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仙
(鹽津縣鹽井鎮人民政府 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云南 昭通 657500)
隨著社會經濟、科研水平等方面的提升,我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開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高水平的社會公共服務,政府機構根據崗位職責建立公共服務平臺,這些平臺是服務民生的根本保障。雖然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服務保障平臺不斷取得新突破,但受到地域特點等因素的影響,仍然表現出發展不平衡、資源資金分配投入不合理等現象。從新形勢來看,政府機構改革應側重于公共服務,明確社會保障和人力資源的重要性,通過社區、鄉鎮等基層組織提供一體化服務,推動社會服務水平提升。
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主要是為推動城鄉發展,加強行政區建設,為城鄉居民提供技能培訓、素質拓展以及就業保障等服務,有效緩解社會競爭壓力,推動社會服務高質量發展,積極穩定社會秩序,改善城鄉居民生活。
時代發展促進了居民對社會服務的需求,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是未來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基層建設和社會服務的基礎。新形勢下,國家積極頒布相關政策協助部門工作,要求各地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務必發揮先進模范帶頭作用,結合地區發展現狀和居民需求建立強化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方案,讓其效用得到充分發揮。
從宏觀角度可以將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職責劃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從鄉鎮入手,受到發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響,居民缺乏法律認知和基礎技能,因此管理人員要用群眾易于接受的方式宣傳各類法律知識,積極開展社會調研工作,在地區內部開展各類就業指導,嘗試與其他部門協同創新,定向培養人才,積極挖掘當地有潛質的人才,充分發揮其能力。二是從社區入手,深入社區基層了解人才發展情況,構建符合實際需求、可操作性強的勞動力保障體系,加強社區內部人力資源保障信息資料的搜索,適當運用新技術形成信息庫,積極協調和解決工作中的各類矛盾,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辦事,將重要信息歸檔、分類,方便查詢,最大限度發揮基層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效用,提升就業率,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緩解就業壓力。
構建基層人社公共服務平臺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有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鶎诱谌粘9ぷ髦袘獧嗪饫?,平衡社會各方需求,以公正、平等、法治等原則約束自己。以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為前提,以共同富裕為發展目標,實現社會平等,積極宣傳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幫助群眾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提升自身的價值,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利益;通過幫助失業人員再就業,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認同感,形成積極、和諧的社會氛圍。國家逐漸認識到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效率,根據各部門工作量合理分配員工,推動公共服務事業形成制度化、規范化體系。
傳統政府管理模式以管治型為主,對社會發展和居民管理的影響較大,難以獲得群眾擁護。政府管理類型應轉化為服務型,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以群眾需求為己任,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服務社會、服務群眾。
管理方案上可以嘗試應用等分化,對公共服務進行均等化處理。現階段,我國社會發展處于關鍵轉型期,如果能在城市化推進過程中關注基層公共服務,可以縮小城鄉差距。部分地區在建設過程中忽視了平衡性原則,公共服務落實不均,使得各區域城鄉建設存在差距。如果在構建公共服務平臺過程中能夠融入均等化概念,并設立建設目標,合理分配公共資源,將資源向弱勢群體和經濟貧困地區傾斜,加強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則可以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應加強與群眾的聯系,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溝通渠道,為群眾監督、反饋問題提供平臺。
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在實施人力資源管理和社會保障政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符合現代化建設需求,思想與時俱進,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公共服務平臺能夠緊密聯系基層、聯系群眾,掌握大部分群眾的想法,為滿足其需求不斷努力,積極幫扶探尋工作機遇,為居民提供就業保障,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效率。
基層公共服務平臺主要面向基層群眾,由于群眾數量多,使用能力參差不齊,建設的主要目的是適用于大眾,講求便民務實、以人為本,因此平臺設計應該采用簡約風格,將各項功能清晰地呈現在大眾面前,盡量簡化事務處理流程,業務所涉及的部門盡可能不超過三個,盡可能將各部門集中到一起,提升服務質量,為群眾提供解決方案。業務拓展方面要考慮到老人、行動不便的人員,適當給予特殊照顧,平臺構建要求部門信息公開透明,方便用戶了解和監督,要與用戶緊密聯系,服務大眾,建立交互系統,幫助用戶快速核對信息,提升辦公效率。
優質的服務平臺不僅能滿足日常業務需求,還能提升組織機構的管理效用,以便高效率處理群眾日常事務。平臺建設過程中要確保管理體系的可檢測性,設計過程中要系統、全面地分析用途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建設完成后,要對系統進行全面測試,防止出現監督與執行不匹配的問題。由于信息繁雜,因此還要保證平臺的安全性。對于人力資源管理來說,要求平臺信息可追蹤、分析性強,確保人力資源服務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管理人員務必全面監控服務流程。另外,在配置上還要考慮人力資源分配、組織環境、管理動力等問題。
調研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情況,發現現階段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還存在一些缺陷,具體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一是在平臺建設以及公共服務開展過程中受到經費限制,信息化程度不高,難以滿足現階段群眾的需求,存在信息化建設滯后的問題,缺乏先進的技術及設備,嚴重影響日常辦公效率;二是平臺發展缺乏特色,日常管理混亂,大多數員工身兼數職,容易在開展公共服務時出現紕漏和偏差,影響工作效率,部分工作人員專業不對口,難以履行自身職責,影響工作水平;三是部分員工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有所欠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可以根據員工情況增加培訓和考核事項,督促員工提升自身素養。
近年來,隨著城鄉發展及人口增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作用逐漸凸顯?;鶎右獦嫿ㄍ晟频纳鐣U象w系,提供就業保障平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增強群眾的認同感和幸福感。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使得社會發展遲緩,將人力資源和社會服務保障應用于鄉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小貧富差距。因此,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是推動鄉村發展的重要舉措,政府必須加以重視,逐漸健全鄉村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城鄉協同發展。政府可以嘗試將公共服務平臺納入政府考核系統中,提高基層公共服務平臺的地位,明確服務工作重點,積極貫徹落實,推動公共服務平臺發展。
調查發現,大多數群眾未能參與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主要原因在于審批流程煩瑣,要求過于嚴苛。要想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實現便民目的,可以嘗試將服務流程簡單化、高效化。在財務資金核算上,可以將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服務平臺融入社保資金核算工作中,將大量數據匯聚在管理系統中實行統一管理,合理調度,這樣不僅能保證數據核算的精準性,還能提高辦公效率。另外,相關部門可以嘗試引入電子宣傳屏、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自動化業務辦理,利用物聯網技術形成網絡辦公區,增設讀卡區、掃碼區等辦公場所及設備。互聯網技術極大地提升了辦事效率,能夠同時辦理多項業務,避免客戶排隊、缺少文件重新辦理等問題。政府可與平臺合作,利用銀行卡就可以完成社?;鹄U費工作,利用網絡平臺或微信公眾號等了解相關社保管理條例以及進行繳費查詢。通過信息化管理將“便民”二字落到實處。
首先,政府可以嘗試以宣傳為手段,提升社會各界對基層公共服務平臺的認識,基于基層發展現狀建立改革模式或體系,改善民生。面向所有群眾,宣傳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政策,積極幫助就業人員維護自身的利益,第一時間將最新政策、制度傳遞給群眾,秉承公正、公開原則,讓群眾積極行使監督職權。
其次,合理開展就業服務工作,要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人員高度重視就業服務,與社區、鄉鎮建立聯系,定期開展人力資源情況調研工作,了解群眾的需求以及就業、失業情況,對調研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積極鼓勵群眾參加就業培訓,開通咨詢服務渠道,針對技能、職業素養等問題進行集中培訓。
最后,積極開展社會保障工作。掌握基層群眾的社會保險情況,開通相關社會保險業務,建立良好的政策咨詢渠道,要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中心擁有完善的數據庫,具備企業、就業、群眾信息等詳細資料,方便群眾自行查詢。另外,還要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做好勞動力管理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大用人單位管理力度。
任何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資金支持,只有具備充足的資金,才能真正發揮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效用。這要求政府部門結合發展現狀和預期規劃,落實建設任務,科學合理地分配和投入資金。要求各基層領導、政府部門領導重視基層服務平臺建設,了解當地民生狀況,推出惠民政策,在政策、資金、資源等方面滿足建設需求。為解決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工作效率、群眾信息安全等問題,要積極運用現代化設備。另外,要增加工作經費,確保日常公共服務工作有序開展,當地政府部門可以嘗試設立專項基金,以備不時之需。
工作人員是開展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服務工作的基礎,各政府部門應該根據工作需求分配人手,加大對工作人員的管理力度??梢試L試建立基層管理人員責任制,明確基層公共服務內容,分配崗位,要求每個員工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性質,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在基層人社公共服務平臺管理和維護上堅持專人專職原則,要求管理人員具有平臺維護能力,能夠完成設備調試、日常維護以及軟件更新等工作。政府部門要保證員工收入,確保員工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中。
為確保最大限度發揮工作人員的效用,各基層單位應該持續健全培訓機制,定期開展思想培訓和業務培訓,打造優質的公共服務團隊,制定科學合理的獎懲制度,督促員工認真工作,形成良性競爭環境。另外,可以定期開展考核工作,增強員工的自學能力,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員工禮儀培訓,提升公共服務質量。職工要清晰認識到主動服務、微笑服務以及人性化服務的本質,并在工作中主動落實。要積極探索培訓的新形式,激發員工的工作興趣。
要想最大限度發揮基層人社公共服務平臺的效用,各基層單位務必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結合地域人文特點,構建可持續性強、品質高、特色鮮明的服務品牌。在隊伍建設上,工作人員必須樹立主動服務的意識,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遵守法律法規,積極維系勞動法律關系,從根本上幫助群眾解決問題。由于職業特殊,群眾接觸面廣,因此要時刻注重禮儀,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約束自己的言行,提升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嘗試利用社會學和心理學知識充實自己,勇于創新、敢于嘗試,發揮自己的真才實學。社保服務中心的人資服務形式要有所創新,打破傳統服務模式的束縛,始終強調主動性原則的重要性。只有打造出優質的服務品牌,才能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獲得群眾好評,推動基層公共服務持續、穩定發展。
要想提升基層公共服務質量,必須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及時發現日常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擺脫管理水平低下、信息化建設程度低、管理人員經驗不足、經費分配不均衡等問題,要求政府部門結合單位發展情況給予適當的經濟、政策、人力等資源支持,建立資源共享、安全可靠的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我國社會和諧發展,促進我國社會成功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