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淵
融媒體時代,受眾的審美需求發生了極大變化,倘若受眾對傳統媒體新聞內容不感興趣,就會將注意力轉移到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上。傳統媒體面臨著較大的發展壓力,及時尋求創新的發展之路,就成為傳統媒體亟須解決的課題。作為推動媒體發展的重要動力,新聞編輯必須加工創作出優質的作品,才能達到吸睛的效果。這就需要新聞編輯掌握科學實用的編輯技巧,巧妙處理編輯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最終提高新聞作品的質量。新聞編輯高質量的再度創作具有以下幾方面意義:
一是推動傳統媒體平臺更好地發展。新聞編輯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對記者前期采集的新聞材料進行加工潤色,會讓新聞作品提質升級,給廣大受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促進傳統媒體的持續發展。
二是拓寬新聞編輯的個人發展空間。新聞編輯在進行再創作的過程中,個人的分析能力、編輯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等都會在無形中得以提升,不僅利于個人在媒體內部晉升,也為轉型新媒體平臺夯實了技能基礎。
新聞編輯必須具備扎實的編輯技能,為再創作奠定扎實的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新聞編輯無需像記者一樣需要到新聞現場進行采訪,但是新聞編輯需要具備較高的策劃技能。好的策劃與選題,是新聞報道出彩的關鍵所在,新聞編輯應與新聞記者在采訪前進行溝通,確定好選題方向,新聞記者采訪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做無用之功。新聞編輯的策劃意識也能幫助其更快地從記者提供的眾多素材中甄選出真正符合編輯需要、有價值的素材。
新聞編輯的職責之一便是對記者提供的文字稿件進行加工、潤色。一篇優秀的新聞稿件,不僅要體現出記者的思想、觀點,還要融入編輯的思想、觀點。思想和觀點主要通過文字體現。如果新聞編輯缺少扎實的文字表達能力,則容易文不達意,大大降低稿件的質量。新聞編輯若要讓報道脫穎而出,必須具備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讓新聞作品有新意、有說服力,從而獲得廣大受眾的認可。
新聞記者會向編輯提供文字、圖片、視頻方面的多種素材,如何讀透讀懂眾多素材,理清脈絡,編輯出高質量的新聞作品,則是對新聞編輯整合能力的考驗。新聞編輯要將同一類型的素材歸類,再根據素材內容選擇編輯角度,重新對素材進行加工,最終整合出一篇角度新穎、文字流暢、內蘊深厚的新聞稿件,滿足受眾的需求。
編輯在進行再創作的過程中,需要掌握諸多的創作技巧,不能做無頭蒼蠅,而是要有的放矢。為了切實提升新聞編輯的工作技能,新聞編輯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新聞編輯每天要面對大量的新聞素材,如何發現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并把其應用到新聞稿件中呢?這就需要新聞編輯具備篩選、鑒別技巧。具體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新聞編輯要了解受眾的審美需求。平日里新聞編輯要深入到群眾中去,同時,要多瀏覽新媒體平臺,加強與受眾的互動與交流,及時掌握受眾的需求,圍繞受眾需求對稿件進行加工處理。例如,某段時間內某地受眾對城鄉小街小巷治理工程比較感興趣,希望媒體多發布這方面的新聞內容,新聞編輯就策劃了“小街小巷大變樣”的專題,記者按照編輯的要求,廣泛搜集該方面的素材,新聞編輯經過處理、潤色,編輯出一檔接地氣、冒熱氣的節目,這檔節目聚焦了當地受眾的所急所盼,一經播出就得到了廣大受眾的支持,節目關注度大大提升。
第二,新聞編輯要明確節目定位。無論是報紙、電臺還是電視臺的節目,都有自己的準確定位,有的偏向于時政熱點,有的偏向于經濟話題,有的偏向于交通服務,新聞編輯要根據節目定位進行編輯,保證編輯出的新聞內容與欄目定位相符。在立足節目定位的基礎上,還要最大限度體現出節目的亮點與特色,讓節目能夠在同類型節目中脫穎而出。
第三,新聞編輯要隨時關注熱點話題。熱點話題,最能引起受眾的關注。如全國各地火熱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具有較大的新聞宣傳價值。新聞編輯可以推出系列報道,對學習典型進行大幅報道,在社會上起到正面的導向作用。例如,××單位開展了內涵豐富的黨史學習教育,擦亮黨員的初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媒體對這一單位的黨史學習教育加以報道,介紹了該單位的先進經驗、做法,引起了其他單位的關注,在當地掀起了黨史學習教育的新一輪熱潮。
無論記者提供的素材多與少、長與短,編輯都要提煉出一個鮮明的主題。這就需要新聞編輯對素材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有較好的總結歸納能力。在升華與提煉的過程中,新聞編輯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體現出語言的準確性。傳統媒體一直都以較強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著稱,得到廣大受眾的支持,因此傳統媒體無論在何時都要確保新聞信息的客觀、真實、有效。這就要求新聞編輯加工制作的稿件必須有著高度的準確性。新聞編輯要多用肯定句式,盡量少使用“可能”“或許”“好像”等詞語,以切實提升新聞內容的可信度。
第二,準確拿捏語言的感情色彩。新聞報道要遵循客觀、真實的原則,新聞編輯在編寫稿件的時候可以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不要過度煽情。這就需要新聞編輯加深對新聞事件的理解,站在正確的立場進行報道。例如,在報道下夜班的警察勇救落水兒童的事件時,盡管新聞編輯被該警察的英勇事跡感動得熱淚盈眶,但不要夸大其詞,要把握好宣傳的度。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如果不把握好度,可能產生負面影響。新聞媒體作為宣傳主陣地,正面報道黨的政策方針,積極反映社會主流意識,給受眾積極向上和催人奮進的正能量。但如果宣傳失“度”,可能帶來對成績的夸大,對成就的溢美,對工作的拔高,導致宣傳工作的失真失實失效,讓宣傳工作陷入被動局面。因此,宣傳工作一定要有全局意識和系統觀念,要從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出發,充分認識到事物的兩面性,把握好宣傳工作的尺度。
第三,提煉的主題要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新聞內容最終是為受眾服務的,旨在弘揚社會正能量,營造出良好的社會氣氛。新聞編輯在提煉主題時,一定要做好取舍,同一堆素材可以提煉出很多主題,但是新聞編輯要通過權衡對比,最終選擇最有社會價值和積極意義的主題,這一主題要能夠引發受眾的思考,帶給受眾啟迪,讓受眾從中受益。
在如今短平快的生活節奏里,人們對平淡無奇、千篇一律的新聞內容不再感興趣,這就需要新聞編輯創新新聞形式和內容。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創新標題。好的標題是成功的一半,能夠吸引受眾饒有興致地讀下去。新聞編輯不要刻意追求標題的新鮮刺激。可以嘗試運用文學創作手段來增強標題的感染力。例如,在報道某村村民靠養雞脫貧致富的內容時,新聞編輯可以起《商“雞”無限》之類的標題,受眾覺得新鮮有趣,就會繼續讀下去。
第二,要適當運用文學筆法寫作新聞。俗套的新聞寫作方式會讓受眾感到枯燥乏味,如果適當運用文學筆法,會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比如,新華社記者寫的通訊《拉薩的春天》開頭的一段文字,是描寫“春天”的:“拉薩響過了第一次春雷,覆蓋四周山上的積雪消融了,大昭寺前的唐柳吐出了新芽,成群的大雁和灰鶴在拉薩平原的上空翩翩飛翔。春天來到了拉薩。”記者揮動“簡筆”,只用了60個字,寫了雷,寫了雪,寫了柳,寫了鳥,勾勒了一幅美妙的春天景象。這些文字同新聞內容是緊緊地連在一起的。每一句話,除了景色描寫之外都有其深刻的含義。在新聞報道中運用文學筆法要注意抓住那些最主要的、最有特征的東西來寫,而把次要的、不具備典型特征的東西放過不管。“刪繁就簡三秋樹”,這句話應該是新聞寫作的秘訣。
第三,要創新報道形式。就拿電視臺節目而言,形式創新的空間較大,新聞編輯可以大展拳腳。例如,新聞編輯可以制作出一檔用方言播報的民生新聞節目,該節目采用訪談形式進行,能夠體現出地域特色,獨樹一幟。
美學素養既體現為直接可見的技能,也可體現為綜合性的修養,包含審美和人文素養的深層次內容,有時不是直接體現出來,但卻形成了一個人行事的色彩、格調,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的綜合素質。一個人即使專業能力再過硬,如果缺少用美學素養打好的健康底色,也很難成為受人尊敬的人。美學素養不僅適用于與美學相關的行業,同樣適用于新聞行業。新聞編輯在實際工作中,要充分認識到提升美學素養對提高新聞作品水準的重要意義,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新聞編輯要提升美術素養。隨著融媒體時代的來臨,受眾的審美能力大幅提升,對畫面、構圖、色彩、光線等新聞元素,都有了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新聞編輯平日里多學習美術方面的相關知識,不斷提升美術素養。例如,在一檔新聞節目中,介紹了美食節的相關內容,但是很多受眾對節目并不是特別買賬,究其原因是編輯處理光線與美食色彩方面存在瑕疵,沒有用光線襯托出美食的色彩,導致美食看起來并不誘人,沒有達到應有的宣傳效果。
第二,新聞編輯要提升音樂素養。新聞編輯雖不是音樂家,但應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在欣賞完一首音樂之后,對其有所感悟。一些電視新聞節目需要加入配樂,來提升節目感染力。新聞編輯平日里要多聽各種類型的音樂,多看音樂評論,從而形成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確保節目配樂與節目相符。例如,在一檔體育新聞節目中,新聞編輯可以在節目中合理使用世界杯主題曲,用激揚澎湃的旋律感染受眾。此外,新聞編輯還要帶著感情去欣賞音樂。音樂作品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在編輯制作節目時,新聞編輯應將情感投入到所選用的音樂節目中,以更好地與受眾建立起情感溝通的橋梁。只有進一步了解音樂內涵,對音樂的內在美進行充分研究,達到對音樂的理性認識,才能在新聞節目中將音樂運用得出神入化。
第三,新聞編輯要提升書法、電影等方面的素養。新聞編輯要廣泛涉獵,努力成為“雜家”和“博學家”,不斷提升自身多方面的藝術素養。在編制各類新聞作品時,新聞編輯必然要用到各類學科的知識,唯有新聞編輯具備較高的藝術素養,才能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使自己制作的作品具有美學價值。
新聞編輯作為輿論的引導者,必須具備較高的道德素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新聞編輯要自覺恪守職業道德準則。作為媒體人,時刻恪守職業道德的要求、維護媒體的權威性、維護群眾的利益,是職業基本要求。
第一,要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客觀。當前,很多新聞編輯會在網絡上采集、借鑒信息素材,但網絡上的信息參差不齊,無法保證準確性,這就需要新聞編輯加大對信息的核實力度。
第二,新聞編輯要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新聞編輯要始終同人民群眾站在同一戰線,為群眾代言,做到“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巋然不動。個別新聞編輯禁不住金錢的誘惑,不但違背了職業道德準則,也觸犯了法律。比如中國經濟網傳播中心國際部網站編輯楊某利用職務之便,發帖、刪帖明碼標價,以1000元到2000元的價格發帖刪帖,一年非法獲利7萬多元。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楊某有期徒刑1年5個月。新聞編輯要將其作為前車之鑒,堅決守好底線,確保不越雷池。
對于新聞編輯而言,提升政治素養非常重要,新聞編輯要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
第一,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新聞編輯要努力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政治素養,熱愛黨、擁護黨。
第二,新聞編輯要密切關注、了解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這對其及時抓住時政熱點、增強報道實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聞編輯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抽出時間關注時事新聞。
融媒體大環境下,新聞編輯已經深刻意識到再創作的重要意義,新聞編輯要增強自身的危機感和責任感,以推動媒體發展為己任。在編輯實踐中,新聞編輯應立足工作實際,掌握素材甄選、主題升華、創意融入等多方面技巧,創作出真正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