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璐
(河北港口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2014年7月,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下文簡稱“IFRS9”),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準則以反映業務模式及其現金流特征的金融資產分類和計量方法為基礎,對所有需要考慮減值問題的金融資產均采用預期信用損失模式。IFRS9簡化了金融資產分類,引入了預期信用損失法作為金融工具減值的基礎,順應我國強化金融監管的方向,有利于規范管理和披露金融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參照IFRS9,為實現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全面趨同,財政部于2017年3月修訂發布了三項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下文簡稱“新金融工具準則”)。
同時,在大資管行業重塑的背景下,結合《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文)(下文簡稱“資管新規”),2020年9月底財政部發布《資產管理產品相關會計處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指導資管產品實施IFRS9,適用資管新規的資產管理產品,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的日期可以推遲至2022年1月1日。因此自2022年起,國內企業及資管產品將全面貫徹IFRS9,實行新金融工具準則。財務公司作為自營投資和資管產品投資的主體之一,將受公司內部和外部資管產品執行新會計準則的雙重影響。
舊準則下,“四分類”金融資產須進行合同現金流量測試(下文簡稱“SPPI測試”)和業務模式測試,根據測試結果重新分類為“三分類”金融資產。通過企業持有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金融資產合同現金流量特征分類金融資產,資產分類更為客觀,會計處理也更為一致。
其中,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AC)對應以前的持有至到期投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FVOCI)相較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更為嚴格,需要通過SPPI測試,同時業務模式是“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標,又以出售該金融資產為目標”,才能計入FVOCI;未通過SPPI測試,或者通過SPPI測試但業務模式為“其他業務模式”的金融資產一律歸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FVTPL)。以前會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作為兜底,好處是FVOCI只會影響所有者權益,并不會對企業利潤造成直接影響。新準則下兜底變為FVTPL,且這類金融資產的量會變大,波動計入當期損益,會使金融機構財務波動性得到明顯提升。
舊準則下,按持有目的及有無公允價值分類,一般只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以互相重分類,但也必須嚴格滿足重分類的限定條件。新準則依據業務模式及合同現金流特征,不再強調持有意圖發生變化。更準確地說,在新準則下,企業持有金融資產的意圖發生變化不再作為金融資產重分類的依據,而使用業務模式發生重大變化作為重分類的依據,且三類金融資產可以互相轉換。因部分金融資產發生信用惡化或企業自身持有意圖變化而產生了出售行為,則無須對剩余同類金融資產作重分類調整。
新準則下減值計提規則發生變化,由實際損失法變為預期損失法,且對所有需要考慮減值的金融資產(包括以攤余成本法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權性金融資產、應收租賃款、應收賬款、貸款承諾和金融擔保合約等)采用相同的減值處理方法,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無須計提減值。
舊準則只有在客觀證據表明金融資產已經發生損失時,才對相關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新準則基于三階段預期損失模型,即根據資產的信用風險變化信息判斷其所屬階段/類別,由此確認其預期信用損失、計提減值準備,并計算相應利息收入。所有相關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即確認12個月期的預期信用損失,以后期間信用風險若有重大增加,則須確認全期預期信用損失。
展開來說,就是自初始確認后金融資產預期風險增加時,進一步確認企業資產減值損失;反之,確認減值利得轉回減值損失。該方法不以減值的實際發生為前提,而是以未來可能的違約事件造成損失的期望值計量當前應當確認的減值準備,從而更加及時、足額地計提金融資產減值準備,便于揭示和防控金融資產信用風險。
原交易性金融資產下的金融資產,除股權投資可以指定為FVOCI,其他均分類至FVTPL,權益工具是否指定,主要考慮公允價值是否永久計入權益。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大部分資產會通過FVTPL分類,持有的債券、少數信托計劃等可以通過SPPI測試的,還可以分類FVOCI。從主要品種來看,一是舊準則下,銀行理財、資管產品、信托計劃等投資產品多為到期收益型,且按成本法估值,所以大多計入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新準則下,資產管理產品大多數底層資產為動態管理,無法通過SPPI測試,因此須計入FVTPL;除非底層是固定的債權資產,能夠通過SPPI測試,則可以按照業務模式計入AC或FVOCI。二是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無法通過合同現金流量測試,全部計入FVTPL。三是自營債券投資根據兩類測試結果,分別可能納入AC、FVOCI和 FVTPL。
會計準則的改變,除影響財務公司報表之外,從實際業務角度來看,也將對其經營決策和業務邏輯產生深遠影響。新資產分類后,對財務公司資產結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FVTPL類金融資產占比普遍提升,利潤波動較大;二是對于財務公司來說,投資業務集中于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和自營投資,因資管產品多計入FVTPL,影響當期損益,未來自營債券投資比重將有所上升。財務公司追求低波動資產。另外,由于減值存在,會追求配置經風險調整后投資回報較高的資產。
第一,對資產管理產品投資的影響。對資管產品本身凈值化管理及核算來說,受新準則及資管新規疊加影響,未來資產管理產品估值方式既要符合監管規定,又要符合會計準則。總的來說,IFRS9實施后,只有封閉式產品、貨幣基金、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等,且其投資的金融資產同時通過SPPI測試和業務模式界定,才能使用攤余成本法計量,攤余成本法估值方式進一步受限,資管產品收益率波動將加大。
具體來看,貨幣基金、現金管理類理財為保持流動性以應對贖回,投資的部分金融資產以出售為目的,這部分金融資產將不能再用攤余成本計量,產品收益調節空間大幅下降,產品凈值波動將加大;封閉式產品所投資產無法通過SPPI測試時,將不能再用攤余成本計量,產品凈值波動將加大;攤余成本計量的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須計提減值準備,也會使以攤余成本法估值的資管產品凈值波動加大,資管行業從內到外進入全面凈值化管理時代。
財務公司作為資管產品的投資主體,以往其購買貨幣基金等證券投資基金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銀行理財產品和券商資產管理產品因新規前都是預期收益型產品,到期本金和收益回款,多放入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后續資管新規過渡期內,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異軍突起,因其采用攤余成本法且可隨時申贖,財務公司多將其歸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然而自2022年起,資管產品將全面凈值化且執行新準則,絕大多數資管產品無法通過現金流測試而只能分類至FVTPL,加之凈值的波動、利潤波動加大,財務公司對資管產品仍處于觀望狀態。
第二,對自營證券投資的影響。因資管產品本身受資管新規和新會計準則影響,產品市場接受有待進一步消化,因此未來財務公司可能有部分空間轉入研究債券自營,標準化債券自營投資比重將上升,更進一步體現在利率債投資比重的上升。主要原因在于財務公司減少利潤波動和預期損失計提的報表管理訴求。
具體來說,一方面,未來大部分金融資產將計入FVTPL,為了盡可能規避當期損益的波動,財務公司有意愿購入能夠通過SPPI測試的標準化債券,尤其是無信用風險的利率債,根據業務模式分類至AC和FVOCI,盡可能降低FVTPL比重;另一方面,IFRS9后投資信用債或利率債,不再對比票面利率,對比的是經風險調整后的利率。因資產須減值計提,所以業務中考慮的收益更多是風險調整后的利潤,應該把預期損失考慮進去。雖然信用債利率相對高,但因為資質,投資時需要按第一階段計提其信用損失,計提完減值有可能較利率債的相對收益優勢會被削弱,而且利率債具有免稅效應。在這種此消彼長的情況下,信用債券對財務公司的吸引力下降,利率債投資比重在未來將有所提升。
FVTPL類金融資產占比提升,其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財務公司利潤波動將加大。對于少數財務公司的權益資產投資,舊準則下放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股票出售后所釋放的公允價值變動(其他綜合收益)也會結轉到投資收益,從而改善利潤表。新規下一旦指定為FVOCI,自始至終不能再結轉到當期利潤。新準則下,減值損失計提范圍更廣,且計提提前,短期內減值損失計提金額可能會上升,影響當期利潤。過去對投資類資產不要求計提減值,因此一些財務公司投資減值計提不到位,補記減值會對利潤產生較大影響,后續隨著資產到期,利潤有一個反向釋放的過程。此外,經過前期的磨合,當投資規模相對穩定且公司業務及風險管理逐步完備后,利潤又會回到相對平穩的狀態。
舊準則下,金融資產分類主要在于管理方式,新準則按照業務模式和現金流特征展開,更加客觀,對財務公司的分類準確性要求也更高,對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的聯系要求更為緊密。一些投資資產需要充分了解其運作模式及內在邏輯,特別是穿透底層進行現金流量測試,同時結合業務模式進行綜合判斷。市場上金融產品不斷變化,有些業務需要在實際發生時結合具體情況判斷。此外,業務部門在辦理具體投資業務時受時效性影響,需要在業務申請流程中提前確認資產分類,影響后續金融資產計量及報表、財務指標等。這也倒逼財務公司的財會人員深入了解市場業務規則,在投資決策時,分析不同金融資產對公司利潤的影響,為投資決策提供相應支持;同時投資業務人員也需要掌握相關會計準則,在業務前期開展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預判和評估,結合市場情況、公司實際和準則對業務的影響和指導,提出業務思路,在具體業務中及時溝通,作出判斷,減少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財務公司未來須調整投資資產分類管理機制,從更高的決策層建立相關體系框架,融合業務部門、財會部門,從不同角度,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對金融資產進行客觀合理的分類,推動高層次業財融合的實現。同時基于預期損失法的風險管理模式,從前臺業務到中臺風控再到后臺財務,需在財務公司內部統籌建立一體化循環管理機制,形成良性互動和分工協作,深化業財融合,全方位提升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全流程促使監管目標達成,引導業務規范開展,防范金融風險。
一方面,新準則促使投資業務更穩健。新準則下,投資金融資產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凸顯,財務公司未來須適應會計準則和精細化監管的變化,尤其是投資業務,其是面向金融市場的外部風險,需要深入分析內部公司管理和外部市場變化,主動調整投資業務風險偏好和投資結構,將新準則要求與投資管理、風險控制有機結合,未來新增投資資產的配置將更加科學審慎。另一方面,新準則引導投資風險管理模式逐步改變。新準則與新巴塞爾協議精神及我國金融監管規則逐步統一,從已發生損失到預期損失,從傳統貸款資產到所有金融資產,要求不管是否實際出現減值,都要從取得時足額計提減值準備,這與金融機構信用風險管理導向、審慎監管的要求更加契合。對財務公司投資業務模塊的風險管理要求也有所提高,要逐步改變過去粗放的風險管理,引導建立適用于預期損失模型和監管導向的投資風險管理模式,提高投資業務風險防控的前瞻性,促進財務公司整體穩健發展。
新準則和IFRS9的全面實施意味著金融機構監管步入精細化時代,會計準則和監管導向趨于一致,從投資資產配置行為到財務管理再到投資風險防控,全流程、更深入地影響財務公司的業務經營管理。為推動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順利實施,財務公司一方面要加強對會計人員和相關業務人員、風控人員及管理人員的培訓;另一方面要結合經營實際,對管理制度、業務流程、風控體系和信息系統等進行完善,以增強執行新會計準則的能力,落實金融監管要求,增強經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