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甲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我國居民的衣著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8%左右。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和快時尚服裝文化的流行,人們往往會采購過量的服裝,大量的服裝在穿過不久后就被閑置,受潮流趨勢和季節因素的影響,人們會淘汰大量不滿足其需求的衣物,進而通過捐獻或分類回收進入舊貨服裝流通領域。舊貨服裝流通企業經營者由于缺乏規范的處理方式和衛生健康意識,過分重視銷售利潤,導致很多沒有經過標準清洗和消毒的舊貨服裝,簡單翻新后就再次被銷售,舊貨服裝的質量安全風險并沒有得到有效監管。因此,舊貨服裝流通企業應高度重視舊貨服裝的質量,制定科學的清洗標準和消毒流程,并在翻新過程中不斷提升清洗消毒效果,全方位地提高舊貨服裝翻新效果,推動舊貨服裝流通行業快速發展。
舊貨服裝是最貼近日常生活的舊貨商品之一,歐美的舊貨服裝流通行業隨著舊貨電子交易平臺的崛起而飛速發展,我國也在出臺相關政策支持舊貨服裝流通領域的發展。目前全球服裝市場價值1.5萬億美元,舊貨服裝市場價值320億美元。約10%的衣服被回收利用、約8%的衣服被重復使用,而我國舊貨服裝年產生量在300萬噸左右,流通行業規模約為180億元,與全球先進市場相比還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隨著垃圾分類的開展和舊貨交易平臺的快速發展,舊貨服裝市場的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高效動態的質量監測對規范國內舊貨服裝市場、維護消費者權益,加強對出口舊貨服裝的質量控制、提升其價值均存在不可替代的作用。
舊貨服裝來源復雜,通過海外代購等渠道采購的服裝生產受制于外國監管缺失等諸多因素,舊貨服裝質量監測相對薄弱。
推進舊貨服裝流通領域的質量監測是規范舊貨服裝流通行業秩序、推進舊貨服裝經營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從宏觀層面來看,大力發展舊貨服裝質量監測符合綠色低碳循環的國家戰略,有助于循環經濟的發展;對于舊貨服裝流通行業自身,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迫切需要質量監測來規避惡性價格競爭;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清洗標準和消毒的效果需要質量監測來監督,才能有效地保障購買舊貨服裝消費者的權益。
GB/T 33492—2017《舊貨(二手貨)市場經營管理規范》和GB/T 21667—2008《二手貨品質鑒定通則》等國家標準的出臺對舊貨服裝流通領域的經營設施設備、經營環境和管理制度等有基本要求,使得各類舊貨服裝市場或舊貨服裝交易中心有章可循,保障了舊貨服裝流通經營的有序開展。
由中國舊貨協會推動出臺的《二手紡織服裝流通技術規范》團體標準,對舊貨服裝流通領域提出了相關術語和要求:對舊貨服裝翻新整理提出了整理流程設計、整理作業區規劃、整理資料存檔等步驟;對零售、批發等提出了標識和掛簽標準化規范;對舊貨服裝產品也提出了質量和衛生的具體指標及合格評定方式等,為舊貨服裝流通領域的質量監測提供了有效參考。
由于舊貨服裝往往已經存放多年,這些服裝面料受存放環境中空氣、濕度和光照等綜合作用,且部分舊貨服裝的面料在生產時染色工序不完善,或添加各種違規染料和紡織助劑,致使舊貨服裝面料的甲醛、pH值、光照染色牢度和水洗染色牢度等指標在二次銷售時,已遠遠達不到質量安全要求。
這些質量安全問題一般體現在消費者自行清洗時褪色較為嚴重,影響著裝效果。舊貨服裝面料與人體接觸時,很可能通過雨水、汗漬等媒介,使面料中的有害物質滲入人體,從而危害人體健康。
服裝標簽標識一般以外吊牌和內縫標的形式表達,舊貨服裝的外吊牌基本都已不存在,內縫標也存在不清晰的問題,給舊貨服裝流通企業識別舊貨服裝的品牌、服裝成分和洗滌要求等帶來了很大難度。
目前舊貨服裝流通領域普遍存在標簽標識缺失或造假的現象,導致舊貨服裝流通領域良莠不齊,消費者無法準確按商品標識購買舊貨服裝,進而對舊貨服裝流通企業失去信任,最終影響舊貨服裝流通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為保證消費者權益和舊貨服裝流通領域的市場秩序,舊貨服裝流通企業應當主動配合監管和質量監測機構,做好質量安全風險控制,檢查并補齊服裝標識。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人們更加重視所購買服裝的衛生狀況。從國外進口或疫情地區流出的布料或舊貨服裝很可能帶有新冠病毒,其他傳染病菌也可能通過舊貨服裝傳播。因此舊貨服裝必須執行嚴格的清洗和消毒效果的質量監測,否則很可能導致傳染病的擴散。
加強舊貨服裝流通領域的產學研合作,共建舊貨服裝產品質量監測平臺。在盡可能廣覆蓋、低成本和高精度的前提下,為舊貨服裝流通企業提供翻新整理流程,幫助其優化翻新整理思路,從而提升舊貨服裝產品質量。
該平臺的宗旨在于通過產學研優勢互補,動態高效監測國內舊貨服裝流通,將可能出現的甲醛、pH值、色牢度、標簽標識和消毒清潔效果等質量安全風險點實時進行監測反饋,進而提升舊貨服裝流通企業質量控制能力,并幫助其建立相應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盡管舊貨服裝流通企業高度重視舊貨服裝翻新整理過程中的質量安全,但舊貨服裝產品質量仍問題頻出。常規紡織服裝產品質量管理模式難以適用于舊貨服裝流通領域。故應出臺舊貨服裝分類鑒別標準,對舊貨服裝除消毒清潔外的其他質量指標放寬要求,并對舊貨服裝質量監測給予政策上的支持,促進舊貨服裝商品流通,保障購買舊貨服裝消費者和舊貨服裝流通企業的正當權益。
據調查,我國舊貨服裝質量監測機制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由于舊貨服裝難以形成批次并溯源,相關部門應完善舊貨服裝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機制的適用范圍,以確保符合舊貨服裝流通領域的實際情況。舊貨服裝質量監測應以高性價比的無損檢測為主,確保質量監測可以提升舊貨服裝的產品價值,從而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由于舊貨服裝來源廣泛、相對價值低、渠道復雜且溯源性差,再加上產品和質量監測相關標準缺乏,質量監測難度大等問題,阻礙了舊貨服裝流通企業的發展,也不利于循環經濟的發展和碳排放的減少。
本文通過分析舊貨服裝流通領域的現狀和質量風險點,發現舊貨流通市場缺少覆蓋廣、成本低和精度高的質量監測模式。通過加強產學研合作,創設多方共建的舊貨服裝質量監測平臺,幫助舊貨服裝流通企業建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為提高舊貨服裝產品翻新整理提供優化思路,打造全球一流舊貨服裝流通企業,推動舊貨服裝流通領域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