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珉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 濟源 459000)
與人進行溝通交流主要是借助語言進行的,一直以來,語言表達能力都是人們非常重視的一項能力,甚至語言表達能力的好壞對人的人際關系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有著非常高深的語言藝術造詣,尤其在王熙鳳的人物刻畫中,語言描寫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狀態,是整部著作中刻畫最成功的人物之一。王熙鳳雖然讀的書并不多,但是一直都屬于能說會道的能干人,她從社會現實中采擷精煉的俗語、俚語,表達起來簡單明了,形象生動,還很俏皮,能夠精準的領會賈府核心人物的心思去辦事。遇到尷尬時,王熙鳳能夠用機智幽默的方式去化解,在巧言善辯的語言來往中蘊含著深刻的含義,這為她增添了很多其他人難以企及的語言魅力,這在研究王熙鳳語言過程中就能更好地感受到她的語言智慧。進入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一個人如果能夠在為人處世過程中用得體的語言和恰當的方式去表達,不僅個人人格魅力能夠加分,還能提升個人事業發展的核心技能。在我國傳統學者研究過程中,通常會將語言的表達和個人的思維模式視為一個整體,很少單獨去分析語言。因此在研究過程中普遍存在重內容輕形式的問題。在研究《紅樓夢》人物語言時可以發現,很多人的研究都是立足于語言描寫手法與具體用詞,沒有深入分析人物語言的內在邏輯性,而在人的語言表達實際狀態中,邏輯推理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這是很多人習慣性忽視的一個要素。如果單單從字面上對人物語言進行分析,很難具有說服力,需要我們將語言的表達形式與邏輯思維方式有機統一起來,更全面地去展現《紅樓夢》人物的特點與語言的藝術。
在《紅樓夢》的第五十二回當中,在王熙鳳與賈母之間發生了這樣一段對話:“這話老祖宗說差了,是人都說太伶俐聰明,怕活不長。是人都說得,人人都信,獨老祖宗不當說,不當信。老祖宗只有聰明伶俐過我十倍的,怎么如今這樣福壽雙全的?只怕我明兒還勝老祖宗一倍呢!我活一千歲后,等老祖宗歸了西,我才死呢。”對此,賈母回應道:“眾人都死了,單剩下咱們兩個老妖精有什么意思。”分析這段話我們可以發現,從表面來看,王熙鳳是說自己可以活很久,但是實際上卻是在捧賈母,從側面贊揚賈母是一個聰明伶俐福壽兩全之人。通常老年人最喜歡討論的就是福祿壽,也希望自己能夠長命百歲。王熙鳳就是抓住了賈母這樣的心理特點,用巧妙的語言表述方式抓住賈母的痛點,有針對性地來討賈母的歡心。王熙鳳在表述過程中,對賈母提出的觀點“聰明伶俐不是一件好事”進行了反駁,而論證的方式就是賈母之所以能夠得到福壽雙全就是因為聰明伶俐。仔細推敲可以發現,王熙鳳并沒有直接推翻賈母的觀點,反而在她的話語中,賈母說得很有道理,緊接著表達自己的看法,弱化了自己的反駁意味,避免引起賈母反感,更容易被接受。與此同時,王熙鳳也表明自己提出觀點并不是簡單地反對賈母。甚至花了很多語言來稱贊賈母聰明伶俐和福祿兩全。最終賈母不僅不生氣,反而也認同了王熙鳳的觀點。
有紅學研究者在研究中發現,《紅樓夢》中,王熙鳳在出場時使用的俗語次數高達50 余次,曹雪芹本人在創作過程中也會加入“俗語云”“古人云”“自古道”等字眼,多次引用成語、俗語、古詩詞等,尤其是古詩詞與諺語有著極高的使用頻率。
對王熙鳳進行語言描寫刻畫的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俗語與俚語,大部分紅學研究者都認為,王熙鳳的言談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大俗。事實上,王熙鳳在不同情境中引用的俗語、俚語與諺語等都能夠直觀地體現人物的性格,僅僅通過閱讀這些對話就能聯想到鮮活的人,大大加深了讀者對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的印象。但是在具體分析過程中,很多學者都只是從語言美感與修辭手法著手分析人物語言,并沒有注重人物語言表達中存在的邏輯性。事實上王熙鳳語言描寫中引入多條諺語、俗語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增加語言的說服力。
語言交流過程中俗語、俚語的使用并不是簡單地增加修辭手法,更多的是為了佐助語言表達,增強語言的說服力與感染力。王熙鳳所使用的俗語、俚語都是人們在長年累月的生活經驗過程中總結提煉出來的,常常被用于日常生活交流。在王熙鳳的表達中,俗語的出現不僅僅增加了她語言的說服力,還為人物形象刻畫增添了風趣幽默的色彩。王熙鳳引用的很多俗語都有著比喻意義,比如:她在“人家給個棒槌,我就拿著認作針”這句話中,就借助比喻的形式說出人沒有心眼就很容易吃虧的現實,用“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這句話說明,雖然自己很多事無法親身經歷,但是也在走過的人生中見識了很多事情;她在“癩狗扶不上墻”這句話里用比喻說明一個人如果品行不端,那么即使有人幫助也不沒有很大的作用。在這些語言描寫中,借助俗語來喻人喻事。
除了比喻,王熙鳳還非常善于用歸納的方式來表達,把看起來彼此互不相關的人與事緊密聯系在一起,基于二者相似之處聯系歸納,讓人們更加信服,作為自己言語的佐證。例如在“判決獄平兒行權”一回當中,王熙鳳一向都對下人很嚴苛,即使自己生病也不例外。在這一回中,王熙鳳提出對太太屋中所有的下人進行嚴審,這樣才能讓他們招供。在調查過程中,雖然已經弄清茯苓霜并不是五兒所偷,實際上是彩云偷偷拿給趙姨娘的,但是面對平兒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建議,王熙鳳卻認為這種處理方式過于寬容,借助“蒼蠅不抱無縫的蛋”來表明自己的態度,在說明一個人如果沒有做壞事也不會有人冤枉她的同時,又暗暗指明,即使五兒沒有偷,但懷疑她也是因為她此前表露出這樣的跡象。在《紅樓夢》第十六回中,賈珍派賈薔去往姑蘇辦事,但是賈璉卻害怕賈薔辦不好事情,因此王熙鳳就對賈璉說道,賈薔也這么大了,“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何況賈珍讓他去也不是真的去講價錢去的。在這句話中,王熙鳳引用俗語主要是為了說明,賈薔雖然沒有辦事的經驗,但是卻看過別人怎么處理這樣的事情,也算是有經驗,有過學習的機會,辦好事情也是應該可以的。在她的勸說下,賈璉被說服,最終同意賈薔去姑蘇辦事。《紅樓夢》關于王熙鳳的出場描寫中,還先后出現了“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雞兒吃了過年糧”“擒賊先擒王”等不同的俗語。除此之外,其他的人物也非常擅長用俚語,比如賈寶玉因為賈迎春在孫家受到欺凌而難過時,王夫人就用“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來勸說賈寶玉,秦可卿勸說王熙鳳時,也用過“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樹倒猢猻散”等俗語。在《紅樓夢》中,俗語的大量出現大大增加了人物語言的說服力,其中,王熙鳳出場中對俗語的使用最為具有特色。
在王熙鳳出現的場景中,多次在其語言表述中出現類比論證,借助這種方式來支撐論證自己的觀點。比如在《紅樓夢》第三十八回當中,王熙鳳說了這樣一句話“那是要活不得,如今這么大福壽教誰享呢!可知老祖宗從小福壽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個坑來,好盛福壽的。壽星老兒頭上原是個坑,因為萬福萬壽盛滿了,所以倒凸出些來了。”分析這段話可以發現,王熙鳳將賈母和福祿壽星進行類比,證明二者之間存在共同之處。老人都非常喜歡聽到健康、長壽、富貴這樣的字眼,正是因為王熙鳳善于抓住老人的心理,通過這種類比的表達不僅達到了討好賈母的目的,也讓賈母更加喜歡王熙鳳。
縱觀《紅樓夢》,住在大觀園里的才女數量非常多,但是在諸多才女中,讀書不多的王熙鳳卻表現出極高的語言才華,不僅言談爽利,還有著非常深細的心機,這正是王熙鳳人物語言描寫中所存在的藝術特色,她在語言應用上,不僅具備很強的藝術性,又與自己的身份相符合,適合社會交際,很有特色。通過分析《紅樓夢》中王熙鳳的語言描寫,可以發現,王熙鳳在語言表達中具備很強的邏輯推理能力,運用了非常多的論證形式來佐證自己的觀點以更好地被人接受,這樣不僅能順利說服人,還保持了雙方情感的完好性。可以說王熙鳳語言藝術最主要的特點就在于更易于被他人所接受。進入信息化程度高度發展的今天,語言表達始終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信息傳遞方式,一個人要想能夠獨當一面,樹立起良好的外部形象,語言藝術非常重要。《紅樓夢》用高超的語言藝術出神入化地刻畫了一個人物形象飽滿的王熙鳳,定格了她的經典形象,可以作為現代人語言藝術學習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