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雪冰
摘要:財務工作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保證企業財務健康的重要崗位,在當前的財務會計之中,往往會遇到不確定性會計對象,這種情況下,結果往往無法預測,導致財務會計工作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給出的數據可能無實際的意義,對于財務工作而言,這種不確定性是無法容忍的,雖然能夠采用一定的方式減少這種影響,但是對于財務本身而言有著巨大的不利影響,所以文章主要對不確定性會計對象對財務會計的影響進行分析,希望對相關的從業人員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不確定性會計對象;財務會計;影響分析
一般來說,不確定性會計對象主要指的是一系列結果可能造成的一種或者多種備選方案的認識,這種不確定性會造成最終的結果要么沒有實際的意義,要么就是風險不確定,雖然能夠通過概率進行計算,但是依舊對整個財務工作會造成極大的影響,所以在實際的工作之中,需要考慮這種情況對當前的財務工作造成的影響因素,結合這種因素可以實現對財務工作的有效分析,保證財務的正常運行。
一、不確定性會計對象概述
會計主要是針對過去已經發生的財務情況,按照相關的規定或者制度進行確認核算等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會計本身承擔的責任非常重要,是關系到企業的存續和發展的重要崗位,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發激烈,在這樣的情況下,誰能夠保證自身的財務健康,誰就能夠在當前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因此會計這個崗位本身也承擔著企業發展的重任,但是在當前的會計業務之中,往往會存在不確定性的會計對象,這種情況對會計本身的業務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不確定性會計內容較多,且影響也不同,所以必須對其建立足夠的了解,才可以實現會計工作的進步和發展。
(一)會計內在的不確定性
會計工作的本質就是對信息進行處理和加工的工作,不過特殊之處就是會計主要是負責企業或者單位內部的財務信息,作為一種客觀性的工作,自然會受到客觀發生的經濟活動的影響,例如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對于原材料價格的變動,加工需要的相關消耗以及加工人員本身的素質等等,這些都是會影響最終的核算結果,造成財務出現波動的,因此這些情況本質上都是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對最終的核算工作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在當前的會計工作之中,不確定性會計對象在會計工作的內部也會出現,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會計要素方面。會計工作之中,往往需要對資產、負債以及所有權等內容進行核算,這些內容本身牽連比較多,內容較為復雜,因此在當前的會計工作之中,對于這些內容的處理難度越來越大,會計本身想要有效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這就需要會計具備大量的知識和經驗,并且隨著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上述的三種要素存在于各種經濟活動,內容越發的廣泛,這就讓會計的處理難度進一步提升,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計所處的經濟活動是否會對當前的企業造成經濟收益,且這種收益的范圍是多少,這種內容誰也無法確定,而且作為加工基礎的計量工作也需要符合定義,這就給會計要素的計量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直接導致了當前的會計計量不確定性大大提升,影響會計工作的有效進行。
其次,會計基本原則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會加強不確定性的出現,這種現象主要體現在原則本身在實際的操作中,會出現一定的矛盾現象,這是任何規則條例都無法避免的,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條例會出現很多的補充款項,但是其中依舊存在一定的漏洞,例如相關性原則和可靠性原則、充分披露原則和重要性原則等,都存在一定的沖突,這就需要相關的會計人員對其中的標準進行界定,但是人為進行界定,直接就會導致當前的界定效果存在偏差,加強會計不確定性的出現。
再次,會計準則帶來的不確定性,會計準則是會計工作的實際操作指南,并非如同法律一樣的硬性規定,這就導致了其制定雖然嚴謹,但是覆蓋的范圍不足,且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不同實施方式之間的沖突,造成了當前的會計工作難以有效實施,效果達不到預期的情況,這種現象在會計的實際工作中比比皆是,導致了當前的不確定性增加,造成了會計業務難以有效實施。
最后,會計人員的行為可能導致會計信息不確定,會計工作人員受到的影響因素非常多,包括會計人員本身的知識儲備,會計人員的技術水平以及職業道德等,甚至情感因素以及利益都可能造成最終的結果發生轉變,甚至對于同一個經濟業務,不同的會計人員也會得出不同的結果,這種現象就是造成當前的會計對象不確定性的主要原因。
(二)會計信息系統之外的不確定性
在會計系統之中,信息本身沒有意識,因此在傳遞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偏差,這種偏差會導致不確定性增加,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會計對象方面,會計的對象涵蓋了整個會計的業務工作,這些對象本身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在實際的工作之中,成本是會計工作的重點,一些經濟業務本身帶有不確定性,因此導致了成本核算帶有不確定性。在經濟形勢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業務能否持續開展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經濟業務在時間上出現波動,經濟本身對于時間非常敏感,因此出現了變動,也會導致不確定性增加。
其次,會計環境變化引起的不確定性增加,會計本職是對經濟進行管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相關單位進行配合,因此需要融入管理的整體之中,這樣才可以保證當前的會計工作能夠協調地進行運作,這就導致了配合會計的各種工作都能夠引起會計工作的變化,例如政策的變動,以及企業運作形式的轉變等等,都會造成最終結果發生變化,導致不確定性增加。
最后,會計本身的工作是對財務信息進行處理,因此信息的變化也非常容易出現不確定性,隨著會計信息用戶的多樣化,以及當前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導致了大量的用戶進入到信息之中,會計的信息管理形式以及類型都發生了轉變,面對的用戶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計工作需要根據用戶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很多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會因為各種因素失真,進而導致了會計本身的不確定性增加。
因此,由上述的內容可以得知,在當前的會計信息處理之中,不確定性比比皆是,是很難進行避免的,但是會計工作不能夠依靠這種作為自身的借口,想要保證會計工作可以有效開展,必須做好會計的各種經濟業務的處理,完善會計相關的制度以及規范,在市場經濟的情況下,不斷提升對自身的要求,這樣才可以相應地提升對不確定性的處理能力,保證當前的財務信息質量。
二、不確定性會計對象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企業的活動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情況,首先是經濟活動已經明確完成,有了明確的經濟結論,這種情況一般被稱為確定性的經濟活動。另外一種形式就是正在進行或者準備進行的會計活動,這種活動本身的結果沒有確定,在實施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情況,進而對最終的結果造成約束,這樣的現象就是不確定性因素。不確定性會計要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
首先,不確定性因素主要是針對會計的未來發生的工作,既定的結果是不會出現不確定性的,因此只有未發生的或者是正在發生的,其發展方向是多樣的,這就導致了最終的結果不確定,尤其是在經濟活動中,利益以及風險較大,因此很多信息都會發生劇烈的變化,甚至和一開始的情況相去甚遠,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尤其是人力資源、信息技術、衍生金融工具等等,這些內容一旦進入到會計的工作范圍之中,都會產生一定的變化,再加上其本身的未來就是不固定的,因此產生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大大增加。
其次,不確定性會計對象進一步拓寬了會計處理的空間,在實際的工作中,處理空間越大,也就說明了發展范圍越廣,不確定性越強。在不確定性會計因素之中,一旦出現了不確定的內容,就會進一步擴大會計的處理空間,例如在經濟活動中,本來經濟工作指向的只有兩個結果,但是隨著企業的加入及企業內部的情況增多,導致了當前的會計工作的指向性越發廣泛,甚至和外部的企業能夠產生關聯,這就導致了當前的會計工作突破了原有的范圍,進而向更多更復雜的情況延伸,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計工作的不確定性自然會大大提升,造成最終的結果出現問題。
再次,不確定性會計對象本身量化較為困難,在出現不確定性之后,對于這種內容的量化工作難以進行,對確定性的經濟業務,只需要采用歷史的情況進行復核,就可以得出準確的內容,但是在不確定性業務之中,經濟業務本身可能出現中斷,并且在實際的運行中,一些不確定的內容也難以核算其準確的財務信息,例如在人力資源、市場變化等情況中,這樣的核算工作就難以進行。因此在當前的核算之中,除了歷史成本之外,其他的計量工作可以結合進行使用,這對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包括公允價值,成本以及市場等情況,盡量減少不確定性因素對實際工作的影響,只有當市場經濟足夠完善之后,才可能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
最后,實際工作中,不確定性會計對象經常會要求擴充會計報告,豐富信息的披露方式,這種情況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對于會計來說,確定性會計對象可以按照核算原則和相關的準則進行完整的處理,最終反應在相關的報表之中,但是對于不確定性對象,在披露的過程中,就需要仔細斟酌,很多內容是不能夠進行披露的,尤其是在當前的企業發展中,很多經濟的變動對企業的戰略信息以及發展信息有暴露的可能,因此必須杜絕這樣的現象,才可以保證企業的發展,實現企業的進步。
在當前的時代中,很多因素都會造成不確定性會計對象增加,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信用因素,信用是經濟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和信用活動相關的就是企業的賒欠、賒銷等活動,但是信用更多時候是企業負責人的素質相關,這就導致了企業的信用活動中有著極大的不穩定因素,其中企業的借貸,應付款項等等,都是會因為部分企業缺乏信用而導致損失的情況發生,進而在業務的過程中,產生不確定性。其次就是時間因素,資金的運轉經常會受到時間的影響,時間帶來的最大變化可能是匯率,可能是市場物價,也可能是資金的升值貶值,所以隨著時間的變化,金融相關的內容也會發生極大的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的資產以及收益等都會出現一定的改變,這些問題都將會導致不確定性增加。最后就是風險因素,企業的經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往往需要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在當前的企業之中,風險一旦出現,直接會影響企業的經營,而且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對于經濟業務的確定性影響非常大,造成了不確定性的增加。除此之外,區域經濟的發展也會造成會計不確定性增加,如在 “一帶一路”中,沿途的企業經濟效益提升,企業經濟活動明顯增多,且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以及經濟帶的形成,在這個區域中,經濟的形式變化非常快,這就對會計工作的不確定性造成了顯著的提升。
三、不確定性會計對象的處理方法
(一)增強會計工作的嚴謹性
在會計工作進行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會計工作的嚴謹性,這樣是為了防止會計對象不確定性增強的有效方式,作為客觀存在的問題,不確定性很難徹底消除,但是對于會計工作而言,在所有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多次進行審核,整個工作的過程按照程序化進行,這樣可以最大程度減小不確定性的影響,尤其是對于一些不確定的經濟事項,需要做好充分的假設,并且對實際的情況做出充分的調查,這樣才可以合理地對未來的發展進行預估,采用科學的手段進行分析,降低風險以及損失的出現,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確定性依舊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引導不確定性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實現會計工作的效果,推動企業的發展。
(二)保持中性的原則
中性原則主要是在處理不確定事項的時候,能夠保證自身的立場,由于會計人員情感以及思想的因素,因此必然會受到外界的影響,這種影響的程度越深,則不確定性越強,所以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可以采用中性原則,保持自身不偏不倚的立場,在實際的工作中,可以依靠以下的方式實施:首先,對不確定事項進行預估,需要采用中性的估計方式,強調預估過程中的科學性和邏輯性,這樣才不會出現盲目樂觀或者悲觀的現象,在預估的時候,最好能夠依靠公允價值作為計量的屬性,這樣可以避免客觀性受到影響,從而妨礙中性原則的實施。
(三)抓住當前經濟生活中的重點
在經濟生活之中,完全對稱的信息是不存在的,所以這就需要在實際的經濟事項選擇過程中,挑選其中的重點加強管理,這樣可以保證在實施的過程中,把握較大的部分能夠得到有效印證,提升整體的確定性。因此在面對經濟事項的時候,根據成本的效益原則,對信息用戶的需求以及報告企業的財務等工作進行反復多次的核實,最好能夠對信息占比比較大的部分,以及掌握較為充分的經濟內容重點關注,凝聚到自身把握比較大的部分,這樣可以減少不確定性造成的影響,在掌握信息充分的事件確定性增加之后,可以著手對于其他經濟活動的解決,從而減少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
(四)充分披露原則
充分披露原則主要是企業對外公布的信息,其中存在一部分不能夠納入報表之中,但是本身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內容,需要用附錄的方式,進行補充,不能夠進行隱瞞,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公平,公正以及公開。應做到及時、有效開展信息披露工作,實現經濟信息的充分披露原則。在實際的工作中,很多的會計人員對這部分的內容都出現過忽略的情況,這種現象造成的結果就是在披露完成之后,缺乏關鍵的信息,導致了外界對企業本身的判斷不夠充分,因而導致了當前的企業經濟活動在進行的過程中,可爭取的內容無法有效獲得,從而造成不確定性的增加,對企業的經濟活動發展也會造成一定的困擾。
(五)實質重于形式
經濟現象本身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在交易的過程中,法律也不能夠完全進行覆蓋,需要經歷多方博弈,最終的結果變動非常大,會計人員在這個過程中,掌握的信息本身就不夠充分,因此對于局勢的判斷自然會出現偏差,因此在會計核算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的交易事項做出有效的應對,在這個過程中,會計人員需要重視經濟實質問題,如其中的預計負債、未決訴訟、商業承兌匯票等等可能發生的負債情況,這種現象在法律的角度上并沒有足夠的證據,但是會計人員依舊需要對這種現象進行提防,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謹慎處理這些可能,并且適當驗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經濟工作是企業的重中之重,不確定性對于企業的發展以及進步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需要做好應對不確定性發生的預案,根據實際的情況,在日常的處理過程中,有效應對,尤其是對于上述的原則以及處理方式,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反應,這樣才可以對不確定性會計對象進行處理。而會計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也需要提升自身的相關知識儲備,增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不斷了解法律法規以及市場的變化,從而有效減少不確定性的增加,實現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思錦.不確定性會計對象對財務會計的影響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7(12):215-216.
[2]范偉紅.商事思維下公司財務會計制度重構[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1.
[3]謝明華.不確定性會計對象對財務會計的影響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0(25):142-143.
[4]孫英,于慧君.不確定性會計對象對財務會計的影響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5):198.
(作者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