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卿,胡玉英,韋曉蕓
1.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2.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3
面神經炎常由莖乳突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癥導致一側表情肌癱瘓,臨床常表現為患側眼瞼閉合不全,抬頭額紋消失,鼓腮漏風,嘴角向健側歪斜等[1]。西醫以抗病毒、營養神經、減輕面神經水腫為常規治療方案,但對面神經的恢復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隨著服藥時間的延長,容易出現不良反應,使患者承受心理和身體的痛苦,不利于病情的恢復[1-2]。越來越多的醫者將中醫的理論及治療方式巧妙地運用于面神經炎的臨床治療中[2-5],其中,針刺聯合中藥具有安全有效、價格實惠的特點被廣泛運用于臨床,現將針刺聯合中藥治療面神經炎的研究綜述如下。
面神經炎的常見病理改變為血管受壓、神經水腫、軸索變性及神經纖維脫髓鞘病變,因此,治療應以減輕神經水腫、促進血液循環、促進神經修復為主[3]。研究表明,針刺可刺激穴位,提高神經興奮性,影響神經沖動傳導,加快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神經功能恢復達到滿意的效果[4]。鑒于針刺治療面神經炎的有效性,有學者對其作用機制進行深入研究,發現針刺作用于機體后與血管、神經等發生了微妙的反應[6-9]。
1.1 改變血流動力面神經炎的發生可因受涼后導致血管收縮及痙攣,使患側面部血管內血液運行減慢,病情越嚴重,則患側血流量越少[5]。研究表明,針刺可增加血管內皮因子的表達,促進面部血液循環,增加血流灌注[6],故有學者運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實時監測面神經炎患者針刺治療前后面動脈的血流改變情況[7],結果表明,治療前患側面動脈的收縮期峰值流速(velocity systolic,Vs)、舒張末期流速(velocity diastolic,Vd)較健側低,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較健側高,針刺治療后,Vs、Vd明顯升高,RI顯著下降,且隨著針刺治療時間的延長,Vs、Vd與RI指數呈拮抗趨勢,因此,針刺治療面神經炎可有效促進血流灌注,使病情向有利的方向發展。
1.2 抗細胞凋亡面神經受損可導致部分神經細胞凋亡,使面神經功能支配區域表情肌恢復。針刺可刺激機體,提高乙酸膽堿活性,升高神經細胞內核糖核酸水平,減少細胞凋亡,使受損的神經得以修復,進而改善面肌癱瘓癥狀[8]。姜雪梅等[9]研究針刺治療面神經損傷的作用機制,制作面神經損傷模型后給予針刺治療,觀察針刺治療后神經元的存活率及神經結構的改變,針刺組神經元存活率、軸突數目、髓鞘厚度明顯升高,故認為針刺可減少細胞凋亡,提高面神經纖維組織修復能力,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為疾病的恢復贏得時間上的優勢。
1.3 調控炎性因子信號通路針刺可降低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促炎性因子的表達,抑制炎癥反應,保護受損神經元[10],由此可見,針刺過程中可能存在某種信號通路調節,使其產生治療效應。NF-κB為調控炎性反應的重要通路之一,與面神經炎的發病機制相關。研究表明,面神經炎患者血清中富含炎性因子TNF-α、IL-1β,其釋放途徑與NF-κB通路調控相關[11]。有學者研究發現,針刺能有效抑制NF-κB信號通路釋放炎性因子,抑制炎癥反應,且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作用效果更佳[12]。可見,針刺可調控某種信號通路抑制炎癥反應,達到治療目的。
中醫綜合治療面神經炎因具有安全有效的優勢[18-20],以針刺聯合中藥治療為代表,針刺方法種類繁多,如子午流注針、皮內針、梅花針,各具特色,操作簡單,中藥治療具有雙重性,既可內服,又可外用,注重整體用藥,兩種方法結合治療共奏協同之效,使治療方案更優、效果更顯著。
3.1 針刺聯合中藥內服中藥內服常選用牽正散加減,牽正散為祛風通絡的代表方,在臨床運用中療效佳,與針刺合用,則疏通經絡效果更強[14,21-22]。尹玉柱等[15]隨機納入符合面神經炎診斷標準的患者40例,對照組給予單純針刺治療,觀察組給予針刺聯合中藥(由防風、全蝎、川芎、制白附子、蜈蚣、白僵蠶、荊芥、羌活等組成)內服治療,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針刺聯合中藥治療面神經炎能有效改善表情肌功能。張倩[16]認為,針刺聯合中藥為治療面神經炎的優勢療法,故將符合面神經炎診斷標準的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給予針刺治療,觀察組給予針刺聯合防風湯加減治療,觀察組有效率為90.32%,對照組有效率為77.42%(P<0.05),表明針刺結合中藥治療面神經炎療效顯著。
3.2 針刺聯合中藥外治中醫外治通過直接或間接與皮膚接觸,使中藥成分滲入機體,促進血液循環,促進神經修復,與中藥內服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聯合針刺治療,是治療面神經炎的優良方案[17]。
3.2.1 針刺聯合中藥外敷中藥外敷使中藥與皮膚直接接觸,有效改善患處微循環,與普通針刺結合,共同促進面神經功能恢復[18]。易海燕等[19]觀察針刺聯合中藥外敷治療面神經炎的臨床療效,將66例面神經炎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均給予控制血糖、控制血壓等對癥治療,對照組給予針刺治療,治療組予針刺聯合中藥外敷(由全蝎、蜈蚣、白僵蠶、防風、地龍、白附子、川芎等組成)治療,經 H-B面神經功能評定后得出,治療組顯效率為100.00%,對照組顯效率為93.33%(P<0.01)。此外,白元元[20]臨床觀察證明,針刺聯合中藥外敷治療面神經炎,可有效促進面神經功能恢復。
3.2.2 針刺聯合穴位貼敷穴位貼敷使中藥滲入皮膚刺激穴位促進經絡之氣運行,達到治療目的,與普通針刺聯用,相互協同,提高療效。李梅等[21]選取周圍性面癱患者12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給予針刺聯合穴位貼敷治療,治療組愈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普通針刺配合穴位貼敷治療面神經療效佳。
3.2.3 針刺聯合中藥熏蒸中藥熏蒸借助熱力使毛細血管擴張,使中藥分子滲透皮膚,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與普通針刺合用,效果更佳[22]。王會麗等[23]選擇140例面神經炎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均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對照組另給予針刺(翳風、顴髎、合谷等)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藥熏蒸療法,結果表明,針刺聯合中藥熏蒸可縮短治療療程,促進面肌功能恢復。傅宗浩等[24]、梁瑞麗等[25]研究表明,針刺聯合中藥熏蒸治療面神經炎療效滿意。
3.3 子午流注針法聯合中藥熏蒸子午流注針法是選擇氣血最旺時行針刺治療,以達到疏通經絡的作用,配合中藥熱療可借熱力作用增強通絡之功[26]。胡靜等[27]將70例急性期面神經炎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給予子午流注針法,淺刺患側翳風、健側合谷,每10 min運針1次,留針 20 min,取針休息片刻后,中藥熏蒸患側面部,對照組給予激素(地塞米松)抗感染治療,治療7 d后,實驗組表情肌肌電圖、H-B、TFGS評分指標均比治療前顯著改善,且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何采輝等[28-29]觀察子午流注針法聯合雞血藤外洗組與普通針刺組比較,經治療4周后得出結論,子午流注針法聯合雞血藤外洗較普通針刺療效顯著(P<0.05)。
3.4 皮內針聯合中藥復方皮內針是將針刺入皮下,使穴位得到持續刺激,以祛邪外出、調節經絡[30-31]。研究顯示,皮內針聯合中藥治療面神經炎療效優于單純中藥治療[28]。有學者將88例面神經炎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給予電針聯合牽正散治療,研究組給予皮內針(陽白、牽正、迎香等)聯合桂枝加葛根湯治療,共治療28 d,結果表明,皮內針聯合桂枝加葛根湯可明顯改善面肌癱瘓癥狀,減少后遺癥的發生[29]。
3.5 梅花針聯合中藥熏蒸梅花針扣刺以皮膚潮紅微滲血為宜,可激發臟腑經絡之氣,促進氣血運行,與中藥熏蒸結合療效更高[30]。王潔等[31]運用中藥熏蒸(白附子、羌活、當歸、赤芍、白芷、防風等組成)聯合梅花針輕叩患側治療面神經炎,治療組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有效率為96%,治療組高于對照組(P<0.01)。
綜上,針刺聯合中藥治療面神經炎療效確切,治療方式多樣,其中,針刺的療效與手法的輕重、補瀉方式的運用息息相關,而中藥治療講究整體觀念、合理的組方原則,因此,選擇合適的針刺方式與中藥辨證施治對面神經炎急性期、緩解期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甚至可直接影響面神經炎的預后,故如何將兩者更好地運用于臨床是今后治療的重點、難點。因此,今后可根據同一種證型選擇合理的針刺與中藥治療方式進行多種組合方式間的對比性研究,優化現有的治療方案。另外,從微觀的角度出發,針刺及中藥的治療方式均可作用經絡而達到減輕神經炎癥、保護神經損傷的作用,故可嘗試尋找其聯合治療的有效靶點,為臨床治療面神經炎提供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