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課題組
(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吉林長春 130051)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令各區域高水平聯動,經濟發展呈現出增長較快、結構優化的良好態勢。金融發展在借助配置地域性有限資源,儲蓄資本轉型,規避投資風險,推動區域實質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本文參考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理論方針,首先結合吉林省各市州地理位置及k-means算法聚類結果,將吉林省各市州分為西、中、東三個區域,通過研究近5年各區域金融機構存貸規模發展變化,運用2004-2020年相關數據對吉林省各地區金融和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實證分析,試圖探索出優化吉林省金融結構,完善金融體制建設,促進吉林省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建議。
本文根據吉林省各市州經緯度坐標,運用Matlab軟件使用k-means算法對八個坐標點進行聚類,結合坐標圖和聚類結果(見圖1)將各市州分成三個區域:

圖1 吉林省各地區分布及k-means 聚類結果
西部地區:白城市、松原市;
中部地區: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
東部地區:通化市、白山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含長白山管委會)。
1.三大區域全金融機構存款現狀
從表1中可以看出,吉林省市場借貸活動不夠活躍,近五年吉林省東部和西部地區存款來源主要依靠住戶存款,中部地區存款來源也逐漸向住戶存款傾斜。因受疫情影響,2020年底三大區域居民存款意愿明顯增強,除中部地區包括省會城市外,東、西部地區非金融企業存款增長乏力。

表1 2016-2020年吉林省三大區域存款占比情況表 單位:%
2.三大區域全金融機構貸款現狀
由于對資金違規使用的監管力度加大,嚴控經營性、消費性短期貸款進入市場,全國多地市非金融企業短期貸款均受影響,吉林省三大區域短期貸款占比逐年下降。從表2中可以看出,三大區域個人消費貸款比重逐年上升。國家以擴大內需為目標,支持和鼓勵銀行開展消費信貸業務,近五年吉林省個人消費貸款中汽車消費貸款和住房消費貸占比均在80%以上。房地產、汽車等消費熱度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消費信貸的增長。

表2 2016-2020年吉林省三大區域住戶貸款占比情況表
3.三大區域全金融機構存貸款同比增速發展現狀
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為更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統計局建立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體系,提出存貸款同比增速指標。

常用的船體變形測量技術主要包括:偏振光能量測量法、大鋼管基準法、雙光源雙CCD測量法、雙頻偏振光法、光柵法、液體壓力測量法、攝影測量法、應變傳感器測量法、多部位安裝航姿系統、慣性測量匹配法以及GPS測量法等等[2]。本文采用INS和SINS組合導航方法研究甲板變形參數,這種方法既可實時進行,也可測后實時,本文采用的是測后實時;通過卡爾曼濾波算法處理測量數據,降低噪聲干擾;根據微分幾何求得甲板撓曲真實姿態,當甲板的形變量超過設計指標既可及時對甲板進行修復。
截至2020年末,吉林省存貸款同比增速11.1%,全國排名第16位,居三省一區首位。吉林省西部地區存貸款同比增速8.5%,中部地區存貸款同比增速11.5%,東部地區存貸款同比增速10.3%。
4.三大區域存貸余額差現狀
1995年我國存貸款規模出現了存差,即存款余額高于貸款余額。存差作為一種貨幣現象,其變化可以能夠反映出儲蓄存款與企業融資的情況,折射出信用環境與貸款發放的問題,為融資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近五年吉林省三大區域存差均總體成上升趨勢。一方面為防范金融風險,中國人民銀行和各金融機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有部分資金轉向購買政府債、政策性的金融債等低風險產品;另一方面企業難以提高自身能力以滿足銀行對貸款風險的要求,進一步反映出吉林省內需增長動力不足,資金閑置。
上一章通過統計數據對吉林省各區域金融機構存貸規模及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直觀分析,本章選取部分金融和經濟發展衡量指標,運用各區域2004-2020年數據建立面板模型,進一步實證研究全金融機構存貸規模對吉林省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本文選用動態面板數據廣義矩估計(GMM)法對回歸方程進行估計。選取的時間序列時間段為2004-2020年;截面數據來自吉林省8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延邊州含長白山管委會)。
本文的建模變量有:GDP:地區生產總值(億元)、POPU:年末人口數(萬人)、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REV: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億元)、INV:固定資產投資額(億元)、GZL:存貸款余額同比增速(%)。
對面板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和協整檢驗可以確保數據的平穩性。通過LLC檢驗、IPS檢驗、Kao Residual Cointegration檢驗等得出各變量存在一階單整和協整關系。
通過F檢驗和Hausman檢驗,確定建立隨機效應模型,最終模型為:

動態面板數據模型,是指通過在靜態面板數據模型中引入滯后被解釋變量以反映動態滯后效應的模型。
通過Kao Residual Cointegration檢驗,變量GDP、GDP(-1)、GZL、CPI、POPU、INV存在協整關系可以構建面板數據的計量模型,最終模型為:

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動態模型中各個解釋變量對于被解釋變量影響是顯著的;模型中,Sagan檢驗說明過度約束正確,所以在統計意義下模型較理想。

在推導長期模型時,被解釋變量滯后項系為0.6,是大于零的小數,說明在長期均衡模型中各個解釋變量對地區生產總值的影響有放大作用。根據模型可以看出,在長期均衡模型中,存貸余額增速對地區生產總的影響是正向的,當存貸余額增速每增加1%,地區生產總值就會平均增加16.4億元。
通過上文的兩個模型建立可知:靜態面板模型的建立體現幾個解釋變量對地區生產總值的短期影響。而動態面板模型的建立引入地區生產總值的滯后一期,假定將時間維度無限延長,進一步推出了長期的均衡模。從模型中可以看出,短期內通過增加年末人口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固定資產投資額、存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均可促進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而這些因素,尤其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對經濟的長期影響更為顯著。
吉林省三大區域金融發展水平梯度明顯,中部地區地理位置優越,金融資源豐富,國家政策優先,以省會城市為金融中心對其產生帶動和輻射作用,整體金融競爭力最強。西部地區因所處地理位置較偏,金融工具多樣化不足,導致其保守的經濟發展戰略難以吸引聚集資本,產業結構單一、多元支撐乏力。各地區金融資源分布不均,近五年中部地區金融機構數量一直保持在西部地區機構數量的4倍左右,是東部地區機構數量的2倍以上。目前我省三大區域存款余額均大于貸款余額,資金市場供大于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金融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配置。新常態下,吉林省經濟發展方向不夠明確,金融業基礎較弱,金融資源對外流失現象嚴重。
本文第三章對吉林省三大區域金融機構存貸現狀進行了實證分析。從建模結果來看,要構建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建立吉林省“穩金融”的經濟發展長效機制,可以從提高居民消費、增加存貸款規模、引進人才、提高勞動報酬、加大固定資產投資等方面入手。現提出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培養和完善區域金融市場體系。完善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建立功能協調的區域金融體系。對于地理位置偏遠,投資環境較差,吸收調整能力不足的地區,我們應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融資力度,利用信用保障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
二是因地制宜營造金融發展環境。中部地區因其地理位置較好,省會長春高校數量較多,人才水平較高,作為吉林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有先天的金融競爭力。中部地區應積極引進人才,打造汽車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醫藥產業、生態文化產業,進一步發揮帶頭作用,積極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東部地區應發揮區位優勢,加強與周邊地區的經貿合作;發揮環境優勢,以生態型產業為引領,深化文旅融合發展,利用其獨特的民族風俗和長白山豐富的旅游資源,讓市場主體活力充分釋放。西部地區應積極部署,支持傳統企業轉型發展,穩步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將資源優勢化為產業優勢。
三是繼續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應完善第一產業要素市場,積極創新金融業務,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促進實體經濟發揮與金融服務良性互動。保證第二產業穩步發展,夯實強化醫藥、汽車等產業支撐,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政策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加大自主研發,科技創新投入,培育特色產業,構筑合作共贏的健康產業發展生態圈。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維持既有傳統行業的發展,利用醫藥、生物、電子等新技術產業的優勢,提高新興產業的發展。要更新金融機構經營理念,建立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形成開放式投資格局,更加注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和轉型提供金融支撐,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