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要:變聲期是兒童成長發育的必經階段,這一時期的嗓音保護會影響其今后的唱歌和發聲水平,以及聲音質量。素質教育的推進及聲樂教育的普及使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家長開始重視變聲期兒童的聲樂教學和嗓音保健。變聲期的聲樂訓練和教學方式對變聲期兒童的嗓音保護和未來聲樂學習至關重要,聲樂教師必須重視。文章從變聲期兒童身心特點入手,分析變聲期兒童聲樂教學和嗓音保健的重要性,并對變聲期兒童聲樂教學的策略,以及變聲期兒童的嗓音保健措施進行探究。
關鍵詞:變聲期;兒童;聲樂教學;嗓音保健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1-0119-04
在青春期階段,兒童的喉頭和聲帶開始發育,其說話和唱歌的聲音會與幼年時期存在顯著差異,聲音逐漸由童聲向成年人聲音變化,這個聲音變化階段就是變聲期。變聲期是兒童聲帶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其文化藝術知識學習的重要階段。一個人如果能在變聲期保護好自己的嗓子,打好聲樂基礎,其將受益終生。在變聲期間,兒童的發聲器官比較脆弱,其在說話和歌唱時會出現聲音嘶啞、發音疲勞、破聲等情況。這些情況很容易讓學生對歌唱產生心理障礙,而不愿意唱歌。但教師如果一味要求兒童噤聲,則可能會影響兒童聲樂潛能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想幫助兒童順利度過變聲期,就必須教會兒童正確認識變聲期,正確處理聲樂教學和嗓音保護的關系,并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兒童進行聲樂訓練,以幫助兒童奠定良好的聲樂演唱基礎。
1.生理特點
(1)身體發生變化。在進入變聲期后,兒童在激素的作用下,各項身體生理機能會不斷發生變化,身高體重會迅速增加,器官會迅速發育,面部也會逐漸趨于成熟。
(2)嗓音發生變化。在變聲期階段,發聲器官發生變化,兒童嗓音會隨之發生變化。發聲器官主要包括呼吸器官、喉結、語言器官等,人類說話和發聲是多個器官共同作用的結果。在變聲期間,兒童咽喉部發育較快,聲帶長度和形態也在變化。在變聲過程中,男孩和女孩的差異較大。男孩在變聲時會出現發聲持久力差、聲音沙啞、高音不穩定等現象,而女孩的嗓音變化則不太明顯。
(3)音色、音調和音域發生變化。兒童進入變聲期后,發聲功能開始不穩定,會出現發聲力不從心的現象,童聲逐漸減少,稚嫩的聲音逐漸消失。隨著發聲機能的變化,音色會受到影響,會出現聲音沉悶、破音、失聲等現象,導致無法歌唱,等變聲期結束后才會逐漸趨于正常。變聲之前,兒童聲帶較短,張力較好,發出的音調相對較高,到了變聲期,聲帶正常,張力也逐漸減弱,音調變化比較明顯。相對來講,女生變聲期前后聲音的變化較小,而男生變聲期前后的聲音差異性較大。變聲之前,聲音較低的男童聲,在變聲期后可能會變成男高音、男中音,而一些原本聲音較高的男童,經過變聲期后則容易變成男低音。而女生變聲期的時間早晚和持續時間的長短會影響其聲部具體的變化,一般來講,變聲期較短的女生,多數會變為高音。
2.心理特點
(1)心智處于半成熟狀態。生理上的變化會給兒童帶來心理上的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和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兒童的思維方式會發生變化,心智會逐漸成熟,并逐漸擺脫稚氣,但在思考問題時仍然存在表面化和片面化等情況,喜歡盲目跟從社會上流行的事物,是非判斷能力較弱。具體來說,變聲期階段的兒童多處在一種半成熟狀態,他們希望可以擁有成年人的思維,可以自己判斷和解決復雜的生活問題,但同時又因自身缺乏社會閱歷,且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面對一些復雜問題時容易出現偏激或片面等情況。兒童這種生理超前發育,但心理卻相對不成熟的狀況,會影響其身心的平衡發展,甚至可能帶來心理問題,因此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以提升其思維水平。
(2)自我意識較強。處于變聲期的兒童自認為自己已經長大,需要有自己的思維和對事物的理解,不愿教師和父母再將自己當成孩子看待,希望得到新的社會評價,希望擺脫束縛、獲得成功。他們很喜歡模仿成年人的生活和行為習慣,渴望獨立和自主,但同時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無法真正分辨真善美和假惡丑,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和父母還存在較大的依賴性。他們經常會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想法去做事,有著強烈的叛逆心理,喜歡用辯證的眼光接受知識。另外,心智的逐漸成熟會讓變聲期的兒童情感更加細膩,自尊心更加強烈,并且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身邊人的一舉一動甚至說話聲調的變化都可能會引發他們的各種猜測。部分兒童會因聲音嘶啞、高音發生困難、出現走調等情況,在短時間內很難適應,而出現不愿意唱歌,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卑、緊張等,這需要教師和家長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以免影響其健康成長。
(3)精神文化需求增多。變聲期之前,兒童對音樂的興趣主要集中在歌唱方面。而進入變聲期后,在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影響下,兒童對音樂的喜好會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會逐漸對音樂欣賞和樂器演奏等產生濃厚興趣,這表明兒童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多,音樂審美需求不斷提高。因此,在對變聲期兒童進行聲樂教學時,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合理融入多樣化的音樂作品,正確處理教學問題,以幫助兒童順利度過變聲期。
變聲期兒童的個體差異較大,每個兒童變聲期開始的時間,以及持續時間的長短都不相同,有的兒童反應比較強烈,有的則可以很快度過。變聲期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給其發聲也帶來了一定影響。教師應根據兒童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以使其順利而安全地度過變聲期。
1.變聲期兒童聲樂教學的重要性
變聲期階段是兒童嗓音發展變化的關鍵時期,此階段的兒童能不能開展聲樂教學,如何開展教學,一直備受爭議。有人認為,這一階段兒童的發聲器官比較稚嫩,需要噤聲休息,以便平穩度過。還有人認為,嗓子需要練習,多練才能成為“金嗓子”。筆者認為這兩種觀點都存在片面性,兒童進入變聲期后,如果教師突然要求其停止唱歌,會影響其興趣發展,甚至可能使其產生心理問題。而教師如果一味讓兒童練習歌唱,很可能會給他們的嗓子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因此,筆者認為教師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兒童進行聲樂訓練。首先,教師要引導兒童正確進行聲樂學習,以有效減輕兒童心理上的落差感。但必須注意的是,此階段兒童的聲帶比較脆弱,因此訓練時間不宜過長,訓練強度不宜過大,以免造成嗓音疾病。其次,教師要對兒童進行科學的聲樂指導,以鍛煉兒童的聲帶張力和耐力,促進兒童聲帶的正常發育,從而為良好嗓音的形成奠定基礎。最后,能力培養是在訓練中發展的,因此教師采用科學的方法指導變聲期兒童進行聲樂學習,既能縮短兒童的變聲時間,幫助兒童順利度過變聲期,又能增加兒童的知識技能,幫助兒童形成優美的嗓音,從而為其日后進行聲樂演唱奠定基礎。
2.嗓音保健的重要性
變聲期是嗓音變化的關鍵時期,聲帶相對比較脆弱,因此教師要結合這一階段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對其進行科學引導,促使其掌握嗓音保健的正確方法,做好嗓音保健。教師要引導兒童養成良好的用嗓衛生習慣。一方面,變聲期間,兒童如果不注意科學用嗓,亂喊亂叫,過度用嗓的話,會給自己的發聲器官帶來影響,損傷喉部肌肉群,引起聲帶水腫,進而影響其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變聲期間,兒童的發聲器官相對比較敏感,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等也會帶來發聲器官疾病,進而影響聲帶的健康,因此教師要引導兒童做好疾病預防工作。變聲期間,聲樂訓練和嗓音保護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教師要引導兒童遵循保健和練習相結合的原則,進行科學的聲樂訓練,以促進兒童做好嗓音保健,并快樂學習聲樂。
1.調整兒童變聲期聲樂學習的心理
(1)幫助兒童樹立歌唱的自信心。針對兒童在變聲期因生理變化而羞于唱歌、失去唱歌信心的問題,聲樂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兒童樹立唱歌的信心。一方面,聲樂教師要保持教學熱情和耐心,以平和的語氣和情緒對待變聲期兒童。當兒童嗓音出現問題時,聲樂教師要充分尊重他們,積極鼓勵他們,給他們講解器官在變聲期的變化特點,讓他們知道他們現在的表現屬于正常現象,以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消除他們的心理負擔。另一方面,聲樂教師要善于觀察,并因材施教。當兒童遇到高音發音困難時,聲樂教師要引導其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并學會用氣息調節歌聲。當兒童出現相對嚴重的變聲期癥狀時,聲樂教師要指導他們讓自己的聲帶多休息,可以通過聽、看和思考等方式學習聲樂內容。
(2)幫助兒童正確認識聲音。兒童能否正確認識聲音,決定其能否正確發聲。在給變聲期兒童進行聲樂教學時,教師要幫助兒童正確認識聲音,以提高其聲音鑒別能力。在變聲期之前,大多數兒童都運用本嗓音歌唱,在他們進入變聲期后,他們往往也習慣延續使用這種方式,然而這種歌唱方式并不符合變聲期歌唱的要求。在變聲期階段,聲樂教師要引導兒童掌握科學的用氣方法,學會用氣息歌唱,以此有效保護聲帶。另外,聲樂教師還要鼓勵兒童多聽優秀的歌曲,以逐漸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
(3)培養兒童良好的歌唱情感。歌唱是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因此兒童需要學會在歌唱時表達自身情感。聲樂教師要讓他們明白,歌唱者只有將音樂、語言和情感有效結合在一起,才能表達出歌曲的靈魂,才能有效打動聽眾的心。為了教會兒童在歌唱時表達情感,聲樂教師可以給兒童講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歌詞的含義,以及歌曲所蘊含的思想情感,以幫助兒童充分把握歌曲情感,進而逐漸學會借助歌曲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把握變聲期正確的教學方法
(1)做好聲樂教學準備。首先,聲樂教師要調整好自身的教學心態,正確認識兒童的變聲期,科學判斷兒童是否進入變聲期,且處于哪個階段,然后根據其嗓音特點予以區別對待,并及時調整教學計劃。當他們因嗓音變化而悲觀失落時,聲樂教師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其學習變聲期相關知識,以幫助其正確認識并順利度過變聲期。其次,聲樂教師要選擇兒童容易理解和表演的歌曲,以激發其表演欲望,提升其歌唱興趣,有效培養其音樂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審美情趣,促使其對不同風格的歌曲做到心中有數。最后,聲樂教師要根據兒童嗓音的實際變化情況,對他們的性別、年齡、體質、音樂素養及歌唱能力等進行綜合分析,以了解他們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2)形體訓練。歌唱者的形態會影響演唱的美觀性,也會影響歌唱者各器官協調工作的情況。變聲期是兒童發育的關鍵階段,聲樂教師要抓住兒童成長這一關鍵時期,針對兒童這種既想表達又羞于表達的特點,引導其正確表達歌曲情感,并為其編排形體表演和舞蹈動作,以增加其演唱時的美感。
(3)呼吸訓練。呼吸訓練是兒童聲樂教學中最重要,也最基礎的內容,好的唱法與呼吸訓練有著密切的關系。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是兒童唱好歌曲的基礎。如若兒童歌唱時缺乏氣息的支持,則難以唱出動聽的歌曲。變聲期是兒童由童聲唱法逐漸向成人唱法改變的特殊階段,呼吸訓練至關重要。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聲樂教師要幫助兒童了解唱歌時的呼吸和日常呼吸的不同,日常呼吸多采用的是胸式呼吸法,而歌唱時則多采用胸腹式呼吸法。歌唱時的呼吸需要吸氣肌群和呼氣肌群在對抗狀態下逐步完成,這兩大肌群處于對抗狀態,與日常的呼吸狀態不同,必須通過訓練逐步適應。而變聲期兒童處于發育成長期,肺活量相對較小,無法用橫膈膜擋氣,容易出現吸氣不足或不深的情況,在唱歌時會導致喉頭上抬,聲音虛弱無力,而沒有氣息的支持,發聲器官負擔較重。因此,聲樂教師必須引導他們正確運用胸腹式呼吸方法,歌唱時將氣盡量吸到橫膈膜以下腹部位置,尤其是高音,必須加強擋氣的力量,明白氣息和聲音的高低是相反的,也就是“高音低唱”,將吸氣吸到腹部,更好地確保氣息下沉,借助腹肌力量更好地支持聲音。
(4)歌曲的選擇。聲樂教師要廣泛了解音樂的種類,了解作品的難度和特點,并根據變聲期的不同階段,為兒童選擇不同的歌曲。在變聲前期,聲樂教師可以為兒童選擇一些篇幅短小、音量適中的歌曲。在變聲中期,兒童的聲音比較脆弱,聲樂教師可以為其選擇一些輕柔舒緩的歌曲,并適當增加歌曲長度,以訓練其氣息的連貫性。在變聲后期,兒童的聲音相對穩定,聲樂教師應適當增加歌曲的難度和音域。
3.變聲期音樂素養訓練
在變聲期間,聲樂教師除了要對兒童的歌唱技巧進行訓練,還要對其音樂素養進行培養。音樂素養涉及的內容較多,聲樂教師不但要引導兒童學習樂理知識、訓練視唱練耳能力、提高聽辨能力,還要鼓勵兒童多聽多看,以接觸更多的聲樂作品,進而充分了解不同優秀作品的風格,并對優秀歌唱家及其作品形成深刻印象。
變聲期是兒童成長和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兒童不能正確認識這一時期的發展特點,忽視嗓音保健,導致出現嗓音問題,進而影響身心健康發展,也給后期的音樂學習帶來影響。因此,聲樂教師必須引導兒童做好變聲期的嗓音保健。
1.做好身心引導
聲樂教師要加強對變聲期兒童的生理衛生和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明白變聲是正常的生理發育過程,要以平常心對待,并要做好這一時期的嗓音保護。變聲期兒童精力充沛,喜歡與其他同學玩耍打鬧,肆意大喊大叫,很容易引發嗓音沙啞、喉嚨腫痛等問題,從而影響正常發聲。這時聲樂教師就要做好引導工作,以防止處在變聲期的兒童因過度用嗓而使聲帶受到損傷。
2.注意飲食和生活保健
聲樂教師要與處在變聲期的兒童的家長積極進行溝通,提醒家長注意兒童的飲食保健,多給兒童食用有助于喉頭發育和修復的食物,避免兒童因食用過多辛辣刺激食物而給聲帶造成刺激和損傷。還要保證兒童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避免兒童因呼吸道感染和感冒等疾病引起喉嚨不適等。另外,聲樂教師要鼓勵兒童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以提高抵抗力,保持身心愉悅,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變聲期。
3.注意聲樂學習的強度
變聲期兒童難以進行高強度和長時間的聲樂訓練,需要做好發音器官的保養,因此聲樂教師可組織兒童進行間斷性的分析練習,引導兒童采用輕聲、高位的方式來練習歌唱,并根據兒童的實際情況,采用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方式安排歌曲,以促使兒童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4.注意嗓音保健輔助訓練
除了日常嗓音保護措施外,聲樂教師還可以借助輔助手段對兒童進行訓練和治療。如對喉部進行按摩,這既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兒童變聲期的嗓音不適,也有助于放松喉部肌肉,逐漸恢復兒童因疲勞損傷的聲帶。
綜上所述,變聲期是兒童成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兒童的心理和生理都會產生較大的變化。聲樂教師對變聲期兒童進行合理的聲樂教學,對其具有積極的影響。在對變聲期兒童進行聲樂教學時,聲樂教師要將聲樂教學與嗓音保健有效結合,引導兒童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加強嗓音保健措施,增強兒童聲樂學習自信心,確保兒童順利度過變聲期。
參考文獻:
[1]李雷.青少年階段聲樂教學的特點[J].北方音樂,2020(14).
[2]馬昕娜.少年兒童聲樂教學中變聲期嗓音保護微探[J].大眾文藝, 2020(06).
[3]姚連喬,黨凱麗.聲樂教學中童聲演唱的訓練方法初探[J].北方音樂,2019(22).
[4]熊佳穎.聲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保護嗓音[J].北方音樂, 2019(18).
[5]桂青林.淺談少兒聲樂教學中變聲期前童聲階段的練聲訓練及要素簡析[J].戲劇之家,2019(27).
[6]孫瑋娜.淺談聲樂教學中變聲期嗓音訓練與保護[J].黃河之聲, 2019(01).
[7]李玉芳.中小學變聲期學生聲樂教學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9(02).
[8]姚雁林.兒童歌唱教學的實踐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Exploration of Children’s Vocal Music Teaching and Voice Health Care in the Changing Voice Period
Li Yang
(Sha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Xi’an 7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voice change period is a necessary stage for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voice protection in this period will affect their singing and phonation levels and sound quality in the future. With the promo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vocal music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teachers and parents begi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vocal music teaching and voice health care for children in the changing voice period. Vocal music training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changing voice period ar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voice protection and future vocal music learning of children in the changing voice period. Vocal music teacher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m.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and voice health care for children in the changing voice period from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in the changing voice period,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for children in the changing voice period, as well as the voice health care measures for children in the changing voice period.
Key words: sound changeperiod; children;vocalmusicteaching; voice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