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 李瑞雪 韓 越
(1.云南師范大學泛亞商學院 云南昆明 650031;2.云南大學文學院 云南昆明 650091)
行業成熟,市場飽和。目前,國內食用菌傳統外貿企業面臨行業成熟、市場飽和的困境。國內食用菌行業中龍頭企業長時間地位穩固,中小企業很難擁有上升空間;并且食用菌傳統外貿企業在2015年早已迎來快速發展,傳統企業大多只擁有基礎技術,進行食用菌初級品加工,在產量與品質都不占優的情勢下,難以在飽和市場中爭得一席之地。
企業結構落后。企業自身產業結構落后、產品品類單一且尚未建立工廠化生產模式,效率低下。我國食用菌種植主要分布在黑龍江、云南等地區,范圍廣且分散,食用菌運輸條件要求嚴格,運輸過程中易出現損壞。過去10年間,產業發展態勢良好,逐漸實現由個體經濟向專業化生產方式轉變,擴大產業發展規模和提高產業抗風險能力。由于部分食用菌產地品種優良,但地區網絡條件差、農民未利用電商平臺進行產品售賣、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等因素,導致食用菌產地供給不能及時滿足出口需求,嚴重影響食用菌銷售。
權威信息獲取困難,企業缺乏長遠規劃。國內沒有權威體系公開食用菌行業信息,導致市場不完全信息交易現象頻發。傳統企業選擇何種企業跨境電商平臺要結合自身產品特色、自身優勢進行綜合性分析。初入平臺,沒有完善理論體系與豐富實踐經驗作為支撐,企業很難在初期做好長遠戰略性規劃,加之獲取權威真實信息存在困難,難免過于注重短期效益的獲取。要時刻洞察國際市場形勢,關注國家政策變動,對戰略性規劃進行適時性修改,食用菌企業才得以謀求長遠發展。
研發能力欠缺,缺少專業人員。我國大部分食用菌企業資本不足,產品研發條件困難。我國建立工廠化生產模式時日較短,尚未擁有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專業人才儲備。近年來,培養體系逐漸在各大高校搭建完成,然而在面對科技不斷進步對于工業化人才需求,具備不斷學習先進科研理論能力與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儲備略顯不足。科技與人才的相對短缺制約食用菌行業的建設發展。
外資準入條件降低。我國野生食用菌憑借其高營養與珍稀性吸引國外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國內食用菌市場仍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吸引外商對華投資。同時政府出臺政策,于2020年起停止《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的審批,降低了外商準入門檻;并鼓勵外商對我國農、林、牧、漁業進行投資,以擴充國內企業資金,在國際市場提高知名度,建立品牌獲取收益,為進一步研發技術和菌種提供資金,提高傳統外貿企業科研儲備,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溫床。
市場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國內市場需求增加、跨境電商保持穩定增長。國民經濟發展與人均收入上升導致居民對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食用菌作為健康食品一直是消費者青睞的目標,導致國內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加,為食用菌產業的國內發展提供良機。與此同時,國際交通網絡建設趨于完善,電子商務體系逐漸升級,面對廣闊的國際市場,我國食用菌憑借其優良品質和穩定供給滿足世界各國消費者的需求,逐漸形成我國食用菌品牌,擴大產品影響力,企業“走出去”速度加快。
政策支持企業轉型。食用菌屬于可持續循環發展產業,政府出臺政策助推企業綠色現代化發展。企業借助財政政策減免稅收與降低生產成本,刺激企業創新研發活力,研究食用菌間接價值與潛在價值,構建綠色食用菌行業生產體系。在政策引導大方向下,加速先進科技成果向貧困地區推廣,為各地引進高素質科技人員,因地制宜發揮地區優勢,打造特色食用菌產區。政府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打造國內外協同合作發展布局,推動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
全球化支撐企業發展。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時期,亟需國外資本與技術支撐,出臺政策、減免稅收,鼓勵外資企業前來建廠投資,拉動本國經濟發展。對外投資環境具有優勢,我國食用菌企業可在沿線發展中國家投資建廠,集中當地豐富廉價勞動力,結合企業先進成熟種植技術建立完整的工業化生產體系,并發揮地區優勢,建立當地特色產業,與此同時,提供眾多就業崗位,解決勞動力剩余困境,有利于協調經濟均衡發展。在助力地區經濟發展同時,切入國內市場,根據當地飲食、文化需求研發特色產品,提前占領消費市場。擴大國際銷售范圍,促進企業發展進入轉型升級階段。
B2C跨境電商模式深入應用。跨境電商B2C模式的廣泛應用,一方面使得食用菌企業在傳統經營基礎上整合相關資源,自主完善食用菌種植、采集、包裝生產鏈,進而促進了我國食用菌領域由自發分散的家庭副業逐漸朝著支柱產業發展,實現食用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另一方面,B2C電商平臺大數據分析實現信息交互,其共同性和及時性便于食用菌企業明確世界食用菌市場需求方向。在此基礎上,食用菌企業采取合理定價、保障品質、美化包裝等手段,多維度綜合提高我國食用菌商品國際競爭力。
B2B跨境電商模式蓬勃發展。在“一帶一路”國際農業合作建設倡導下,我國食用菌行業跨境電商B2B模式發展步入全新階段??缇畴娚藼2B特指企業間通過垂直、綜合、自建、關聯等模式展開的服務型合作貿易模式。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通過B2B模式出售的西峽香菇搭乘全國首列縣級農產品出口專列遠銷歐洲,全年出口創匯多達40億元人民幣。該例子充分表明在全球物流網逐步完善和互利共贏跨國合作政策陸續出臺的國際大市場環境下,B2B跨境電商模式正拉動我國食用菌出口外貿行業快速成長。
B2B跨境電商模式逐步融入食用菌產業鏈,打造全新核心業務的同時助推企業服務化轉型升級。核心業務方面,B2B電商模式借助區塊鏈、人工智能、云數據等高新技術,驅動我國食用菌企業跨境電商出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食用菌生產專業化分工精細度及供給鏈資源整合能力。與此同時,該模式推動食用菌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為企業平穩致遠發展夯實基礎。在食用菌產業服務化轉型方面,B2B跨境電商模式把握該領域跨境電商探索和實踐先發優勢,順應政府扶持政策,催生企業食用菌栽培生產線國際技術交流培訓、食用菌跨境冷鏈物流一體化等服務性輔助業務。
跨境電商價值鏈模型規劃重整。近年來,我國食用菌行業跨境電商迅猛發展,產業價值鏈模型規劃重整助力食用菌企業跨境電商模式轉型升級。邁克爾·波特提出的價值鏈模型將企業活動分為基本活動和支持性活動,企業需通過尋找核心價值構建特有經營模式。首先,食用菌跨境電商模式引入創新技術和高端人才,促進我國食用菌行業生產、運輸、倉儲、銷售各環節內部轉型升級。此舉將大幅減少食用菌企業生產運營成本,加快食用菌產業流水線合理化分工進程,促進食用菌跨境電商企業利潤最大化,實現食用菌領域價值鏈有效延長;其次,在價值主張核心戰略引導下,食用菌跨境電商企業對生產銷售各環節進行開拓性的價值創造。食用菌跨境電商適時把握產業鏈聯盟趨勢,尋找食用菌經濟增長點,通過投資收購或入股等方式快速引入外部跨境電商相關資源,打造全新食用菌產業價值網絡,在此基礎上迅速進入新的業務領域,促進食用菌行業生產與服務優勢互補;最后,食用菌跨境電商企業在價值鏈科學規劃過程中正著眼于提升食用菌產品核心競爭力,大力打造食用菌跨境電商生態圈,精準價值定位,實現銷售與服務的全覆蓋經營模式。由此可見,食用菌跨境電商企業在重整食用菌行業生產價值鏈的同時,也促進著食用菌跨境電商模式創新發展。
微觀層面,食用菌企業應積極組織相關員工進行電子商務常識培訓。食用菌企業跨境電商模式的長遠發展需全產業鏈不斷融合一體化,只具備食用菌種植、采摘、加工、包裝等專業知識的單一人才難以滿足食用菌企業跨境電商模式轉型需求。企業需重視復合型人才引進,以新帶舊,增加老員工跨境電商知識儲備,強化企業跨境經營理念,為食用菌行業電商轉型注入全新動力。宏觀層面,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食用菌電商人才培養的扶持力度。各級政府應繼續發揮政策帶動效應,增加對相關高等農林院校的建設資金投入,調動高校開設食用菌生產與跨境電商融合課程與專業的積極性。相關農林院校應繼續深化校企合作與對接,遵循“實踐檢驗真理”的指導方針,以“點對點”模式建設為基礎,針對性培育食用菌電商雙向綜合性人才,彌補我國食用菌行業的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同時,各大高校還應繼續加強同海外高校的學術研究合作,加深高素質人才交流,創新食用菌行業跨境電商應用模式,助力食用菌企業跨境電商轉型發展。
食用菌企業依然存在品牌化程度小、產品附加值低、國際市場競爭力弱等缺陷。我國食用菌企業需要在發展跨境電商轉型模式的過程中堅定品牌化路線方針,積極把握國際目標市場新機遇,方能扎根立足國際食用菌市場,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首先,從栽培階段起改良現有食用菌品種。高端稀有的食用菌商品的跨國銷售可助力食用菌企業搶占國際市場,提高我國食用菌行業國際競爭力。其次,進一步完善食用菌商品包裝差異化設計和企業品牌形象建設。食用菌企業需要通過多元化國際市場調研,明確國際需求指導方向,尊重跨國文化差異,設計獨具特色的食用菌商品包裝。同時,食用菌企業還需要著眼于企業特色品牌化建設,完善“三品一標”品牌認證,在跨境電商模式中脫穎而出。最后,促進食用菌產品深加工產業鏈進一步發展。企業應積極結合B2B跨境電商模式,加快我國食用菌產品國內外深加工、二次加工生產線建設,提高產品附加值,拓寬食用菌商品銷售渠道,鞏固企業品牌化建設。
第一,我國食用菌品種、數量、質量有待提高。首先,企業要在食用菌的生產加工和新產品創新研發上下功夫,真正實現物美價高,引領經濟新常態,實施食用菌高端市場戰略,提升產品競爭力。其次,食用菌企業應積極引入先進農業生產設備,改變老式食用菌栽培理念,創立食用菌品種研發、增產增值等相關部門,通過食用菌栽培技術的提高來降低成本,提高食用菌商品附加值。第二,食用菌產品跨國運輸鏈時效性需要進一步提升。企業應在食用菌商品運輸過程中積極研發并完善先進冷鏈運輸技術,延長跨國境運輸過程中食用菌產品品質保障時間,提高跨國物流時效性,加快食用菌產業生產運輸一體化進程。第三,運用高新技術加強食用菌網站建設和媒介影響。食用菌企業應積極迎合當下“互聯網+”戰略,運用區塊鏈、大數據等互聯網高新技術,逐步完善跨境電商平臺建設,拓寬產品營銷渠道,提高國際食用菌市場信息交互效率,構建海外客戶需求檔案,進而助力企業跨境電商模式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