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淄博市博山區石馬鎮衛生院,山東 淄博 255208)
近些年,為更好地配置醫療衛生資源,推行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協調發展,國家更加重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建立,為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政策上也給予傾斜,旨在滿足群眾就近看醫的需求?;鶎俞t療衛生機構加強內部控制具有重要意義,但當前許多基層衛生機構的內部控制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急需解決。
當前,一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對內控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不足,有的領導者認為內控工作便是完成財務的監督、審核工作,認為做好這一工作是財務部門的事,財務部門加強內部監管便可。但事實上財務內部控制工作與衛生機構的整體運營目標有關,是為了更好地執行運營目標,提升經濟活動的效果、效率。機構內部要采取一系列的內控方法,對自身進行規劃、約束、調整,以便機構中的各部門相互協助、相互溝通。
1.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當前,一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內部控制制度還不健全,主要有以下體現:第一,內部控制制度主要由財務部門的人員完成,側重點放在了費用報銷、收入支出、崗位分配上;第二,有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從網絡上直接下載內控制度,或者是照搬其他單位的內控制度,與自身的實際情況不符,內控制度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弱,不能有效發揮它的價值。
2.人員配備不符合內控要求
當前,大多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少、規模小。機構人員的職責劃分不清晰,存在一人兼職多個崗位和不相容崗位未分離的現象。機構內部雖然會設立不同的科室,但任職人員是相同的。當出現問題時,不能有效、及時地找到負責人。
當前,一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建立內控制度,但在實施中,采購的流程并不完整。合同管理、支出審批流程不完善,控制力度不夠,不能有效發揮內控的價值。
1.政府采購內控流程不完善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政府采購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政府負責采購,在服務平臺采購目錄內的服務和商品。這種采購方式較為簡單,但一些機構的采購人員會主觀采購,對內控有所忽視,在采購中會違反相應的流程,不遵循機構的規定。當采購數額超出標準時,采購人員沒有及時上報給中心領導,上級領導沒有及時作出決策。在采購墨盒等辦公用品時,財務人員為了省事,也會直接在采購平臺采買。還有一種是自行采購,這種采購方式有很強的隨意性。當金額未達到標準時,采購人員一般不用經過比價流程,也不用委托第三方,在選擇供應商時,會憑借自身關系,一人便可完成選擇供應商、簽訂合同、驗收貨品,沒有根據單位的規定采購商品。
2.合同管理不完善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合同覆蓋面廣、形式多樣,包含了許多方面,如服務、材料采購、設備采購等。在簽訂合同時,存在以下問題:第一,簽訂合同的人員主要是業務人員,簽訂方式是自由簽訂,沒有經過專人審計,一些業務人員缺乏專業能力,沒有掌握專業的法律知識,容易給合同簽訂帶來不利影響,會增加財務內控的風險;第二,沒有做好合同歸口管理工作,部門內部簽訂的合同缺乏統一的管理方式和流程,檔案沒有統一歸類,外部審計人員在尋找時會存在困難,給人留下內控較為混亂的印象。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內控管理者大多采用傳統的思維方式,對單位的經營效益不負直接責任,對風險制度不太重視,也沒有形成系統化應對風險的管理制度。風險意識不到位導致風險問題頻發,并且機構也沒有采取相關的應急措施,都是在出現風險問題之后再補救,但往往為時已晚,因此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重要影響。另外,機構在優化內部組織結構時,并沒有將內部控制融入其中,導致監督與管理分離,內部控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宣傳只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導致員工不能正確理解內部控制,意識和行動上存在誤區,對推進內部控制工作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甚至還會產生對立、抵觸等情緒。
在監督方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內部控制需要有科學、合理的監督機制作為支撐,讓自身得以穩定、長遠發展。監督機制和內部控制聯系緊密,不可分割。但當前一些機構雖然會開展內部控制工作,但在監督方面有所忽視,這使風險管理缺乏監督和制約,導致最后的效果與預期目標不符。機構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一些突發狀況,這會影響項目的運行。為了應對這些突發問題,要健全監督機制,有效監督項目運行的不同階段,精準把控潛在的風險,以免給機構帶來更大的影響。
在審計方面,一些機構受現實條件和能力的制約,監督力度不夠。專業審計人員的缺乏嚴重影響了機構的發展。有的機構沒有專門的內控人員,大部分的內控管理都是靠各自崗位的約束;有的即使安排了內部審計人員,主要工作也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導致內部控制工作仍然無法高效開展。
當前,大多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服務的人口很多,醫療任務較繁重。針對這一點,管理者要做好醫療業務管理。機構內部的整體人員中,醫療工作者的數量較多,財控人員數量較少,甚至一些機構并沒有設立專業的財務部門,沒有明確各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較低,內控環境不佳。
1.規范機構內控手冊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根據自身的實際內控情況,規范機構的內控手冊和單位運營中的各項業務活動、經濟活動,分析這些活動存在的風險,重視內控活動,讓內控手冊更好地發揮作用,有效規范醫療的日常業務流程。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內控上制定了相應的法律規范條例,明確了單位領導人要建設內部控制制度,組織各科室負責人,引導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編寫內控手冊。手冊要具有完整性、全面性,有經濟實力的機構可交給專業機構或人員完成編寫。
2.科學分配人員,規范崗位設置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充分調研人員崗位,分析崗位設置是否合理,員工之間的職責是否明確,是否遵循崗位不相容的原則,以便各部門、各崗位的分工更加清晰,在內控上能相互牽制、相互制約。機構要實行嚴格的崗位負責制,要將具體工作落實到個人身上,完善相應的考核機制,量化工作,讓員工做好本職工作,在工作中遵循相應的規章制度,提升管理質量。
1.規范政府采購制度,完善流程
針對當前采購中存在的問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規范政府采購制度,成立專門的采購機構,將機構的主要采購方式定為政府采購。在采購非公開成本招標項目時,最好交給第三方機構。同時要認真選擇第三方機構,經常替換采購小組成員,以免出現不良行為。對于一些可自行采購的項目,選擇的供應商和招標人員要具有隨意性,以免出現人員徇私舞弊的情況。在貨物驗收方面,可由專門的人員負責,對于一些信息性強、設備、出入庫等方面的工作,基層醫療機構可邀請專業的人員或專家參與其中,完善相應的流程,做好內部控制工作。
2.制定健全的合同管理流程
合同管理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如合同制定、合同保管、合同簽訂等,它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是不容忽視的。如果合同管理出現問題,則會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要重視和完善合同管理流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第一,在簽訂合同方面,要制定明確的簽訂權限,人員要了解合同簽訂的種類、金額、部門,要在制度中加以明確。在合同簽訂后,財務人員要認真審查合同中的每項條款,保證合同無漏洞。第二,當合同出現變更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上報給相關單位,對其備案,讓相關部門完成審查工作。第三,機構在合同歸檔時,要選擇專業的機構對檔案進行高效的分類、統計、管理。同時,機構也不能忽視經濟業務上的內部控制,要嚴格執行“三重一大”的標準。當發生重大經濟業務時,機構的重要人員要集體決策。
隨著新醫改的推進,醫療機構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鶎俞t療衛生機構在運營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要想降低這一風險,就要樹立風險意識。領導者要組織內部控制學習,完善內部控制規章制度,切實實現從“要我內控”向“我要內控”轉變,營造領導重視的氛圍,部門和部門之間也要做好充分的聯通工作。
機構內部控制意識的樹立與否主要取決于單位領導的意愿,尤其是負責人的意愿,因此要加強對領導者的培訓,使其充分重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控中存在的問題,增強其內部控制意識。通過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將業務中潛在的風險降到最低。領導者還可與各科室的人員談話,或者通過實地走訪發現風險點,確定風險等級,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控制方法,也要定期測試風險等級高的風險點,檢驗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真實性。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健全內控風險評估機制,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經濟業務活動風險評估。當發現其中的風險、問題時,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正,增強機構的風險防范意識。機構也要建立風險評估機制,立足自身的發展實際,對單位的工作流程進行系統化的風險評估,對重點關注的風險設置指標體系,并納入績效評估系統,保證單位業務活動的有效開展。
機構要建立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這樣有助于宏觀上的監督,還能對一些不良的風氣起到抵制作用,減少不安全因素的發生,提高審計效率。機構在構建內部審計部門時,可從外部引入高素質的內審人員,科學高效地完成內審項目。例如,機構可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政府采購、合同執行等方面的經費審計工作,能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內審部門要全面評價內審項目,清晰地了解每個項目的審計情況,形成結論性的評價,整理評價報告,向醫院的管理層匯報。
所有醫療機構在內部控制工作中都要完善內部監督機制,這能夠提升風險管理水平?;鶎俞t療衛生機構在內部控制中要注重監督,通過一系列監督手段評估和把控風險管理,發現機構內部存在的風險漏洞、缺陷,采取積極的措施解決問題。為有效落實內控監督機制,機構可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成立風險監督部門,檢查重大項目監督風險體系的運行質量,對機構內部管理中存在較大風險概率的情況,應派專門人員督導;第二,財務人員發現風險后,應及時向上級報備,詳細標注出風險等級,重視風險問題,讓監督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三,明確經費去向,加大執行力度,讓決策更加科學合理。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內控活動貫穿業務活動和經濟活動,會影響內控的決策、執行、監督等全過程。它具有全面性,是單位管理的重要基礎,是管理層對內部控制認識和重視的主要反映形式??梢?,內部控制環境與內部控制制度、單位發展運營的各個方面都存在密切關系。由此,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改善現有的內部控制環境,綜合分析機構的發展戰略、管理理念、文化等,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讓每個員工了解自身的職責,實現職責與權力的統一,讓內控體系更加合理,具有較強的執行力。另外,機構要讓管理人員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組織他們集體討論內控的程序圖,讓員工能清楚地了解各自的職責,更好地實施內控,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做好內部控制工作對自身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會影響整個醫療行業的發展,需要加以重視。這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看到當前自身在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如監督、審計、制度、環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確保決策的合理性、科學性,更好地實現醫療事業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