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瑤
(聊城市臨清煙店鎮聯校馮圈中心小學,聊城 252600)
紅船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過程中形成的具有資政育人效果的重要文化資源,是中國革命精神的源頭,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形成的長征精神、雷鋒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紅色文化資源一道激勵著每一位中華女兒不斷奮斗前行。
鑒于紅船精神對于加強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作用,各省市所屬各級各類學校更應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在中小學階段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紅船精神,發揮紅船精神對培養社會接班人的價值引領作用。各級各類學校在加強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將紅船精神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盡可能將紅船精神的教育價值及育人功能發揮出來。
紅船精神是一種紅色革命精神,其內容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其精神內容核心源自習近平總書記于2005年6月21日在《光明日報》上刊發的5000余字的署名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這篇文章首次提出并闡釋了紅船精神,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源頭精神。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孩子做起,既要注重知識的灌輸,又要加強情感的培養,讓紅色基因深入血液和心靈,引導廣大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如果年輕一代有理想、有技能、有責任,國家就有未來,民族就有希望。
學校是對青年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紅船精神與各級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所承擔的各項任務具有理論上的同源性,因此,將紅船精神融入中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首先,紅船精神是推動中小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源動力。紅船精神是中華民族內外交困時期在嘉興南湖點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國革命的燎原之勢。在紅船精神的引領下,才逐步誕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逐步形成了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紅船精神推動著共產黨由嘉興南湖向井岡山、西柏坡和延安移動,繼而成為執政黨并長期執政,領導全國人民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紅船精神所蘊含的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所展現的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以及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是推動中國共產黨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成果的重要源泉,這些理論和實踐成果是對中小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質資源,不僅是強化中小學生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堅定中小學生思想信念的范本內容,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引領價值。
其次,紅船精神是增強中小學生文化自信的著力點。在紅船精神引領下發展形成的一系列紅色精神是研究中國革命最好的教科書,是反映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斗爭精神的活化石。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經過斗爭實踐,有機融合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而生成的具有創造性、創新性的精神,不僅是有效且深刻掌握歷史規律的實踐成果,同時也體現出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人深厚的精神歷史文化底蘊。將紅船精神融入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擺脫各種負面思想,不斷提升中小學生的文化自信。
最后,紅船精神是強化中小學生責任擔當的關鍵點。中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承擔著民族復興的大任,中小學生的責任和擔當關系社會發展和民族未來。在中小學生思政教育教學工作中,紅船精神充分發揮著引導思想政治道德規范的作用,且這一過程更有利于培養和提升中小學生的國家意識、責任意識和民族意識。將紅船精神融入中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領中小學生深入探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文化基礎和本質內容,繼而真正意義上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統一,在此過程中培養并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及各項基礎能力,繼而保證其通過實踐加強自身的責任擔當。另外,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中小學生也將不斷豐富和發展紅船精神,為紅色文化注入新的動力和因素。
理論是行為的先導。思政教育植根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僅使中國共產黨相關的思政教育理論及實踐成果得到發展延伸,同時也大幅度吸收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成分,為我們以理論邏輯為根基將紅船精神融入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導。
首先,強調課程融入,并將紅船精神當成有效提升中小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的核心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與希望,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青春底蘊與活力源泉。青少年時期正是青春與活力四射的年齡段,因此該時段更需要精心培養和栽培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打好思政教育這一仗,并且嘗試合理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來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立德樹人,對于中小學生來說,“立德”的根本含義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培養塑造這些中小學生成為新一批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樹人”就是要加強意識形態灌輸與教化,提升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其全面發展和進步。中小學生的思想政治課任務目標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基于紅船精神的基礎性育人資源和中小學思政課程中包含的育人價值,二者之間具備極高的統一性。紅船精神所蘊含的首創精神、奮斗精神和奉獻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精神的價值凝練,具有精神引領和行為塑造功能。將紅船精神融入中小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程,符合思想政治課本身育人的價值理念,也為提高中小學生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提供了優質的教學素材。
其次,突出實踐融入,以紅船舊址及紅船博物館等物質資源為依托,提升對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效果。馬克思主義一直以來都強調實踐對人起到的助推或發展作用,且這一理論認為認識源于實踐,即所有的社會生活都是由實踐產生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認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教”與“學”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因此,只有將實踐融入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才能培養出真正“知行合一”的實干人才。與紅船精神相關的紅色物質資源與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價值導向高度契合,包括紅船博物館、紅船舊址等,這些以物質載體為主的馬克思主義實踐產物,均可以作為繼承發揚黨史、革命史、中國史的重要內容,其中背負著深厚的革命精神及實踐記憶,同時也兼備獨具特色的育人功能,更加便于思政教育本身具備的吸引力、感染力的提升。將紅船舊址、紅船紀念館、博物館等物質資源作為開展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重要依托,可以幫助中小學生借助行動和實踐來實現自身價值以及道德規范的外化。
最后,注重文化融入,以紅色信息資源為校園文化品質提升的核心載體,通過創建良好的文化氛圍推動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文化劈波行,精神聚人心。文化可以深入人的精神世界獲得個體認同,并最終轉化為個體的外在行動,具有滿足個體需要和確證人性的重要功能。要特別重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全面開展校園文明建設工作,并且強調多元的、積極健康向上且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從而助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有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必須注重發揮文化智慧的柔性力量去感染人,通過各種傳播媒介有效融入中小學生物質及精神文化生活之中,于無聲無息之中引領人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方法、價值觀念。通常意義上來說,紅船精神覆蓋的紅色信息資源又包含各種歷史革命時期遺留下來的圖文聲像、報刊書籍或者與之對應的影視資料等。將這些紅色信息資源融入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培育中小學生的紅色情懷。將與紅船精神相關的信息資源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的社會活動之中,在提升校園文化品質的同時,有助于將紅色精神文化所蘊含的道德規范與價值觀念融入校園文化之中,最終目標指向都是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要全面發揮思政理論課程的作用,結合紅船精神等紅色資源創新課堂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中小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同樣也是傳播紅船精神的重要渠道,將紅船精神與課堂實踐結合起來,并以紅船精神為抓手,不斷培養并提升中小學生的文化自覺。一方面,任課老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積極尋找將紅船精神融入課堂教學的最佳切入點,在為學生講解紅船精神時,講解過程及內容包括探究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過程和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初心和使命等,必須讓學生清楚地明白紅船精神所體現出來的革命先進性,明白中國共產黨人能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最終取得革命勝利,能不斷開創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歸根到底是紅船精神所蘊含的偉大精神力量指引人們不斷前進。另一方面,對于中小學思政課程任課教師而言,一定要特別強調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嚴格落實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保證學生能夠明確地知曉自己的人生路上需要往哪里用力、對誰用情、怎樣用心等,和思想政治理論課肩并肩同行,全面發揮好協同育人效應。不僅如此,學科任課教師必須以人為本,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要善于運用微型學習平臺、網絡平臺和智能設備,搭建體驗式、交互式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感染力。
其次,依托紅色物質資源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中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社會實踐,中小學生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紅船精神的魅力,充分發揮紅船精神自身的思政教育價值及育人價值。依托紅船相關的物質資源為基礎條件展開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在學校內建立屬于本校的紅色教育基地,給中小學生提供長期鍛煉的機會,加強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另外,還要充分發揮紅船舊址、紅船紀念館和博物館等革命舊址的影響作用,給學生設計多元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探尋先烈足跡,讓中小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除此之外,也可以與本地南湖革命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合作,將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等紅色教育基地發展成為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在重大節日時組織中小學生去參觀教育基地,請講解員詳細生動地講解,進一步體會紅船精神的內涵,領略紅船精神魅力價值所在,讓中小學生在寓樂于學中接受紅色文化洗禮。
最后,依托紅色信息資源引領校園文化,用紅船精神所包含的紅色信息資源凈化校園環境,推動紅船精神融入中小學生內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一方面,學校要充分利用紅船精神相關的紅色文獻,講授好紅色文化知識,可以邀請革命老兵、黨史專家開辦講座,為中小學生解讀紅色文獻,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在校園內開展紅色經典誦讀、播放紅色電影、開展紅船精神相關知識競賽、組織紅船精神宣講等活動,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紅船精神的熱情,在對革命歷史的學習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將紅船精神相關的信息資源融入學校文化景觀打造之中,通過建造有紅色文化內涵的校園人文景觀、校園道路、雕塑等,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氣氛,在打造學校品牌的同時,實現對中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