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瑩瑩
(赤峰市醫院骨關節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1膝關節是人體下肢重要關節,具有負重能力[1]。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發病率一直較高,患病情況下,嚴重影響患者的肢體功能、基本生活,該疾病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效果顯著。但是,手術具有創傷性,加上骨科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存在圍術期應激反應,進而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增加患者心理負擔。為預防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減少并發癥、促進康復,需加強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快速康復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用于圍手術期護理中效果顯著,即應用經循證醫學論證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通過為患者提供康復醫學、心理學、護理學等干預,加速患者術后康復[1]。本研究選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112例行膝關節置換術患者,探究FTS理念圍手術期護理的價值,詳細內容如下。
選取2019年5月~2021年11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112例行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6例。對照組男30例,女26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63.30±5.50)歲;病程7個月~4年,平均病程(3.30±0.25)年;體質量40~80 kg,平均體質量(55.50±4.80)kg。觀察組男33例,女23例;年齡38~73歲,平均年齡(63.20±4.20)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病程(3.20±0.30)年;體質量42~76 kg,平均體質量(56.20±5.55)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赤峰市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充分了解研究相關內容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診斷標準,單側膝關節置換[2];②病歷信息完整者;③有配合能力者;④無血液疾病等手術禁忌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重大疾病者;②近期大手術史者;③其他骨科重大疾病者;④精神類疾病者;⑤傳染類疾病者。
對照組予以患者常規護理干預。入院宣教,向患者介紹醫院規章制度、醫院與科室環境,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輔助患者進行身體檢查,了解手術有無禁忌,并根據檢查結果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術后遵醫囑用藥,并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功能康復訓練,以促進康復。
觀察組予以患者圍手術期FTS理念護理干預。①術前教育。術前全面掌握患者的個體情況,根據患者的理解能力介紹膝關節置換術知識,可以采取多媒體以及一對一的文字宣教等形式,幫助患者系統了解,進而提高患者的手術身心準備度,提升手術遵醫行為,減少手術應激反應,確保手術順利進行。②術前準備。術前通過系統檢查了解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身體狀況,積極控制基礎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進行降糖治療,高血壓患者進行藥物降壓治療。另外,加強患者的營養補充,以提高患者的手術耐受性,提高患者的手術安全性。③術中護理。提前調節好手術室溫濕度,做好患者保溫護理,尤其是頭部、下肢,對輸入液體、沖洗傷口的液體進行加溫,以減少患者手術應激反應。④術后疼痛護理。以自控鎮痛、非甾體類鎮痛等方式進行術后止痛,播放舒緩音樂,主動與患者溝通,以轉移患者注意力,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⑤術后營養與體位護理。根據患者術后情況,制訂符合患者情況的營養干預計劃,以補充患者的體力,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另外,定期輔助患者翻身,以提升患者的舒適度,減少患者壓瘡等風險。⑥術后康復鍛煉。根據患者術后恢復情況進行康復訓練指導,和患者溝通中強調康復鍛煉對術后恢復的重要性,術后4 h進行早期足趾、踝泵背伸活動,積極指導肺部功能鍛煉、正確的咳痰方式,指導踝泵運動。術后1 d指導并輔助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術后2 d進行床上膝關節、直腿抬高等練習,逐漸恢復至獨立下床、行走練習。
①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泌尿系統感染、深靜脈血栓。并發癥發生率=(切口感染+泌尿系統感染+深靜脈血栓)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情況。采用赤峰市醫院自制問卷進行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百分制,依據評分情況劃分滿意程度,非常滿意(≥90分)、基本滿意(60~89分)、不滿意(<60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③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包括首次離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④比較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疼痛狀況、生活質量。以膝關節功能評分(HSS)量表評估患者的膝關節功能狀況,百分制,分數越高,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越好,呈正比關系。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的疼痛狀況,十分制,分數越高,患者的疼痛主訴越強烈,呈正比關系。以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狀況,涉及8個項目,單項評分0~100分,總分0~800分。分數越高,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呈正比關系[3]。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n(%)]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n(%)]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首次離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s,d)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s,d)
?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疼痛、膝關節功能評分改善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評分均改善,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膝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相關評分情況比較 (±s,分)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相關評分情況比較 (±s,分)
注:與同組護理干預前比較,*P<0.05。
?
嚴重膝關節疾病需要盡早進行診斷與治療,治療方面以手術治療為主,優選膝關節置換術術式,以人工關節替代病變關節,有助于緩解患者膝關節疼痛,進而提升患者的行走能力與日常生活能力,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效果顯著[4-5]。治療與護理工作相輔相成,加強護理干預對于膝關節置換術患者手術治療開展與預后有積極意義。經臨床證實,從患者手術治療前直至手術治療后的整個圍手術期加強護理可以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加速患者康復,減少術后并發癥[6]。但是,骨科常規護理工作側重疾病本身,護理工作需要不斷加以優化和完善。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FTS理念,通過落實一系列干預措施,降低手術造成的應激反應,預防相關并發癥、加速患者康復,整體護理干預效果顯著[7]。
對膝關節置換術患者應用FTS理念護理干預,護理效果顯著。①術前教育。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理解能力介紹膝關節置換術知識,采取多種形式,提高了患者的手術準備度、遵醫行為,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8]。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術前準備。術前系統檢查,積極控制基礎疾病,加強患者的營養補充,可以提高患者的手術耐受性與安全性。提前調節好手術室溫濕度,做好頭部、下肢保溫,加溫輸入液體、沖洗傷口液體,可以減少手術應激反應。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術后疼痛護理。通過藥物鎮痛、播放舒緩音樂以及與患者溝通等方式,可以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感[9]。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低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膝關節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④術后康復鍛煉。術后4 h進行早期足趾、踝泵背伸活動,逐漸恢復至獨立下床、行走練習,可以加速患者術后康復[10]。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患者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恢復更快,首次離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此說明,FTS理念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促進膝關節功能全面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11-12]。相關研究指出,予以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FTS理念護理效果顯著,可以有效增大患者的膝關節活動范圍、降低疼痛,進而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患者滿意度高,具有應用價值[13]。本研究結果與施靜等[14]研究接近,與對照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組手術患者HSS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FTS理念,整體護理效果顯著,有助于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康復,有效減輕患者的痛感,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且成功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安全性,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是骨科圍術期有效的護理干預方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