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冰
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網絡將全世界的人用一根看不見的繩子拴在了一起。新媒體時代,也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任何人只需憑借聯網的手機,就可以將自己隨時隨地看到的新鮮事發表在網上,供大眾閱覽。同時,人們也可以足不出戶就盡知天下事,計算機、電視、手機、廣播等都無時無刻不在傳遞著這些信息。這樣的環境既加強了人與世界之間的聯系,但也對新聞工作者提出更大的考驗。當今時代,新聞工作者面對著龐大的信息,光是處理這些信息就已經十分不容易,行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各種新媒體技術應用愈來愈廣泛,社會已進入了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作為傳統的新聞傳播平臺,其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就目前來看,人們通過新媒體媒介,可以更加高效、高速地獲取各種各樣的新聞資訊和娛樂信息,對傳播速度較慢、內容較單調的廣播電視媒體不再重視。新媒體已成為傳播信息的主流媒介,能夠充分滿足人們對信息的獲取需求。因此,廣播電視媒體受到新媒體的強烈沖擊。為了促進廣播電視的發展,廣電媒體工作者需要充分認識當前新媒體時代的特點,促進新媒體與廣播電視媒體的融合,提高新聞的質與量,為受眾提供更優質的新聞服務。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不斷發展,各種新聞信息以新媒體作為媒介的傳播速度不斷加快。就目前來看,廣播電視新聞在傳播速度上并不占優勢。廣播電視新聞傳播上的滯后性使得其受眾愈來愈少,對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造成了一定沖擊。
對任何工作來說,工作人員的能力與素質都是最基礎的保障,新聞工作也是如此。但就目前來看,一部分新聞工作者綜合素質未達到理想程度,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對待新聞工作的態度也是大有不同。雖然近年來大多數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越來越看重工作的創新性,但仍有一些新聞工作者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墨守成規。這些綜合素質不強和創新意識不足的新聞工作者,影響了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再加上近年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大爆炸,使得新聞工作者面對著更大規模的信息體量,綜合素質不強的新聞工作者工作壓力與日俱增,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失誤。
廣播電視臺之所以在過去積累了大量受眾,主要原因在于其優質的新聞內容。現階段,廣播電視臺已經著手探索媒體融合。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廣播電視臺在傳播速度上拼不過新媒體,想要超越新媒體,廣播電視臺就需要將重點放在新聞質量及內涵上,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重新奪回市場,凸顯傳統媒體的優勢。
以甘肅地區媒體發展情況為例,2018年年底開始,該地區就迎合媒介融合發展的趨勢,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把報紙、電臺、電視臺、新媒體等整合到一起。幾十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建成,擁有了“兩微一端”,實現了資源整合,拓展了自身的發展空間。
傳統廣播電視媒體想要獲得長久的發展,就要制定明確的發展目標,認清改革的必要性,增強競爭能力,實現多樣化發展。新媒體背景下,各地區廣播電視臺需要加大對傳統媒體內容的推廣力度,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微信公眾平臺、微博以及其他社交軟件上傳播電臺、電視臺的節目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從而增強廣播電視臺的傳播力。要充分結合受眾需要,創新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使內容更具趣味性,提升受眾黏度。
在新媒體時代下,為了讓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取得更好的融合發展效果,從業者必須創新新聞內容、豐富新聞報道形式,滿足大眾對新聞的要求。為此,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充分考慮到新聞的創新性。缺乏創新性的新聞稿件,不符合新媒體時代的要求,在受眾看來會顯得無聊。
因此,新聞工作者應當在充分了解大眾需求的前提下,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技巧,增強新聞的創新性,改變以往單一的新聞信息收集方式,通過新媒體技術來更好地進行新聞信息的收集與整合,從而得到更豐富的新聞內容,讓新聞可以贏得更多的受眾青睞。新聞工作者應當根據受眾群體具體類型和需求,設計新聞內容,確保新聞與受眾關聯的緊密性,增強新聞工作的傳播效果。
除此之外,新聞工作者還應時刻關注各個方面的社會信息,一旦發現新聞立即展開采制工作,提高新聞的時效性。
要想促進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媒體的融合發展,就必須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人事部門加大才人引進和培養力度。對現有的工作人員進行新媒體知識的傳授,提高職業道德水平,使其能夠為受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新聞服務;同時,提高招聘人才的門檻,引進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并對新人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的整體水平。
①嚴格要求新聞采編人員。為提升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工作的有效性,需對新聞采編人員進行嚴格要求。
新聞記者需要培養自身對新聞素材的敏感度,增強自身應變能力,提升新聞分析能力。優秀的記者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現階段,許多收聽收看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都是老年人,老年受眾思維比較緩慢,記者要考慮到老年人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識水平,用較為簡單易懂的語言,對新聞內涵進行闡述,幫助老年受眾掌握新聞。
除此之外,攝像人員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拍攝技術,在拍攝新聞畫面時,盡量借助豐富的手段,拍攝出具有強烈感染力的畫面。因此,廣播電視臺要重視提升工作人員的素養,使從業者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隨機應變的能力,進而提升新聞工作質量。
②積極引進人才。現階段,許多傳統媒體的工作人員跳槽到新媒體平臺工作,廣播電視臺面臨采編隊伍老齡化以及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基于此,廣播電視臺要積極引進人才,為廣播電視臺發展提供新鮮的血液,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提升自身競爭實力。
③加大技術投入,加快設備更新優化。新時代,一切都在改變。在如今信息高速傳輸的時代,傳統媒體的記者應不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向全媒體記者轉變。多元化的拍攝和傳播方式,需要記者掌握十八般武器,學會航拍器拍攝、手機軟件剪輯等。比如,兩會采訪從紙、筆、相機三件套,到這幾年越來越多的新器材、新設備;報刊稿子從當天的新聞隔天出,到實時報道、多種流媒體呈現。這背后體現的都是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積極擁抱新科技,努力與新媒體進行深度融合。
在2019年全國兩會報道中,人民日報記者采訪設備中增加了新“武器”——5G客戶終端設備(CPE)和VR全景相機,可以將大會現場的超高清視頻等信息,幾乎“同時”傳遞給互聯網用戶。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通過“5G+VR全景”技術,用更快的傳輸速度、互動性更強的畫面內容,營造身臨其境的現場感,提供沉浸式的傳播體驗。用戶只需通過人民日報“兩微兩端”打開專題頁面,就仿佛置身兩會現場,感受更鮮活生動的場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2019年兩會“三大通道”上也設置了VR全景攝像機,通過5G技術實現傳輸,讓公眾能身臨其境般感受現場的熱烈氣氛。
此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國際上首次實現5G技術持續傳輸4K超高清信號,在總臺4K超高清頻道現場直播兩會記者會,還通過5G傳輸技術將4K超高清電視節目接入人民大會堂、兩會新聞中心、代表委員駐地等區域。利用新技術,央視新聞新媒體還通過“全國縣級融媒體智慧平臺”,與數百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共同打造《我給兩會帶個言》特別節目,實現了跨平臺融合傳播。
神器再厲害,只是報道的工具和手段,做好新聞傳播關鍵還是要捕捉到好的新聞。有了好新聞,再利用新技術的優勢,將采訪到的內容以新鮮的、接地氣的形式呈現出來、傳播出去,才能增強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力、新聞傳播力、社會影響力。作為融媒體時代的記者,必須緊跟技術發展趨勢,探索信息生產創新的更多可能性,在報道內容和方法上不斷創新。前沿技術“加持”傳播,突出移動化、可視化、智能化,也讓全息媒體表達釋放更多可能。而廣播電視臺也需要加大技術投入,及時更新采訪設備和新媒體設備,借助新媒體平臺,提升信息傳播速度,推動廣播電視臺發展。
④合理制定內部考核制度。改革,就是要敢為人先,敢于突破,下苦功夫,啃“硬骨頭”。融媒體改革,其核心就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通過建立科學的薪酬分配制度和較為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激活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積極打破編制身份的限制,允許編外員工擔任中層職務,引入首席制;要合理定崗、定責。創新崗位調整、職務晉升工作機制,實行全員雙聘,激發團隊活力。合理的考核制度是促進內部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提升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推進傳統媒體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故廣播電視臺需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制定內部各種考核制度,充分發揮制度的激勵作用。
在新媒體時代,單向傳播的傳統廣播電視新聞顯然已經不符合受眾需求。為了增強廣播電視媒體的融合發展效果,我們需要認識到增強廣播電視新聞與受眾之間互動的重要性。
在新媒體時代下,受眾更習慣使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短視頻應用等來獲取信息,同時進行互動。廣播電視臺也可以借鑒這種傳播手段,工作人員可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及短視頻應用與受眾進行互動交流,獲得受眾對廣播電視新聞的看法與建議。如此一來,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就可以及時了解受眾對不同節目的看法、建議及評價,掌握自身新聞制作及新聞傳播存在的不足,從而加以改進,讓廣播電視新聞更符合新媒體時代受眾的需求。
調查表明,許多傳統媒體新聞內容容易老生常談、唱“四季歌”,受眾在收聽收看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厭煩心理,長期下去,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新聞的受眾越來越少,不利于廣播電視臺的長久發展。
基于此,傳統廣播電視臺可以借鑒其他臺改革創新的經驗,播報受眾感興趣的新鮮可讀的新聞內容。在新聞播報過程中,主持人不要過于嚴肅,對社會新聞、娛樂新聞、體育新聞、民生新聞等,可以用比較詼諧、幽默的語氣播報,以吸引受眾,使新聞更加接地氣。某些地方臺可以采用方言播報新聞,使新聞更具鄉土氣息,更具貼近性。
此外,廣播電視臺可以采用“微信搖一搖”的方式舉辦抽獎活動,和受眾進行互動,這種互動方式有助于激發受眾的觀看熱情,增強受眾對節目的黏性。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廣播電視臺要想獲得不斷發展,需將改革創新作為自己工作的重點。在內容的權威性和準確性上,傳統廣播電視臺的新聞要遠遠優于新媒體新聞。傳統廣播電視臺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增強新聞的深度和廣度。從傳播速度上來看,傳統廣播電視臺與新媒體平臺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傳統廣播電視臺可以憑借深度挖掘新聞的優勢,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許多新媒體對新聞的描述過于夸張,甚至出現“標題黨”現象,導致受眾被誤導。傳統廣播電視臺在借鑒新媒體內容時,一定要對內容進行嚴格審核,避免文不對題現象的出現。
傳統廣播電視臺需要拓寬信息采集和傳播的渠道。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是新聞線索的主要來源,廣播電視臺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第一時間掌握熱點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進而進行深入報道。廣播電視臺在追求新聞時效性時,還要堅決把控好新聞導向,讓廣播電視臺成為主流宣傳陣地,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宣傳的主動權。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廣播電視臺面臨著不小的競爭壓力,只有轉型改革才能讓其立于不敗之地。基層廣播電視臺可以打造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新聞欄目,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當今媒體格局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在這樣的環境下,新媒體逐漸被大眾接受認可。傳統廣播電視臺工作人員需要不斷更新工作理念,收集整合各種渠道的新聞資料,重視新媒體與廣播電視的融合,并借助創新思維精心制作節目,確保廣播電視新聞工作的高質量、高效率。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要提高業務能力,對新聞進行謹慎篩選,保證內容既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符合大眾的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