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革平 曹萬萬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都離不開制造業,要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繼續下功夫。只有創新才能自強、才能爭先,要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公司從最初的手工作坊,發展成為國內高端動力制造領域的龍頭企業,并創造了多個行業第一:中國柴油發動機國內和國外市場保有量第一、新能源動力技術路線產品豐富度行業第一、企業技術中心評價排名全國第一、品牌價值行業第一、專利申請量連續16年行業第一……
從“中國制造”華麗轉身為“中國創造”,擁有70余年歷史的玉柴迸發出強勁動力。
這家老牌發動機企業創新的密鑰是什么?
20世紀50年代初,廣西玉林市基本沒有工業,但許多人要解決吃飯問題。于是,廣西公安廳撥款2萬元,在玉林市興建了一個磚木結構的工廠——泉塘工業社,玉柴由此誕生。建成初期,玉柴生產的產品主要是鐵犁、鋤頭等手工農具。
隨著對農具制造的熟悉,玉柴人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能不能生產發動機?
目標定了,大家就開始技術攻關。
1958年,一群懷揣夢想的青年在幽暗的煤油燈下畫出了玉柴第一張發動機圖紙。沒過多久,圖紙上的這款1140型臥式10馬力煤氣機就試制成功了,玉柴一躍成為當時全國為數不多生產發動機的企業。
1959年,玉柴又成功試制2105型柴油機并投入批量生產,這是玉柴第一代柴油機,2105型柴油機此后成為工廠22年的主導產品。
“這個機型先后銷往亞洲的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埃及等18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當時很轟動的事情。”在玉柴工作了53年,如今依然在崗的“元老”陳金源自豪地說道。
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大門打開,汽車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玉柴老一代技術人員開始自主研發6105Q車用渦流式柴油機。
1981年,6105Q試制成功并替代原主導產品,從此玉柴真正步入車用動力時代。
隨后,玉柴在6105Q的基礎上,升級推出了我國首臺直噴式柴油機6105QA和大馬力版6105QC,占據當時全國中型發動機市場份額半壁江山長達10余年,形成了流傳至今的“王牌動力”的口碑。玉柴發動機銷量先后跨過1000臺、2000臺、3000臺、5000臺、1萬臺、10萬臺大關。
“玉柴現在年產發動機近60萬臺。”陳金源告訴記者,目前,玉柴產品已涵蓋14個平臺49個系列2000多個品種產品,包括柴油機、氣體機、混合動力、純電動力,成為國內主要卡車、客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船舶機械、發電設備、專用車、輕型車、特種車等首選的配套動力,為全國兩會、北京冬奧會、港珠澳大橋、武漢火神山醫院等重大會議、重大賽事、重大工程提供動力支持。截至目前,玉柴發動機累計產銷量超1000萬臺,銷往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連續21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
據玉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漢陽介紹,“十三五”期間,玉柴年均復合增長率超10%,增速位于行業前列。2021年,玉柴銷售收入達到480億元,創歷史新高。
在2014年以前,高速大功率低排放柴油機一直是我國海洋船舶工業和陸用發電工業的短板。
那時候,在玉柴高效節能環保內燃機國家工程實驗室內,聚集了一批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年輕研發人員,專門開展高速大功率柴油機設計開發攻關。武漢理工大學輪機工程專業博士畢業的陳悅正是團隊成員之一。
那段時間,陳悅帶領團隊不斷學習、探索、實踐和積累,幾乎天天都磨在試驗臺架上。
“大家熱情非常高,討論問題也很熱烈,我們那棟4層高的小樓幾乎每晚都燈火通明。”陳悅說。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在玉柴研發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項目組最終交出了一份亮麗答卷:成功研制出V型16缸、20缸大功率船舶和發電動力,填補了國產3000馬力段空白,產品性能可媲美國外品牌。
作為主機驅動萬噸級工程船馳騁東南沿海,為世界最長的高原凍土公路隧道用電提供支持,為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提供電力保障……如今,從海上船舶到通信系統,從重大工程到應急搶險,玉柴大船電產品廣泛應用于各領域,憑借著技術先進、節能環保、質量過硬以及超強功率儲備等優勢,國內市場份額連續6年位居行業第一,在萬噸級大型貨船、數據中心等多個細分市場打破了國外品牌的壟斷,并快速走向國際市場,為“中國制造”在國際船電市場上贏得了一席之地。

建廠初期,玉柴工人通過肩扛手抬搬運發動機。
大功率高速柴油機的研發正是玉柴創新步伐的縮影。迄今為止,玉柴在國內領先推出了全系列滿足最新排放水平的車用國六和非道路國四發動機、中國首款正向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型V6和V8特種發動機、中國首臺商用車燃氫發動機、全球首款兆瓦級超低濃度的瓦斯發動機、全球首款功率分流型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國內唯一量產天然氣發動機控制系統。公司在大功率船電動力、6米以上傳統客車動力、小麥收割機動力、90馬力以上拖拉機動力等細分市場份額占據行業第一。
科技成果高產的背后是公司對研發的持續高投入。“研發投入連年增長,上不封頂,‘十三五’時期已經占到主營產品銷售額的6%以上,系統掌握了噪音控制、高熱效率開發、智能控制系統等新的核心技術,實現發動機產品性能跨越式提升。這些發動機產品也成為我國發動機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標桿產品。”玉柴總工程師林鐵堅說。
在2021年國家發改委公布的1774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評價排名中,玉柴位列全國第一。玉柴科研成果6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兩次榮獲中國質量獎。
2013年,全球經濟呈現出“L”型走勢,柴油發動機一下子賣不動了,主要汽車廠商客戶紛紛進入發動機領域,國際企業巨頭合資設立的工廠相繼投產,國內行業紛紛重組以渡難關。沒有汽車廠商綁定也沒有國外巨頭加持的玉柴壓力猛增,強烈感覺到整個經濟形勢和行業態勢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模式不靈了。

100臺玉柴YCK13N重型燃氣發動機交付西非客戶,玉柴海外技術人員為用戶講解產品。
玉柴高層決定,立即進行全體系脫胎換骨的變革。
這個被稱為“二次創業”的行動,提出以轉型升級為核心,以市場和產品轉型為主線,以智能制造和技術創新為基礎,以提質增效為目標。
全面實施事業部制經營模式。玉柴為每個事業部賦予相對獨立的研發、采購、生產、營銷等職能和自主經營權,最大限度激活了企業內部活力。在這場改革中,新生的船電動力事業部,最先嘗到了甜頭。僅用4年時間便密集推出了備受市場追捧的拳頭產品,實現了市場占有率從不足5%到逼近40%的飛躍并“搶灘”行業首位,打破了國外巨頭長達數十年的壟斷局面。
人才地位置頂端。從全球知名企業引進10多名精益制造、研發、質量、供應鏈、人力資源等領域國際頂尖專家,從頂層設計和運營層面,全面提高玉柴的體系能力和國際化水平。
智能制造賦能品質提升。玉柴借鑒德國工業4.0標準,投入30億元推動生產線改造升級,實現鑄造、加工、裝配全過程自動化,全面確保了發動機的制造過程質量和產品的一致性。其中誤差僅為0.001mm的缸體加工尺寸精度、-196℃壓裝氣門座圈和氣門導管,抗拉強度達到450MPa的高牌號蠕墨鑄鐵材質缸蓋、試制周期縮短2/3的3D打印技術等工藝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精準聚焦客戶需求。玉柴引進吸收IPD集成產品開發體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新產品,圍繞零部件可靠性、發動機整機可靠性、發動機配套整車可靠性3個維度展開全方位臺架測試、虛擬標定和實際道路驗證,確保產品一次性開發成功。
八角楓[Alangium(Lour.)Harms.]又名白龍須、八角金盤等,收載于《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為貴州地區苗族特色藥[1]。八角楓廣泛分布于貴州各地,以野生為主,四季皆可采挖,具有祛風通絡、散瘀鎮痛等作用,是當地少數民族治療風濕疼痛、關節麻木、癱瘓、勞損腰痛、跌打損傷等疾病的常用藥物[1]。
一系列變革舉措實施后,市場給出了熱烈回應:全新研發的產品成功進入解放、三一、紅巖、中聯、徐工、福田、陜汽,在牽引車、攪拌車、起重機、采棉機、履帶式挖掘機、裝載機、礦用車、大型數據中心等高端細分市場迎來歷史性突破,增程器、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動力也均實現市場配套應用。
有變革,才能拓展合作的空間。玉柴的研發成果受到了國外企業的青睞。2016年,玉柴與德國MTU達成合資合作;2018年,玉柴又分別與德國埃貝赫、優艾斯提成立合資公司。國際知名公司優勢資源的整合,為玉柴打造更高品質產品并走向國際打下了牢固的基石。
玉柴大踏步掘進海外市場始于東南亞。
21世紀初,位于東南亞的越南汽車工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在機械設備方面對進口有較強需求,這為中國汽車裝備制造企業“走出去”創造了良好機遇。
然而,潛力無限的市場背后是激烈的國際競爭,當時歐美、日韓牢牢占據越南汽車主流市場,如何打破客戶對玉柴品牌的不了解、不信任,是擺在玉柴營銷人員面前最大的難題。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剛到越南不久,我特意拜訪了當地一家知名汽車企業負責人,希望借此機會洽談合作事宜。沒想到我剛剛挑明來意便被對方毫不留情地‘請’了出去。對方拒絕得很直接:‘要在發動機那么重要的零部件上選擇中國產品,這無論如何都難以接受。’”玉柴駐越南辦事處主任湯海東說。
盡管被拒之門外,但湯海東并不氣餒,既然沒有“說”的機會,那就靠實干“闖”出來。隨后,湯海東和團隊一次次進企業入車間,與越方工作人員一起“鉆車底”,對產品性能反復試驗,根據東南亞地區雨季較多的情況為客戶提供改良的方法。專業和誠意終于打破了隔閡,對方嘗試著在30臺汽車上搭載使用玉柴發動機。

在玉柴國六智能化生產線上,機器人正在作業。
從排斥、不信任到緊密“牽手”、深度合作,這樣的故事在玉柴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并不少。目前,玉柴與地方整車、零部件企業在技術交流、文化互通、資源共享等方面都有深入合作,結下了深厚友誼。在雙方合作中,玉柴輸送了技術、服務理念等,提高了越南汽車行業的發展水平,更好地服務了當地經濟發展。
“玉柴‘走出去’,并非只是為了簡單的貿易交換,而是充分利用在技術、品牌、信譽等方面的優勢,努力實現與客戶的互惠互利共同成長,在雙贏中打造緊密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湯海東說。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下,玉柴海外的發展駛向快車道:相繼在全球設立了19個海外辦事機構、5個常駐駐點機構、846個海外服務網點、276家海外服務代理商,年出口規模達到5萬臺。截至今年8月,玉柴產品出口已覆蓋亞、歐、美、非和大洋洲的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市場累計保有量突破57萬臺。
李漢陽表示,今后,玉柴將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打響雙循環戰略下的企業突圍戰,持續做全、做新、做強動力系統主業,力爭在2025年末海外市場銷量達到10萬臺,企業邁入千億產業集團,成為一家世界一流的發動機制造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