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楠 廣西糧食發展有限公司
作為會計行為重要基本職能,有效的會計監督工作能夠進一步提升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對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監督水平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不同類型企業會計監督體系所發揮的作用成效也有很大的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何種類型企業,都需要完善的會計監督體系作為企業經營發展的支撐。
從微觀角度來講,會計監督能夠保證當前市場經濟的穩定和諧發展,能夠讓各類利益主體的投資行為得到客觀變現,保障人們的基本市場利益。從宏觀角度來講,會計監督對保障國家利益、促進國家政策制度的有效實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作用。會計監督不僅能夠以國家為主體,還能夠以其他主體利益為主,也就是說,在開展會計監督工作、構建會計監督體系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市場經濟變化規律以及當前國家政策制度的內容,加強會計監督效果。
會計監督實際上擁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對會計資料的監督,另一方面是會計行為的監督。第一層含義指的是會計人員在利用企業會計信息進行經濟活動的過程中,會計機構在反映其行為的同時,對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進行嚴格監督。在檢查會計信息的過程一旦發現那些不真實、不合理的原始憑證則不予受理,對于記載不明確或者不完整的憑證則進行過退還,再比如發現賬簿記錄不符合實際物品時則按照企業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會計人員在查明事實和問題之后,需要立即將其報告給上層領導,而不是自作主張。第二層含義指的是對會計工作內容以及會計工作行為本身的監督和管理。會計工作不僅僅會受到企業內部會計機構的審查和處理,還會受到其他各個主體比如國家審計部門、財政部門或者其他公司治理主體的監督,最終目標企業會計資料真實性和有效性的監督。
企業會計監督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個是監督的主體,另一個是監督的對象。首先是會計監督主體,基于會計視角,可以從內部角度剖析會計監督的相關工作。以往會計監督工作的主體不容置疑,肯定是會計機構以及相關會計工作人員。然而在企業現代化發展中,作為企業各管理中一個重要子系統,現代會計管理工作能夠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以及參與企業治理和政府經濟治理等利益主體和相關經濟行為提供必要的信息需求。基于此,當前企業會計監督主體絕不僅限于會計機構以及相關會計人員,還包括投資人、債權人、單位負責人、其他單位部門以及審計機構和政府部門等所有利益相關者。其次是會計監督對象,會計監督對象指的則是能夠為企業經濟活動產生一定的信息價值,促進經濟活動利潤提升、成本下降或者成功率上升的會計信息和資料。如今,會計監督對象也不僅限于會計資料和信息,還有會計人員和會計機構的本身行為以及相關制度體系。
結合對會計監督主體和會計監督對象的分析,當前企業會計監督體系在構建過程中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當前,很多企業對會計監督體系的構建積極性不足,對會計監督的重要作用認知不夠清晰,導致企業會計內部監督的約束力度不高,不利于監督體系的構建。盡管我國針對當前企業會計行業出臺了《會計法》,規定了相關會計人員的基本權利,而且其中的第二十八條更是直接規定了會計人員能夠實施的會計監督權力。但是會計人員本身也屬于企業的內部職工,這就對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際上,很多會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都缺少對會計行為以及會計信息資料的合理公正監督,監督體系缺少客觀性和獨立性,容易摻雜自己的主觀思想。當前,企業的會計制度并不規范,即便是制定了相關會計制度,也缺少一定的客觀性,沒有領會到《會計法》的要求。而且歸根結底,監督者本身的利益是和企業息息相關的,因此當前會計監督工作的獨立性很難得到有效落實,最終導致內部監督約束力度大大下降。因為無論是監督主體還是監督客體,都包含著會計人員和審計機構,因此會存在著對自己監督不夠客觀等方面的問題。由于內部約束力度不高,導致會計監督體系的本身作用被大大削弱,降低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這種利益各自摻雜的體系就好像一個個鎖鏈,捆綁住了所有參與的主體,包括監督者,會計監督效力嚴重缺失。目前,還有很多企業缺少一個綜合性的內部監督部門,無法對企業的整個經濟業務的合法合規性進行系統性管理,而且在業績考核中也缺少對突出項目的引導監督,導致內部控制力度被大大削弱。
政府監督是企業會計監督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會計監督工作則需要政府作為有力保障。而在實際的企業會計監督工作中,政府的監督職能沒有得到有效發揮,政府部門機構較多,很容易出現監督管理內容較差重復的情況,不僅導致權責劃分的不夠清晰,還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政府部門的主要監督工作有稅務稽查,但是受限于人力資源的匱乏,因此只有發生重大經濟事項的時候政府才會介入,這導致監督的頻率跟不上企業的發展和業務的更新,監督效率降低。除此之外,社會監督存在著很多問題和不足之處。相較于企業和政府,社會監督的主體有很多,大多企業都會通過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社會監督,但是其監督對象只能通過法律對財政審計檢查的單位監督。社會監督主體雖然很多,但是和政府監督不同的是,社會監督的開展需要依附于市場,靠市場發揮監督作用,這導致社會監督缺少公平性和獨立性,很難發揮真正的效能。社會監督大多是事務所進行監督,因為事務所本身的經濟實力和權威性不強,因此其監督職很可能受到大型企業的限制。一旦企業擁有舞弊行為,就會造成審計失敗的情況發生,發生審計風險。
無論是企業的所有者還是債權人,都和企業的外部利益息息相關,因此為了保證權益不受侵害,債權人有必要對經營者和會計信息以及行為進行監督。但是很多企業忽視了債權人的監督義務,一方面,《會計法》并沒有針對這類事件的相關規定,另一方面,現行的企業會計人員管理制度中,除了經營者以外,其他任何人與會計人員都沒與直接的利益關系。再加上當前企業內部控制不完善,約束力度下降等問題,導致債權人的監督權力被大大弱化。從有限理性經濟人假設以及成本效益原則進行分析,想要實現與自己信息不對稱的監督是不現實、不合理的。
如今很多國內企業組織機構中的會計信息公開執行力不高,那些對外公開的企業并不愿意將全部的會計信息都告知大眾,因為行業競爭的關系,很多企業都不愿公開自己的會計信息。雖然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企業的信息,提升自己的企業競爭優勢,但是如果缺少會計信息的公開執行,那么其弊端將遠遠大于利。會計信息的缺失也會導致社會上的很多投資者很難了解到企業經營的真實情況,無法了解到企業的真實財務信息和相關數據,無法判斷企業是否具有投資的價值。而且,信息的不完整還會導致政府的政策執行以及銀行信貸政策的傾斜發生問題。
綜上所述,會計信息未能全面的公開不僅會導致企業內部的監督執行力度大大下降,導致作假造假的行為發生,還會給相關審計組織機構帶來一定的工作負擔,不利于其資產審計和盤查工作。
當前,企業會計專業人員綜合素質較低也是阻礙企業會計監督體系構建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加強企業會計人員隊伍建設是提升企業會計監督有效性的關鍵。在新形勢下,很多企業的會計人員都沒有符合會計行業基本專業素質要求,導致會計監督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實。目前,我國會計資格證的考取門檻較低,這就導致很大一部分的會計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并不高,其中還會混有一批文化層次較低的社會人士。雖然這部分人大多都獲取了會計行業的從業資格證,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素質較低,無法發揮崗位作用和價值,不利于會計監督體系的構建。
企業需要實施財務部門的垂直領導體系,改革二元領導,通過健全企業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加強內部監督的約束力,從而完善企業會計監督體系。內部控制監督制度的構建需要貫徹不相容職務相互獨立的原則,也就是說,所有參與經濟業務事項過程的財務人員或其他工作人員需要相互獨立和制約。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大型經濟活動中,企業需要實現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避免企業會計資料出現失真問題。企業需要完善內部控制流程,建立相互制約的工作內容,明確資產監督范圍、期限以及相關程序,從源頭上杜絕弄虛作假行為的發生。通過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能夠進一步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的系統化和規范化,將企業內部控制落到實處,形成一系列控制和監督的有效措施。企業可以實施會計委派制度,同時強化企業法人責任,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提升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同時,企業應該建立全面地內部控制體系,建立以“防”“堵” “查”為主的監督控制體系,在進行經濟業務或者客戶接觸業務的時候,按照規定對過程進行重復審核,對重要業務和超常規業務則需要按照明確的處理程序進行。企業要禁止個人單獨處理業務,并對企業的各個崗位和業務進行周期性核查,通過內部常規審核、離任審計等方式,對相關業務和會計行為進行內部控制,有效避免企業財務和經營風險的發生。
會計法規制度是企業經濟活動開展的保障,也是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監督工作的重要依據。政府需要細化會計監督準則,完善會計法規制度,使企業會計監督工作有法可依、有規可循。政府應該加重對違反財經法規的懲罰力度,而在企業管理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需要對電算化和會計網絡化等進行規范。
同時,針對當前我國企業會計監督工作實際,政府需要引入先進理論,結合我國企業會計監督體系構建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原則為基礎的會計準則。要想保證會計原則的穩定性,我們需要考慮到我國實際發展情況和環境條件,比如道德環境、監管體系、會計人員素質等。
首先,會計師事務所應該加強自身的執業質量,通過全方位實施質量控制,用制度來提升執業質量,完善企業會計監督體系構建。事務所應該加強民主化制度和內部分配制度的構建,在提升注冊會計師積極性的同時保證會計監督工作有規可依。在承接業務的時候事務所要保持謹慎的態度,通過“雙承諾制”的實施為客戶提供更加完整、真實的會計信息和資料,避免客戶發生風險轉移。事務所要保證業務項目的每一步都遵循相關規章制度進行,確保整個業務流程和合理性和有效性。業務項目的開展需要嚴格實施三級復核,各級明確審核內容和相關機制,層層把關確保審計項目的所有環節自始至終都有規可循。
其次,需要加強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合伙制事務所對外承擔著無限責任,使合伙人個人利益以及事務所的利益緊密性大大增強。需要進一步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整合,發展更多大型事務所,提升事務所本身的外部環境承受能力,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升社會會計監督的效能,還能夠增強事務所的獨立性。
最后,事務所需要提高對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力度,加強會計師的監管。為了進一步提升社會監督的有效性,需要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以及各個地方協會建立職業道德監管機構,同時提高監管機構的權威性、獨立性以及專業性,提升職業道德建設的力度。除了建立相應的監管制度之外,可以在清理整頓的基礎上,以年檢為主要監管措施開展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水平跟蹤調查,同時建立會計師信用道德檔案,收集和完善注冊師的相關信息,保證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水平的有效提升。
要想加強企業會計信息的公開執行力度,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制定相關公開披露機制,使企業會計信息成為需要被公開的信息,同時對那些約束企業會計信息公開報告以及報告的具體行為也要制定相關制度。第二,建立企業會計信息的多樣化公開渠道,比如利用新媒體或者網絡技術等建立企業網站、內部論壇、廣播等。通過多樣化的信息公開渠道能夠進一步提升會計信息的公開執行力度,為企業會計監督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避免企業會計監督管理出現漏洞。第三,利用信息技術搭建會計信息討論板塊,并允許社會各界人士對會計信息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加強會計信息的反饋,提升會計信息的監督效能。
從加強企業會計人員隊伍建設是提升企業會計監督效能的關鍵點,企業需要從多種途徑培養一支具有高業務水平和專業技能的企業會計人才隊伍。首先,企業需要提高會計人才招聘門檻,通過分層篩選等招聘方式,從根本上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其次,企業需要對現有會計從業人員進行系統性業務能力培訓,培養過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加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再次,企業還需要完善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管理機制,通過建立科學懲戒機制、獎評機制,提升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加強對會計人員不當行為的約束力度。最后,建立一套從業人員相互配合的監查機制,提升會計人員監督管理效果。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我國企業會計監督體系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和不足,企業需要找出問題的根本和原因所在,完善會計監督體系。企業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完善相關制度和規則,由內到外,最大程度提高我國企業會計監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