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嬌
(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 云南 昆明 650106)
在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價值觀體系,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美國傳統價值觀,它是針對文化方面的價值認同,是用來辨別社會成員言行舉止的思想標準,是人們內心不成文的法律。美國人的傳統價值觀主要有個人主義、注重改變、時間觀念、強調平等、推崇競爭、注重實效以及個性自由這七個方面。
《啦啦隊女王》一片圍繞德州納瓦羅學院啦啦隊籌備和參加全國大賽的全過程展開,從選拔隊員、訓練彩排到最終參賽,貫穿整個過程。紀錄片以其特有的真實性讓人直觀地感受到啦啦隊運動的種種艱辛,觀眾因而能對這項運動產生全新的認識和更全面的理解。片中特別打動人的,是穿插在時間主線上的幾個主要隊員以及教練本人的成長故事,這些故事讓整部片子更加有血有肉,也正是他們的人生經歷,刻畫出了美國傳統價值觀對其國民的深刻影響。下文將結合該片幾位主角的故事,逐一分析美國七大傳統價值觀。
美國對個人主義的定義和中國較為不同,其不是指自私自利,或是為了個人利益不惜犧牲集體利益。美國人心目中的個人主義是獨立和自立,即強調每個人的個體性,認為人人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可以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然后選擇自己努力的路徑。同時,個人對其行為負責,不依賴父母和他人。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實現目標,這樣的人就可以在社會上獲得尊重。個人主義也是美國最核心的價值觀。
La'Darius,納瓦羅學院啦啦隊里的明星男隊員,來自于黑人底層家庭,度過了被拋棄、受盡欺凌的童年,造就了要強、不信任他人的性格。暴躁的脾氣也讓他很難和隊友相處。雖然他的技術非常精湛,但是作為團體運動中的一員,讓教練十分頭疼。然而,他其實并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為了獲勝,他會給團隊提建設性意見,也會私下給個別落后隊員“補課”,他的目標明確,在追求全國冠軍的路上也不惜付出異于常人的努力,最重要的是,他那種不依賴別人、不被命運桎梏的精神,正是個人主義的集中體現。在我看來,這個人物并不討喜,但不可否認他是令人尊敬的,他在全國大賽后選擇成為一名專職啦啦隊教練,向往通過個人奮斗過上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盡管他在人際關系上有不成熟的一面,但靠著自己的獨立和自立,扭轉了原生家庭的種種不利,不失為實現美國夢的一個例子。然而,我們也要看到他經常性造成團隊爭執的一面,看到他如何在個人追求的道路上,逐漸學會考慮團隊和集體利益的重要性。否則學院可能也會因為這一類過于個人主義的隊員而與冠軍失之交臂。
美國人追求改變,推崇改變帶來的個人發展、進步和突破。正是這樣的價值觀,推動美國人辛勤學習、工作,推動國家進步并取得許多重大成就。一些傳統社會認為改變是一種分裂性、破壞性的力量,會影響社會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應該盡可能避免,美國則不同,建國歷史短,整個國家是在一片全新的土地上打拼而來的,美國人因而更相信改變帶來的正面影響,注重改變成為美國大眾的價值觀之一。
影片中兩個最令觀眾心疼的孩子正是改變自我最好的榜樣。Jerry,一個外表看起來不太像啦啦隊員的胖男孩。他的童年是不幸的,因為唯一的親人——母親早早離世,但又是極為幸運的,因為他從小就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成為一名啦啦隊員。一直成長在啦啦隊里的Jerry,在隊員的包容和關愛下,養成了樂觀積極、照顧他人的性格,對于自己的弱點,他能坦然接受,更能拼命改變,以求進步。他是溫暖的,能自然地給身邊的人帶來安慰,他也是強大的,從無法入選到成為團隊的中堅力量,他在技術和穩定性上的成長非常驚人,這種改變以及Jerry 的成功,正是基于日復一日,朝向目標的執著努力。
另一位女隊員Morgan,給我的印象就是一朵默默無聞的小花,內向又敏感,她從一開始只是備選隊員,到最后站在金字塔尖,她的成長最為明顯,她身上的毅力也是最打動人的。她的改變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飛猛進,更是性格上的突破自我。當“飛人位置”的隊員受傷不得不找人替換的時候,她雖然十分害怕,但還是一口答應了教練的詢問。缺乏經驗的她,幾次上塔之前都在念“I'm gonna die”,但是為了教練的信任,為了團隊的成功,她真的是可以奉獻出一切。出征之前她在排練里受傷,醫生不讓她再參與啦啦隊,她想都不想就拒絕了簽字,忍著傷痛一遍遍地旋轉跳躍。不自信的Morgan,因為有改變自己的勇氣,終究變成了臺上最光彩四射的隊員。
Jerry 和Morgan 本來都是啦啦隊里弱勢的存在,卻在團隊環境的浸潤下,不斷從性格上、技術上突破自己,也改寫了整個團隊的命運,讓人感動和敬佩于改變的力量。
在美國現代社會,每個人可以把控的時間都體現在他們的日程安排中。能否合理安排并履行日程表也是衡量美國人自律性的標準,他們認為珍視時間的人更能取得成功。看看紀錄片里的Gabi,作為年少成名的明星啦啦隊員,她的成就可以說和她父母從小對她進行的規劃分不開。她的日程安排總是非常忙碌:訓練、拍廣告、頻繁轉學、代表不同知名啦啦隊參賽……她在高強度的訓練中培養出了高效規劃、利用時間的能力。她總是很忙,卻有條不紊,非常值得依靠,她實力強勁,但從不浪費時間,這樣的習慣為她贏得了更多的機會和更廣闊的個人發展空間,這也使得Gabi 一直以來都是所在團隊里發揮最穩定、最值得依賴的隊員。
追求平等是美國人如同信仰一般的存在,他們堅信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應該享有平等的獲得成功的機會。這與另一價值觀——推崇競爭,并不沖突。美國人強調的競爭,正是在平等基礎上的競爭,美國文化推崇公平競爭所產生的最佳結果,他們相信良性的高度競爭會帶來最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的高速進步。此外,注重效率也是美國人非常現實的價值觀之一,在做任何重要決定時,他們會優先考慮可能帶來的物質的收益,避免感情用事。這種思維促使美國人嘗試多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以求選擇出最有效的那個。
這三種價值觀集中體現在啦啦隊教練Monica 身上。作為名副其實的“女王教練”,Monica 率隊拿下一個又一個全國冠軍。在名不見經傳的納瓦羅學院,正是Monica 的個人魅力和處事風格吸引了大批優秀的啦啦隊員前來加入。
在隊員的篩選上,Monica 給予每個人公平競爭的機會,為很多出身底層的孩子提供了改變人生的路徑;在生活中,Monica 從不歧視任何弱勢隊員,也不接受明星隊員享有特權,這種真誠的關愛和平等的訓練環境,激發了很多孩子身上的潛力,進而幫助他們在人生關鍵階段克服了性格上的缺陷,完成了心理上的成長。
在訓練中,Monica 對技術要求極度嚴格,正式參賽隊員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產生,一切以能力說話。隊里從正式隊員到候補隊員,個個能力出眾,這得益于兩年來Monica 的競爭性訓練,激發了隊員們對贏得比賽的強烈渴望,并能將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努力,孩子們在良性競爭中目標一致,互相幫助、互相切磋。
Monica 的訓練安排注重實效,總能理性地基于得分來編排動作,并優化每個隊員的每個動作。很多技術安排是基于Monica 對每個隊員優缺點的具體把握而設計的,可以看出,她的成功不是偶然,每個動作的選擇都基于實效原則。你能在片中看到Monica 每一步決策中的智慧:平等、競爭、高效。當之無愧的啦啦隊女王!
過度強調個性自由,這也許是美國人總給別人留下隨意的印象的原因。不拘禮節在美國似乎反而是一種恭維,自信的民族特性讓他們追求個性的自由發展。寫到這一點,我立刻想起影片中最有爭議的人物Lexi。她在中學時有一段黑暗的過往,雖然來到納瓦羅后她很努力地想擺脫過去,但是強烈的個性讓她一直沒有真正融入新的團隊,她天賦異稟,卻始終不能克服自身的性格弱點。獲得全國冠軍的經歷也沒能扭轉她最后藥物上癮被退學的結局。惋惜的同時,我也在想這是不是過度強調個性自由的價值觀帶來的毀滅呢?這也讓我想到2020 年可可西里失蹤女大學生的事,為了尋找這位最終死于荒野的女生,搜救隊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這樣的情況不勝枚舉,每年都有搜救隊員因為驢友的冒險行為而喪生,如果這些“冒險家”能提前考慮一下自己的行為會不會給別人帶來麻煩和危險,那么也許很多生命本不用逝去。個性自由是不是應該有一個界限?
作為全球大國,美國的強大有其原因。美國人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積極、獨立的人生態度,決定了美國的快速發展和進步。然而,過度強調個性自由,也給一些不能融入主流社會的成員以借口,在放逐自我或反社會的路上越走越遠,為社會安定蒙上了一層陰影。了解美國傳統價值觀,不僅有助于我們加深對美國文化的認識,也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鼓勵中國的年輕一輩追求夢想,提升自我,實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