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環境報》報道,根據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的安排,今年將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任務,實現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督察全覆蓋。對于已經完成督察的地方來說,抓好反饋意見問題整改、持續深入鞏固督察成果,是做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后半篇文章的重點。
扎實抓好問題整改。接受督察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企業,要根據督察組調閱資料、下沉督察、走訪問詢、信訪受理情況以及反饋的問題,認真謀劃、科學制定整改方案,能立即整改的立行立改;需要較長時間整改的,落實計劃表、施工圖,明確整改措施、責任和時限,確保改到底、改到位。針對曝光的典型案例,按照既定方案扎實推進整改,同步開展追責問責,既警示又倒逼,確保整改取得實效。同時,做好同類問題的舉一反三,解決好同一行業、同一領域的類似問題。要實事求是依據問題本身的情況制定整改措施,不層層“加碼”,也不層層“縮水”,更不搞“一陣風”“一刀切”式整改,對整改措施不力、敷衍整改、虛假整改的,嚴肅追責問責,切實提升群眾滿意度、獲得感。

切實健全長效機制。通過問題整改,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持續傳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和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鮮明導向。認真梳理督察發現的問題,堅持“當下改”和“長久立”相結合。各地和各有關部門應認真分析研判,找準問題癥結,靶向精準施策,以更高的質量、更嚴的標準、更實的舉措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建立完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聚焦問題已發、易發、多發領域和環節,切實推進環境管理、環境執法、環境科研能力現代化,加快提升與治理任務、治理需求相適應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快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大環保”格局,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壓緊壓實各方責任,進一步督政督責督效,以考核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相關工作落實。不斷優化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機制,夯實科技支撐體系,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提升生態環境執法、監測、信息、科研、人才隊伍等各方面能力。
加快推動綠色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目的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督察整改要聚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實施區域綠色協調發展戰略,自覺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中去考量,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導、優化和促進作用,將新發展理念貫穿生態環境保護全過程,從源頭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以督察問題整改為契機,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防范化解重大環境風險隱患,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統籌好水陸空、干支流、左右岸綜合治理,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和管控,加速落后產能淘汰,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綠色發展水平。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