合、5味藥物組合均由喜馬拉雅紫茉莉與蒺藜、黃精、天門冬、西藏凹乳芹組成,符合藏藥“君臣規律”,即喜馬拉雅紫茉莉性溫、味甘,以臣藥形式輔佐君藥,使調“隆”滋補的作用增強,用來調節“隆”、祛寒、調和諸藥。且喜馬拉雅紫茉莉常與訶子(滋補養生,舒心明目)、硇砂(通經活絡,瀉脈利尿)、白豆蔻(健胃消食,溫腎壯陽)、蓽茇(溫胃祛寒)等具有溫腎利尿、滋補強身、溫胃祛寒功效的藥物配伍[20-21]。
藏藥喜馬拉雅紫茉莉的臨床應用較為廣泛,是常用藏成藥主源藥物之一。據藏醫典籍記載喜馬拉雅紫茉莉主治胃寒、腎寒、下身寒、陽痿、浮腫、膀胱結石、腰痛、關節痛、黃水病[20],喜馬拉雅紫茉莉的藥方中,共涉及130種疾病,疾病治療中頻數較高的為婦科病、寒性腎病、黃水病等。喜馬拉雅紫茉莉與不同藥物配伍后可治療不同疾病,在治療“隆”引起的婦科病時,喜馬拉雅紫茉莉與鬼臼、硇砂、紫草茸、沙棘、蒺藜等具有調“隆”、調經清脈、活血化瘀的藥物聯用;在治療“隆”引起的寒性腎病時,喜馬拉雅紫茉莉與黃精、蒺藜、西藏凹乳芹、天門冬等調“隆”、滋補、溫腎的藥物聯用;在治療“隆”引起的黃水病時,與黃精、蒺藜、寬筋藤、訶子等清熱、溫和類藥物聯用。可見,喜馬拉雅紫茉莉與不同藥物配伍可治療不同疾病,為探索新的藥物組方提供思路和理論基礎。
本研究在數據挖掘與分析的基礎上,利用關聯規則,選擇相應的指標分析含喜馬拉雅紫茉莉藥方的常用藥物配伍及組合的特點,同時展示了高頻主治疾病和用藥規律,驗證藏醫藥臨床用藥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為藏藥藥方在臨床用藥規律研究方面提供參考與依據,為治療相關疾病的藏成藥的開發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