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慧
(貴州民族大學 音樂舞蹈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進入新時代,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民族文化該如何發展?作為侗族人,又該如何傳承發展侗族文化及民歌呢?
侗族,侗語稱為(Gaeml),由于各地的語言差異,有些地方稱呼不一,但是都大同小異。侗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侗族被認為是古代“百越”的一支,“百越”是由秦漢時期西甌的一個分支發展而來的。
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的榕江、黎平、從江、天柱、三穗、錦屏縣等地;湖南的新晃、會同、芷江、通道、靖州縣,廣西的三江、龍勝等地。
侗族人說侗語,侗語屬于漢藏語系里的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侗族從語言上劃分為兩個部分,以貴州錦屏縣啟蒙鎮為分界線,以南為南部方言區,以北為北部方言區。侗族的文化豐富多彩,侗族信仰鬼神,崇尚自然,有自己的民族節日(如吃新節、侗年等);侗族有“三寶”,鼓樓、大歌、風雨橋(花橋);侗族有自己的服飾和銀飾,有侗布、侗錦、刺繡等工藝品,這些都充分體現出侗族傳統文化多姿多彩。
侗族地區有“詩的家鄉,歌的海洋”的美譽,“飯養身,歌養心”這樣的話流傳至今。對于侗族人來說,侗歌十分重要,勞動要唱歌,敘事要唱歌,談情要唱歌,交朋友也要唱歌,喝酒要唱歌,侗族人無歌不歡。侗族民歌種類繁多,根據筆者調查,侗族民歌可按照南北方言區來劃分,與北部侗歌相比,南部侗歌保存得比較完善,這是因為北部侗族受到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各方面的文化有一定程度漢化。
南部侗族的民歌分為侗族大歌、侗族小歌、侗族禮俗歌、侗族敘事歌、侗族勞動歌等。
1.侗族大歌的分類
侗族大歌又包括鼓樓大歌、聲音大歌、童聲大歌、混聲大歌等。
(1)鼓樓大歌:侗族村寨中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鼓樓,逢年過節時,村寨與村寨之間交流要演唱鼓樓大歌,村寨之間的“月也”也在鼓樓演唱。鼓樓大歌歌詞內容豐富,以敘事詩為主,篇幅較長,旋律比較平穩,音樂莊重,嚴肅。
(2)聲音大歌:聲音大歌侗語為“尬索”,侗族人民崇尚自然萬物,聲音大歌大多數模仿自然的蟬鳴聲,蜜蜂聲,鳥叫聲等來體現聲音。如在《蟬之歌》里面“喃”的聲音就是模仿蟬鳴聲;《布谷催春》里的“度谷,度谷”就是模仿的布谷鳥的聲音等。從這些歌曲中可以體現出侗族人對自然生活的熱愛及向往。
(3)童聲大歌:童聲大歌侗語為“尬臘溫”,演唱主體是小孩子。童聲大歌篇幅比較短小,結構簡短,朗朗上口。童聲大歌有《筑塘歌》《小米歌》等。
(4)混聲大歌:混聲大歌由男女混合演唱,通常在舞臺上呈現。混聲大歌有《天地人間充滿愛》《五月蟬歌》等。
侗族大歌無指揮,無伴奏,屬于多聲部的自然民間合唱復調式音樂,侗族大歌的調式屬于中國五聲調式當中的羽調式。侗族大歌被譽為“清泉般閃光的音樂”,2009 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侗族大歌的出現打破了中國沒有復調音樂的說法。
2.侗族小歌的分類
侗族小歌又可分為琵琶歌、牛腿琴歌、山歌、侗笛歌、河邊歌等。
(1)侗族琵琶歌:侗語為“尬琵琶”,侗琵琶是南侗的伴奏樂器,侗琵琶又有大、中、小三種琵琶,故此又有三種類型的琵琶歌。大琵琶聲音低沉,中琵琶比較明亮,小琵琶聲音尖細,十分明亮。
(2)牛腿琴歌:侗語為“尬果給”,“果給”是牛腿琴,因形似牛腿被稱為牛腿琴。牛腿琴分為高音牛腿及低音牛腿,主要運用于男女“行歌坐月”,它的曲調比較輕柔,悠揚婉轉。
(3)侗族山歌;山歌就是在山間田野里勞作時演唱的歌曲,因侗族人民大多依山而居,所以山歌的曲調高亢嘹亮,節奏比較自由,體現出侗族的地域性特征。有時山歌會用木葉伴奏。
(4)侗族笛子歌:侗笛是南侗人民的伴奏樂器,笛子歌與山歌一樣,曲調悠揚,節奏自由。
(5)侗族河邊歌:河邊歌是在河邊洗衣服、打鬧嬉戲時所傳唱的歌曲。
3.侗族禮俗歌
侗族禮俗歌是侗家人日常生活社交時所唱的歌,有攔路歌、開路歌、酒歌、踩堂歌。
(1)攔路歌、開路歌是外邊人來到村寨,在寨門口進行攔門、開路時所唱的歌曲。
(2)酒歌是在喝酒時所演唱的歌曲。
(3)踩堂歌是每逢過年以及重要活動時聚集在社堂舉行祭薩儀式而唱的歌曲,通常會伴著蘆笙而起舞。
4.侗族敘事歌
敘事歌記錄侗族的傳說故事和發生的重要事情。
5.侗族勞動歌
勞動歌在勞作時所唱,也是記錄勞動的一個過程。
北部侗族的民歌可分為玩山歌(情歌),婚嫁歌,酒歌,留客歌,白話歌,喪事歌等。
1.玩山歌
玩山歌是男女青年在“玩山”時所唱的歌,“玩山”即侗族男女青年的一種社交活動。玩山歌可齊唱,對唱,獨唱,各地的玩山調不一樣。
2.婚嫁歌
結婚時所演唱的歌曲,婚嫁歌又分為伴嫁歌,送嫁歌。
(1)伴嫁歌是女孩子出嫁前所對唱的歌曲,曲調歡快,舒暢,節奏規整。
(2)送嫁歌是女孩子出嫁時閨中密友所唱的歌曲,多唱與新娘之間的不舍之情。
3.酒歌
酒歌是在酒桌上敬酒、勸酒時所唱的歌曲。所唱的內容都是對來客的尊重及贊美。酒歌的篇幅短小,結構單一。
4.留客歌
留客歌是挽留客人時所唱的歌曲,歌詞內容表達了真誠挽留客人的意思。
5.白話歌
白話歌,“白話”類似于現代的說唱,把歌曲以唱的形式念出來,常用來敘事。
綜上所述,侗族的歌曲種類豐富多樣,內容形式多變,這些侗歌都是侗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中積淀下來的智慧結晶。
進入新時代,我們要堅持“四個自信”,其中,“文化自信”就是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進入新時代,應該怎么樣傳承侗族的民歌文化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建議當地政府出臺一系列有利于侗族民歌發展的規劃及實施方案,打造一個侗族民歌傳習所,營造學習侗族民歌的良好氛圍,激發侗族民眾的文化認同感,歸屬感,為侗族民歌文化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2.可以在各地的民族歌舞團召集一批優秀的侗歌歌手,組織這批演員到鄉村進行公益演出,讓更多人了解侗族文化、喜歡侗族文化。侗族文化進基層,普及民族文化,可以增強文化自信,激發民眾傳承侗族文化的熱情。
3.侗族民歌都是由歌師口傳心授的,現如今侗歌的歌師們大多數都到了花甲之年,侗歌的傳承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問題,侗族文化的傳承面臨巨大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要完善民族音樂文化人才培訓和選拔機制,舉辦優秀侗歌音樂人才選拔大賽,聘請歌師培養這批優秀人才,使其傳承侗歌,出師之后,可將這批人才分配到各個學校,教授學生演唱侗歌,層層遞進,實現侗族民歌進校園,這樣不斷循環,侗族民歌文化就能生生不息,世代相傳。
4.以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為出發點,打造一支特色侗歌隊伍,專門為游客演出;修復侗族特色傳統建筑,如鼓樓,風雨橋等;打造特色民族節日;將侗族民歌融入這些節日活動當中,吸引游客到侗鄉欣賞侗族文化的同時也提高了當地村民的經濟收入,有助于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也為侗族民歌提供一個生存、傳承的環境。
1.可以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建立一個民族文化傳播推廣機構,這個機構專門拍攝發布當地的優秀民族文化,把這些視頻、圖片推廣到全國各個網絡平臺和媒體中心,讓更多的人了解侗族民族文化。
2.讓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選拔當地的優秀侗歌演唱者以及號召熱愛侗族音樂的朋友,在主流自媒體APP 平臺上進行網絡直播,大力宣傳侗族優秀文化,豐富侗歌的傳承發展方式。
進入新時代,各種文化蜂擁而至,侗族民歌文化將會遇到很多的挑戰,那么侗族民歌該如何自處?筆者認為,在當代傳承侗族民歌時要做到“披荊斬棘”,“推陳出新”,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傳承理念,以保持精髓、大膽創新為發展方式。在保證侗族民歌不失真實性、不偏離侗族民歌元素的同時對它進行二度創作,創作出既有侗族元素又能讓大眾喜聞樂見的侗族音樂。
在新時代背景下發展侗族民歌,侗族人民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發展民族文化的關鍵。作為侗族人以及一名聲樂專業的學習者,筆者深知侗族民歌的珍貴性。筆者由衷熱愛本民族的音樂,肩負著傳承發展本民族音樂文化的使命,同時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音樂學者研究侗族的優秀傳統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