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莉,王曉霞,代姝娜
(成都師范學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藝術歌曲是西方室內樂性質的一種聲樂體裁,是對歐洲18 世紀末至19 世紀初盛行的抒情歌曲的統稱。藝術歌曲的特點是歌詞多采用著名詩詞,曲調表現力強,側重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鋼琴伴奏占有重要地位并與演唱共同構成音樂曲調織體,反映詩人與作曲家內心的情感。它是詩歌與音樂結合而共同完成藝術表現任務的一種音樂體裁,結合了優美旋律和人聲兩個最具有感染力的音樂因素,使歌曲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欣賞性,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中國作曲家們借鑒西方藝術歌曲的創作技法,融合古詩詞和鋼琴伴奏旋律創作了中國藝術歌曲。在20 世紀早期,以青主、黃自、趙元任等為代表的作曲家就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如作曲家趙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黃自的《問》以及青主創作的《大江東去》《我住長江頭》等。中國藝術歌曲是中國藝術史上一顆燦爛的“珍珠”,它的影響范圍很廣,韻味獨特,含義深刻。優美的中國古詩詞激發了無數作曲家的創作靈感,讓他們在融合中國古典詩詞與音樂中萌發了許多想法,使他們創作出了大量世人傳唱不衰的經典藝術歌曲。
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20 世紀20 年代,青主創作了《大江東去》和《我住長江頭》,黃自譜寫了《花非花》《問》《峨眉山月歌》等許多膾炙人口的古詩詞藝術歌曲。
第二階段便是20 世紀40 年代,第二階段最為出色的作曲家便是譚小麟先生。他是第一位把現代社會的作曲作詞技巧和觀念引入中國的作曲家。他曾經說過:“我是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不是西洋人,我應該也必須有我自己的民族性。”他的代表作有《正氣歌》《自君之出矣》等。在音樂創作方面,他的這些作品給后人很大的啟發,是值得后人深入了解與研究的寶貴財富。
第三階段到了以羅忠镕為代表的“五聲十二音”的時代,羅忠镕先生發表的《涉江采芙蓉》在那個時代可以稱之為石破天驚之作。羅忠镕先生創作的作品非常多,體裁也非常新穎獨特。其作品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所應用的創作手法和技巧截然不同,第一個階段以傳統的創作手法為主;第二個階段的作品更加注重與現代社會的創造手法相結合。
本文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為例,分析中國藝術歌曲的特征。
蘇東坡與王弗成親之后,兩人一直相敬如賓,十分恩愛。王弗不僅是蘇東坡生活上的伴侶,更是其精神上的寄托。可是好景不長,在結婚十一年后,蘇東坡妻子王弗在27 歲的時候撒手人寰,這對于蘇東坡來說是巨大的打擊。公元1075 年,乙卯正月二十日蘇東坡到達密州,這一晚他夢見了妻子,便寫下了這首傳誦近千年的悼亡詞,表達自己對愛妻的思念之情。
敖昌群,教授,作曲家,曾任四川音樂學院院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在數十年中,他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音樂事業中,并以極大的奉獻精神和嚴肅的創作態度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他的交響樂、室內樂、大合唱、藝術歌曲等早已成為人們演唱、演奏的代表作,被音樂愛好者們廣泛傳唱。《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作曲家敖昌群的一首代表作。他創作過許多優秀的歌曲作品,其中,以《我愛你中華》《媽媽格桑拉》等為代表的愛國情懷類作品,傳遍了全中國,他以民族音樂為基礎,用音樂作品完美詮釋自己的赤子之心。他始終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將韻律感和創作技巧完美結合,讓人們感受到一個真摯的靈魂在與我們交流。中國藝術歌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就是這樣一部真摯的作品。
這首詞表達了蘇軾對愛妻的懷念之情,是“祭夢”。蘇軾夢見愛妻王弗回來了,他為此感到不安,由此寫下凄美之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又很茫然,無法相見。蘇軾不想讓自己陷入思念中,卻難以忘懷。“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在夢里,蘇軾看到了一片墳地,好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在蘇軾看來,如果再見到妻子,大概彼此不認識了,因為歲月匆匆,他已不是當年的樣子了,現在頭發已經開始白了,整個人也灰頭土臉。“夜來幽夢忽還鄉”,昨天晚上,忽然在夢里回到了四川(蘇軾與王弗是在四川結婚的)。“小軒窗,正梳妝”,忽然記起新婚時,妻子早上起來,對著窗口的陽光化妝。這一句美得像一幅畫。由于古代沒有電,白天也不會點蠟燭,所以女孩子一般對著窗口的陽光化妝,這個畫面便在蘇軾的夢里忽然出現了。“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兩個人流著眼淚,可是沒有話可講。“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料想已經長眠于地下的妻子,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為了眷戀人世、難舍的親人,而柔腸寸斷,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岡上。(短松岡是蘇軾安葬愛妻王弗之地),本首詞將蘇軾對愛妻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1.旋律創作
整首作品旋律凄美動人,以訴說的情緒特點講述自己內心對妻子的思念和痛苦之情,字字血淚、深入人心,催人淚下。歌曲創作采用單二部曲式,節奏為4/4拍,速度為66 慢板加柔板,一共有47 個小節。歌詞分為兩段,旋律為四句式樂段結構。選用了c羽六宮調式,與詞中的意境情感相呼應,二者吻合,更加真摯感人,整首歌曲線條流暢,情感跌宕起伏。
2.演唱特征及處理
這首歌曲是敖昌群先生所創作的經典古詩詞藝術歌曲,它不僅具備古詩詞自身的韻律節奏特點,也催人淚下,感人肺腑;不僅具有哀婉凄美的情感,更有中國化的歌曲創作特點。演唱該曲要從宋詞本身的朗誦韻律出發,弄懂詞中的平仄、聲調韻律,咬字要清楚,結合旋律,注意演唱方式,特別要注意處理關鍵字詞。要借鑒古曲演唱的一些風格,強調念、哼、泣、嘆、顫等演唱技巧,對聲音的音量、音色控制要以情緒的宣泄,抑揚頓挫為基準。在鋼琴伴奏方面,要將現有的鋼琴伴奏織體彈得悠遠而深情,右手的和弦不能彈得太沉重。在演唱上需要注意聲音的連貫性,線條感要好,控制力要強,音色需低沉而厚實,便于營造凄美哀婉的意境,演唱時要特別注重情感,聲音和韻味的藝術處理也要到位,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作品的意境。具體可以這樣做:第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一句韻母是“ang”音,是典型的開口音,演唱時要打開腔體,保持歌唱的狀態,特別要注意開口音容易把聲音唱散,所以一定要把歌唱的焦點位置放到眉心處(即哼鳴位置),保持呼吸的支撐力量,這樣才能表達出流暢、凄婉的情感;第二句重復“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演唱時要加強語氣、加大音量,表達作者對愛妻強烈的思念之情。緊接著旋律將作品逐漸推向高潮,“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用兩句變化重復將作品推向最高潮,演唱高音時要頂住呼吸,將最高音慢慢推上去并進行漸慢漸弱處理,表達作者思念妻子,痛苦到極點的情感。第二段開始,歌唱的狀態仍然不能散,還要保持在思念的情緒里,“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聲音要輕柔、凄美,重復情緒,氣息加強。“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演唱時帶一點傷心的哭腔、氣息推動聲音,使情緒爆發。“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是全曲的尾聲,在氣息的支撐下,情緒爆發至頂點,演唱進行漸慢延長處理,聲音漸漸低沉、聲音悠遠,在憂傷、安靜的情緒中結束。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古詩詞源遠流長,中國藝術歌曲的歌詞、旋律都有著不可估量的藝術價值,是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的象征,希望本文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演唱中國藝術歌曲,讓中國藝術歌曲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