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潔莉
在新媒體時代,受眾對電視節目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突出節目特點,彰顯時代特色,這就需要電視節目后期編輯制作人員不斷鉆研電視節目后期編輯制作的業務,提升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對節目進行創新,確保電視節目的新鮮活力,獲得最佳的收視效果。
電視節目后期的制作在新媒體時代與傳統媒體時代有一定區別,同時也展示了一些新的特點及趨勢。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特點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具體方面:
線性編輯系統主要用于傳統電視節目后期制作,利用線性編輯系統制作的電視節目信號主要是依據時間這個函數開展線性排列,然后再收集素材。其應用也是以時間為節點來實施的,利用錄像機的卷帶開展搜索,這樣的模式需要將大量時間投入到素材整合及搜索工作中,電視節目制作效率低下。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新媒體技術在電視節目中有了更多的應用,在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非線性編輯系統逐漸得到應用,后期節目制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就電視節目當前使用的后期制作技術來看,非線性編輯系統與線性編輯系統的相互結合,使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的效率和質量都得到很大提高,滿足了受眾對電視節目的需求。
用傳統的線性編輯系統來編輯制作后期電視節目,主要是因為受眾對電視節目需求十分單一,當然這種情況是傳統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不平衡導致的。新媒體時代,在收看電視節目過程中,受眾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很多電視節目都是圍繞受眾而展開激烈競爭的,在這樣的機制下,電視節目必須靠自身質量才能勝出。受眾對電視節目的多樣化需求會對后期制作方式帶來巨大的挑戰,后期節目制作人員除了要搜集與整理視頻素材,還要兼顧節目的編輯等工作,節目后期制作工作內容外延不斷擴大。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后期制作方式對相關制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需要其了解和掌握編輯理論,還要熟悉專業知識與技能,也考察其對新媒體技術的掌握和運用程度。
在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互動化、數字化、個性化等優勢十分突出。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需要不斷創新電視節目后期編輯和制作,提升節目質量,突出鮮明主題,挑選精華內容,讓節目變得井然有序,節目內容具有連貫性,主題表達完整。這就需要編輯制作人員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來編輯和制作節目,使節目內容更鮮活。一個具有深厚思想內涵及豐富編輯手法的電視節目,會得到更多受眾的關注和歡迎。
當前,電視節目種類和形式相當多,既有傳統的電視劇、新聞,也有各類真人秀等,豐富了我國電視節目類型。而從后期制作和編輯角度來分析電視節目,能看出很多電視節目后期制作過程沒有什么創新點,存在照抄照搬的情況,節目沒有什么特色,無論是編輯模式還是制作思路都比較傳統。還有一些電視節目后期制作模仿國外節目,缺少原創內容,更沒有從受眾對電視節目的需求角度來考慮,這樣制作出來的電視節目就會讓受眾失去觀看的興趣,紛紛轉向新媒體平臺節目,電視節目的播放效果不佳,收視率也大幅降低。
傳遞信息通常需要三種形式,就是文字、聲音、圖片。電視節目的攝像人員要使用攝像技術完成對人物、景物或事件信息的收集,形成節目的原始素材,然后再開始后期制作與剪輯。因此,電視節目做好攝像工作會為后面的制作和編輯工作奠定良好基礎,但一些電視節目攝像技術并不過關,沒有進行技術革新,仍然沿用傳統的方式攝像,節目畫面質量一直沒有提升。一些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性不高,沒有很好地解決電視畫面的美感和構圖方面的問題,導致電視畫面不穩定,甚至出現了搖晃等低級錯誤,影響了整體畫面的清晰度。另外,在電視節目后期制作和編輯時,節目立意不夠明確,畫面重點不突出,靜態鏡頭與動態鏡頭的關系也沒有處理好,并且節目缺乏生動性與趣味性,受眾觀看的欲望很難被激發,也就不能對節目投入更多的關注。
傳統電視媒體的制作主要采取制播分離的模式,這種模式時效性較差,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傳統的預制式電視節目逐漸轉變成為直播式,需要媒體工作者在節目現場進行節目的主持或報道,并且通過手機、電視、PC等工具,播報給全球的受眾。如此大的轉變,讓傳統的編輯與制作工作不再是簡單整合節目素材,而是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不斷創新和改革,制作出更高質量、更優秀的電視節目,提升收視率與影響力。
能夠給受眾帶來最直接感受的就是電視節目的聲音與畫面,編輯人員在后期的編輯制作中,要充分利用綜合的現代科學技術,從激發受眾聽覺與視覺感官刺激方面著手,對節目素材進行巧妙、合理的編輯合成,進而打造出優質的電視節目。
電視節目具有積極引導受眾的功能,傳遞的是充滿正氣的能量,因此,在后期的節目編輯制作時,要對節目素材進行必要的過濾,使得節目的價值、意義得到凸顯。在節目現場也需要對一些信息進行篩選與過濾,畫面、聲音、場景等要根據節目主題進行適當的取舍,對與節目主題密切相關的材料進行重點處理。
后期編輯制作過程,就是創作節目的過程。節目組收集資料后,編輯人員按照節目主題、主旨等,對這些節目素材實施合理剪輯,在素材的完整性、真實性得到保證的前提下,編輯人員要著重增強節目的藝術性與審美性,所以說,對節目的創作也是對藝術的創作。
電視技術是電視藝術的物質基礎。電視藝術并不是直接產生的,它是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進行再創造和再加工、運用一系列技術手段而完成的藝術展現。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數字技術的發展給電視藝術帶來了巨大影響。從后期制作設備來說,非線性編輯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后期制作的速度和質量,編輯時可以運用各種電視特效,豐富節目的制作形式,展現電視的藝術表現力。
比如,一些綜藝節目運用了原畫制作技術,節目嘉賓旅行中發生的故事被原畫設計師抓取,最終以動畫視頻的方式呈現在片頭。動畫視頻的場景鋪墊,使景色與旅行記憶結合起來,畫面更具有飽滿性,真正實現了情景交融,讓受眾體會到旅行的目的不單單是看到美景,更是留下美好記憶,繼而加深了對節目的了解和認同。文案和漫畫營造的氣氛,提升了整個節目效果,直接增強了受眾的感知,加深對節目的好感。感性的原畫視覺符號引起受眾的情感共鳴,打通與受眾之間的情感場域,營造“傳播共情性”,使受眾更易于接受傳播內容。
電視節目后期的編輯與制作,主要是在文字、聲音與畫面三個方面開展,目的是為節目素材賦予感染力、生命力與吸引力,為受眾呈現不同風格、不同類型、不同情感的電視節目。電視節目要將受眾的眼球吸引過來,因為受眾是電視節目最有發言權的收看者與評判者。
編輯和制作電視節目文字工作主要是為電視畫面加上字幕等。作為電視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字幕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受眾理解聲音與圖像信息,比如一些訪談類的電視節目使用方言,有些受眾聽不懂方言或不標準的普通話,在這樣的情況下,字幕就能發揮重要作用。
①風格協調一致。為了更好地表達節目內容,需要對文字進行設計,使之和節目聲音、畫面形成十分默契的搭配,成為節目的畫龍點睛之筆。
編輯要設計好文字的顏色、大小、字體、形狀等。在這方面沒有固定的規則可以遵循,在編輯制作過程中,需要對受眾的審美取向有準確把握,做到與節目風格、主題、內容等相符,設計體現出較高的藝術性、靈活性。
②確保文字的易讀性。設計文字時需要重點考慮受眾的認讀習慣,雜亂無章的文字排版設計不僅容易讓受眾發生認知錯誤,更會破壞電視畫面的美感。通常,為了符合受眾的瀏覽閱讀習慣,會將文字放置在電視畫面下方的位置,并且字幕不能一閃而過,要讓受眾有充裕的時間去閱讀、消化、理解,確保文字的易讀性。
采訪人員將自身收集到的節目素材整理好后,交給編輯制作人員,再由他們形成完整作品后完美呈現給受眾。電視節目前期拍攝中,因為一些因素的影響,拍攝到的畫面邏輯性受到破壞,因此,需要根據事件的邏輯性對原有畫面進行重新組接,使電視節目變得完整連貫。
①對接好畫面鏡頭。編輯制作畫面主要采取的還是剪輯的方式,按照一定的順序將多個畫面鏡頭組合在一起,這樣具有良好節奏與飽滿情緒的畫面就充分展現出來。人通常作為報道主體出現在電視節目中,受眾對人物故事充滿了好奇。在剪輯時就要以關鍵人物為中心,如果人物之間有交流,需要保持交流過程中對話和動作的連貫性與流暢性,將人物的情感和彼此的關系準確表達出來,這樣節目就會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與吸引力。另外,要讓視覺畫面保持流暢與和諧,要盡量采取動靜結合的方式,防止過快或過慢的畫面節奏給受眾帶來觀看上的不適。
②畫面和文字、聲音保持同步。在播放電視節目時,畫面、聲音、文字要錯落有致、相得益彰,使受眾樂于聞其聲、觀其形,讓他們的觀看興趣得到充分激發。所以在制作電視畫面時,必須讓文字、聲音、畫面相諧、同步,增強電視節目的氛圍感,凸顯出電視畫面以外的深意。
③畫面節奏的控制。在觀看電視節目的過程中,受眾需要視覺上的刺激,一快一慢、一張一弛的節奏變化恰好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電視節目都是由大量鏡頭銜接組成的,編輯制作人員在工作中,需要對畫面節奏進行合理控制,注意構圖、人物、色彩、遠近景物等多個要素的變化等。畫面的剪輯要科學、合理,使畫面具有藝術性,達到展示節目主題與傳播信息的目的,豐富的內容銜接成形象、新穎的畫面,生動傳神。
電視節目里的聲音大都來自我們的現實生活,運用聲音元素真實、準確地表達電視節目內容是電視工作者的基本功。盡管電視節目畫面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與渲染力,但如果僅僅依靠畫面,表現力稍顯不足,敘事不準確。因此,要確保聲音和畫面同步,解說詞搭配合理,受眾可以通過視覺與聽覺了解到節目內容,也充分發揮了電視的聲畫結合的優勢。
①同期聲的處理。新聞現場記者提問的聲音、人物之間談話的聲音、喧鬧的環境聲音等都屬于同期聲。同期聲具有吸引受眾、畫龍點睛、設置懸念等作用。同期聲的編輯制作注意防止空、長、假,一個較短的節目中通常同期聲只有10秒左右,再多就會讓節目顯得過于拖沓。在后期剪輯時要做到自然、連貫,要讓音效和同期聲交替使用,并且巧妙地融入電視畫面,使電視畫面的現場感、真實感更強烈。
②解說詞的處理。解說詞主要是對事情的來龍去脈與背景進行適當的說明、補充。紀錄片等的解說詞通常都是由專業配音演員配音。一些新聞類電視節目,也可由媒體記者或主持人對解說詞進行配音,他們經歷過現場采訪,解說會讓節目內容更具說服力、感染力。解說詞應杜絕拖沓、啰嗦,要清晰易懂、語義明確。
③音響的處理。電視節目除了音樂與語言,還需要有其他聲音,這些聲音可以歸為音響類別。音響的變化,可以起到切換畫面、轉換場景、烘托氣氛等作用。電視節目的音響主要來自背景聲、機械聲、槍炮聲、動作聲等,在新聞節目中的作用主要為了讓新聞的真實感、可信度以及親切感等得到增強。與其他節目相比,現場直播節目更需要凸顯真實性,故而要增強現場音響效果。在節目中要避免出現浮夸的音效,確保音響與節目的內容、氛圍相符。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從文字、畫面、聲音三個方面運用新技術對電視節目后期進行編輯與制作,能夠增強節目的畫質、音質,凸顯節目的趣味性、生動性、新穎性、貼近性和直觀性,充分體現時代的特色和節目的特點,為受眾帶來良好的收視體驗,提高節目的收視率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