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麗
家紡產業是我國傳統民生產業,近年來隨著家紡規模不斷擴大以及互聯網時代電商銷售渠道的拓展,家紡產業在我國已形成線上與線下共同發展的成熟市場,品牌與品質、特色與個性、成本與價格等充分競爭的發展態勢已充分體現,市場飽和以及同質化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在眾多家紡產品中,絮棉制品以棉花為填充原料,通常稱為棉被,其天然舒適、健康環保,一直是市場關注的傳統產品,也是市場份額最大的產品。其中新疆棉被由于棉花產地優勢也一直備受消費者喜愛。盡管如此,新疆棉被的品牌影響力并沒有形成,主要原因是棉被產品面臨眾多不同材質、不同品質、不同功能的類似產品的激烈競爭。本文針對大家紡格局形勢下的棉被產品現狀,分析棉被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出打造新疆棉被地域品牌并推進棉被產業化發展的一些建議。
2000年,中國家紡行業協會根據當時的市場需要提出了“大家紡”概念,并明確了“大家紡”的范疇。“大家紡”模式使產品層次和結構更為豐富,供消費者選擇可替代的品種越來越多,企業之間、產品之間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來自產業鏈上游原料、下游消費市場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家紡被芯類產品是家紡床品的主要品種之一,按填充物的材質分類,主要有絮棉類、多孔纖維絮片類、動物纖維類、蠶絲類、羽絨類、植物纖維類以及其他一些新型纖維填充物。隨著企業研發能力及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被芯的分類也越來越細,市場定位、消費群體等均有不同,不同材質的被芯相互競爭,相同材質不同企業生產的被芯也相互競爭。
家紡被芯產品既有同質化特性,也存在個性化、差異化的特點。“同質化”產品主要靠價格優勢和促銷活動來競爭,不利于被芯產業整體水平和競爭力提高。一批技術實力一般、生產低檔產品的企業加劇了被芯產品同質化市場競爭,容易出現價格競爭造成質量下降。
一些技術實力較強的家紡企業,有自己的品牌優勢、資源特色,以差異化、個性化的家紡產品在市場上占據了一定空間,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如天然纖維、綠色制造、舒適健康以及功能性的家紡被芯產品,隨著人們消費理念的改變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
新疆棉花資源優勢為新疆棉被生產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新疆棉被主要以絮棉為主,市場競爭優勢明顯,但由于棉被產品是典型的同質化產品,傳統加工工藝簡單,產品特色不夠凸顯,一直以來走數量發展型模式,既面臨同質化的價格競爭,也面臨品質差異化的競爭。
綜上,“大家紡”格局加速了現代家紡產業的形成和完善,不同檔次產品細分齊全,既有包容又有競爭。因此,發揮新疆棉花優勢,推進棉被類家紡產品地域品牌建設,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3.分級負責,統一領導。各所屬部門分級負責管轄范圍內的財務風險控制工作,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的組織、協調和領導工作有公司全面負責。
相比其他纖維,棉花纖維具有天然、保暖、環保、綠色以及柔軟舒適等特點,而新疆棉花因日照時間長,品質更優。
新疆棉被以新疆地產棉花為填充物,產品特點更加明顯,競爭優勢更加突出,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具有棉花產地優勢。新疆是全國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連續4年新疆年產皮棉500萬噸以上,產量占據全國85%以上,新疆棉花產量為棉被生產提供了豐富資源。
二是具有絮用棉花質量優勢。高品質絮用棉主要為手摘棉,新疆手摘棉產量和品質也是一大優勢。手摘棉具有雜質少、色澤潔白、外觀質量好的特點,是高品質被芯產品的理想原料,新疆手摘棉產量約占新疆棉花產量的1/4。以2019年為例,新疆棉花總產量約510噸,手摘棉產量約150萬噸,占新疆棉花產量的29.6%,產量優勢明顯。此外,新疆棉花纖維長度、顏色級、成熟度等指標都較好,新疆棉花品質特征為棉被生產提供了優良原料,利用新疆棉花品質優勢提升棉被品質具有較好的基礎。
三是棉花纖維特征優勢明顯。相比其他纖維,棉花纖維健康、環保、綠色,接觸舒適性、熱濕舒適性、視覺舒適性更好。雖然近年來其他纖維的被芯也有一定市場,但棉花作為傳統保暖材料,纖維較細并有天然卷曲,截面有中腔,蓄熱能力更強,保暖性更好,且不產生靜電。此外,棉花在陽光照射下,纖維彈性會恢復,相比其他纖維原料的被芯,更加溫暖舒適,具有不可替代的優點。
四是具有市場份額優勢。棉被作為傳統家紡產品,發展歷史悠久,是消費者熟悉、習慣使用的產品。雖然其他常規非棉纖維以及新型纖維填充物的被子也具有一定市場份額,但棉被具有良好舒適度和性價比,并具備產業化發展的規模基礎,在大家紡消費市場中必定占據一定空間。
新疆棉被要想依托棉花資源優勢做精做優做大,還面臨品質、品種、品牌、成本以及加工技術等問題需要解決。
一是市場競爭激烈。棉被生產領域聚集了眾多中小型企業,產品同質化及行業無序競爭導致棉被企業在產品價格上互相殺價、在產品品種上互相仿制的現象非常普遍,棉被產品價格呈現下降趨勢,生產企業整體優勢面臨挑戰。
二是產品質量不夠優良。棉被產品質量取決于棉花填充原料質量、梳棉加工技術、鋪棉研磨工藝以及網紗工藝。不同等級的棉花原料加工的梳棉胎等級也不相同,表現在產品質量上,棉胎的色澤、含雜、短纖、壓縮回彈性以及鋪棉均勻性都會有一定差異。其中短纖維率高的梳棉胎在使用過程中還有可能發生短纖維脫落,從而對消費者的皮膚和呼吸系統造成不利影響。棉被生產企業在質量管理上整體上比較粗放,加工設備不夠先進,在原料選用上沒有做到優棉優用,產品質量沒有充分體現優質棉產地優勢。
四是企業規模小而散,產業化程度低。家紡產業是目前新疆紡織業發展中的“短腿”產業。與國內其他地區家紡產業發展相比,新疆家紡企業少,起步晚,作坊式企業居多,工業基礎水平不高,裝備水平不夠先進,在自動化、連續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方面的技術與國內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五是產品檔次不高,品牌效益弱。新疆雖然具有棉花地域優勢,但棉被產品缺乏知名品牌,在新疆目前已有的生產企業中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貼牌代加工的情況也很普遍。有自主品牌的幾家企業,由于技術水平不高,品牌影響力相對也不高。
六是電商監管盲區,價低質次的產品對市場影響較大。網購平臺上一些價格低廉的棉胎產品質量無法保證,存在以新疆優質棉、長絨棉為賣點的營銷方式誤導消費者,難辨真偽,對新疆棉被市場品質信譽產生較大影響。
七是假冒偽劣產品依然存在。線上線下售假等欺騙消費者的行為仍屢禁不止,一些不符合生活用絮棉的產品,俗稱“黑心棉”,擾亂市場,危害消費者的健康。
與新疆棉花在全國的重要地位相比,新疆棉被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如何發揮地域優勢,提升產品品質,提高附加值并實現產業化生產,結合以上分析,需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應根據市場消費層次的不同需求,加大技術創新,開發不同檔次、不同品種的棉被產品,通過品種、品質打造產品的差異化特性,提高棉花資源利用率。充分利用棉花原料的天然、生態、環保、綠色等品質,結合不同等級的棉花,生產高檔、中檔、低檔等不同檔次的棉被。用好手摘棉的品質優勢,通過控制棉花加工工藝,生產適合絮用棉填充用的棉花,提高產品質量,滿足消費市場對床品質量的需求。此外,可開發不同規格、適應不同季節的棉花被,如純棉夏涼被、春秋被、冬被,適合嬰幼兒的抱被、適合兒童及老年人的棉花被,也可根據新疆有機棉的資源生產生態棉被,以產品多元化滿足不同消費層次需求。
家紡市場競爭激烈,新疆家紡企業在不具備品牌知名度的情況下,應做好產品品質,以高質量抵御來自電商、微商的低價產品市場競爭,贏得消費市場。企業應加強棉被生產環節質量管理,在原棉選購環節選取成熟好、含雜質少、反射率高的棉花,特別是一些高品質棉被盡量選用手摘棉在棉被加工環節細化質量考核指標,從嚴控制產品質量,在滿足GB 18383—2007《絮用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標準以及GB/T 35932—2018《梳棉胎》標準要求的同時,從嚴考核顏色級、馬克隆值、短纖維率、雜質等影響棉被品質的主要指標。
一是調整絮棉加工工藝,選用先進的梳棉設備,采用千層梳棉工藝,增加棉花梳理次數,使棉花更加蓬松,富有彈性,提高皮棉加工質量指標,增強棉纖維“絲光”,改善棉花整體外觀質量。
二是進行工藝升級,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進行細節改進,在棉網加工環節適度增加筋數,加密網紗、網目,控制研磨工藝,確保均勻性,更好地固定梳棉胎形態,防止梳棉胎內棉花滑移,增加耐用性,改進產品外觀質量。
三是做好細節部位的加工,推進棉被精細化生產,提高梳棉胎使用性。對一些高品質的棉被,企業可在梳棉胎的外面包裹一層包布,增加美觀性、適用性,減少梳棉胎中的短纖維因使用時間較長形成小棉球,脫落后影響消費者的使用。另外采用包布工藝可通過絎縫固定梳棉胎,不跑棉,更結實耐用。
結合棉花纖維的天然屬性,普及健康、綠色、生態等家紡產品特性,做好棉被精品,研發新產品,使新疆棉被從傳統的網套概念向保暖、實用、環保、綠色、健康等方向轉變。鼓勵企業用好新疆棉花地域優勢,把新疆棉花的優良特性作為棉被品質保證,成為吸引消費者的營銷亮點,建立品牌戰略,實施品牌經營,培育品牌文化,提升產品附加值及競爭力。
新疆是彩棉、有機棉等棉花種植主產區,依托特色棉花資源,開發彩棉棉被、有機棉棉被等特色產品,豐富健康產品的內涵,形成差異化產品,在中高端市場空間可提高產品附加值。
引進內地家紡企業的先進生產技術、先進經營理念、成熟品牌,共享供應鏈和銷售渠道,提升新疆家紡企業綜合實力。可通過引進自動化生產線,推動作坊式生產模式向專業化、現代化、規模化轉變,提高加工效率,縮短制作流程,擴大產量,提升質量,控制生產成本,力爭在中端市場打造性價比優勢,在高端市場打造生態、健康、精細化等品質優勢。
棉被市場份額大,一直是絮棉制品市場監管的重要領域。由于棉被生產門檻低,一些不法分子用劣質填充物制作棉被,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欺騙消費者。此外,電商時代棉被質量問題也很突出,線上營銷充斥大量價廉質低的家紡產品,擾亂市場秩序。這類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GB 18383—2007《絮用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的質量要求,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
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在全國絮用纖維制品質量監測專項工作中提出,通過開展公證檢驗、監督抽驗、仲裁檢驗、監督抽查、監督檢查、質量調查等方式,對纖維及纖維制品質量進行跟蹤、追溯、分析、預警、處理,目的是監測質量、跟蹤市場、引導消費、扶優治劣。在確保棉被品質、打擊“黑心棉”的工作中,市場監管工作十分重要。
棉被是貼身使用的產品,生產企業要自覺承擔起社會責任,整合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產品檢測、品牌建設及供銷渠道等方面的資源,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難題和發展瓶頸,在生產中重點把好產品質量關,做到誠信自律,不斷追求責任、綠色、可持續發展,打造新疆棉被產地口碑,奠定良性發展和產業化生產的基礎,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升,都讓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的要求日益增高,具備健康、綠色、環保、保暖功能的傳統棉被產品,隨著精細化制作技術及先進工藝的引進,會越來越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新疆家紡企業借助新疆棉花產地和品質優勢,通過轉型升級,將傳統產品和技術創新、質量提升以及品牌建設相結合,市場競爭力必將進一步提高。由此可以預見,新疆棉被地域品牌建設及產業化生產將有力促進家紡產業高質量發展,并在拉動內需、帶動就業、健康消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