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存升 錫林郭勒盟國有資產服務中心
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國有資產的管理為其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國有資產作為人民群眾的重要財產,保證資產管理的成效對于維護社會的穩定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針對這項公共資產進行管理,需要各部門的通力協作,一起維護國有資源的安全,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切實提升,進而保障社會健康穩定發展。在這其中,會計監督管理工作發揮了關鍵的效用,所以針對會計監管工作需要不斷進行強化,以保障國家的根本利益不受侵害。
針對國有資產進行有效管理,主要目的是維護國家資產的安全性,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所以管理的過程實際包含有關國有資產的占有、使用以及協調等環節,為了能夠實現資產結構的良好優化,就需要采取合理的管理辦法,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鞏固,維護國企以及國家的穩定發展。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完善,但是所面臨的環境形勢更加復雜,這就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已經成為必然趨勢。而在這個過程中,會計監督管理工作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會計的基本工作就是對企業的成本和收益進行核算,對國有資產的會計部分進行計算,這對國有資產的經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會計監督管理職能的有效發揮,可以高效高質量地開展會計核算工作。另外,通過科學的會計監督,國有資產可以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更好地發揮效用,尤其是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國的國有企業管理理念和模式在不斷變化,會計監督管理工作為國有資產提供可靠的保障,能夠切實保證企業和國家的根本利益。
現階段,由于我國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改善,而且社會經濟體制逐步改革,這使得會計方面的工作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整體來講,會計行業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有了較好的提升,專業程度相比較以往也有了質的提高,所以在國有資產的會計核算工作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是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容易在細節問題上出現錯誤,比如,人為的疏漏可能會使核算的結果出現偏差。另外,關于國有資產的實際分布存在一定的不明確性,在進行定量計算時難度較大,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面臨較大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容易出現核算問題。再者,從會計人員的自身業務能力方面來講,部分工作人員的創新能力不足,在進行國有資產會計核算時,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都有待進一步提升。而從其職業素養方面來講,部分會計人員對會計核算和監督職能缺乏全面的認識,責任心不足,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面對較大誘惑容易迷失,進而做出違規行為,引起國有資產流失。
相比較其他種類的資產,國有資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這主要是因為國有資產會受到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方針、經濟指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會計監督管理工作就會面臨不穩定的情況,如果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得會計監督管理工作出現一定的混亂,人員分配、工作流程等的不合理很可能會引起國有資產折舊率以及壞賬提取比例等的較大波動,這樣對資產財務管理的最終效果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另外,在國有資產的會計工作方面雖然建立了相關的監督管理制度,但是從實際的運行情況來看,仍然有進一步健全的空間,部分企業由于受到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將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如何提高生產效益方面,而對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管有所忽視,在制度的建設方面沒有及時根據環境的變化進行完善,在這樣的情況下,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管工作就容易出現混亂,工作效率和質量受到影響,進而使國有資產受到損失。
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管工作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內容,資產監管的效果會受到內部控制機制的影響。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發展,財務內部控制工作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很多企業都開始尋找內部控制的有效路徑,對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管也不例外,但是從實際的運行情況來看,關于國有資產的內控機制建設還有完善空間。除此之外,由于是國有資產,其所有權屬于國家,企業只有經營權和管理權,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可能會使內部出現問題,個別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有待提升,基于個人利益的考量,在巨大利益誘惑下,就容易犯錯誤,做出有損國家利益的行為,使得國有資產出現損失。歸根結底,對國有資產的內控機制建設還存在漏洞,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而正是抓住了這一方面的不足,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管效果不夠理想。
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管工作要想獲得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有嚴格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對相關的工作進行規范指導,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國有資產會計監管中的違規違法行為,減少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社會經濟體制在不斷改革的過程中,關于國有資產的管理和改革工作也在加快腳步,在這樣的情況下,與其相對應的有關法律法規建設也要及時完善。然而從實際的情況來看,關于國有資產會計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還需不斷完善建立,對于其中存在的漏洞要及時進行解決,否則會計監管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難以良好地提升。
國有資產是屬于國家和人民的財產,對其進行會計監督管理時,除了企業內部的監管之外,社會監管也十分重要,通過社會監管職能的有效發揮,可以更好地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防止資產流失。然而,從現階段的實際情況看來,國有資產的社會監管效用并沒有得到完全發揮,審計監督工作和審計服務工作之間被看做是相互矛盾的。除此之外,注冊會計師和這部分工作存在較大關聯,但是由于不屬于政府部門的會計監管組織,無法對相關違規行為進行處罰,因而影響了監管效果。
通常來講,國企都具有較大的規模,而且包含各類分公司,所以涉及到的人員以及工作內容都較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各項工作要想得到順利有序的開展,就需要構建完善的人員匹配系統,也就是說要有清晰明確的人員責任架構,將相關的各項工作都對應到個人身上,這樣能夠將責任進行有效分配,從而獲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在對國有資產進行會計核算和監管時,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證工作效果,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首先就要嚴格遵循自上而下的層級管理原則,將各個層級人員需要承擔的責任進一步細分,從董事會成員到總經理再到部門經理,將其責任進行明確,保證各個層級的人員能夠規范地承擔相應職責,做好協調配合,同時在層級之間形成相互制約,以完善的責任分配組織防止失職行為出現。在開展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管工作時,根據完善的責任分配組織,能夠對失職等行為進行責任追查,使國有資產的管理做到有據可依、有責可追,這樣能夠最大化地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另外,對會計部門的相關工作需要進一步細化規則,對各崗位人員的實際職責進行明確,比如,總會計師、會計師、會計稽核人員等,明確規定各需要承擔的責任,在部門內部形成相互監督制約的氛圍,這樣避免會計監管工作的失職。在完善系統的責任分配組織下,關于國有資產會計監管的各工作人員都有自身要承擔的責任,可以促使各項工作都順利有序地進行,工作效率和質量能夠得到較好的提升,同時國有資產的有關使用、變動、會計監管等情況就有了更好的保障,可以最大化地降低國有資產損失的風險,提升會計監管的水平。
對國有資產進行會計監管的主體的人,所以監督管理工作的成效和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有較大的關聯,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需要對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具體來講,首先,針對管理人員來講,需要及時更新升級自身管理思想,建立全局化的資產管理觀念,對內部組織結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積極解決,保障組織整體運作的效率和質量。另外,針對會計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強化其職業道德素養,可以通過真實案例分析、思想教育培訓等方式進行加強,引導會計工作人員充分認識到國有資產對國家的重要性,在實際開展會計監督管理工作時,堅決杜絕態度不端正、工作不認真等問題,嚴格依照相關規范標準進行國有資產的核算、監管等。同時,對其專業能力進行不斷加強,會計工作人員要建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觀念,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性,防止人為失誤問題造成國有資產損失。再者,對國有資產進行會計監管,屬于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除了會計工作人員外,其他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也要積極配合參與,各個部門之間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加強財務數據信息的溝通,對國有資產進行全面監管,形成全員參與資產監管的氛圍,主動配合財務會計人員的相關工作。這樣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壓力能夠得到一定的緩解,進而避免疲勞工作、負情緒工作現象,保證國有資產會計核算和監管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為了進一步提升國有資產會計監管的成效,需要對內控管理工作不斷完善,建立相互監督的內控體系。具體來講,首先,針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內控機制完善。這一部分的工作主要是為了防范國有資產風險,對關于國有資產的財務賬目進行嚴格審核管理,同時督促財務會計人員對自身的責任感和財務風險意識進行不斷強化,在實際開展工作中,盡可能地避免國有資產損失。另外,針對審計監督工作進行不斷強化。目前,從內審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存在內審團隊不夠專業的現象,人員組成較為混雜,在對國有資產進行內審時,監督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容易出現和財務會計人員利益勾連問題,對其中存在的違規行為沒有進行嚴肅處理,從而使得審計工作沒有全面發揮作用,使得國有資產出現損失。所以需要建立專業的審計隊伍,可以通過人才招聘、和外部機構合作等形式,保障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水平,這樣在進行國有資產的審計監督時,才能更好地保障審計監督的公正性。與此同時,為了提高相關人員的積極性,可以通過相應的獎懲激勵機制,充分激發內部人員參與國有資產監督的責任心,對存在的違規違紀行為進行大力舉報,全面發現國有資產會計監管中的問題,以便及時制定方案進行解決,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管理人員的壓力、確保資產監管的透明化。再者,針對協同管理工作進行不斷強化。在企業的運營過程中,有關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管需要貫穿整個過程,因此,除了財務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外,其他部門有關人員也要積極加入內控管理工作中,協同監督配合財務會計監管,共同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
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應對機制主要是為了保護國有資產不受損害,盡可能地防范資產風險。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有資產在運行的過程中面臨的市場經濟形勢逐漸復雜化,建立完善的風險應對機制,可以確保對國有資產進行事前控制、事中監督,對于可能存在的資產風險能夠切實有效地應對,從而最大化地降低國有資產流失風險。具體來講,對國有資產進行有關財務決策時,需要對其后續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后果進行全面考量,并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通過評估財務動向,制定出資產清算、備用資產等風險應對預案。另外,也可以和第三方機構進行合作,對國有資產依照相關的法規和標準要求進行核查監督,降低財務風險。
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國企也在逐步地進行改革,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督管理工作要進行良好的完善,就要對其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建設,這樣能夠為會計監管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持,依照法律的標準規定,能夠對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督管理更加規范地進行,避免工作時出現矛盾問題,為保障國有資產安全做出有效貢獻。
對國有資產進行社會監管是屬于一種外部監管手段,通常是借助于會計事務所為媒介,按照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核查審計的方式,通過監督檢查,客觀地做出評價。外部社會監管結合內部會計監督管理,可以保證國有資產的運行更加規范有序。但是會計事務所對相關的違規行為無法進行行政處罰,因此,需要對社會監管職能作用進行不斷強化,進一步明確社會監管過程中做出評價的法律效力。另外,相關部門還要嚴格遵循國家的相關標準要求,對注冊會計師的培訓、認定以及審查等工作進行良好的處理,有效提升注冊會計師的職業素養,保證審計監督的成效。
總而言之,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國有資產的會計監督管理工作要想更加高效地開展,就需要針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進一步完善,從人員、制度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進行有效保障,最大化地提升國有資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