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 陳霞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20世紀80年代,IT技術的發展顯著提高了企事業單位工作的效率,但隨著業務的復雜性和管理要求的精細化,企業逐漸從“數字化”加速向“數智化”演進。近年來,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關于中央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等紅利政策,掀起了數智化時代的浪潮,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數據向智能化邁進,實現數據業務化成為當下的熱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的不斷成熟,企業中不乏數據共享和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優秀案例,也為高校財務數智化提供了變革方向。近年來,高校財務信息化改革也不斷深入,有關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的文章逐年增加,但是大部分研究主要從宏觀層面進行分析,從高校財務信息化平臺建設、創新管理模式、構建高校內控體系等角度進行探索,相對比較籠統。因此本文擬以A高校為例,深入剖析了A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針對財務人員所處的困境,借助智能問答、差旅平臺、智能預警和共享服務中心等信息技術幫助高校財務人員擺脫“忙”“茫”“盲”的困境,并給出財務人員轉型的具體對策,以期能加快A高校財務轉型的進程,降低財務風險,提高辦事效率,進而為高校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
A高校是江蘇省省屬高校,入選江蘇省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全校占地825畝,固定資產約9億余元,辦學條件優越,師資力量優良,共有教職工700多名,在校學生約1.3萬余人。該校財務處設有結算科、綜合科和預決算科共3個科室,共計13名會計人員,其中碩士學歷6人,副高及以上職稱5人,90后4人。近年來,該校財務處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努力實現“數據多跑路,師生少走路”的服務宗旨。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更新,該校財務處引進了預約報賬系統、電子發票系統、繳費平臺、薪酬系統、預決算系統等服務系統,基本實現線上報銷、線上審批、零接觸投遞、自動生成憑證,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財務工作者的工作壓力,但隨著高校經費支出的不斷增長,原有的財務管理模式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如何推動財務管理轉型、優化財務服務模式、構建新的財務管理體系,成為該校財務處面臨的挑戰與契機。
A高校目前是將報銷業務分為日常報銷業務、差旅業務、酬金業務和借款業務四個業務類型。教職工通過在線填寫報銷單并上傳報銷附件材料,經證明人、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各級領導)在線審批后,打印預約報銷單,并粘貼報銷附件材料;掃描報銷單二維碼,裝袋后把報銷材料投遞進財務專用投遞柜;財務處定期取出投遞柜中報銷單,分配給制單會計人員;制單會計人員審核報銷單后通過輸入預約單號自動生成雙分錄會計憑證,打印會計憑證;傳遞給復核崗會計人員,經過再次復核后交由出納支付該筆報銷。
盡管近兩年來A高校基本實現了零接觸審批、零接觸投遞,但是需要高校教職工到校完成報銷單的投遞,尤其是當新冠肺炎疫情封校時當前報銷模式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隨著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的不斷增長,A高校總支出從2017年 2.6 億元增長到 2021 年的 3.1 億元。與此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A高校近年來引入了電子發票查重系統、繳費平臺等多項新系統,系統的設置和維護管理不再完全依賴服務商,系統管理員崗位應運而生。2019年《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落地,重構了會計核算模式,是2015年以來又一次全新變革,“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核算模式讓會計人員不得不重新學習。2020 年省教育廳發布的《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通知》(蘇教財函〔2020〕52號)對預算績效管理提出明確要求。逐年增加的財務業務活動和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更高要求,A高校并未增加財務處會計人員數量,因此財務處會計人員面對更加復雜多變的工作倍感壓力,又不得不加快自身轉型以應對新形勢。
財務人員處于“忙”“茫”“盲”的困境中。
“忙”是因為財務人員似乎總有忙不完的工作,A高校財務處13人,結算科6人,一半以上的財務人員疲于應付日常報銷,盡管信息化技術的提高,能自動生成雙分錄憑證,但是原始單據的審核仍依賴財會人員的經驗判斷,發票是否合規?發票有無過期?該筆報銷缺少哪些附件等等,都需要制單人員仔細核對,發現問題需要與報銷人取得聯系解釋原因。即使系統能根據報銷單自動生成憑證摘要,一般也需要制單人員再次完善或精簡修改,并不能真正實現一鍵生成保存。此外,報銷的教職工中部分是科研崗、教師崗,他們專注于自身的專業領域,對于報銷知識不是很了解,在填寫報銷單時需要財務人員予以指導輔助。財務人員的日常基本在審核制單、解答老師關于報銷的疑問和查賬中度過,從事的仍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工作,無法體現財務真正的價值。
“茫”是指財務人員看不清現在,對未來感到迷茫。主要因為現在對數據信息要求更高、更加精細化、時效性更強,高校財務人員經常要應學校、省教育廳、財政廳要求及時提供財務信息數據,填寫各種各樣的報表和表格,但是由于報表中某些數據通常需要人事處、科技處、教務處等部門協同完成填寫,各部門系統間并未實現數據同源,因此在申報填寫時往往需要反復確認核對增加財務人員的工作量,也使得財務人員對高校家底并不完全了解,不能輔助高校管理層提供準確標準的決策信息。對未來感到迷茫是因為數智化時代背景下,高校對財務的需求由傳統的做賬稽核變為管理會計、數據分析挖掘和戰略財務等復合型人才,“財務轉型”“業財融合”成為高頻詞匯和研究熱點,但是大部分研究仍為理論研究,或偏向企業財務轉型,高校弱化了財務在單位的戰略地位,并未針對財務人員進行轉型培訓或信息技術培訓,財務人員不知道如何應對外部環境變化,而對未來深感擔憂和迷茫。
“盲”是指財務人員把控不了風險,統籌不了資源。財務是內部控制的關鍵一環,一般各高校也都由財務處牽頭完成內部控制工作,但在實際操作中,財務處主要采用線下梳理內控風險點,宣傳內控知識,并未從源頭上控制風險。內部控制要想落實落細,需要“人防”+“技防”雙重手段進行嚴防,以信息化技術為內控實施保駕護航,降低人為因素干擾。但目前高校信息化水平較低,各部門系統間還存在信息壁壘,內控常態化亟待實現。統籌不了資源是指高校業財融合程度較低,系統集成度低,信息無法共享,各個系統的數據間難以相互支撐,因此財務想要做全面的數據挖掘分析有一定難度,無法實時反饋全校經濟活動動態,難以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目前的財務分析還主要停留在從財務系統導出數據提供各部門經費執行率,缺乏更深層次的財務分析,以優化高校教育資源分配,統籌使用教育經費,實現高校平穩長期健康發展。
正是由于財務人員處于“忙”“茫”“盲”的困境中,高校財務轉型才迫在眉睫,如何利用當前信息化技術,幫助財務人員從“忙”中解脫出來;高校可以做出哪些改變,幫助財務人員看清財務轉型所需,理清職業規劃,提升自身素質助力業財融合,不再對未來感到“茫然”;如何整合各個系統,做好風險防范,讓財務人員不再“盲目”。
企業財務轉型進行得如火如荼,高校也應該加緊信息化建設的步伐,緊跟時代潮流,學習企業財務轉型成功經驗,合理布局高校智能財務建設,以技術賦能高校財務發展。根據A高校財務管理現狀,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減輕財務人員工作壓力,提高財務服務水平和服務滿意度。
1.智能問答
財務人員“忙”的一部分原因是需要在QQ、企業微信和電話中不斷解答教職工關于報銷、預算等方面的疑問,而很多問題是重復或相似的,智能問答平臺的出現,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幫助財務人員從煩瑣重復的問答中解脫出來。通過梳理業務大類、常問問題和當前熱點,教職工可以在智能問答平臺自助獲取答案。智能問答的知識庫一方面可以由財務人員根據制度和當前熱點不斷更新完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機器自我學習,將服務咨詢的經驗不斷擴充問答知識題庫,完成自身優化。通過與財務公眾號、官網鏈接,方便教職工隨時隨地查詢財務報銷相關知識。
2.差旅平臺
差旅報銷業務是高校財務報銷中最常見的業務之一,由于差旅報銷附件多、票據粘貼雜亂導致財務人員審核起來較為費力,加上涉及補貼、住宿標準等要素的計算導致退單率高,降低了報銷效率。智能差旅平臺通過對接OA出差審批,自動獲取教職工出差審批單,并于第三方商旅服務平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教職工可在商旅服務平臺完成訂車票、住宿、租車,財務處定期與該平臺服務商進行結算,教職工行程結束后一鍵生成報銷單,免去人工填寫的計算錯誤,簡化報銷手續,提高教職工報賬效率。此外,由于全流程在線完成,提高了報銷業務透明度,保障了財政資金安全。
3.智能預警
財務報銷主要依賴財務人員人工審核,因此財務人員要熟悉并不斷學習各部門和財務報銷相關的最新制度,熟悉并牢記報銷審核點,近幾年高校支出不斷增加,報銷單據顯著增多,高強度、高壓力的財務制單工作壓得財務人員喘不過氣。通過把智能預警系統嵌入內控系統和報銷系統中,系統智能判斷報銷的真實性、內容合規性、時間合理性和邏輯合理性,并把制度紅線通過預警的方式予以提醒警告,報銷人員在提交報銷單時系統判斷是否觸發報銷預警規則,在事前予以提醒制止。在財務人員制單時僅需要判斷難以用系統審核的特殊情況,在事中完成風險控制,提高財務人員工作效率。
4.共享服務中心
為打破高校各部門系統間信息溝通壁壘,提高數據信息準確性,高校可以模仿企業建立共享服務中心,通過接口平臺搭建一套完善的數據標準體系,有效融合教務、人事、資產、科研等非財務系統數據,在共享服務中心內部實現全數據查閱分析,減少信息溝通成本,讓財務人員有機會以戰略角度進行全校數據分析,加強成本控制,提高高校資金使用效益。
1.強化財務在學院中的戰略地位
信息化助力財務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真實、準確且詳細的財務數據分析可以為高校決策管理提供輔助支持。高校領導要積極探索,不斷深化業財融合,重新定位高校財務的地位,將財務職能上升到深層次的戰略服務上,同時重視財務發展。加強職能財務建設以優化財務管理模式,強化財務數據挖掘分析能力,動態追蹤全校經濟活動,把控財務資金流向,強調成本管控,進而合理配置高校資源,實現高校高質量發展。
2.提高財會人員素質
由于高校財務人員對處于“茫”然的狀態,理不清現在,看不清未來,所以較為抵觸財務轉型,而財務轉型是高校財務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高校可以通過培訓,讓財務人員了解財務信息化轉型是解放財務人員,讓他們有更多精力參與到信息化建設中,從事高附加值的財務工作,讓他們消除排斥心理,積極參與到財務轉型中去。此外,高校可以請有成功轉型經驗的企業財務負責人開展講座,理清財務人員當前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通過培訓提高財務人員分析、運維能力,幫助財務人員從核算會計轉為管理會計、戰略會計,幫助學校管好錢,控好風險。
3.完善財務人員隊伍建設
財務人員對財經知識掌握較好,但是對于如何用信息系統控制風險,如何統計分析統籌管理,財務人員依然是盲目的,術業有專攻,因此,高校應該加強財務處統計學、計算機專業等人才儲備,優化人才結構,以彌補財務人員專業的局限性。隨著財務信息系統的增加,系統、網絡安全風險值得關注,財務隊伍有了計算機專業人員的加入,可以進一步改善單純依賴第三方軟件商維護系統的尷尬處境。而統計專業的人才可以輔助生成多維度的數據分析報告,提高信息處理質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助力高校高質量發展。
財辦會〔2021〕39號《會計信息化“十四五”規劃》對財務信息化建設提出更高要求,高校作為教育、科研重點,財務作為其經濟管理的基礎,承擔著內控規范、經費使用安全、服務廣大師生的重任,就好比車之兩輪,鳥之雙翼。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成熟,傳統的財務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高校所需,高校財務管理改革是高校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高校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高校數智化轉型摸索前進的時候,也會遇到各種問題,本文認真分析A高校財務人員在財務轉型中遇到的困境,例如因為做不完工作而感到“忙”碌、由于看不清未來而感到“茫”然、控制不了風險而感到“盲”目,為幫助財務人員擺脫困境,本文提出了用智能問答、差旅平臺從技術上幫助財務從“忙”中解脫出來,利用智能預警幫助財務人員做好風險防范,通過共享服務中心幫助財務人員較快獲取數據信息,提高信息數據準確性,幫助財務人員摸清家底,讓財務人員不再“盲目”。呼吁高校加強財務戰略地位,通過隊伍建設幫助財務人員主動適應并參與到高校財務轉型中去,對未來不再“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