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謙
(貴州健康職業學院,銅仁 554300)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發展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在當代形成。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中國精神的生動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串接起來的綜合表達,雖歷經滄桑,仍熠熠生輝,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仍能產生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百年歷程錘煉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也塑造了歷久彌新的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既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的現實表達,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學習、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精神,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重要文化來源和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可見文化,特別是紅色文化的重要性。本文以銅仁紅色文化為切入點,分析紅色文化與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之間的聯系,以及如何傳承、開發紅色文化用以展示、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紅色文化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長期的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大潮洗禮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反映中國共產黨和最廣大勞動人民的理想、信念、道德、價值觀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是以多樣化的文化方式傳承、記載、歌頌和承載這一歷史過程和現實的文化綜合體。紅色文化類型多樣,包括物質、制度、行為等類型。銅仁市位于貴州東北部,素有“黔東門戶”之稱,也是革命老區,有著豐富多樣的紅色文化資源,對紅色文化類型多有體現。一是紅色故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賀龍、關向應等人在黔東地區開辟“黔東革命根據地”,后又成立云貴高原上第一個紅色政權——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楓香溪會議、木黃會師、困牛山戰斗等歷史事件在此發生。二是革命人物。賀龍、周逸群、曠繼勛、歐百川等革命家有的在此出生、有的在此戰斗,在銅仁留下了深刻的足跡,他們的故事和事跡依然滋養著銅仁人民。三是革命遺址。銅仁有6個縣是革命老區,全市革命遺址有370多處,如周逸群故居、木黃會師紀念館等。歷史遺留的革命遺址成為記憶歷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物質載體。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與紅色文化有如鳥之雙翼,相互依存。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紅色文化哲理性的高度統合和概括,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在現實領域和實踐領域的生動具體的表現。銅仁紅色文化雖不似井岡山、遵義等地產生了“井岡山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神,但卻形成了高度凝練的“黔東老區革命精神”。本文意在結合黔東老區革命精神,分析銅仁豐富多樣的紅色文化資源何以生動表現著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1.偉大建黨精神與銅仁紅色文化的耦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追求馬克思主義真理,堅持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堅守”凸顯“求真精神”,是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指導下,找到了正確方向,并循著正確方向矢志前進。1934年6月,黔東革命根據地是在敵我雙方力量對比懸殊、革命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成立的,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四面包圍,紅三軍緊緊依靠黔東人民,建立政權,擴大力量,體現了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始終不渝的革命信念。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為人民群眾謀求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的實踐精神。周逸群用一生踐行“我們共產黨員,要像鐵一樣硬,鋼一樣強”的誓言。沿河水田壩鄉蘇維埃政府代表孔朝廷在遺書中教育其子“堅決不投敵人的降”。曠繼勛提出“我們愿意和大家一起,為工農的利益而革命,為工農解除痛苦而犧牲”。諸如此類,他們的故事和事跡既是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的體現,也是為了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的生動實踐。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為了實現偉大目標、理想而具有的堅強意志,是一種敢于斗爭的精神。《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黨人在實踐方面,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如此,組織形成了最具革命性的,敢于沖鋒陷陣、勇往直前的革命隊伍。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黔東老區的軍民同仇敵愾,與國民黨軍隊進行上百次戰斗,2000多軍民犧牲,特別是1934年的困牛山戰斗,紅五十二團百余名將士寧死不做俘虜、寧死不傷百姓,毅然縱身跳下懸崖。這些戰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縮影。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樣無私奉獻、頑強拼搏,最終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成就。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這亦是“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生動表述。這是一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忠誠于黨和人民的精神。軍民魚水情在黔東生成和升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最好的注解。根據地群眾自己吃野菜、樹皮,將僅有的糧食送到紅軍部隊,護理傷員、送親人參軍;紅軍部隊解決地方民族矛盾,幫助群眾興修水利、發展生產……體現了軍民團結、為民謀利的精神。黔東軍民情很好地體現了無數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在百年歷程中踐行黨的宗旨,其是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的生動實踐。
2.銅仁紅色文化在其他時期對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的延伸
文化具有促進人社會化的作用,紅色文化具有特殊的政治價值,具有促進人形成政治品格、政治信仰的政治社會化作用。這一價值的產生在于其教育作用。在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紅色文化滋潤著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群眾,他們繼承、發展著這份文化。數十年來,銅仁一批批人物生動展示著這些精神。如全國勞動模范冷朝剛踐行“勞動精神”,以文偉紅、楊榮為代表的扶貧干部踐行“脫貧攻堅精神”,以全省抗疫先進個人唐颯英等人為代表的、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抗疫英雄”踐行“偉大抗疫精神”。文化育人,優秀的文化塑造不平凡的人生和偉大品格,銅仁紅色文化孕育出在各行各業爭光出彩,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構的杰出人物。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與銅仁紅色文化的耦合都來源于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百年歷程,二者皆從這一歷程中生發,銅仁紅色文化是對這一歷程中的人物與事件的真實記錄,精神譜系則是這一歷程及其產物的最高統合。為延續它、為傳承它、為發展它,需要從各方面入手,開發紅色文化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
在此之前,曾有研究指出銅仁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還存在認識不足、投入不足、開發利用層次低、區域內紅色資源整合力度差、宣傳報道不足、缺少紅色文化方面的專業人才、紅色文化資源開發保護創新能力差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近年來,銅仁在紅色文化的傳承與開發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做到革命遺跡有保護,如2017年思南縣政府對烈士故居進行修繕;讓紅色記憶留得住,出版發行《周逸群傳略》《曠繼勛傳》等書籍,讓《偉大的遠征——紅二、紅六軍團故事集》進校園、進村寨、進機關,拍攝《看萬山紅遍》《曠繼勛蓬溪起義》等劇作;讓紅色文化活起來,規劃建設銅仁市市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和紅二、紅六軍團長征貴州紀念館,將信息技術融入紅色文化物質遺址、紀念館中,讓紅色文化的表現形式變得更加多元和可傳播、可接受。可見銅仁紅色文化在當代越來越具有生命力。為對其進行進一步傳承和開發,展現好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本文提出三條路徑。
一是打造銅仁紅色文化品牌。當前的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冗雜的信息通過各種終端傳輸進人們的大腦,人們既困擾于如何處理海量的信息,又對魅力凸顯的品牌更加關注,且更易受品牌影響。因此,需要進一步聚合銅仁紅色文化資源,形成銅仁紅色文化特有品牌。例如,銅仁市政協前委員龍志剛提出打造紅色旅游精品,打響“逸群故里”品牌,增加紅色旅游影響力,擴大銅仁市知名度和影響力。此外,亦可以進一步開發紅色文化資源,增強“梵天凈土·桃源銅仁”的品牌魅力,既可以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和宣傳銅仁,又能起到育人的功能。
二是形成更加有效的戰略規劃和政策集群。做好傳承和保護銅仁紅色文化資源的工作,政策上的統籌和支持必不可少。因此,可以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出發,制定關于銅仁市紅色文化的地方性法規,強化保護和開發力度,提高統籌能力。此外,根據銅仁市政府網站站內檢索發現,關于紅色文化的立法和政府文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銅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銅仁市全面加強文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意見》等。這些關于紅色文化的法律、政策文件是積極的,但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和保護的相關內容較少,缺少詳細的實施策略與不同領域、不同地方之間協同的配套政策。因此,可以設計傳承與開發的規劃,并據此規劃形成政策集群作為支持。
三是充分融入學校思政教育。銅仁紅色文化的傳承與開發離不開學校思政教育,特別是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校思政課是思政教育的主力軍、主陣地、主渠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充分發揮學校思政教育,特別是思政課的作用,需要將紅色文化融入其中。思政教育和紅色文化從來不是刻板的,如池中難有生機的腐水,而是能夠廣納百川,二者如鳥之雙翼,彼此互補,紅色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與思政教育及其課程的渠道作用相結合,以宣揚正能量和積極情感,使受教育者能夠受到正向的情感刺激,在此過程中,紅色文化蘊藏的故事和精神也得以傳承和發展。而在這一方面,銅仁當地的舉措相對較少。相關部門和學校應進一步推動政策的制定,進而使學校思政教育成為傳承和開發銅仁紅色文化的有效路徑。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所蘊藏的精神力量在當代的傳承和發揚,無疑能發揮風行草偃的作用,培育公眾社會主義道德,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當然這一作用需要依據不同渠道而得以成為現實,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的體現,也是激發其作用的重要渠道,保護、傳承、開發紅色文化便成為應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