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東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11)
“校團合作”是基于當前藝術類高校音樂人才培養多元化進行的有效實踐,并在多年的人才培養實踐中獲得了顯著的成效。所以,藝術類高校與文藝院團的深度合作,不僅為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以音樂人才職業發展為導向,全面培養音樂人才的能力。眾所周知,在當前藝術類高校的音樂人才培育過程中,常規的音樂課程教學只是音樂人才培養的一個環節,而“校團合作”從實踐實訓層面提升了音樂人才的應用能力。簡而言之,藝術類高校音樂課堂教學夯實了學生的音樂基礎,“校團合作”則為音樂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拓寬了渠道。顯然,藝術類高校與文藝院團的協同發展、人才共育合作,為當前新型音樂人才的培育注入了新的動力。因而,在藝術類高校的音樂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加強“校團合作”的育人價值探索,緊密聯合高校與院團進行人才共育機制探究,為社會輸出更多音樂素養深厚、專業技能突出和職業能力全面的應用型音樂人才。
隨著藝術類高校音樂人才培養工作的深入開展,音樂人才的專業水平在文藝院團彰顯出卓越的成效。因而,藝術類高校的音樂人才培養應該更注重人才的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滿足文藝院團各種單位音樂人才的高標準需求。“校團合作”背景下藝術類高校和文藝院團的人才共育,使藝術類高校音樂課堂與文藝院團音樂實踐緊密聯合,在強強聯手中共同助力音樂人才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培養。因而,藝術類高校與文藝院團的人才共育,不僅使音樂人才掌握了音樂課堂的知識,也在音樂藝術實踐中得到訓練,能夠在畢業之后順利進入文藝院團以及各種文化團體中,以較高的專業水準和職業素養滿足崗位職能要求。一方面,藝術類高校擁有系統化的音樂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訓練體系,學生經過訓練會具備扎實的音樂專業基礎;另一方面,文藝院團為藝術類高校音樂人才提供音樂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實踐檢驗平臺,提升學生的音樂職業能力,從專業向職業進行轉化。所以,藝術類高校與文藝院團“校團合作”以職業人才培養為導向,全面拓展了音樂人才共育渠道,使音樂人才符合文化市場的人才需求。
“校團合作”音樂人才共育是互惠互利、相互促進的藝術實踐探索,對于藝術類高校音樂人才創新培育以及文藝院團的高質人才輸入均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價值。所以,在當前的藝術類高校人才培養中,要加大與文藝院團的合作,拓展實訓平臺,使“校團合作”的人才培養更加多元化,能夠在音樂市場的人才競爭中具備絕對的競爭優勢。同時,通過“校團合作”模式鍛煉出來的音樂人才,專業基礎扎實,能夠應對舞臺表演和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向用人單位顯示了自身的價值。因而,藝術類高校與文藝院團的協同育人,形成了音樂人才培養合力,共同助力優秀音樂人才的培養工作,實現了音樂人才培養多元化的目標。因而,在藝術類高校的教學途徑創新和音樂人才培養渠道中,“校團合作”發揮了積極而不可取代的作用,應該在持續發展中不斷深化。
藝術類高校與文藝院團的“校團合作”共育人才,有效改變了高校傳統音樂人才培育模式,不僅使高校的講臺和文藝院團的舞臺進行了創新性聯通,而且也使音樂人才的培養方式更加符合職業需求。尤其是在音樂人才的實訓實踐基地的構建層面,文藝院團為藝術類高校的音樂課程實施提供了新的平臺。藝術類高校一直以來依賴于講臺講授音樂知識和技能,“校團合作”合作育人使藝術類高校的音樂人才的舞臺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得到全面開發。從近些年的藝術類高校和文藝院團“校團合作”的實戰成果可知,“校團合作”不僅為藝術類高校的音樂人才培養創造了更多展現自身卓越才能的機會,而且也使藝術類高校的音樂人才培養方法、內容、機制和成效更加具有特色。
藝術類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更加注重音樂專業型和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在專業知識和技能層面對學生的個人能力要求非常高。所以,這也使當前的藝術類高校音樂人才培養,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音樂講臺教學,而是將目光放在了以職業為導向的對口專業人才的舞臺檢驗層面。這樣一來,藝術類高校針對音樂人才進行的理論教學有了更豐富的檢驗平臺,借助文藝院團的舞臺實踐進行的技能轉化、教學檢驗,不斷反饋育人信息,使藝術類高校的音樂課程理論知識充實了藝術院團的舞臺創作實踐。從近些年藝術類高校與交響樂團、歌舞劇院、心連心藝術團等各種院團的合作成果中可見,二者的強強聯手不僅使更多優秀的音樂節目登上了國內重大的節目匯演舞臺,也使一些節目在中央電視臺春晚、中秋晚會中亮相,體現了“校團合作”的意義和價值。此外,梆子劇團和藝術類高校也積極地進行合作辦學,精選戲曲人才,從童子功專業訓練開始,逐步培養人才的舞臺實踐能力,“校團合作”也從音樂人才培養的專業性、系統性、應用性入手,全面改進了藝術類高校音樂人才的培養方式,實現了“校團合作”的人才共育創新目標。
在藝術類高校與文藝院團的“校團合作”共育人才進程中,文藝院團也有了走進高校講臺的機會。不僅高校的學生能走出校門進行音樂學習,而且文藝院團人員也能走進高校進行音樂教學,這樣的走出去和走進來更加活躍了氣氛,為藝術類高校的音樂人才培養提供了豐富的師資和內容,并且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就業需求進行職業技能的全面提升。藝術類高校與文藝院團的育人合作,可以充分挖掘二者音樂人才的培養優勢,使更多知名的、優秀的,具有豐富演出經驗和扎實專業技能的文藝院團人員進入高校音樂課堂之中,教授音樂專業課程。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音樂知識和視野,提升了學生音樂專業的技能和技巧,而且使音樂課堂能夠在豐富的情境創設中實現教學價值。所以,藝術類高校要創造平臺,積極邀請和吸收文藝院團的音樂人才充實到本校的師資隊伍中,進行有效的音樂教學資源整合,優化音樂人才培養方案。一方面,文藝院團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參與音樂教學課堂,來提升“校團合作”共育人才的效果。其不僅可以通過音樂課堂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而且能夠將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等內容滲透到人才培養過程中,使學生一邊進行音樂專業學習,一邊能夠符合職業崗位要求,不斷完善和塑造自己;另一方面,文藝院團可以通過在高校組織音樂講座、文藝演出等各種活動,將“校團合作”的多元化方式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中,讓文藝院團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帶動校園文化建設,為音樂人才培養提供多元化的渠道,在精彩紛呈的音樂文化氛圍中全面提升藝術類高校音樂人才的培養效果,實現藝術類高校和文藝院團“校團合作”協同育人之價值。
總而言之,隨著藝術類高校音樂人才培養工作的創新發展,其與文藝院團進一步加強了對“校團合作”的新型育人模式的探索。在多年的音樂人才培養中,“校團合作”的協同發展,為藝術類高校音樂人才培養注入了動力,也為文藝院團的人才輸入提供了活力,二者不斷滲透融合,“校團合作”背景下的藝術類高校與文藝院團的音樂人才共育成果也頗為顯著。因而,在后續的發展中,藝術類高校要與文藝院團加強緊密合作,進一步總結音樂人才共育的方法和經驗,以更豐富的形式和平臺為音樂人才提供學習和成長的途徑。此外,藝術類高校和文藝院團的“校團合作”以應用型、專業性音樂人才培養為導向,使藝術類高校的音樂人才無論從理論基礎層面,還是專業技能層面,都得到了提升,使“校團合作”模式,在藝術類高校音樂人才培養成效上顯示出了卓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