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信紫
(哈爾濱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阿斯托爾·潘塔萊昂·皮亞佐拉(1921-1992),是阿根廷作曲家以及班多紐手風琴獨奏家,他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和電影音樂。1955 年,皮亞佐拉創建了一支名為“布宜諾斯艾利斯八重奏”的探戈樂團,由兩臺手風琴、兩把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鋼琴和電吉他組成,低音提琴增加了探戈的音樂質感,電吉他融入之后增加了現代音樂的元素,皮亞佐拉還在整個作品中又注入了爵士樂的風格,讓本就節奏輕快、情緒激昂的探戈舞曲更加富有動感和魅力,這些新的音樂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展現了探戈音樂的魅力,是爵士樂與探戈音樂的完美融合。他由此創立了“新探戈音樂”樂派。皮亞佐拉是阿根廷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南美音樂史上的重要人物。
該曲為帶再現復三部的曲式結構,音樂結構完整,旋律簡單明了,音域跨度不大,配上古典的和聲級進下行,恰到好處的和弦外音,使和弦結構十分豐富,音色立體而飽滿,和聲走向到解決讓人十分舒適,不僅突出了爵士音樂的風格,又能體現古典音樂,皮亞佐拉大膽突破傳統的4/3 拍的探戈節奏,采用了4/4 拍的節奏韻律,在原本強弱次強弱的節奏上加上了三個拍的重音,凸顯弱拍的節奏,使整個曲風變得靈動,樂曲出現了兩次轉調和多次離調,由a 小調轉到e 小調,又從e 小調轉到D 大調,最后再現時又回到了a 小調,用近關系轉調來進行編配,在調性不斷變化的同時,也在不斷改變織體和進行變奏再現,使得曲子調性之間的銜接變得更加自然和完美,且又能不斷地強調主題,讓主題旋律一直徘徊在音樂的始終,把皮亞佐拉想要表達的音樂思想感情發揮到極致。
大木裕一郎改編的雙排鍵電子琴版本直接進入主題,縮短了樂曲的篇幅,聲部對位上規整簡潔,不過在雙排鍵電子琴的演奏手法上確實需要認真打磨。有著“一個人的樂隊”外號的雙排鍵電子琴在演奏時,演奏者需要一個人同時兼顧所有的聲部,在雙排鍵電子琴版的《自由探戈》中,前半段的旋律大部分是在左手上進行,演奏者在練習過程中往往會習慣性突出右手聲部從而導致聲部不平衡,旋律部分不夠突出,所以,演奏者在彈奏時首先要注意突出主題旋律,同時還要保證節奏的強弱及穩定進行。
改編后的《自由探戈》可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A段+B 段+C 段。
A 段樂曲可以分為a 和b 兩個樂段,a 部分一進來開門見山就是主題旋律,左手使用鋼琴音色兩個和弦為一次變化組成短小的音樂動機,不停地進行和聲級進下行和重復,同時右手的第一個重拍用了八分休止符,把強拍留給左手和腳,在強拍過后右手再進入旋律,與左手和腳的低音完美契合。腳模擬低音貝斯音色、右手旋律跳音連音混奏模擬小提琴和手風琴的音色,節奏十分歡快,氣氛立刻被烘托出來。b 部分則與a 部分的演奏手法相反,但旋律材料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左手改為大提琴的音色演奏和弦長音的旋律,右手不變,為手風琴小提琴跳音連音的交替,腳鍵盤也不做變化。不過,此時需要突出的是左手的大提琴聲部,注意在保持音的同時要突出旋律聲部的演奏,模擬大提琴拉奏時應注意換弓的氣口以及手腕的力量,這樣演奏會使旋律更清晰。右手保持好跳音和連弦的處理,使音樂干凈利落,給人一種既抒情委婉略帶悲傷但又歡快活潑,輕快不羈的音樂享受。a 段后面部分有兩個旋律在同時進行,帶有一點復調的色彩,這里左右手要注意節奏對位以及銜接,由此將音樂從a 部分向b部分過渡。
B 段中加入了許多新的變化和材料,小提琴和手風琴的音色在右手上方鍵盤聲部奏出,同時又變回了旋律,左手和弦長音保持,腳鍵盤保持切分的節奏但同時還要對齊在左右手聲部弱拍以及同音連線上。但和聲變化與第一部分并無重復,左手長音旋律中還設計了第二聲部,使音樂色彩質感更加豐富,但在無形中提高了演奏的難度。右手依舊是連線和跳音,不過與之前相比,更加沒有規律,對位也更復雜,很多地方還用了波音進行點綴,使整個音樂的風格充滿了探戈舞曲的色彩。在最后第二主題的結尾處進行了一個小節內八個八分音符的和聲級進下行,使旋律漸強,隨即將音樂直接推向高潮,仿佛舞者要將探戈舞曲跳到最精彩的地方,旋律下行的最后一個重音出來后,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但繼而又進入A 段a 部分的第一次再現,彈奏力度相比第一次要大一點。
C 段是吉他獨奏部分,在此段吉他演奏中運用了大量的滑音和顫音,需要用到雙排鍵電子琴的第二表情踏板來控制,這時候需要演奏者在第一次再現部分結束后迅速地將右腳從第一踏板換到第二踏板上。此段三個鍵盤都采用爵士吉他的音色,有質感的同時又不失浪漫,速度相比起前面部分慢了許多。右手是旋律部分,左手是和弦長音,腳依舊是切分節奏,這里的難點是右手出現了三連音,三連音要與腳鍵盤的切分節奏對齊,同時三連音的加入使C 部分與前面兩個A、B 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音樂形象再一次凸顯,這里有一個反復記號,從B 段開始反復,反復結束以后,又馬上對A 段的b 部分進行再現,隨后A 段的a 部分馬上進行第二次再現。最后連續的跳音和連線加上所有出現過的樂器合奏,腳鍵盤休止,左手右手同時使用吉他音色合奏,結束前設計了三拍的休止。最后一個和弦結束全曲,演奏者注意在最后的彈奏和弦部分要果斷有力地收手。
除此之外,曲子里面還出現了大量的附點和切分,演奏者在彈奏時一定要注意把控時值。節奏是探戈音樂的靈魂,節奏和旋律缺一不可。而腳鍵盤在整個曲子里面一直負責低音的聲部,給音樂增加了質感的同時,還穩定了拍子,配上雙排鍵電子琴特有的Midi 音色伴奏,使本就節奏感強的探戈音樂更加生動活潑,舞曲風格十足,充分將現代音樂與爵士感貫穿整個舞曲。
皮亞佐拉所創作的探戈音樂是同時在浪漫主義和印象主義基礎上進行的高度融合,打破了傳統常規的音樂律動。所以,當《自由探戈》一經問世,就像一匹黑馬一樣,在探戈界占據了一席之地,同時,它在世界音樂舞臺上也站在了更高的位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抨擊了封建時期存在的所謂“音樂”階級,讓音樂不受世俗的影響和束縛。
《自由探戈》的誕生是極具影響力的,在現代音樂逐漸向固定化靠近的時候,它帶著新探戈的情感出現,在穩固探戈音樂的同時也在向世界宣布它的與眾不同。它不再是傳統的音樂風格,而是將爵士和古典等元素融為一體。這首樂曲體現著皮亞佐拉對阿根廷音樂的深度思考和獨特的認知,它用非?;钴S流暢的音樂線條表達了探戈音樂的另一面,把皮亞佐拉想要賦予探戈音樂的藝術價值表現得一覽無余。靈動的音樂結構給聽者構建了龐大的冥想世界,讓人流連忘返。所以《自由探戈》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成為了探戈音樂發展史上的豐碑,改變了探戈在音樂史上的地位,這是前所未有的。此后,《自由探戈》成為了無數樂團和演奏家所青睞的音樂作品,同時也是世界經典曲目之一。
雖然與音樂史上歷史悠久的各類音樂相比,探戈音樂的傳播時間較短,但它有著不一樣的風格和特點,是不可替代的。與其他古典作品相比,《自由探戈》構思巧妙,加入了許多新鮮的音樂元素,是探戈音樂的代表作。皮亞佐拉的偉大之處在于他不僅把屬于下層階級的探戈音樂帶到了現代貴族音樂廳,而且把南美的音樂文化推到了世界舞臺。后來,各種樂器版本的音樂被相繼開發。
雙排鍵作為二十一世紀引入我國的新型樂器,它有著音色豐富、強大的編曲以及樂隊模仿能力等獨特優勢,迅速地打開了國內市場,得到了人們的認可。通過分析樂曲,筆者充分了解到雙排鍵電子琴與《自由探戈》的結合是多么美妙相融,必須充分發揮雙排鍵電子琴的優勢,演奏出別具一格的探戈音樂。本次研究與實踐也讓筆者學到了一些樂曲的改編與運用技巧,也為筆者以后學習雙排鍵電子琴點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